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日本軍人的剖腹自盡能一下死去嗎?是不是日本軍人都有剖腹自盡的資格還是別的?

夏有涼風61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並沒有所謂的“剖腹”這種稱謂,日本軍人過去的自殺方式,名為“切腹”,這種切開腹部自殺的方式主要是在日本武士階級所施行,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有尊嚴的死法。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切腹自殺的,往往在封建時期僅有被主上賜死的時候才能使用“光榮”的切腹自盡方式,而身份地位的人或者被剝奪名譽的人自殺或者被處刑才會有斬首和自刎等方式。

那是什麼導致日本武士乃至軍人形成了以“切腹”為高尚的自殺方式呢?根據日本近代教育家新渡戶稻造的一書《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中所闡述:日本人往往認為腹部是寄託靈魂和情感的地方,而為了表現自殺時候的勇氣和魄力,切開腹部是很必要的。腹部是人體血管、神經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重要密集位置,所以當使用刀刃切開腹部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苦楚,使得自殺的人生不如死。要有勇氣承受這般苦楚的人,必然是一名極其優秀的武士,所以且不說什麼人有資格去切腹自盡,單論真的敢去做的人,必然是寥寥無幾的。

切腹自盡經常做不到“一擊斃命”,在江戶時代,日本武士多采用“十文字切”,即使用短刀將腹部切開成十字狀,並將腸子等器官拖出體外,直至流血而死。但後來該方法逐漸不再使用,主要原因並不是過於殘忍和痛苦,而是由於需要做到“十文字切”的手法過難,很多武士無法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

所以到了大正時代之後,傳統的“十文字切”發展成為了“一文字切”,即只在腹部劃一刀然後將刀刺入腹部。但是“一文字切”並不容易致死,這就會給自殺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這樣子的“尷尬”自殺情況,需要通過介錯來補刀。

切腹現場(戲劇,非真實拍攝),一名手持長劍的介錯者站在後方

介錯的施行者一般會是自殺者的親朋好友,但是如果敵人被自殺者的勇氣所折服,也會自願擔當介錯者。在切腹的時候,如果自殺不成功,沒有立即死去的話,後方的介錯者將會按照預先的計劃,直接將自殺者的頭顱砍下,但是卻仍會連接一絲皮肉,以表示劍術的高超。另外有些軍人畏懼自行切腹,所以會使用木扇來代替切腹小刀,真正的死亡還是會被站在後面的介錯者完成,雖然僅僅只是做出了形式,但是卻給切腹自殺者最後的心理慰藉,以表示自己仍是“勇敢的武士”。


科羅廖夫


切腹又名割腹、剖腹,是日本古代獨有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並非古已有之,最早的記載是在永祚元年(989年),傳說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用刀將自己的腹部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拋向搜捕他的官軍。

切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切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切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德川家康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秩序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切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這兩種方式逐漸佔據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切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寄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切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切腹最常用的工具是脅差,即長約一尺的短刀。武士在從容切腹的時候,都會脫卸鎧甲,身著代表死志的白衣,然後跪坐在整潔的布毯或毛毯上,解開衣襟,露出肚腹,再將脅差插入腹中。切腹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是“一字形腹”,即用右手執脅差深刺入左側肋骨下,然後刀刃稍微上翻,一字狀橫拉到右側腹。還有所謂“二字形腹”和“三字形腹”,則是在一字形腹的傷口上方或下方,再橫拉一刀或兩刀。最罕見的是“十字形腹”,即在一字形腹的基礎上,不拔出脅差,而直接將其抽回到靠近臍部處,先向臍下豁開,再從臍下向咽喉方向上劃。



武士切腹,有很多經驗和技巧。首先,為了表現自己的英勇氣概,切腹的時候不能閉上眼睛;其次,身體傾倒的方向應該是正前方,因此整個切腹過程中,膝蓋要併攏,身體要略微前傾,並且為了保證向前伏倒,如果袖子夠長的話,可以壓在雙腿底下。脅差上一般也都裹以吸水性強的白紙,以免鮮血汙穢了屍體。

然而割開腹部並不一定會死,更不會立刻就死,據說如果切腹不得法,人要長達七十二小時後才會斷氣。因此武士在完成整個切腹過程後,會將脅差從腹腔內拔出,然後直刺心臟。為了防止切腹後即脫力,沒有能力再刺心臟,一般情況下都會配一名“介錯”,在武士完成切腹動作後,從後揮刀斬斷其頭。介錯的技術要求很高,首先,必須在武士切腹後前傾的一瞬間出刀,其次,雖說一刀斷頭,卻不能全斷,要在咽喉部位留下一點皮肉相連,以免頭顱滾遠。



切腹是非常痛苦並且很講究技巧的自殺方式,因此非武士階層一般都沒有切腹的資格。而女性、兒童自殺,一般是以脅差自刺咽喉,也不會採用甚至不被允許採用切腹的方式。至於近代的日本法西斯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用的竟然是長長的軍刀,那實在是太不專業,也太可笑了……


歷史伶俜者


有勇氣就可刨腹?不可能!除去勇氣還要有很多要求…

日本人剖腹自盡一刀子下去,想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僅僅一下完成,這是不可能的,會遭到恥笑的,就算你刨腹將所有的都拉開的話,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嚥氣,這個過程這麼痛苦等級不用說都可想到,為什麼還要有這種死法呢?被執行刨腹的一般都是丟失陣地、戰爭失敗、恥於被禽想保住名譽罷了,最早的一套完成的刨腹是以“十字形”結束,從左腹部到右腹部劃出“一字形”,胸口到下腹劃成“一字形”,形成一個完美的所謂“十字形”,最後拔劍刺入喉部,以示自己的的忠誠,當然日後也有了“一字形”“二字形”、“三字形”。



日本人的剖腹自盡一般人可享受不起這種待遇,這可是貴族的專屬,日本的想完成刨腹自盡這個全過程是很困難的,首先你必須是貴族身份,最低身份也嘚是武士級別的了,其次家中還要有祖傳的刀,最後還有有一個和你身份等級一般的人和你共同PK這切腹,身份比你低這也是不行的,所以一般人很不容易滿足這三條條件,所以在當時這是一種“崇高光榮”的死亡方式,就像咱們古代社會犯事皇上賜條白綾、賜杯毒酒,給你留個全屍,我們還要磕很多頭,在那大喊跪謝隆恩呢!在這個刨腹過程中,身穿莊重的服飾,腹上刀痕不許皺摺。無論你選擇怎樣刨法,多疼都要自己忍著絕不能倒在地下,身體是不可傾斜和晃動的,就算死去時候也只能臉面朝地,不可正面朝天,這樣是一種失態的表現,會被恥笑,也不能露出一絲一毫的痛苦表情和發出痛苦聲音,臨死時都要保持清晰的意識,按著動作逐一完成,不可亂了分寸,刨腹時是需要雙腿緊閉雙膝合攏,不允許張開,否則你的刨腹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這些刨腹動作都是給男人的,女的要進行刨腹也是同樣要求但女性刨腹時必須綁上雙腿,這是為什麼呢?就是怕刨腹過程中,女性忍不住疼痛,腿會岔開展現出不雅的畫面,所以刨腹考驗的不單單是勇氣了……

“介錯人”這個詞也從切腹中來,這個人的作用是在切腹人完成所有動作後,在他最痛苦的時候給予斬首,一般“介錯人”都是親朋好友,也要有一定的技術才能夠勝任。若沒有“介錯人”的幫助,數十個小時或都幾天之後死去的都有。



我們都知道日本近代文學作家三島由紀夫,曾進行刨腹自盡,一切按著過程走,頭部系者“七生報國”的頭巾,白布緊緊裹著要切的腹部,一刀慢慢下去腸子從傷口流出,但不幸的是,同來的“介錯人”刀技不佳,連砍數次都沒看下其頭顱,三島由紀夫痛苦難忍,試圖咬舌自盡。

刨腹自盡難度係數高,身份要求高,有勇氣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刨腹標準!!


閣小下


剖腹,是一件極其痛苦且漫長的死亡過程,非有堅韌毅力之人,是沒有勇氣剖腹自殺的。

前幾年抗日神劇盛行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戰敗的日本軍官為了不當俘虜,都會在最後一刻,選擇剖腹自殺,電視裡導演沒有安排演員表演出剖腹之後,漫長的死亡過程,而是在肚皮上一刀下去,該軍官立馬就魂飛魄散了。

實則不然,由於剖腹時無法傷及人體的核心內臟,所以剖腹者是無法立刻死去的,若無外力的幫助,剖腹者是要經歷極大的痛苦之後才會死去,簡單的說就是血流盡了。



例如二戰時期的日本名將阿南惟幾,就是在長沙與抗日名將薛嶽對戰的那個日本高級軍官,在日本戰敗之後,不願被美軍俘虜,因為他知道落到美軍手裡,肯定是必死無疑,因為他曾經解剖過一批美軍的飛行員,所以他為了保留自己作為日本軍人最後的一點尊嚴,選擇了當時最盛行的自殺方式剖腹。

不過,由於阿南惟幾剖腹時的手法不當,也有可能是閻王不想收他,導致其在剖腹之後,長達6個小時依然沒有死去,這期間的痛苦絕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最後還是在他人的幫助之下,才最終斷氣。


為了讓剖腹之人,在死前把痛苦降到最低,,日本又興起了另一個職業“介錯人”,就是在剖腹之人,剖腹自殺的那一刻,介錯人馬上砍下剖腹者的人頭,這樣其就可以迅速死去,且沒有承受多大的痛苦。


清史宴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切腹是一個漫長死去的過程。

因為傳統的切腹只是將腹部切開,往往不傷及內臟,而肚皮上又沒有動脈。

所以切腹者很難死去。

如果沒有助手介錯斬下切腹者的頭顱,切腹者可能維持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的垂死掙扎。

日本歷史上最早的切腹者,叫做藤原保輔。

這個武士用刀切開肚子自殺,然而直到第二天才死去。

這種很正常。

古代主要有兩種切腹方式,一種是切十字,一種是且一字。

一般來說,切十字比較容易死去。因為切十字後,還會扯出內臟,導致人失血過多而死。

但是,切十字的難度非常大,而人體腹部神經很多,切開的痛苦很大,普通武士是無法完成的。

所以,切腹逐步變為切一字,也就是在腹部從左到右橫切一刀。

但這種切法往往不會傷及內臟,只是切開腹部的肌肉而已,所以切腹者長時間不會死去,必須有介錯幫忙斬首。

如果沒有介錯,那麼切腹者可就慘了。

二戰日本投降時,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羞憤切腹。在切腹前,天皇曾經直接責罵阿南惟幾打仗打輸了,還不能妥善的善後。

阿南惟幾不願意投降,又無法繼續堅持作戰,只得切腹自殺。

其實,阿南惟幾知道一旦投降,他肯定難逃一死。拋棄別的不談,阿南惟幾曾經下令活體解剖過一批美軍飛行員,美國人一定會報復的,將他絞死。

阿南惟幾切腹後,長達6個小時不死,最後被注射了一針毒藥這才死去。

這還不算最誇張的。

神風敢死隊創始人大西瀧治郎,也是切腹而死。

他忽悠4千日本青年去神風送死,自己也沒有辦法不自殺。

大西瀧治郎切腹後,由於沒有向阿南惟幾一樣切到內臟,死的更慢,前後長達15個小時之久。

原則上,日本軍人都可以切腹,但女人和平民一般不會切腹。

其實,二戰日軍的切腹多是象徵性的,阿南惟幾和大西瀧治郎這種非常少。

切腹的軍官往往是用軍刀朝肚子上一筆畫,介錯就對準他們後腦開槍,他們其實並沒有切腹,而是被槍殺的。


薩沙


切腹是日本武士發明的一種變態死法,說白來就是在死前“裝個逼”。


切腹者在切腹後並不會立刻死去,而是會痛苦的掙扎幾個小時以上,最後因失血過多而死。後來他們覺得這種死法太痛苦,於是又為切腹者配備了一個介錯人,介錯人的任務就是在切腹者完成切腹儀式後,用鋒利的刀將切腹者的頭砍下來以減輕他們的痛苦。

日本歷史上最痛苦的切腹者,是個叫三島由紀夫的日本作家!他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為了圓自己“武士道精神”的夢想,所以他“裝逼”,選擇切腹來完成自己的心願,在切腹前他繫上了一條寫有“七生報國”的頭巾,當切腹前的禮儀完成之後,三島由紀夫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去,這時悲催的事情發生了,他的介錯人因為沒有相關經驗,用刀在三島由紀夫的脖子上砍三刀都沒能砍下他的頭,當時疼得三島由紀夫試圖咬舌自盡,最終由另一個在場人員用刀砍下了三島由紀夫的頭!由此可見,一個好的介錯人對減少切腹者的痛苦至關重要!



日本軍人切腹,他們為自己選擇的介錯人,一般都用槍在他們切腹後朝自己後腦門來一槍,用來減少自己的痛苦!然而也有個例外,二戰日本戰敗後,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幾選擇以切腹來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但他卻沒有為自己準備介錯人,在他切腹後,竟然5個小時還沒死去,痛苦的他又用匕首刺入自己頸部,就這樣又苦熬了個把小時,最終軍醫用毒針才結束了他罪惡的生命。


當然,日本軍人以切腹自殺來結束自己罪惡一生的遠不止阿南惟幾一個人,他們以為這樣就能為天皇盡忠了,其實他們的行為真是可笑至極!


唐古看今


日本軍人的剖腹自盡能一下死去嗎?是不是日本軍人都有剖腹自盡的資格還是別的?(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上吊、服毒、割腕子、抹脖子等等,自殺的方式有千萬種,日本軍人為什麼非要選擇最痛苦的切膚自殺呢?

日軍崇尚武士道精神,剖腹自盡恰恰是英勇的武士的死法,所以,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軍就選擇了破腹自盡。

其實,這和日本人的認知有關係,在日本,刀是武士的象徵,用刀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在日本人心中,稻穀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夠充實自己的靈魂,所以,日本人認為靈魂並不是位於腦袋和心臟,而是在肚子裡,切腹,一方面能夠釋放靈魂,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忠誠,還能震懾敵人,展示自己的勇氣。

因此,切腹也就成了日本武士自殺的標準方式,並且有一套標準的切腹儀式,對儀容、眼神、坐姿、工具、刀法都有要求。

首先是選一個好地方,然後洗個澡,換身乾淨衣服,以白色或淺黃色為主,頭髮要紮起來,最好扎高一點,然後用刀在肚子上橫拉一刀,有時候甚至是二刀、三刀,能達到三刀的就是神級切腹手了,一般人挺不過兩刀,切腹時,屍體不能向後倒,否則讓人恥笑,還不能蒙上眼睛,膝蓋不能岔開。

如果按照標準的自殺流程,切腹者不能立即斃命,至少要承受5到6個小時的痛苦才能死去,像愛情公寓裡關穀神奇所說“我分分鐘切腹自盡”是絕對不行的。期間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介錯人也就產生了,一般情況下,切腹者都會找一個親信來當做自己的介錯人,在自己完成切腹後立即砍掉自己的腦袋,來個痛快。介錯人最多有三個人,負責砍腦袋的叫“大介錯”,負責端工具的角“助介錯”,負責檢查屍體的叫做“小介錯”。

即便是這樣,還是很痛苦的,有的人還是無法忍受,怎麼辦呢?日本人還有招!那就是“扇腹”,切腹者用木刀、竹刀或者是扇子,在自己的腹部象徵性的畫一下,介錯人就手起刀落將腦袋砍下來,然後對外宣稱是切膚自殺,這樣既不用承受那麼大的痛苦,還能用切腹的儀式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要不說還是日本人頭腦靈活,切膚自殺都能掉包。

(這種拿長刀剖腹、槍支介錯的根本不符合正規流程,條件艱苦,只能湊合了)

因此,不要認為日本武士和軍人像影視劇中的那麼勇敢,很多的切腹其實都是虛假宣傳出來的,比如著名的赤穗事件,47名義士被下令切腹自殺,實際上他們都是被斬首的,對外宣傳是切膚自殺,到了江戶時期,武士們更慫包,直接服毒自殺,然後讓介錯人斬首,對外還是宣稱切腹。

剖腹自殺成了武士道的最高典範,古時候的日本武士,剖腹自殺是一個必修課,後來,隨著軍國主義的盛行,武士道精神逐漸被曲解,並被應用到軍隊,一般是在戰役中失敗,或者是重大戰略出現失誤,就以剖腹自殺來謝罪,日本軍人認為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為天皇戰死,在戰場上戰死或者是自殺才是最理想的歸宿,可以為自己的家人帶來無上的榮耀,剖腹自盡這種殘忍的方式被視為是最好的靈魂歸宿,也是最高的精神境界。1882年,明治天皇頒佈的《軍人敕諭》就明確記載軍人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自殺,1941年《戰陣訓》中也寫到,生不受虜虐囚之辱,死不留罪惡之汙名。在這種“恥辱心”的鼓勵下,日本軍人認為剖腹自殺是很自然的。

這麼有儀式感的自殺方式,並不是每個日軍都有資格的,只有軍官才有資格剖腹自殺,剖腹用的刀不是軍官標配的指揮刀,這一點《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說的很對“剖腹用短刀,長刀歸介錯人”。

其實,電視中日軍動不動就切膚自殺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因為不但痛苦難忍,而且容易出醜,在刀刺入身體一瞬間,往往痛得哇哇亂叫,如果身邊沒有介錯人,死不了活不成,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在痛苦中死去,所以,二戰中,絕大部分日軍都是投降,例如1945年8月,蘇軍發動遠東戰役,關東軍被擊斃9萬,近60萬投降。

據日本永松淺造的《自殺終戰殉國者記錄》一書中,絕大部分日軍是投降的,815戰敗投降時自殺者527人,其中大將5人,中將11人,少將6人,大佐16人,這些高級軍官只佔自殺者的5%,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是用槍自殺的。

臭名昭著的東條英機,應該是對天皇最忠誠的人了,最終也是選擇用槍自殺,他還讓護士在自己的心臟部位畫了一個圈圈,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死成,被美軍救過來給判處絞刑,小編認為他根本就不想死,還抱有矇混過關的僥倖心理,用槍自殺只不過是給外人看的而已,“天皇陛下、國民們,不是我不死,是死不了呀”。

總體來看,日軍有膽量選擇剖腹自殺的是少只有少,我看《讓子彈飛》中小六子剖腹取粉倒是挺爺們兒的。


葛大小姐


關於鬼子割肚皮這件事兒還真有的說,但咱們得明確的是這套手藝他們其實也是模仿來的,史書裡記載第一個切腹而死的人是戰國刺客聶政,他殺死俠累後怕連累家人,於是以劍自毀面容、挖去雙目,再切腹而死。到了鬼子那邊自然不敢玩的這麼狠,所以咬著牙只能割下肚皮而已。

割肚皮起源

在鬼子歷史記載中第一個割肚皮的人叫藤原保輔,這傻缺是日本比較知名的藤原氏後裔,然而出身貴族的他卻背叛了自己的階級,他成為一名資深的盜賊。折騰到公元988年左右的時候,他失風被抓了。

被抓以後這倒黴孩子為了求關注,就把肚皮捅了一個窟窿,把腸子拽出來玩自殘,本來以為能混個保外就醫,沒想到當時鬼子沒人權再加上自己手藝太潮,第二天這哥們就在監獄裡見了天照大神。

然而不明真相的獄友紛紛過來圍觀,還表示這位兄臺的死法簡直太有創意了,紛紛為這段精彩的表演獻上掌聲。要知道那陣子鬼子也沒啥娛樂活動,只能把小道消息傳飛起,最後全日本都知道了,於是這傻缺的故事就被記錄在一本叫《今昔物語集》的書裡,更加廣泛的流傳。

割肚皮發展

當時鬼子有個更傻缺的階層叫武士,這幫二貨除了每天打架惹是生非外還很喜歡附庸風雅,沒事就整本書捧著裝知識分子,還花錢求購詩歌臨時前吟誦一番提升逼格。這類傻缺能看啥書可想而知,所以基本都是《讀者》《故事會》之類的地攤文學,很巧的是《今昔物語集》就是這種書......

看過這書以後武士們紛紛認為這種割肚皮的死法太有創意了,俺們也要學習,偏巧那陣子正好是鬼子的戰國時代和平安時代,幾十個鄉長打的狗血淋頭。於是這幫傻缺開始花式割肚皮,戰敗了要割、主君不信任要割、生氣了也要割。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了一個真理,一件事情第一個做的叫牛X,第二個做的就叫傻X了,割肚皮割的滿地下水非但沒提升逼格,反而因為汙染環境被大眾所唾棄。按道理說到這份上不割就完了唄!然而頭鐵的鬼子武士不這麼想,他們的想法是一定是我們的割法缺乏創意,必須再狠一點!必須把逼格提到足夠的高度。

早期割肚皮條件

  • 首先俺們必須上流社會一個禮拜以上滴,武士的死去當如櫻花飄零一般浪漫唯美,所以必須正裝割肚皮,衣冠不整嚴禁出來噁心人!

  • 其次俺們必須是有文化滴,離世詩不能在朗讀了,必須手寫!而且要麼寫的公整,要麼寫的大氣,手抖懦夫和北海道文盲禁止割肚子!

  • 第三俺們必須是抗揍滴,為了顯示抗揍就不能一刀捅死自己,必須在肚皮上切出十字花才行,而且必須橫平豎直!切出曲線來就證明手藝太潮,回家練習250遍再出來繼續切!能切出拼音田字格的最牛X,有資格進某國神廁。

  • 第四俺們是愛護環境滴,割開肚皮後自己把下水拾掇好,平平整整的擺旁邊的泔水桶裡,嚴禁給保潔大姐增加工作量。

  • 第五必須是咱們武士階級才能割肚皮,其他什麼農民、雜兵、和尚之類的割肚皮應當歸類為屠宰業,禁止寫進書裡。

不得不說這一套下來逼格確實提升了不少,但是請問滿地下水和滿桶下水到底有什麼區別?那還不一樣是下水?而且別說切拼音田字格,就是改刀十字花也太他喵的疼了!老子尋個死而已,至於這麼霍霍自己嗎?

鬼子也怕疼

所以這種十字花改刀法執行了一陣子後鬼子覺得實在玩不動了,於是他們逐漸決定改變玩法。歷史記載最後一個玩十字花改刀的人是1912年9月13日為明治天皇殉死的乃木希典,而有歷史記錄以來割肚皮最多的是幕末時間的武市半平太,他割了自己肚皮三刀,引來無數鬼子膜拜,拼音田字格法至今還沒人實踐,希望以後鬼子多多實踐。

玩不起十字花改刀的鬼子們決定割一刀意思意思就完了,實行了一段以後他們又發現了個逗逼問題,切一刀確實難度降低了,可也不容易死啊!拾掇完下水等半天還不死太尷尬了!於是他們就找了個幫手,差不多了就砍死自己算球!這個人就叫“介錯人”,真正牛X的割肚皮是不用他們的。

可是即使割一刀肚皮有些鬼子也是受不了的,要說鬼子這種生物其實很有矛盾性,一邊是極度頭鐵,另一邊是無比狡猾。所以他們一邊想保持逼格,另一邊還不想那麼疼,於是一種全新的割肚皮方式誕生了——扇子切!

所謂扇子切顧名思義,就是拿把扇子或者木刀在肚皮上比劃一下,然後大喊一聲老子切腹啦,然後介錯人手起刀落一刀把這貨掛掉。自從有了扇子切,別說拼音田字格,就是象棋棋盤都能切出來了。特別提醒的是二戰中很多鬼子其實就是用的扇子切,這幫孫子沒大夥想的那麼狠。

回答問題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除了扇子切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割肚皮很難一下整死自己。鬼子自稱肚皮是“人靈魂、情感寄託之處”,事實上那裡是人體神經密集的地方,割肚皮會產生巨大的痛感,疼痛會刺激大腦,基本不會馬上就死去。即使拾掇完下水也可能拖很長時間,無介錯人的情況,可能長達30小時。

第二個問題就有意思了,嚴格說所有二戰時期的鬼子軍人都沒有資格切腹,因為割肚皮的死法是武士特權,非武士割肚皮不會記錄於史書。在日本武士其實是個階層,在江戶時代四等民之首的階層,這個階層已經在倒幕運動中被摧毀,他們自稱最後的武士叫“土方歲三”。

也就是說土方歲三之後再無武士,那麼土方歲三什麼時候死的呢?1869年6月20日!至此之後鬼子所有的割肚皮行為均屬非法,包括乃木希典那老東西。但武士階層既然已經滅亡,割肚皮而死就沒有啥特殊意義,原則上所有人都可以cosplay,那麼剩下的鬼子想死的難看點,咱們似乎也不需要有啥意見。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剖腹?用這玩意自殺,那可的需要莫大的勇氣。咱瞅那電視劇,小鬼子動不動就整剖腹,好像小鬼子都是粗線條壓根就不怕疼似的。

其實都是爹生媽養的,都是肉做的,那有不怕疼的,所以小鬼子玩剖腹自殺的真真的沒幾個,都是放嘴炮說說而已。

啥武士道,論真格的全慫了!

問題

先回答題主第一個問題,能一下子死嗎?俺很客氣的告訴你,不能。最少整五六個小時,長一點據說得捱上三天,才能死。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拉倒吧,又擱著放嘴炮胡咧咧!人體有多少血?三天?這不逗樂呢嘛?就這量,都能給小鬼子家刷層漆了!”

瞧您說的,俺是個胡說的人嗎?

話說這肚皮上他壓根就沒有啥動脈,就是神經多了一點,而且這地的脂肪那也厚實的可以,再說按照小鬼子那德性,人家切開這肚皮的時候,是不允許你傷了內臟,不然您這就不成功。

所以割肚皮這事,疼那是真的,畢竟神經多嗎?但流血這事,真心不多,慢!

所以這操作下來,想要靠流血流死,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不後來的小鬼子感覺這麼幹太對不起自己個了,死都要死了,還整這麼殘忍,這受不了,所以後來就有了啥介錯人做副手。

主角弄一木刀,要是家裡邊沒有,整把扇子在肚皮上比劃比劃就得了,這介錯人蹲後邊找準機會一刀把腦殼剁下來,就完事了。

當然機會沒找對,主角臨時一縮脖子,這就要鬧笑話了,這就得臨時補刀,這要補幾刀,那也得看情況,要是主角疼了吱哇亂叫,擱地上滾來滾去,您這一刀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您比如1968年那個三島由紀夫,組織了一個所謂的盾會,跑到小鬼子那自衛隊綁架了當時的長官。

蹲在陽臺上給八百個士兵演講,要讓他們一起發動兵變。可結果是這八百個人向看傻子一樣看他,不僅如此還給他喝倒彩,這事弄的。

最後沒轍了,回到室內就玩剖腹,結果這玩意太疼了,由介錯人砍腦瓜,結果愣是砍了三次都沒把腦瓜砍下來,最後這貨疼的都想要咬舌自盡了。最後換了一個介錯人,第四次才把腦瓜給摘下來。

這整個就像個相聲演員,搞笑的!

所以後來的所謂剖腹那都是剁腦殼的一個別稱而已,您千萬別當回事。

第二個問題

都有資格嗎?俺很肯定的告訴你,木有!

割肚皮這事,大傢伙都知道這是小鬼子他們那武士階層所具有的特權,你如果不是武士,這事輪不到你,你就算是割了,這書上也不會給你留下半個字的介紹,而且你這還是一種犯罪的行為,這是規矩。

而小鬼子那所謂的武士,他們自己個都承認最後的一個武士是一個叫土方歲三的主。這人也不是割肚皮死的,是被一顆子彈懟到肚子上,從馬上掉下來摔死的。

這人是在1869年六月份掛的,打從這天開始,後邊擱肚皮的那都是違法的,壓根就沒那資格。

咋割呢?

好了,題主的問題解決了,剩下一點時間,咱瞭解一下這剖腹是咋來的?他的過程是咋樣的?對上面的問題做個補充,有興趣的同學繼續往下瞅兩眼。

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叫藤原義的傢伙起的頭。話說那個時候他藤原家是個大家族,是要錢有錢,是要人有人啊。可就是這麼個家族裡邊,居然出了藤原義這小子,不學好仗著自己個有點舞把操,當起了大盜。

你還別說,開始的時候,小鬼子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會是這貨乾的。但老話不是說了,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的,這時間一長,這就被那衙門口的捕快給抓到了證據。

這就上門要拿他,結果這貨直接玩了一個狠的,那刀子在自己的肚臍眼上劃拉出一個口子,掏出內臟往地上丟。

“嚇唬誰呀?”捕快可不管這個,直接拿了人,連藥膏都沒給他敷上,直接就丟到了大牢裡邊去了。

結果這人就疼死在了裡邊,哼哼唧唧哼哼唧唧的這就捱到了天亮掛了。

啊呀!整個過程被大牢裡邊的犯人看在眼裡,那叫個崇拜啊。

咱就說小鬼子那腦回路他就不正常,這事添油加醋這麼一整,得咧,這剖腹就成為了武士表忠心的專利。

那麼這割肚皮咋擱呢?有一刀流,二刀流,還有三刀流。

這一刀流就在肚皮當中間劃一刀完事,儀式感不莊重。

這二刀流分橫著割兩刀或者一橫一豎兩刀這叫十字切。橫著兩刀這不是個事,咱就說這十字切。

向肚子橫著一刀,接著從胸口豎著一刀,接著拔出劍裡翻開肚子讓他的主人瞅瞅他的心是黑的還是紅的,最後再一劍插到喉嚨裡,這才完事。

所以人家正兒八經的剖腹就應該是這十字切,可這麼幹的,您一個腳丫子都能數的過來,沒別的這玩意壓根就不是人乾的,太疼了。

再有就是三刀,這純屬以數量取勝,肚子上橫著來三刀,不提也罷。

後來的小鬼子感覺這麼玩,太壞了,他們那祖宗純屬折騰鬼子玩呢?所以一度的進行簡化,這就有了後來的扇子切,前邊咱也提高過,把肚皮漏出來用扇子在肚子上這麼假裝劃拉幾下,儀式結束以後,就由介錯人砍腦瓜,這就完事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二戰的日軍視自己的生命可謂如草芥,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為天皇戰死,並且認為在戰場上戰死或者自殺才是最理想的歸宿,這樣可以為其家人帶來無上的榮譽。只要有一令聲下,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二戰的日軍都毫不猶豫的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剖腹自盡這種殘忍的方式被視為最好的靈魂歸宿,也是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但是,剖腹自盡並不能一下立刻死去,要不然,日本不會發明“介錯人”充當助手,來一刀結束剖腹者的痛苦。

日軍野戰機動兵團第11軍的第三任司令官,就是阿南惟幾,曾在二、三次長沙會戰中與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交手過。其中二次長沙會戰間,第九戰區第十軍李玉堂、第26軍及第37軍等部沒能擋住日軍的進犯,王耀武的74軍第57師及第58師部也遭到了阿南惟幾的重創,由於第11軍連續的作戰部隊急需修整,阿南惟幾下令了撤兵,雙方也回到了戰前狀態。因二次長沙會戰遠遠沒達到大本營的預期,近衛內閣隨之倒臺,戰爭惡魔東條英機走馬上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策應南下作戰的日軍,新官上任的東條英機命令阿南惟幾再次發動三次長沙會戰。薛嶽吸取了二次會戰的教訓,採取誘敵深入的同時加強了外線作戰,待日軍深入預定陣地後再全力反攻。急於求成的阿南惟幾因輕敵冒進中了薛嶽佈下的套,第三和第六兩個主力師團遭致合圍後經過苦戰才逃了出來,而李玉堂第十軍在會戰中重創了第三師團,一雪前恥。三次長沙會戰遭到薛嶽的重創後,阿南惟幾丟了官職,被調回關東軍擔任第二方面軍司令。

阿南惟幾雖然慘敗於三次長沙會戰,但不至於剖腹自殺,反而得以升官加爵晉升為了大將,主要是因為阿南惟幾對天皇極為忠誠。由於常年在裕仁天皇身邊混有一定的威望,在日本投降前,阿南惟幾擔任最後一位陸軍大臣,以至於在日本內閣打算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時,得到了一些極端分子的擁護,要求阿南主持大局,而阿南惟幾本人也是一個極力主張戰鬥到底、誓死不投降的極端軍國主義分子。

但是,日本無論是軍人分子還是平民百姓,連經常以上克下的關東軍也不例外,無一不對天皇無限的忠誠,在裕仁天皇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時,接到命令的人就會立即繳械投降,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的對天皇的忠誠在軍中是出了名,由於日本大勢已去也不願意聽見裕仁宣讀的投降書,在當日凌晨選擇了剖腹自盡,而且拒絕介錯人,經過六七個小時的痛苦掙扎後還未死去,最後在軍醫的幫助下,一針為阿南惟幾結束了剖腹後的痛苦與折磨,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