12.05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影《少林寺》曾風靡神州大地。

一時間,成群的男孩子在大街小巷高唱著“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女孩子則隨處輕吟著“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這部影片引起的轟動效應,肯定遠遠超過編導們之前的預料。

一部電影,炒熱了河南嵩山,更讓千年古剎少林寺和少林功夫名揚四海。毫不誇張說,時至今日,在中國沒有哪個人不知道少林寺。

《少林寺》是由中原電影製片公司1982年出品的一部動作影片。由張鑫炎執導,薛後、盧兆璋編劇,李連杰、於海、丁嵐、計春華、於承惠等人聯袂主演。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影片講述的是:隋唐年間,著名武術師神腿張抗暴助義,遭隋將王世充的侄子惡霸王仁則陷殺,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曇宗救出。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取名覺遠,習武少林,並落髮為沙彌。

一日,李世民偷渡黃河被王仁則兵馬圍困,覺遠等施計解救。王仁則誣陷少林寺內有人通敵謀反,準備滅掉少林。眾僧浴血奮戰,曇宗戰死。此時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陽,王兵譁變,王仁則被覺遠手刃。為繼承曇宗遺志,覺遠受戒為僧,兼負武林統領。唐太宗諭立僧兵,並立碑表彰眾僧義勇。自此,少林習武風盛,名傳四海,威震八方。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和港辦主任的老一輩革命家廖承志,在看了一些香港功夫片後,感到那些片子大多沒有內地的山川實景,實是一件憾事。他說,我們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歷史悠久,世界聞名,為什麼不能拍個片子呢?因此他建議說,可以拍個《少林寺》,也可以拍個《太極拳》嘛。

廖承志還說起小時候,他從國民黨元老朱執信等人口裡聽了許多武俠故事,並提議,拍武俠片要到實地拍攝,找有真功夫的演員。他還從劇本創作、修改到借用最好的武術演員,甚至服裝道具,都提出許多可行性建議。

這之後不久,香港的新聯影業公司決定拍攝影片《少林寺》。製片方起初邀請了香港導演陳文執導,開拍季節是冬天,場景蕭條灰暗,缺少美感。陳文又啟用了許多來自河南京劇團的演員進行拍攝,效果也不理想。於是,製片方請出著名導演張鑫炎來救場。

張鑫炎從事電影業三十多年,拍攝過數十部電影作品。其中的藝術性紀錄片《萬紫千紅》和故事片《巴士奇遇結良緣》都曾在內地上映,反響很好。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張鑫炎導演)

此時《少林寺》的拍攝,已經花掉了40萬港元投資。張鑫炎進組之後,毅然決定將此前的拍攝全部推翻。還把原劇本的正劇風格改為輕喜劇;把原來的長城公司主演吳剛以及京劇演員,改由由內地的武術精英出演;已經拍的冬天場景視覺效果太蕭瑟,就決定等到1981年春天再開始拍攝。

在國家體育部門大力支持協助下,劇組從全國七個省市選出了參演所需全部演員。

早在1972年,張鑫炎在拍攝紀錄片《萬紫千紅》時,認識了自幼習武的英俊少年李連杰。這次,17歲的李連杰接到張鑫炎導演邀請,進入《少林寺》劇組演電影。

1980年8月,按照國家體委的要求,全國武術界一批優秀運動員和教練,相繼到達鄭州市“中州賓館”集結,隨後又到中牟縣駐軍某部進行集訓。

這批人員中,就包括北京武術隊蟬聯五屆全國冠軍的青年李連杰;山東醉劍、雙手劍高手於承惠;螳螂拳王於海;劍術冠軍王常凱;槍術繩標冠軍劉懷良;金刀醉棍選手孫建魁;浙江省武術隊退役運動員計春華;曾在河南話劇團又調到北影的青年演員丁嵐;還有廣西、湖南、陝西等地的數名武術新秀,總數為18人,被戲稱“十八羅漢”。

在二十多天集訓期間,按照導演張鑫炎的要求,大家每天進行騎馬和專項技術、素質訓練;觀摩武打錄相片;熟悉劇本情節;聽編導分析劇情特點,瞭解拍攝意圖。

隨後,根據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劇中情節、演員特長,進行集體與個人武打動作設計編排。接著進行排練、錄相、修改、定形。

就在集訓期間,廖承志主任還委託國務院港澳辦的同志來看望劇組,並轉達了他的期望:此片要拍好,拍成功。劇中的一些重要歷史實情,提法上要重新考察。

由全國選調來參加拍片的許多演員,雖然都是武術界“精英”,卻又是演電影的“外行”。

但大家都十分珍惜這份榮譽,以高度的責任心,把拍好影片當作向全世界介紹中華武術的重要任務,積極傾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拿出渾身的解數投入拍攝。

在片中扮演李連杰(覺遠)師傅的於海,在五十年代就是一名出色武術運動員;扮演禿鷹的計春華,已經從浙江省武術隊退役,他回隊找隊友,恰巧被前來選演員的張鑫炎看中,調入劇組。

扮演惡人王仁則的於承惠,在十九歲時曾獲得青島武術全能冠軍,後在山東某機械廠擔任起重工。他憑藉一套嫻熟驚人的棍術,成為《少林寺》片中大反派王仁則的獨一人選。

片中女主角,牧羊少女白無瑕的扮演者丁嵐,當年18歲。她11歲考入河南省歌舞團舞蹈訓練班,12歲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演員班。1981年由戲校畢業,分配到河南省話團,後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也具有一定戲劇武術功底。前去挑選演員的張鑫炎看中了他的清純秀氣,覺得與片中角色形象極吻合,就拍板把她定為這部和尚戲中的“亮點”-----女主角。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景色迷人的中原十月,劇組來到河南登封縣實景拍攝。隨行的還有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的七段高手山崎博通、作山永吉等四位友人。他們是參加“王仁則進剿少林寺”在山門的一場武打戲拍攝的。

當時的嵩山少林寺還很荒涼。劇組第一次來到寺前看到,周邊的荒草有一米多高,而且根本就沒有像樣的路。寺裡只有幾個老掉牙的和尚,有的泥菩薩塑像已經坍塌了一半。

後來人們看到的電影中壯觀的少林寺,實際是由幾個廟宇的景觀組合而成的。寺門匾上的“少林寺”三個大字,是經過劇組重新粉飾一新的。片中那段綠樹環繞、青草茵茵的室外練功場,是在附近的中嶽廟和杭州的“花崗觀魚”兩地拍攝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拍電影的特效手段還比較落後。但根據《少林寺》商議的拍攝方針,以及張鑫炎導演對武俠片的嚴格要求,決定《少林寺》中的打鬥場面,一定以真實為第一標準。

片中扮演“禿鷹”的演員計春華後來回憶說,當時劇組沒有專門武術動作指導,拍誰的鏡頭就自己按劇情設計動作。每次導演告訴你需要打多長時間,從哪兒打到哪兒,就開始準備,然後用錄像機拍下來,回去再分鏡頭。這也是在《少林寺》中出現很多打鬥的長鏡頭的由來。

《少林寺》片中武打場面多,馬上表演功夫的戲份也很多。因此,導演要求相關演員必須學會騎馬。

在《少林寺》影片中,騎在馬上衝鋒險陣,威風八面的演員們在拍戲前,其實都是一上馬背便膽顫心驚的騎馬“生手”。

在部隊軍營集訓時,演員們練騎的馬,多是當時部隊拉裝備用的馭馬,共有十幾匹。其中性情老實馴服的馬,一般不肯快速奔跑。肯跑的馬,又馴服不住。於是,劇組裡的大小武術家們,一個個被馬折騰得疲憊不堪。

劇中飾演牧羊少女的丁嵐,最先從馬背上被摔下來,美麗的臉頰擦去一塊皮。直到拍牧羊女給父親上墳那場戲時,她臉上還留有明顯的傷痕,化妝師都沒法徹底彌補。不僅烈女丁嵐自己多次傷心落淚,連其他武打硬漢演員看了也深感憐惜。

扮演覺遠師父的螳螂拳王於海,也被不馴服戰馬教訓了一番。他騎的那匹馬,一次拼命往樹林中鑽,於海怎麼也吆喝不停,眼看自己腦袋就要撞到樹上。危急中,於海敏捷地伸出左手往樹幹上一擋,一個搶背從馬背上跳下落地。哪知咔嚓一聲,左前臂尺骨骨折,只好用石膏繃帶捆了好久。

飾演壞蛋王仁則的於承惠,馬上的戲較多,他一次也從馬背上摔下,造成左肩關節脫臼,也被迫吊起了繃帶。

劇組裡幾乎所有練騎馬的武打演員,都有摔下馬的經歷。最後,這些軍馬與演員們熟悉了,也開始聽從指揮配合表演了。待片子拍完後,吃過學騎馬之苦的演員門,還真的都成了騎術不錯的專業“騎兵”戰士。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少林寺劇組工作照)

《少林寺》電影場面恢弘壯觀,而實際劇組只在少林寺選了塔林、千佛殿、山門和寺院外的一塊空地四個場景拍攝。

劇組曾空地裡移栽上買來的幾百斤白菜,劇中少林眾棍僧捉蛤蟆給覺遠補身療傷,被師父發現而謊稱在練蛤蟆功之戲,便是在這裡拍攝的。

電影中的武打鏡頭,並非像練習武功套路那樣,只要有體力、有速度就行。每組鏡頭,都要選擇多個角度,中、遠景、近景、全景、特寫、特技處理,一般都須拍好幾遍,常常把演員累得筋疲力盡。加之大家是第一次拍電影,不大會作戲,白費的功夫很多,誤打、輕傷是常事。

在拍攝寺院師傅給小虎喂粥的這場戲時,李連杰真動了感情,激動得淚流滿面。在場的工作人員也為他的激情而吃驚,導演張鑫炎深有感觸的說:“演員能感動拍攝工作人員,這是很不容易的事!”

片中精彩的少林僧人打水這一場戲,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兩臂平衡拎起那一個個尖尖的水桶,實屬不易。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一場戲,是李連杰自己設計的。青年覺遠和尚刻苦習武的情景,成了武俠電影中千錘百煉的典型畫面。

覺遠率眾棍僧躍馬窮追王仁則的一場戲也很精彩,李連杰只練過不長時間騎馬,但他在馬背上的他靈巧穩當,泰然自若,毫無破綻。這都歸功於李連杰紮實的武術基本功。

在拍攝覺遠和王仁則最後的決鬥戲時,兩個演員幾乎吃盡了苦頭。最慘的是李連杰,他被於承慧不小心失足踢中了襠部,疼得他滿地打滾,半天才爬起來。

《少林寺》在銀幕上不過演出兩個來小時,可拍攝卻花了兩年時間,輾轉8個外景地。先是劇組在中牟縣集訓練兵;接著到鞏縣拍蘆葦蕩拍生死激戰;三進三出嵩山;兩到黃河開封龍廷;兩入洛陽龍門石窟;還南下杭州靈隱寺拍大雄寶殿;黃龍洞竹林拍吃狗肉;岳飛祠前習練少林棍;西湖“柳浪聞鶯”景觀拍眾和尚練十八般武藝等等。

參加拍攝的被戲稱“十八羅漢”的武打演員,既要演十三棍僧,又要演王仁則的狼兵虎將。剃好光頭就是沙彌和尚,戴上假髮套就變成了王將民俠。一些重頭武術戲,從早到晚,打得昏天黑地,驚心動魄。

影片殺青前的春節,幾名主角在香港清水灣片廠拍完內景,全班人馬開到天台山國清寺安營。大家一邊學習佛教禮儀,一邊拍攝在天台瀑布覺遠葬狗那幕戲。在國清寺與真實和尚相伴期間,演員住在沙彌的竹板床上,天天聞晨鐘暮鼓,聽誦經唸佛,真切體驗到了出家人的生活情景,也在一定角度淨化了心靈。

在國清寺拍完了覺遠受戒出家、牧羊女白無瑕含淚離別、李世民稿勞封賞這三場戲後,影片《少林寺》方告完成。

曾有人統計,《少林寺》影片上映後,觀眾多達數億人次。有些觀眾甚至一連觀看十多遍,一些大中城市影院放映《少林寺》時間長達半個月。從1982年在內地公映後,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紀錄。

1982年,《少林寺》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不僅成就了一代功夫影星李連杰,也造就了功夫影片的攝製經典。

三十多年一晃而過。當年參拍《少林寺》的青年演員,大都已經年過半百,有的演員已不幸離別人世。不妨盤點幾位主演,看看他們的演藝軌跡:

李連杰當年拍《少林寺》時才17歲,《少林寺》是他人生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此後,他正式開啟演藝生涯,在銀幕上塑造了很多讓觀眾稱讚的英雄形象。他扮演的霍元甲、令狐沖、黃飛鴻、張無忌等等都成為深入人心的角色。1986年,他自導自演動作片《中華英雄》,1991年主演的動作片《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奠定了他在影壇的地位。2013年在《中華武術》三十年頒獎盛典中,獲得“中華武術30年最具武術影響力人物獎”。2016年,他再次主演古裝片《封神傳奇》。2018年8月,又加盟迪士尼真人版劇情電影《花木蘭》。

已經邁向花甲之年的李連杰,是四個女兒的父親,近年一直熱心於公益慈善事業,並於2007年創建了公益組織壹基金。2009年,他出任世界衛生組織親善大使;2010年擔任國際紅十字會親善大使;2014年在《中國慈善家》“中國慈善名人榜”中名列前茅。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李連杰與兩個女兒合影)

演員於海拍《少林寺》時39歲,是片中曇宗大師,也是覺遠和尚的師傅。生活中,於海是一位傑出的武術家,是武術界宗師級的人物。

他1942年7月出生於山東煙臺,少年時拜七星螳螂拳大師林景山先生為師。早年曾隨從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到訪過蘇聯、緬甸等三十多個國家,為外國友人作過武術表演,對中華武術的傳播獻出過力量。

於海在電影《少林寺》中既是主演之一又兼任武術指導。他的螳螂拳、八卦掌、通背拳、形意拳等技能,已達到無人能及的地步。據傳,於海為了能更準確地領會“螳螂拳”的精髓,曾和上百隻螳螂共處一室,仔細研究這種昆蟲的一舉一動。根據螳螂的反應和動作,潛心研究,反覆綜合比較,把原有的“螳螂拳”作了改良和創新,使“螳螂拳”由此得到了新的發展。

於海性格耿直,凡事隨緣而行,隨遇而安。多年的練武修身,讓他成為武術界、影視界德高望重的前輩。如今77歲的於海,已經子孫滿堂。他身體健康,目光烔烔有神。近幾年還應邀助演過幾部影視劇。

演員丁嵐當年出演《少林寺》中的牧羊女,片中她是曇宗大師的女兒,覺遠和尚是曇宗大師的徒弟,兩人一見鍾情,互生情愫。遺憾的是,最終無法走到一起。

丁嵐1964年出生於河南鄭州,從小學習戲劇。《少林寺》這部電影讓丁嵐走紅影壇,隨後她又參加了《少林小子》、《東陵大盜》、《紅樓夢》等電影電視劇。近些年,丁嵐已經退出影視界,投身商界打拼,並於1991年加入新加坡籍。

於承惠在《少林寺》中飾演反面角色王仁則時42歲,他把惡人王仁則的殘酷、奸詐演得入木三分,也讓觀眾恨得咬牙切齒。

於承惠本身就是武術家,1936年生於山東蓬萊,尤以劍術擅長。因演《少林寺》王仁則成名後,他又參演過多部影視劇。如在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裡飾演風清揚,黃曉明版的《笑傲江湖》裡飾演黃藥師,《七劍下天山》裡的傅青主,陳國坤版《李小龍傳奇》中的葉問,鄧超版《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丰等等。2015年7月,於承惠不幸病逝,享年76歲。他在影視界和武術界口碑甚好,德高望重。

計春華當年出演《少林寺》時也是20歲的青年才俊。他飾演片中王仁則的爪牙禿鷹。在劇中,禿鷹總是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兇殘得連一隻小羊羔都不放過。

計春華自幼習武,武功底子紮實。在《少林寺》中的出色表現,令這位面惡心善的反角大獲成功。後來,他又在《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續集》中又演了反派。經典角色有林志穎版《天龍八部》裡的段延慶等,陸續演了20多年壞蛋。

計春華說,他在影視圈那麼久,只演過兩三次好人和一個不算太壞的人。即《紅高粱》裡的土匪禿三炮,還有在《殭屍大時代》中演一個捉鬼的師傅,這算是他扮演的好人角色。

戲內戲外功夫都不差,電影《少林寺》拍攝留下這麼多感人往事

令人惋惜的是,計春華於2018年7月因病在杭州去世,年僅57歲。

影片《少林寺》,是中國技擊武俠電影中的一部經典之作,它最大的特點是由過去的演員學武打發展為武術運動員直接上了銀幕。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史上一頁頗為輝煌的篇章。

自《少林寺》轟動國內外之後,以實景、國內武術運動員所拍攝的武打片雖廣受歡迎,但還沒有一部能超過《少林寺》上映後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