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宅家的日子 別來無恙

  • 趙文俊 無條件寫作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流浪地球》裡說:“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我想用這段話來形容疫情初期的我們再恰當不過了。當我們在採買年貨、逛街購物,歡天喜地迎接新年的時候,誰也不會去在意千里之外武漢的那場傳染病。可是彷彿一夜之間,這種病毒跟隨人流離開武漢,遍佈了中華大地的多個省份,直到我們居住的這所城市也有了確診病例,大家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病毒彷彿一頭怪獸,躲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猝不及防時就會給人致命的一擊。

然而總有人先知先覺,比如我認識的一名90後的女孩。當大家對疫情的瞭解還處在懵懂無知的狀態時,她一遍一遍在朋友圈發送著援助武漢的信息。“哪裡有賣口罩、防護服的啊?歡迎轉發,武漢醫療物資告急……”

即使一批批的醫護人員陸續趕往武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不能解決燃眉之急。這個女孩兒的目光一直聚焦疫區的患者,“武漢的床位告急,很多患者得不到救治,誰有辦法能幫幫他們……”由於疫區醫療資源緊張,患者要等到社區的核酸檢測確診後才能排隊等候入院,而很多人怕是等不到這一天了。女孩兒呼籲有能力的人一定要伸出援手幫幫他們。每看到她發送一條消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情真意切,心急如焚,只恨自己沒有能力前往疫區。

她不僅僅是在呼籲,還在四處奔走,看過她凌晨的朋友圈:“終於鬆口氣了,我只做了一點點,就感到這麼累……”

災難面前大家眾志成城,共同抗擊。不知有多少人向疫區伸出了熱情的雙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滄州的一些企業家自發組成愛心聯盟組織,一批批救援醫療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疫區。一個有家族企業的朋友,一次就向疫區開出了15萬元的支票。她的語氣很謙卑:“這張支票真的很小。” 也許在一些人眼裡這不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可是15萬元能買多少套防護服?多少個口罩呢? 15萬元又能解決多少個醫護人員的午餐問題?

人們常說“不過十五不算過年”,然而這個春節來去匆匆,拜年問候不再是春節的主題,人們的心始終被疫情牽動著。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春節假期延遲。我們每日清晨的上班打卡改為了微信上報個人健康狀況,“某月某日,某某,無發燒,未接觸武漢返回人員 。” 之後我總習慣翻一翻一些媒體公眾號,看看這一天是不是又增加了幾個確診病例,是不是又有人被治癒了。

春節假期,同一個辦公室的一位同事被隔離。這位同事家樓上的老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後不久離世,這是本市第二例確診死亡病例。兩週的隔離同事一家人是在惶恐不安中度過的。好在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為他們送上蔬菜等生活用品。同事說,不管你需要什麼,打一聲招呼他們就能辦到。而他們每天準時收到的牛奶和提高免疫力的中藥都是免費的。提到這些同事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很享受這樣被人呵護照顧的日子。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醫學觀察期後,這個小區沒有一例疑似和感染病例。

確診病例還在增加,市內所有社區的疫情管控升級了。我所在的小區和其他小區一樣,居民要到物業去領一張出入證,規定每天每戶只能有一人憑出入證進出小區一次。管控升級,僅僅社區的工作人員是難以勝任這一工作的,一些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也補充到了防疫工作中,他們守候在各個小區的門口,測體溫,檢查登記證件。微信朋友圈視頻中,我看到一位在社區門口值守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跳起了自創的 “舞蹈”。簡陋的辦公桌旁,一個戴著眼鏡,身穿黑衣的中年男人不斷踮起腳尖模仿天鵝舞,這實在滑稽可笑。視頻中的主角笑稱自己跳的是“黑天鵝舞”。笑過之後,忽然想到在門口值守一呆就是幾個小時,那天的氣溫極低,坐久了,站久了,都會寒冷難耐,跳舞應該是很好的禦寒方式吧。

不久後看到這位朋友更新了消息,他說:“明天我執勤,又趕上降溫了。”

第二天風雪如約而至,凜冽的北風夾雜著冰涼的雪粒兒抽打著路上為數不多的行人。中午值班回家走到小區門口,見依然有人在頂風冒雪地值守。我在被測過體溫,查看證件後才被允許進門。此刻,還有多少人在風雪中站立?眼前又浮現了那段黑天鵝舞,堅守在一線執勤的人們,一切還都好吧?


宅在家裡的日子也總要出去買些生活用品。那天從超市回家,我提著兩個大塑料袋,為了減少出門的次數,每次出去總要多買一些。塑料袋裡是大白菜、土豆等容易存放的蔬菜,這些菜也讓手裡的重量明顯增加。就在我提著兩個大塑料袋搖搖晃晃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時候,接到了快遞的電話。快遞的小車就停在小區大門口,一堆大大小小的紙箱平攤在地上。疫情期間送快遞的人員是不允許進小區的,他們只能以這種方式等著收件人來認領。兩大塑料袋的蔬菜已經讓我力不從心,而從小區門口走回家還需要一定的距離,望著地上的大紙箱我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這麼多東西,怎麼拿啊?”我說。“沒關係,我給你打個包裝可以提著。”快遞小哥說。只見他拿出一卷寬膠帶三兩下就繞著紙箱纏了幾圈,餘下的部分做成手提的形狀,紙箱立刻變成手提箱,這樣就好拿多了。那一刻我的心裡充滿了對這位年輕人的感激。

小區防控嚴密,很多人是不方便走出大門拿快遞的,快遞配送員就站在小區大門欄杆外將各式各樣的紙箱遞給院子裡的人。

幾天前,也取過一個快遞。那天快遞員頂著呼呼的北風站在牆根,我問他什麼時候離開,他指了指地上的二三十個紙箱,“等大家都收完了。”正是午飯的時間,而我很早就接到了他的電話,一上午的時間他一直站在那裡。等這些快遞取走怕是早就錯過了飯點兒。那天我的快遞很輕,紙箱裡裝的是外地寄來的一大包口罩。 忽然想起一個公眾號文章後面的一段留言:“我是一名快遞小哥,自從有了疫情,就沒歇過一天。我也想歇歇和家人在一起。但是我停下來,那些快件有誰去收派呢?裡面的發送疫區的物資誰去收取呢?真的希望這可怕的疫情趕緊過去,讓大家恢復那種祥和快樂的日子……”


已過了立春時節,麗日晴空下,院子裡的一些樹木不知什麼時候萌發了幼嫩的枝芽,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消息。鳥兒在樹叢間歡快地跳來跳去。小區的垃圾每天有人定時清運,院子依然每天有人打掃,乾淨得看不見一片紙屑。如果不是廣播喇叭裡播放著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在這樣晴好的天氣裡每個人都會忽略疫情的存在。

走進樓道遇見已到了做奶奶年紀的保潔阿姨,她的裝束比以前又嚴實了一些,口罩帽子武裝到位,只露出一雙眼睛。我跟她打招呼:“這幾天您沒歇啊?”“不能歇啊,我歇了,誰消毒啊?樓裡每天都要消毒的。” 我向她道一聲“您真是辛苦了!”匆匆走進電梯間。自從鍾南山院士說電梯按鍵會沾染病毒,電梯間裡就多了按鍵用的紙抽和放廢紙的垃圾袋。紙抽用完了,總有哪位好心的鄰居又補充上去。

回到家裡,悠閒地刷著朋友圈,微信裡見一位朋友說:“感恩還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是啊,除了每個人都在躲避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追殺,這段日子似乎和以往也沒什麼不同。不是嗎?每天我們還能通過電視機、互聯網及時瞭解到外面的信息,即使躲在家裡也能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這段時間家裡的暖氣甚至比以往還要熱一些。日子一如流水奔湧向前,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腳步。 �\u0004\u0011ϟ8\u0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