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膽囊息肉會不會遺傳,如何預防膽囊息肉?

醫學小偵探


膽囊息肉是不會遺傳的。

許多人經常會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因為在醫院體檢可以檢測出身體各個指標,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及時進行治療,而有人在體檢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膽囊裡面有息肉的存在,因此非常擔心這些息肉會不會變成膽囊癌,但需要告訴大家:“需要警惕,但不要杞人憂天”。

別看小小的膽囊,小身材可是有大用處,它作為儲存和濃縮膽汁的,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倉庫,而膽汁主要是幫助消化脂類食物的,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什麼是膽囊息肉?

先說說什麼是膽囊息肉,膽囊息肉就是膽囊粘膜上隆起的“肉疙瘩”。正常情況下呢,厚度為2毫米的膽囊內壁是光滑的,當某些因素導致膽囊的內壁長了一些實性的“肉”,這個就被稱之為“膽囊息肉”,大小可以從幾毫米到幾釐米。膽囊息肉的隱蔽性強,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任何症狀,只是在體檢時才被發現。

一般來講,膽囊的腫瘤性息肉即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尤其是伴有結石時,癌變幾率會明顯提高。膽囊息肉如伴有明顯症狀,宜採取手術治療。無症狀但如伴有以上描述的情況時,仍考慮手術治療。當然,如果病人沒有以上情況,可不急於手術,只要每6個月複查一次超聲即可。


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還是要平時做好預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膽囊息肉呢?

首先,要儘量減少食物中油脂量的攝入。

因為我們人體的"肝膽部分"主要是用來消化體內攝入的油脂的,如果油脂量的攝入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的話,那麼長出膽囊息肉的概率會小很多。

其次,要養成一個規律的飲食時間表。

很多長了膽囊息肉的人其實都是不按時吃早餐,飲食不規律的人。

最後,要從入嘴的食物上來講。

長了膽囊息肉的人一般肝臟都不太好,而想要肝臟好一點的話,就需要在平時的時候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我就是膽囊息肉!大概0.8cm!這個不能說是遺傳,但是跟遺傳有關!我母親就有膽囊結石,我這是膽囊息肉!我覺得還是跟體質有關!我從小就感覺消化不好,便秘!


超哥5685


膽囊息肉到底是什麼東西?

隨著健康體檢的廣泛普及,以及B超的廣泛應用,膽囊息肉樣病變檢出率日益增高。

目前認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大部分病變為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混合性息肉等 。

腫瘤性息肉中膽囊腺瘤佔大多數,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異型增生息肉、膽囊惡性腫瘤。

膽囊息肉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認為:膽囊息肉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1. 膽囊結石、膽囊慢性炎症、膽道梗阻膽囊內壓力增高,以及其他的先天性因素等。

2. 由於膽囊息肉常常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相關,因此大部分患者的臨床表現常常與膽囊結石症狀類似,如噁心、嘔吐、上腹飽脹、右上腹隱痛、右肩部放射痛等。

怎麼判斷膽囊息肉是不是惡性?

目前國際上認為:患者符合以下幾個條件時,應該高度警惕息肉未來惡變、甚至已經惡變的可能:

  • 單發息肉超過10mm就有癌變的風險;

  • 小於10mm,合併膽囊結石,帶有慢性炎症比較明顯的,風險也比較大;

  • 單發、無蒂息肉,且迅速長大;

  • 年齡大於50歲膽囊息肉患者。

那膽囊息肉會轉化為膽囊癌症嗎?

根據數據顯示,有大約5%的膽囊息肉患者最終引發了膽囊癌症,因此膽囊息肉的確會引發膽囊癌症,只是幾率相對較小而已。膽囊息肉有輕微和嚴重之分,如果只是普通的膽囊息肉是不會引發膽囊癌症的,但是如果膽囊息肉已經超過了一釐米,最好建議將膽囊息肉切除,醫生之所以會建議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膽囊息肉引發炎症,出現急性疾病,另一方面就是為了預防膽囊癌症的發生。

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

膽囊息肉其實並不可怕,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面對它、合理治療。

對於膽囊息肉大於0.5mm的患者,建議積極保膽取息肉治療,而對於術前影像學手段已經判斷有惡變可能的息肉,則應選擇膽囊切除術。

對於膽囊腺肌症,由於有一定惡變幾率,且常常與惡性病變鑑別困難,對那些病程較長、反覆發作、囊壁不規則增厚、50歲以上的節段型患者,應該儘早治療。


健康答任


肝膽胰劉宇斌醫生:

膽囊息肉的病因比較複雜,疾病的發生可能主要與慢性膽囊炎、膽結石以及機體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

同時也可能肥胖、吸菸、高脂血症、高胰島素血癥、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膽道的解剖異常等等有關。

不過膽囊息肉基本上與基因遺傳的關係不大,所以膽囊息肉不會遺傳。

生活中要怎樣預防膽囊息肉呢?重要的還是要建立起正確的飲食習慣,控制油脂、膽固醇、糖類的攝入,戒菸酒,規律飲食,當患有膽囊息肉時要積極治療,並做好定期複查。

更多權威肝膽胰醫學科普,歡迎關注肝膽胰劉宇斌醫生。如有需要,可於每週二週五9點至12點到廣東省人民醫院(總院門診樓三樓)肝膽外科診室進行掛號諮詢。


肝膽胰劉宇斌醫生


你好,我剛好是外科醫生。先回答您的問題。1.膽囊息肉不會遺傳,目前的研究尚未發現有遺傳傾向;2.膽囊息肉:病因較複雜,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3.得了膽囊息肉也不要緊,一般建議手術切除,因為存在一定概率惡變的情況,如果不想做手術就要定期半年、一年複查B超。

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繼續提問。不用擔心,


小城Surgeon


當大家提到了"膽囊炎"的時候,總是會不可避免地提到另外一個和它相關的詞語--"膽囊息肉"。不過,因為相關資料的匱乏,所以即使是膽囊炎患者,也很少有人對於"膽囊息肉"這個概念有更多和更為全面的瞭解。那麼今天小編就從兩個最為常見的問題入手,向大家詳細地解釋一下"膽囊息肉"。

首先,大家肯定最關心的還是這個"膽囊息肉"的遺傳性。其實,大家大可放心,雖然說這個膽囊息肉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但是總的來說,它遺傳的可能性還是極小的。如果你發現自己長了膽囊息肉的話,不需要過度擔心,除了適度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外,再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就可以了。

那麼解決完了大家的第一個問題以後,在解答如何有效預防這塊讓人不省心的息肉之前,小編再給大家做一些適當的延伸。膽囊息肉的產生往往是因為膽囊炎,所以想要預防這塊讓人不省心的息肉的話,就需要將膽囊炎也納入自己預防的範圍。


首先,要儘量減少食物中油脂量的攝入。因為我們人體的"肝膽部分"主要是用來容納和消化體內攝入的酒精和油脂的。如果油脂量的攝入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的話,那麼罹患膽囊炎和長出膽囊息肉的概率會小很多。當然了,如果是一些實在避不開的酒局和應酬的話,那麼也一定要記得應酬結束以後,喝一點醒酒暖胃的湯,讓自己的身體稍微舒服一點。

其次,養成一個相當規律的飲食時間表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知道,很多長了膽囊息肉的人其實都是不按時吃早餐,飲食不規律的人。這主要是因為肝臟負責分泌膽汁,但是如果不按時吃飯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導致身體內部的膽汁迴流。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還是給自己養成一個按時吃飯的習慣吧。

最後一個預防的方法則是從入嘴的食物上來講,長了膽囊息肉的人一般肝臟都不太好,而想要肝臟好一點的話,就需要在平時的時候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因為這些綠色蔬菜之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葉綠素和其他元素,能夠有效地修補肝臟上的問題。除此之外,也要儘量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否則的話,易怒的性格也會傷害到自己的肝臟,增加自己長膽囊息肉的概率哦!


小東東營養師


您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您。關於遺傳性,這個得具體分析。膽囊息肉大致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和腺癌,這兩個跟遺傳是有相關性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實“息肉”是指附著在膽囊內壁上的、突向腔內的隆起性改變的統稱。息肉就是贅生物,大部分的膽囊息肉都是假息肉,這些和癌症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根本不用擔心;能發生癌變的膽囊息肉,其大小都在直徑1.2釐米以上,而這種情況又只佔膽囊息肉人群中的千分之五以下。

真正要重視的是真息肉(最常見的是腺瘤),它才有可能變成膽囊癌。一般B超都能分出來,還可以用增強核磁共振等其他方法檢查。只需每年體檢時B超複查一次即可,膽囊息肉增至10毫米時,再去求醫治療也不遲。

什麼人容易得膽囊癌?

年齡大於50歲的人需要重視體檢,可以通過哪些方法預防呢?

1.少喝酒

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使膽汁的分泌、排出過程紊亂。


2.飲食規律

規律飲食、吃好早餐對膽囊息肉患者極其重要。人體內肝臟主管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存儲入膽囊內,而膽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3.低膽固醇飲食

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加重肝膽的代謝負擔,並引起多餘的膽固醇在膽囊壁結晶和沉澱,從而形成息肉。


黃志豔大夫


膽固醇的成因與分類

膽囊息肉以膽固醇類息肉為主,大約佔70-80%以上,多由機體脂質代謝紊亂有關,分泌的膽汁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利用,久之形成膽固醇沉積而成;炎症性息肉大約佔10%左右,一般由於慢性的膽囊炎症、增生引起。膽固醇類以及炎症性息肉都是非腫瘤性息肉。

腺瘤樣息肉佔7%左右,是膽囊內腺瘤樣變突起而成,有研究表明腺瘤惡變率在10-13%左右,是腫瘤性息肉。

因此,根據膽囊息肉的形成病因來講,未見膽囊息肉遺傳的說法。

如何預防膽囊息肉

1.規律的飲食很重要。尤其是早餐要吃好,而且要有規律,尤其不能不吃早餐,分泌的膽汁得不到利用就會以膽固醇形式沉積在膽囊內。而膽汁長期存留在膽囊內也會刺激膽囊形成息肉。

2.要注意低膽固醇的飲食。攝入過多的膽固醇食物,如雞蛋、動物內臟、肥肉等會造成膽囊內膽固醇聚集、沉積在膽囊壁,從而形成膽囊息肉。

3.降低膽固醇的生活方式。在減少膽固醇大量攝入的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減少熬夜次數,增加體育鍛煉,減少吸菸。酗酒等。

膽囊息肉的癌變因素

膽囊息肉,一般多由體檢時發現,本身無明顯症狀,但是因為少數膽囊息肉病例有發生癌變的可能,因此,人們查出膽囊息肉就會比較擔心,一般容易發生膽囊息肉惡變的因素有有以下幾種:1.膽囊息肉直徑超過一釐米,2.單發的膽囊息肉而且基底部比較寬大,3.定期複查息肉有逐漸增大的的趨勢,4.合併有膽囊結石和膽囊炎,膽囊壁增厚等,5.年齡較大,超過60歲,7.息肉比較大超過兩公分的建議手術切除,當然有症狀的膽囊息肉也是建議手術切除的。

一醫以義


因為膽囊息肉的發生原因是有非常多的,一般在臨床上膽囊息肉可以分為20種左右的不同類型,所以不同類型的膽囊息肉他的遺傳性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有的膽囊息肉是存在一定的遺傳性的,但是有的膽囊息肉都是一些後天形成的,並不存在明顯的遺傳性。

膽囊息肉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就是腫瘤性息肉,還有一種就是非腫瘤性息肉。而在腫瘤性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和腺癌是具有一定的遺傳相關性的,但是這種遺傳相關性也並不是說如果患有膽囊息肉的患者生下的孩子一定有膽囊息肉,只不過是如果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群發生膽囊息肉的概率會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且就目前的臨床研究來說,具體的遺傳相關性還沒有進行嚴格的臨床驗證。

而對於一些非腫瘤性息肉,比較常見的包括一些炎症感染引起的一些息肉,或者是一些增生型的息肉,或者是因為膽固醇沉積引起的一些息肉,大部分都是因為一些後天身體代謝水平的變化引起的,所以這些一般不具有明顯的遺傳相關性。

而且很多人發現共同生活或者是同一家族的人群發生膽囊息肉的概率比較高,其實這個也不一定是遺傳因素決定的,主要是因為共同生活的人群平時具有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就有可能對身體產生類似的影響,從而發生這種情況。


家庭醫生在線


膽囊息肉是僅次於膽囊結石導致膽囊炎的一類病因,在臨床上是屬於多發病和常見疾病。

對於膽囊息肉是否有遺傳傾向,目前沒有相關的報道,所以並不需要害怕膽囊息肉會遺傳。


膽囊息肉主要是說膽囊壁像膽囊腔內呈息肉樣隆起或者突起的一類並不,膽囊息肉的類型主要是有膽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構成,其中腺瘤性的息肉是存在有一定的癌變的風險的。

對於膽囊息肉的病因,目前主要是認為膽囊息肉發生的原因和長期的慢性膽囊炎病史,膽囊結石的形成,膽固醇的代謝紊亂,肥胖等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對於膽囊息肉的預防應該從飲食,生活各方面做起,尤其是對於已經患有膽囊炎和膽囊結石的患者來說,為了確保後期的疾病不復發和不發生其他併發症,應該儘早的進行腹腔鏡的膽囊切除手術。對於懷疑有癌變傾向的膽囊息肉和體積較大的膽囊息肉也應該及早的進行手術治療。

而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不過度的進食肉類,尤其是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這些肉類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有可能會導致膽固醇的代謝紊亂,從而發生膽囊息肉的可能。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