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子不孝,父之過,為什麼一父多兒,有孝心的,有無義的?

6711095903096


子不孝,父之過,為什麼一父多兒,有孝心的,有無議的?

子不孝,父之過。這句話是古代儒家思想,是片面的,不能全面體現育兒家教之內涵。

多子女現象多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和古代。古時,家庭養兒主要是延續"香火"和老有養,接受教育受限,兒女無全面接受社會教育的機會,子女教育普遍從屬依耐於父母,加之社會經濟滯後而不發達,父母多為生存而勞累,教育兒女多以道德和仁義方面的方法居多。那麼,為什麼在幾個兒中有孝心的、也存在無義的呢?當兒子家庭生活無憂或富足,多數兒子孝心十足,因為本身思想就存有父母道德仁義思想的灌輸,當有的兒子在生活上困苦,終日為生計而勞累時,往往忽略父母的生活起居著,這時有的父母認為兒子無義,當然多子女社會時代,也有出現不孝而只顧自己生活安逸而不管不聞父母的,這是道德思想扭曲,屬個別。

總之,隨之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子女接受社會教育的全覆蓋,子女道德文明思想將不斷提高,孝心子女將普遍湧現,無義子女行為會慢慢消失。


巧看世間


聖賢教育有儒家;釋家;道家;三家各有說法。


1.儒家:如果遇到不孝的子女,你要反醒自己是否孝養父母,孝養公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2.釋迦牟尼佛因果定律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佛說三世因果。子女不孝就是討債的。前是你欠他的。今生無論你給他多少錢,他都不領情,任意揮霍。花光還要。無有休止。子女孝敬就是還債的,前世你幫助他,今生來報你恩。做為子女關心備至。愛護有佳。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3.道家講的是自然規律。不孝就是違背自然規律。不孝莫入道。父母都沒有,你還會有師父嗎?

一父多兒有孝,有不孝的?一隻手有五指,伸出來都不一邊長。何況兒女呢?只能說:一母養九子,九子各不同。一父多兒只要有一個孝敬的,就可安度晚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a8a6411dd084295bb946904830c3ec0\

醉迷菩提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有不足,教育只是改變人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全部,生活的大環境才是根本,一父多兒,拋去不平等待遇,只能說他們在家庭受過相同的教育,但出門在外經歷的不會相同。所以有孝也有無義


一枚冰糖


龍生九子,還各不相同呢。人的一生,天性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後天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