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可控核聚變面臨的困難,主要問題是科學原理不完善,還是技術應用方面的問題?

lemoncai


在4維空間中可控核聚變只有恆星規模能夠實現,否則是不可能,或許將來真有所謂高維空間而且人類能夠進入高維空間對4維空間的物體進行操作,這樣才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哈哈,這個是什麼意思啊?就是人類如果做手術,不需要打開人體,能夠通過高維空間進入人體把病灶除去,技術能夠達到這個程度,日常可控核聚變才能實現!


血山飛蟲


如我所知,可控核聚變需要

溫度(其實觀測太陽發現表面溫度和反應溫度都不高,那是因為太陽質量大半徑大,導致引力大壓力大,造成環境溫度不需要那麼高,簡稱能壘低)想,現在地球上中國的大概是核心1億度;

磁場約束,這個問題不大,但是也許以後能發現或發明更簡便的儀器或方法也不一定,現在用磁場把高溫粒子流控制在真空環境,然後加速,仿製溫度下降,目前可能沒有更好的辦法;

燃料,就是原料,這個現在用氘氚(氫2和氫3)聚變氦4,會釋放一箇中子,逸散中子因為沒有電質量小很難去用磁場或電場約束,所以,必然導致中子逸散時帶走大量動能,如果能利用起來,也許就是解決核聚變不可控(指長時間運轉或一直運轉)的一個解決方向。而燃料其實鐵原子以前都是反應放熱(鐵以後也可以核聚變,但是是吸熱反應),但是,目前並沒有更好或更適應的物質,原子核越大,需要能量越高,簡稱能壘越高。

除了這些,可控核聚變的可控還需要配套能量回收裝置,等等,各項技術設備升級改造是必然的。


趙世傑1984


熱核反應的本質是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

鏈式反應是衝擊波層流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新元素再次裂解為金屬態氫離子形成連續的爆炸。

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反應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能量;熱核反應質量守恆,物質不能轉化為能量。

“可控核聚變”就是防止“鏈式反應”的形成,這是錯誤的物理結論導致的錯誤實驗裝置!

可見:託卡馬克就是一個大型“用電器”。




金童希瑞


核聚變瞬間施放能量具大,即使小當量核聚變的核能量也難以控制能量也是很大的,輻射釋放的能量方向很難受控。愚民認為應先從可控核聚變的方式方法去突破,特別從引爆核聚變方式方法去努力,達到即能引爆核聚變又可以控制,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在密封環境下,就像咱們放鞭炮一樣得先有火,而這個火人為可控大小,也能使之產生核聚變,每個鞭炮串連鞭炮之間有距離且相連,每個鞭炮且獨立可控隨時連通下一個逐個釋放核聚變,每個獨立小鞭炮就是個獨立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釋放的輻射能量大小與方向均可以控制。如果能找到可以控制核聚變的引爆方式方法,就是能引爆核聚變,引爆後這個"火″的死命就完成了(熄火)。找到新穎的引爆方式方法很重要,也就可以逐個引爆核聚變,這個"火″最好能多次使用。


努力的小烏鳥


是人類還沒有找到太陽真正燃燒的方式這是重點!目前托克馬克裝置有幾個致命問題存在磁約束太弱(益增率太低)等離子溫度太高 輻射轟擊爐子壁破壞速率太高 質能轉換率太低


j菸嘴


已知條件。有裂變熱循環電站,氫彈的聚變投放,故而,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爐之炊也。有氫彈,但沒有配套的熱交換器。


aging74755260


可控核聚變原理早就解決了,就是在技術上做不到


金竹銘


還有人說核聚變,外殼材料不太行。


天高雲淡10769


受控聚變的技術問題有三類:1. 點火:如何實現高溫、高壓? 中科大的高頻電磁波加熱到1億℃實際上是加熱電子,對於聚變物質,該方法根本無效。 2. 磁約束:高溫、高壓等離子體如何穩定住。由於等離子體帶電,自身運動也產生電磁場,等離子體磁約束結果就是非常複雜的非線性動力學,根本無法進行模擬計算,也就是說根本無法科學地設計磁約束容器。太陽表面觀測表明:磁場會被扭曲、撕裂、最後形成耀斑爆發。 合肥的磁約束裝置目標只是維持百秒,避開了理論上不可能長期穩定的尷尬。 3. 聚變物質:地球上能產生聚變的材料只有氘氚,這種聚變產生大量中子,會破壞容器,帶走聚變能量,世界上沒有任何材料可以抵抗這種中子的破壞和加熱。 有人提出去月亮開採氦3作為受控聚變材料,但是氦3反應需要更高的溫度和壓力,又對於點火和磁約束提出了不可能實現的挑戰。


手機用戶3503570243


本民科認為,熱核聚變從上世紀初一直折騰到現在難有突破,癥結在於物理大咖們的習慣思維,非要一條路走到黑,如果採用逆向思維,那麼解決之道將會簡單得遠遠超過人類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