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十年後,手機消失,汽車無人駕駛,工廠自動化,我們農民該怎麼辦?

落地生農業


十年後人們什麼都不幹,國家養起來就行了,吃低保嘛,也餓不死,又吃不飽穿不曖,就這樣過吧,有孩子倒黴,沒錢讀書,就不讀了,無工作的人會越來越多。


用戶144485945197


這是人類發展的規律,此時此刻我們站在當下,可以預知不遠的將來,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人工智能和無人化製造是已經露出端倪的趨勢:

  • 未來,滿大街的汽車飛馳,車上卻沒有駕駛員,於是大量的以駕駛為職業的工作崗位就消失了。大巴士、滴滴車、地鐵、出租車、旅遊車等駕駛行業進入寒冬。
  • 未來,我們數字化金融迅猛發展,銀行網點大量縮減,銀行業務大部分轉為自助,金融產品在線上銷售,價格透明,一目瞭然。數量龐大的金融機構的櫃員,面臨轉崗。
  • 未來,電子收費行業崛起,超市收銀、公路收費、便利店結算,只需要用移動設備掃一下,車輛通過高速公路,ETC掃一掃就能暢通無阻,大批的收銀員、高速公路收費站員工、實體門店服務檯工作人員恐怕就要發愁生計了。目前正字大規模升級推廣的的ETC設備,不正悄悄推動著行業的變革麼?
  • 未來,富士康、華碩、臺積電等工廠裡引進製造機器人,替代流水線上代加工產業工人,這些設備不知疲倦,不要加班費、也不用交金,更不會怨憤老闆剝削,如今這些控訴資本家血汗工廠的年輕人,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了....
  • 未來,現代農業大生產,農業工業化興起,大規模農機協同作業,生產力巨大提升,再也不需要農民以人海戰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臺機器開動一個小時,可以抵得上幾百上千農民一天的工作量。
  • 財務會計人員大量裁減、法務人員收縮,傳統媒體的衰落,製造業向工業4.0轉移,大量的工作機會流失,崗位縮編,企業規模向小而精轉變。

不僅農民要問怎麼辦?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對未來的期待和焦慮中,都在問怎麼辦?

我認為,工業化、智能化、無人化的工業革命不可阻擋,而職業危機也不可避免。

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人類社會可能發生相應的深刻變化:

一是人類的總量的規模急劇收縮。

首先是不婚不育主義開始席捲全球,從發達國家的低生育率,逐步向發展中國家侵襲。例如中國目前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中國一線城市人口不願生育、不願結婚,不願二胎,人口出生率連年下降,甚至低於日本,人口老齡化、負增長,按照目前人口的低增長,到2100年中國人口不到現在的50%!

二是人口結構和家庭形態發生劇烈變化

全球人口數量下降便隨著生活理念的改變。未來家庭可能不再是社會的最基本的組成形態,人對於財富、家庭的態度也會於今天有霄壤之別。

此時,人類社會小而精,大量“低素質勞動力”成為冗餘而自然淘汰。也就是說,人類規模和素質都會隨著經濟發展發生重大調整。

大量低端勞動力崗位被機器人替代了,而從事這些崗位的人口,也因為低生育而自然縮減。崗位收縮與人口收縮同步,剩餘人口則享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佔據絕大多數自然資源,享受人類社會的文明碩果,而其餘人口則在歷史長河和自然演化中消失了。這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以及未來精英社會的本質特徵。

三是簡單體力勞動的工作機會幾乎消失,與人類心理、設計、精神、藝術、教育、審美有關的工作成為主流

人工智能和機械製造的發展,解放了人類的生產力,但是也造成了生產力的閒置。製造行業中,母機設計、算法設計、高精尖工業依然熱門,但是基礎的勞動崗位則縮減了。相反,在今天看上去玄之又玄的一些工作則因為無法被機器替代,又滿足人類的精神需要,而成為職場主流。

舉幾個例子:心理諮詢師撫慰人心,解決人類心靈問題,這個崗位將來可以迎來大發展;牧師、主持、道士等宗教界人士將來數量可能增加;設計師、教師、作家、畫家等都是熱門行業。

這些行業有功能的特點:

  • 技能的獲得靠人的覺悟而非僅僅知識積累
  • 抽象的而非直接的工作
  • 與人的精神、情感、審美有感的工作
  • 創造性的工作,而非簡單機械的
  • 依靠人的稟賦,而非技能培訓的工作
  • 機器無法替代的工作

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社會的雛形,未來是希望之源,也是個體生存的煉獄戰場。只有看清看清趨勢,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西雙版納的茶花


沒事。山不轉水轉。十年以後和現在一樣。保證有手機用。有工作幹。有飯吃。汽車還是自己駕駛。自駕汽車有但不是人人都能買的起。會操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還得靠工人來運轉。如果全靠智能控制。地球首先消失。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在怎麼智能化,像有些山區,永遠都不會實現全機械化的,就像我這邊一樣,好多地形是這樣的,所以只能靠人工加半機械化,種植經濟作物,發展前景嗎?沒有多大的空間可發展的,只能說養活自己家可以生存下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a8a194ab1304dcd84ea73e572c22d01\

農耕問話


錢是難徵多了,今年下半年活計少了很多,5O多歲了,還是有外債,家裡沒錢,工難打,累死累活一年來不了2萬。開支大,買米麵和行份子錢,妻子,兒子都在打工,可是工錢太底,一年3人來4萬,沒有存款,以後更難,地裡種樹,果子不直錢。三農難上難呀!


用戶53021787378


為什麼是十年後?難道不能提前或延期?

手機消失、汽車無人駕駛、工廠自動化等概念的確很新潮,但替代的過程可沒有那麼快,10年後手機可能會消失,但汽車無人駕駛、工廠自動化,哪怕再過20年也不一定能在全國實現。更重要的是,這些科技再發達又能怎樣?這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一切都是為人類服務的。

就拿手機來說吧,第一部手機出現在1940年,中間的發展史咱們略過不提,它經歷了80多年的研發才有了今天的這些智能手機,試問在未來十年內,真的就那麼自信手機會消失麼?

舉個很冷門的例子,就拿老式相機來說吧,柯達這個牌子的相機和膠捲,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那可是紅遍全世界的牌子,但就因為技術的革新,數碼相機的出現,完全替代了老式相機以及膠捲,最後柯達公司倒閉了。要說世界上什麼品牌的老式相機和膠捲最好,除了柯達我想不出別的品牌,無論是它的質量還是價格都非常親民,但就這樣一個口碑極佳、質量好、價格低廉的大品牌卻被淘汰了。不,說淘汰有些不恰當,應該說被替代了,也就是說相機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被更先進的技術替代了。

其實手機也一樣,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人類服務,不管人類怎麼進化、科技怎麼發展,手機是必然存在的,只不過存在的形態、方式可能會發生改變,未來十年內,如果技術上不能有實質性的突破,手機根本不可能消失。

再來說說汽車無人駕駛,現在的無人駕駛一般就是在公路兩邊安裝一些感應裝置,然後結合衛星或者一些精準的地圖定位,再配合一些類似雷達的環境感應裝置來完成“無人駕駛”。我也不是很懂技術,但大體上就是這個意思,我想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沒去過新疆、四川、西藏、東北、內蒙古等地,如果去了之後他一定會發現,中國的地形不僅僅是平原,還有丘陵、高地、山地、沙漠、草原等。

雖然無人駕駛必然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在未來的十年內,技術也很可能得到突破,但這種無人駕駛的車輛卻不一定會普及,頂多就是在一些發達城市使用而已。要知道中國的地形、氣候是非常豐富的, 就以東北來說,春冬兩季的路面可是有冰的,你給我搞個無人駕駛試試,一個剎車能幹出十幾米。哪怕能用智能電腦測算出數據,那也是不靠譜的,而且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突發的情況,這根本不可能在全國推廣。一個不能被大眾接受,無法普及全球、全世界的技術就是雞肋。

再說說工廠自動化,這個是最有可能在未來10年替代人工的,但不是完全。不管工廠怎麼自動化,不管工廠的規模有多大,工廠的加工環節可能會被自動化替代,但其他方面根本不可能被替代,要知道再聰明的人工智能也於人類有著本質上的差距,我說的是精神層次的。所以,工廠自動化會是趨勢,但不會完全自動化。

最後說說農民,假設手機消失了、汽車全是無人駕駛、工廠全部自動化了,這又跟農民有什麼關係?難道有了這些農民就不種地了?難道就不用生活在自己所在的農村了?難道這些真的就把農民生存的路堵死了?手機消失了肯定會出現替代品,早些年的農民沒有手機就活不下去了?雖然現在的農村有很多人家都買了小汽車,也都是人為駕駛的,假設無人駕駛在全國普及了,難道這種車就不讓開了?難道有了無人駕駛的汽車會影響農民種地?會影響農民工作?更讓我搞不懂的是工廠自動化,中國有2.8億農民工是不假,但這些農民工不是全部在廠裡好麼,工廠自動化影響的只是一部分人,對全部農民的生活起居影響是很小的,為什麼一定要“強關聯”到一起呢?

也不用太過杞人憂天,一個職業的消失必然有另一個職業替代,一個行業的消失必然有另一個行業的出現。這就像早些年的剃頭匠、 補鍋匠、補缸匠一樣,手機消失了必然會有其他設備出現;有人駕駛的汽車消失了,肯定也會滋生一些其他行業;工廠自動化了,必然也會有附屬的行業替代,總之這個世界是以人為本的,所有的科技都是為人類服務,如果真的全部被替代了,還要人類幹什麼?


新農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事做,十年後變化如何,大家都不必擔心,願兄弟朋友們過好現在每一天。


永強防水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技術更新會慢慢淘汰很多產品。工業現代化的發展也會剩出大量工人,以打工為生的農民工得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的知識,去適應社會的發展。

下面我舉兩個例,來感受下科技的飛速發展吧。

為方便找活做,當年咬牙花了兩個月的工資去買了一個傳呼機,感覺太方便了,活路一下子多了不少,客戶需要找我,一個電話打到服務檯,我傳呼機就顯示出來了,小事情直接留個言就可以。那時我們都把傳呼機叫BB機,有個BB機真是牛逼曬曬的,可沒過幾年,手機慢慢普及了,又買了手機,找了擔保人上了號,BB機就被手機給淘汰了。有了手機,交際圈大了,業務量大增。(手機普及之前有大哥大,但那不是我農民工消費的起的。)誰能想到當時那麼高端傳呼機現在都成古董了呢?

後來去蘇州一家日資企業打工時,我們一個車間有注塑機十八臺,主要生產手機.電腦.相機外殼。車間裡有十八個女員工,我是調試技術員,車間裡一共有十九人,可後來設備更新,從日本運來了新的機器,偌大的車間就剩下我和兩位女員工了,全搞成自動化了,三個人幹活比以前十九人還要輕鬆。

工業自動化大發展,農民工怎麼辦?農民工要想握緊手中飯碗,就得不斷去學習新知識,適應新工作環境。要麼回農村,現在國家對農村發展支持力度很大,農村的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農村發展農業也蠻不錯的。

工業自動化大發展,農民工怎麼辦?大家都來獻計獻策吧!




鄉村沃土地


十年後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不要預測未來發展,活在當下才是主要的


舞雨霏霏


到時候可能老農民消失,新型農民頂天立地的掘起,農村農業可能實現機械化和現代化.規模化,美麗鄉村也可能會展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