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毛遂自薦”並沒有挽救趙國,力挽狂瀾的另有其人


“毛遂自薦”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毛遂成名之後的事蹟卻很少有人知道,因為,毛遂人生的後半段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悲劇!


毛遂憑藉一己之力促成趙國和楚國結盟,楚國同意派部隊救援被秦軍包圍的趙國首都邯鄲。


“毛遂自薦”並沒有挽救趙國,力挽狂瀾的另有其人

毛遂自薦


目的達成之後,毛遂從此深受平原君的信賴,還得到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但是,仔細閱讀史書就會發現,毛遂此行除了讓自己名滿天下、出人頭地之外,並未解決趙國的燃眉之急。


楚王迫於形勢,同意出兵救趙國,但楚軍走到邊境就停下了,不肯繼續前進,因為楚王不敢拿自己國家的存亡,冒跟強秦開戰的風險,所以,密令楚軍留在半路觀望。


“毛遂自薦”並沒有挽救趙國,力挽狂瀾的另有其人


如果趙國擊退圍城秦軍,楚軍自然去幫趙國,趁機痛打落水狗,但這種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因為兩年前經歷過長平慘敗的趙國,元氣大傷,無力獨自抗秦,所以,才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


如果秦軍攻破邯鄲,趙國滅亡,連趙國這個所謂的盟友都已經不存在了,楚國更犯不上與秦國為敵了。


這時,平原君和毛遂已經回到趙國,無力左右楚軍行動,所以,平原君和毛遂這趟出使楚國,基本上等於白跑一趟。


當時邯鄲城,被圍日久,糧食幾乎耗盡,已經到了“炊骨易子而食”的境地,很多人主張開城投降。


“毛遂自薦”並沒有挽救趙國,力挽狂瀾的另有其人


平原君找來李同(即李談),組織三千人敢死隊,出城襲擊,秦軍後退三十里,李同戰死,為死守邯鄲爭取到一點寶貴的時間,但危急並未解除。


關鍵時刻,信陵君率領10萬魏國軍隊趕到,與趙軍一起擊敗秦軍,挽救了趙國。


原來,趙王棋高一著,本著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則,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的同時,也派人到魏國求援。


魏王和楚王一樣,不願與秦國為敵,表面上同意派兵救趙國,但背地裡命令魏軍將領走到半路看清情勢再做決定。


與楚國不同的是,魏國有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信陵君。


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意識到今天坐看趙國滅亡,明天秦軍就會進攻魏國,所以,救援趙國,其實等於替魏國續命。


於是,歷史上留下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傳奇。


“毛遂自薦”並沒有挽救趙國,力挽狂瀾的另有其人


信陵君解了邯鄲之圍後,得到消息的楚軍才終於姍姍來遲,指望他們救趙國,無異於痴心妄想!


所以,平原君一行出使楚國基本上沒發揮任何作用,只捧紅了毛遂一人,從此之後,毛遂被平原君待為上賓。


公元前256年,北方的燕國趁趙國損失慘重的時機,派大將慄腹率領軍隊進攻趙國。


平原君剛愎自用,無識人用人之能,這時居然推薦毛遂領兵迎戰,毛遂自知無領兵之能,極力推辭,但胳膊扭不過大腿,只能出發,不久之後,全軍覆沒,毛遂自盡。


“毛遂自薦”並沒有挽救趙國,力挽狂瀾的另有其人


毛遂從自薦到自刎,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


參考資料:《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史記·魏公子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