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1月 31家企業被列入全國政府採購黑名單

進入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個行業。政府採購活動也有明顯下降,多省市,地區出臺相關政策,比如暫停採購活動等。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採購信息網小編髮現,1月,在中國政府採購網發佈了對31家企業從事政府採購活動存在違法事項的處罰決定。

1月2日,重慶康摯迪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重慶深竹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樂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在參與豐都縣人民醫院低溫等離子滅菌器等57臺醫療設備(項目編號:19A0071)政府採購活動中,提供所投產品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檢測報告》首頁複印件,系同一份文件材料所複印。同時還存在利用相關辦公軟件對部分印刷體文字內容進行編輯篡改的情形。三家公司提供的低溫等離子體滅菌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檢測報告》首頁複印件,系同一份文件材料所複印。並且江西樂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經濟、技術及商務文件》,與重慶康摯迪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經濟、技術及商務文件》內各頁下邊沿編碼數字是同一人書寫形成。以上情形認定三家公司存在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和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惡意串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四條重慶市豐都縣財政局對江西樂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重慶康摯迪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違法行為給予罰款18000元,禁止兩年內參加政府採購活動。對重慶深竹科技有限公司的違法行為給予罰款16000元,禁止兩年內參加政府採購活動。

1月3日,泉州迅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廈門青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數字驅動(福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飛訊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瀋陽科鑫聖真空儀器研發有限公司、瀋陽科宇真空儀器研發有限公司、蘇州創普真空技術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都出現違反《政府採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由同一單位或者個人編制”的情形,均由泉州市財政局處以2140元人民幣罰款,列入政府採購不良行為記錄名單並予以公告,自處罰決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內禁止參加政府採購活動。

1月7日,對重慶鼎鵬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於2019年11月14日參加“重慶市血液中心物業服務項目”投標時,在投標文件中提供虛假業績證明材料。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重慶市財政局作出處罰,罰款24945.045元,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年內禁止參加政府採購活動。

1月8日,福建省少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在政府採購活動中,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泉州市泉港區財政局對該物業公司處以採購金額190萬元的8‰即人民幣15200元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自處罰決定書生效之日起一年內禁止參加政府採購活動,並予公告。

1月15日,江西瑞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南昌圳賢貿易有限公司在贛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織的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基因測序儀等設備(進口產品)項目(項目編號:GZ2019-G023-1)的採購活動存在:提供虛假《資信證明》投標情形;且兩家公司存在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載明基本存款結算賬號及格式一致的情形,屬於《政府採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的”情形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三款“與採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採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的”行為。贛州市財政局對兩家公司分別處以採購金額千分之五的罰款(即11000元),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年內禁止參加政府採購活動的處罰。

1月20日,四川浩成環境衛生管理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5日參與柏合鎮環衛作業外包服務項目(採購編號:5101122019000566)的投標文件中,提供了虛假項目業績材料謀取中標(中標金額:3907164元)。成都市龍泉驛區財政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對該公司處以罰款19535.82元,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禁止參加政府採購活動二年。

小編綜合這些數據來看,企業大多是在投標文件中提供虛假材料的行為被當地財政部門處罰並列入政府採購不良行為記錄名單。那麼,如何防止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呢?

帶著疑問,小編採訪了政府採購信息報社創辦社長兼總編輯劉亞利。劉亞利表示,防止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一是不斷完善政府採購誠信體系,加大處罰力度,加大供應商弄虛作假成本。財政部門加大對處罰案件信息進行公告和警示宣傳,加強對信用信息在評審環節的獎懲應用,讓違法失信付者出成本,讓供應商不敢在政府採購中不敢弄虛作假。二是不斷推進政府採購的公開機制,拓寬監督渠道。比如,一些地區在開標環節公佈開標一覽表,給予供應商在規定時間內提出質疑的權利;要求專家在評審過程中遇到供應商異議的,要進行核實,出具意見。在中標結果公示環節,一些地區已在不洩露供應商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公佈中標供應商投標文件的大量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三是細化虛假材料認定標準,提高專家辨別虛假材料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專家不願去認定虛假材料,主要是難以通過書面審查對虛假材料進行辨別。因此,財政部門應制定配套法規,對認定標準和自由裁量權進行細化。另一方面,增強供應商的責任意識,促使其對所投產品和相關材料事先嚴格審核把關,預防無意識違法違規所造成的損失。四是探索大數據信息查詢機制,降低核實成本。我們希望,證書、報告等材料的鑑證、出具部門加強信息公開力度,實現網絡可查詢,降低核實真偽的時間成本,也給供應商威懾,不敢隨意造假。

下附2020年1月被列入政府採購違法不良行為記錄名單。

1月 31家企业被列入全国政府采购黑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