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果給茅盾文學獎作品排序,可排在前三、前五或前十都是哪些作品呢?你最愛哪幾部呢?

悅跑君


矛盾獎至今作品好幾十,很多沒看過不知深淺就不說了,從看過的選出三部分別是《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一句頂一萬句》。

《白鹿原》是陳忠實潛心力作,是他寫作生涯的高峰,曾說《白鹿原》之後,人生沒有遺憾了。事實證明這話並非自誇,《白鹿原》確實有那樣的分量。它描寫了社會風雲鉅變背景下兩個家族史,格局恢宏大氣,文筆細膩溫厚,類於當代《紅樓夢》,具有厚重歷史感,是一部史詩小說,文學價值較餘下兩部高些。

《平凡的世界》描寫了一群青年人的夢想和追求,著重體現了年輕人世界中那種激情奮鬥敢於拼搏進取的義氣情懷,那真善美的純粹很打動人心,使人嚮往。平凡中出真諦,書中主角的成功雖然有一定理想化成分,但真的很鼓舞人心。勞動,生存,夢想,這三者對於同樣農民子弟的小編而言感觸極深。文筆上比《人生》粗糲些也不妨對它的喜愛,或者這也是它普讀性(吸引年輕群體)高的原因之一。

劉震東的《一句頂一萬句》,小編是開篇就被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吸引了,文風很前面兩部很大不同,簡約明快幽默生動,有些說書人打著快板的感染性。再到小說的主題,孤獨——胸有萬言,可與人語者無二三,而這個人還不一定遇得到——人生孤寂至此。如今在網絡世界裡濤濤不絕,其實很多時候不過是孤寂的抒發罷了。

讀《白鹿原》,看到刻畫的那些人性頑固的劣根,心裡默嘆一息,不要像××那樣。

讀《平凡的世界》,精神振奮地自勵一句,要像××那樣。

讀《一句頂一萬句》,心有慼慼然,自己或身邊那個誰就跟××一樣唉。


詩白詞清


說到最愛的作品,不管怎麼排,在我心裡都是《平凡的世界》排第一。

記得高中的時候,從同學家裡第一次看到《平凡的世界》,當時的那種震撼,現在還記憶猶新,在學習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竟然花幾天時間就讀完了。



高三畢業的那個暑假,在家等成績沒什麼事,就又特別想看這本書,於是花錢買了一套,整個暑假來回的看,我記得看了不下十遍,書都快翻破了。看完這本書,對作者路遙非常好奇,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經歷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到處搜索路遙的資料,接著看了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用生命寫成的。

我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本書,我也反思過自己,也許我也出生在農村,看到太多孫少安孫少平這樣的人,出生平凡,又不甘隨波逐流,總想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汗水去改變什麼;也許是書中的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打動了我;也許是美好的愛情,溫馨的親情、真實的生活描述感動了我;這本書是那樣的真實,就像我們身邊正在經歷的生活一樣。

隨後這套書一直陪著我,無論是去上大學,還是去工作,都是必備品。開心了讀,鬱悶了也讀,隔斷時間,就拿出來翻翻,《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的思想和做事的方法,其中蘊含的堅強是融化到血液裡的。

我覺得我們需要這樣的書,因為我們都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一員,但是我們又想過的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我們都應該看看!


原原手包


茅獎設立於1981年,是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當時有巴金先生擔任評委會主任,最開始三年一屆,從1989年起改為四年一屆,2011年起由李嘉誠先生贊助,獎金50萬。

截止2018年,茅獎評選九屆,每屆不超過5部作品,到目前共有43部作品獲獎。

業界有個說法:第六屆茅獎(2000年)之後,真正的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純文學幾乎消失了。節度使對此不做評論,按理說隨著社會的進步,無論創作的素材視野,還是寫作的手法技巧,應該更加成熟。在節度使看來,2000年之後的三屆其實還有值得讀的好作品,比如《額爾古納河右岸》《秦腔》《蛙》《黃雀記》等等。

根據題目,選出43部中的前三部、五部或者十部,只能根據個人閱讀理解,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節度使這幾年很少看長篇了,仔細想想,這些中認真啃過的也不過11部,節度使不具備專業評論技能也沒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根據個人理解體驗將這11部排個順序,歡迎拍磚探討。

陳忠實《白鹿原》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路遙《平凡的世界》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宗璞《東藏記》

張潔《無字》

賈平凹《秦腔》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莫言《蛙》

蘇童《黃雀記》





折衝郎將


2019年10月14日剛剛過去,這一天,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獲獎作品分別是是《人世間》(梁曉聲)、《牽風記》(徐懷中)、《北上》(徐則臣)、《主角》(陳彥)和《應物兄》(李洱)。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如果給茅盾文學獎作品進行前十的排序,我認為應該是:《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禮》《蛙》《秦腔》《長恨歌》《塵埃落定》《無字》《生命冊》《繁花》。對於前三名我說一下自己看法:

一、《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最經典也是最感人的應該是路遙完美的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奮鬥的價值。也許我們的人生就應該是永無休止的奮鬥,時刻保持著精神的充實和豐富以及年輕。

全書以改革開放的時間作為時代背景,將改革開放前後的陝北城鄉生活以及巨大變遷帶入我們的視野,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塑造了眾多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小說將愛情、勞動、苦難、困境諸多生活問題深入剖析,帶給無數的感動和振奮。


二、《白鹿原》

《白鹿原》自問世以來就一直產2生的巨大的影響,至今仍然如此。在我看來,《白鹿原》最為讓我欣賞的地方是小說中所具有的奇幻色彩。如白鹿精靈、鬼魂附體、奇異的預言和夢境等,諸多奇幻的情節構成了一個撲朔迷離的藝術世界。這種奇幻情節有其產生的時代文化背景,並且推動了故事發展和題材開拓,對刻畫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對田小娥人物形象的塑造,書中對田小娥鬼魂的描寫,不僅豐富了這一人物形象,更為作品增添了奇幻意蘊。作為前清秀才的女兒,田小娥本質上是一個傳統女人,她渴望守婦道,但社會、時代、家族、命運都不給她機會。在田小娥死後,將其鬼魂附在原本憨厚木訥的鹿三身上,用這種奇幻的藝術手段,擺脫了男女性別的侷限,使現實與超現實有機結合在一起,展現田小娥的精神世界,豐富了這一人物性格。這種藝術手法極為高超。


三、《穆斯林的葬禮》

本書作者霍達說我在稿紙前與主人公一起經歷了久遠的跋涉。每天從早到晚,夜以繼日,常常忘記了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事,心都在小說中。當我一個個把他們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離死別折磨的痛徹肺腑……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是愛情本身與真理一樣,都是最簡單、最樸素的,除了他本身之外,不需要額外加以解釋,如一個真正美麗的人一般,任何附加的手首飾都會顯得多餘。

最後說一句:“好吧,我們不再一起漫遊”

儘管茅盾文學獎設立至今仍存爭議,但不得不說茅盾文學獎的設立確實促進了我國文學的發展,推動了文壇的進步,獲獎作品也對我們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微光人文


作為一個讀了將近三十年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中年人來說,上面的許多回答我覺得水平都相對有限(各位先別急著噴,聽我說說看法)。

有許多人很推崇《平凡的世界》,但我覺得它頂多是三流作品。為什麼呢?這要從路遙的師從和筆法來分析,路遙師從柳青,柳青作為“類魯藝”這種環境培養出身的作家,有幾個很致命的缺陷:一是極容易政治掛帥(參看《創業史》),二是片面模仿前蘇部分作家的描寫手法——盲目追求靜態心理描寫的效果,因此並不符國人傳統的閱讀習慣。

具體到《平凡的世界》一書,在內容上,作者有一種總喜歡不時跳躍出來感嘆若干的詞句(有時甚至是一大段一大段);有著那種動不動就拼命進行環境渲染的章節,這些大致都可視為對柳青創作水平侷限性的一種繼承,實質上是不符中國百姓閱讀習慣的。

其次這部作品結構上看是前緊後松,第一部楔合尚可,後兩部由於頭緒多了,不少人物的歸宿處理顯得草草收兵。

最後這部作品為了表現主人公孫少平的形象,過度使用了偶然、巧合之筆,使人覺得在“編”故事。例如侯玉英對孫少平態度轉變的誘因,郝紅梅疏遠孫少平親近顧養民然後因偷手帕而招致後來種種的坎坷(路遙你即使要突出肯定一個人也不必讓所有人圍著他轉,設計出幾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情節)。這不得不說對作品的現實性帶來嚴重的損害。

值得一提的是,官媒和許多所謂“主流”都在拼命抬高《平凡的世界》一書,甚至搬出“尊重逝者”的道德大旗指責所有對這部作品提出質疑的人。這種做法會不會物極必反呢,我相信歷史自有公論!事實上,作為一個自幼在珠三角農村長大的人,我還想問各位讀者一句:難道中國只有陝北地區存在農村嗎?難道只有陝北的農民和人際關係才是真實美好的嗎?為什麼要用一種農村的生活方式否認其他農村生活方式的合理性呢?

話說回來,那麼在我心裡,茅盾文學獎的名次如果強行排位是怎樣的呢,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檔次(排名不分先後,下同):古華的《芙蓉鎮》(總結歷史需要點勇氣,微瑕之處是對王秋赦和李國香等人的曖昧關係描寫,控制的分寸還需要加強);徐興業的《金甌缺》和凌力的《少年天子》(兩者水平差不多,男人的歷史和女人的歷史,視角的區別,大開大合駕馭得不錯,當然前者的觀點偏傳統,後者由於要體現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如莊太后的形象會稍顯過於完美);劉心武的《鐘鼓樓》(結構的創新以及對市井生活的出色演繹,貌似這本書評論的質疑聲甚少)。

第二檔次:阿來的《塵埃落定》,陳忠實的《白鹿原》,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王安憶的《長恨歌》等(評論從略)。

第三檔次:李準的《黃河東流去》,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劉斯奮的《白門柳》等(評論從略)。

勉強入流的: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莫應豐的《將軍吟》,孫力、餘小惠的《都市風流》,劉玉民的《騷動之秋》等(評論從略)。

說是“贗品”也不過分的:魏巍的《東方》,姚雪垠的《李自成》,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張平的《抉擇》等(評論從略)。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恆哥160450922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長篇小說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作品五部左右,是中國文學界非常具有分量的重要獎項。而且大約在2011年,還得到了李嘉誠的贊助,獎金由5萬提升到50萬,所以目前也是國內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此前的茅盾文學獎排名不計先後,但是近幾年來,為了體現獎項評選的公開透明,公佈獲獎名單時會以得票多少為序。所以如果強行排名,也可以作為參考標準來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對文學作品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如果把所有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放在一起,按我的個人喜好來評出前三,我覺得應該是路遙《平凡的世界》、古華《芙蓉鎮》和麥家的《暗算》。莫言、蘇童、王蒙、格非這些大家沒有成為我心中的前三,不是他們寫得不好,而是我覺得他們獲得茅獎的作品,並非他們個人創作中最出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八十年代初第一屆茅盾文學獎評選,文學不但是作家表達思想的載體,更是肩負著為歷經浩劫之後的中國社會梳理歷史、療愈心靈的使命,在這個背景下,短短16萬字的《芙蓉鎮》,大膽展現了1963年-1979年中國南方農村人們的生存狀態,寫出了普通人在特殊年代的命運變遷。而八十年代末獲獎的《平凡的世界》,則接續了這段歷史,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時代的歷史進程中,小人物如何走過艱辛、進行奮鬥,從而書寫個人的史詩。這部作品當時不但以最高票獲獎,而且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人生歷程。從文學的技巧層面來說,《平凡的世界》的表現方法是比較傳統和樸實的,甚至可以說,在當時那個追求先鋒技巧的年代,是會被人叫做“落伍”的,但是從文學的意義和作用來說,《平凡的世界》是當之無愧的經典。麥家的《暗算》,表現內容和文字氣質非常貼合,既輕靈又深沉,文字技巧與間諜線索一樣,是藏於無形之間的。這部作品對歷史另一側面的解讀,在文學失去中心地位之後,嚴肅性與通俗性的相互融合,以及之後的影視改編,都可以說是在時代之中做出的最多贏的選擇。

當然,除了這些作品,其他的比如張潔的《無字》、陳忠實的《白鹿原》、劉震雲和畢飛宇的作品,都是非常優秀的小說。茅獎作品還是值得一讀的。


薛暖暖


如果要強行給這些作品排序,我會選擇這三部作品:《芙蓉鎮》、《長恨歌》和《蛙》,原因如下:

一、宏大的歷史敘述

《芙蓉鎮》是古華1981年創作的。作品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歡遭際為主線,描寫了從1963年到1979年湖南農村的社會變遷:農村經濟復甦時期、"四清"運動時期、"文革"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這是一部反映當代南方農村社會生活風情的小說

《長恨歌》是王安憶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6年。作者通過對上海女孩、"三小姐"、拾憶人這三個部分的描寫,用上海小姐王琦瑤的一生表現了時代變化中的人和城市,將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展現得淋漓盡致,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蛙》是莫言創作於21世紀初期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餘年之久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以及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增而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進程,並結合實施計劃生育過程中出現的複雜現象,深刻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在高密東北老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二、思想性與藝術性幷包

《芙蓉鎮》一書中最大的矛盾衝突點就是政治與人性,作品採用近乎編年史的手法,將胡玉音、黎桂桂、秦書田、谷燕山等人的歷史遭際用一種沉穩而又有張力的敘述語言表現出來,將道德批判與歷史批評融為一體,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同時發出了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長恨歌》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一個人,越是想要得到什麼,就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逃避什麼,就越是逃不掉。《長恨歌》就是這樣。上海小姐王琦瑤一生都在尋找愛情,尋找幸福,然而卻屢次失去愛情,遲遲不得幸福,這種悲哀被作者用景物描寫和心理刻畫表現的淋漓盡致。作品運用了獨特的語言描寫,將女性的心理和情感表達得十分細膩,通過一個王琦瑤,我們可以看到千千萬萬個王琦瑤。

《蛙》莫言先生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吸引人心。作品以書信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發生在高密老鄉的一件件事情。受五千年古代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一直信守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信條,然而,因為無節制地生育所造成的社會後果卻是不可估量的。於是,在國家與個人之間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人的生育權受到限制,人的生命權也受到限制。有鑑於此,莫言先生用傳奇奇幻的手法通過寫高密老鄉這個中國大地上的縮影把近60年的農村生育史向我們一一道來。

事實上,歷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都寫得很好,可讀性很強。然而,我們這裡只是依據編者口味推薦的三本。我們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往文學


茅盾文學獎第十屆獲獎作品今天剛剛公佈,有以下五部作品獲獎:梁曉聲:《人世間》、徐懷中:《牽風記》、徐則臣:《北上》、陳彥:《主角》、李洱:《應物兄》。

算上今天剛剛獲獎的五部作品,茅盾文學獎大概有近五十部獲獎作品了。這些作品裡,大部分都是當代中國作家中比較好的作品,也是當代中國文學中受人關注和有影響的作品。

但是,也有部分確實引起很多非議,甚至讓人感覺拉低了茅盾文學獎的整體水準。但是,評獎就是這樣,獲獎會有各種因素,評獎也會受到各種干擾,所以不可能每一屆的每一部作品,都能代表當代中國文學的最高水平。但有部分很好的作品,也就算是不錯了。

今天剛剛獲獎的《應物兄》,是作家李洱的作品,據說寫了13年才寫完。今天還看到幾篇不同的評論文章,有一篇評論說,他不希望這部作品獲獎,因為他看了兩遍,還寫了幾篇書評,他的感覺是如果這部小說獲獎,會拉低茅盾文學獎的水準,會起一個不好的引導作用。

但有的評論文章對這部作品評價很高。我沒有看過這部作品,但我相信李洱作為一個有實力的重要作家,用13年寫出來的長篇小說,不會差到哪兒去,可能只是讀者的看法不同,或者欣賞角度不同。

如果就之前的茅盾文學獎強行排名,以我的觀點,可以有三部作品入選前三:

一是陳忠實的《白鹿原》。網上也好,報刊也好,對這部作品的評論很多,我自己也寫過不少,就不重複了。原因大家都明白,這是茅盾文學獎中,目前最好的一部作品,不論是人氣,還是讀者的認可度,或者專家的評價,基本都是一致的。這是一部具有民族秘史及詩史性質的長篇小說,估計最近幾十年很難有人超越。

二是莫言的《蛙》。這不一定是莫言最好的小說,但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唯一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餘華說過,如果按照當前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標準,莫言應該獲得十次茅盾文學獎,莫言最差的一部小說,也比茅盾獎的某些獲獎作品還要好很多。餘華作為一個具有很高知名度的重要作家,他的評價確實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少證明莫言的作品具備較高的文學價值。

莫言的《蛙》在藝術上有創新,藝術形式獨特,文學手法新穎,以四封信和一部話劇的形式完成了全書的故事敘述。在人物的刻畫和人性探索,在生命的思考上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厚重感,是茅盾文學獎一部值得關注的重要作品。

第三部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重要作品,《平凡的世界》直到今天依然在讀者中有很廣泛的影響。選這部作品進入前三,不是因為它的文學性,而是因為它的群眾性。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當代文學中,影響最為廣泛,讀者群體最為龐大,也最受讀者歡迎和喜愛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在文壇內部的評價並不高,但在讀者中的口碑前所未有,在網絡上可以看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直是擁有最多擁護者和讀者的。我認為,一部作品能不能得到讀者的喜愛,也是檢驗一部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專家再說好的作品,如果讀者不接受,不認可,那也不能說明它是成功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受到讀者強烈的關注與歡迎,就是因為《平凡的世界》的內涵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共鳴,給予了讀者“正能量”,喚起了讀者對人生的思考與奮進。所以我覺得它應該被列為前三。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不同意見可以交流,禁止噴子,禁止粗話,禁止罵人。


作家鬼譚


茅盾文學獎無疑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了,從設立之初到現在,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當代的最高文學成就,也就是說,你要想閱讀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茅盾文學獎是最好的途經,當然再怎麼嚴肅認真的評獎機構總有失算的時候,像餘華的《活著》,像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像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但要麼是因為字數,要麼是因為文體,它們沒有獲得這個最高文學獎的認可,但這並不妨礙這些優秀的作品走進千家萬戶,打動無數讀者的心,事實說明,好的作品是無脛而走,自己就是自己的代言,而那些一時偶爾暴得大名的作品,過不了多久就無人問津了!

茅盾文學獎從1981年設立到現在,已經評選了四十多部作品,憑心而論,大部分都是平庸之作,現在已經絕少有人問津了。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茅獎四年評一次,要每四年出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說實話,這難度係數有點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四大名著。好的文學作品能一百年出一兩部,那形勢已經是頂了天的好了!當然你要問我對這種速度滿意不,我也沒辦法,漫漫長夜也不知道怎麼熬!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你要等到那種敢於打破世俗常規的英雄,總是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這些孤獨寂寞的時刻,經驗告訴我等待是一種浪費!或許你也可以寫一部,不過不要譁眾取寵哦!

茅獎現在的獎金已經漲到了五十萬,說實話,這是一個很誘人的數字,而以前只有五萬,五萬塊錢放到現代社會,說實話有點太寒磣了!雖然茅獎的名頭也會產生可觀的經濟效應,但總是要做一些違背內心的事情,還是不如直接的經濟獎勵來的痛快!錢是一個好東西,可以幫助你實現很多的夢想,有了錢,想不拽都難!那些用金錢支撐起他們靈魂的人,我覺得他們一點都不空洞!

茅獎中也確實寶存了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文學作品,有一部被稱為茅盾文學獎上的皇冠,那就是《平凡的世界》,千萬青年學子膜拜的《聖經》,至今仍是高校圖書館借閱的熱門圖書,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文學的一個奇蹟。它是1988年第三屆茅獎的獲獎作品。第一屆,也就是1981年,有一部《芙蓉鎮》還是很值得一看,講得是文革中一個江南小鎮上的故事,一幅江南的風土人情畫。第二屆沒有值得看的作品,但有一個劉心武,現在講《紅樓夢》很出名,他的小說就別提了!第三屆除了《平凡的世界》外,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也寫得很棒,小說採用雙線交叉結構,寫了一個很惟美的愛情故事,當然以穆斯林生活為背景!

九四年第四屆,陳忠實的《白鹿原》赫然在列。《白鹿原》可說是當代文學界最大的現象級事件,它對文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過對我的影響幾乎為零!1998年的第五屆,阿來的《塵埃落定》可以說是一朵魔幻的奇葩,故事架構非常巧妙,語言空靈而富於詩意,對我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當然啦,最吸引我的還是裡面的性描寫,當年沒少擼管子!遮臉,羞羞!建議定力不強的慎入!後來幾屆現在來看就賈平凹的《秦腔》生命力比較強,其它都是矬子裡拔將軍,就你了!





騎驢去高考


茅盾文學獎第一屆獲獎的周克芹先生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相當有分量的。在獲獎之前,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就爭拍電影,官司打到文化部,結果各拍一部,各有千秋,造成很大社會影響。

編導演陣營非常強大,原著周克芹也參與編劇,演員則集中了新老幾代明星:主演過世界電影經典、中國電影里程碑的《小城之春》的李緯、“17年”22大明星之一的田華、當紅明星李秀明、劉曉慶、張金玲、王馥莉等等。

(右上為1948年影片《小城之春》主演李緯扮演的章志忱)

(右下為李緯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裡扮演的許茂)






作為茅盾文學獎首屆獲獎作品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不迴避社會重大問題,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反映現實,思考現實,解放思想,可說具有繼承和開拓雙重意義,影響了路遙和陳忠實這一批作家。

周克芹在成名、做官後仍然忘我寫作,百忙中發現某小鎮(我家鄉)文化站辦得好,站長、退休教師鄧慕清老師又幫教失足青年,又辦文化茶園為他們解決就業問題,還輔導各單位文藝表演,組建、訓練女子龍燈隊,晚上還和丈夫杜承雯老師在夜校為青年職工補習文化,就擠出時間,約上樂山詩人周綱,遠道親自前往採訪鄧慕清老師。

周克芹先生忘我寫作,嘔心瀝血,以致英年早逝,這方面也可說是路遙的榜樣。

茅盾文學獎從第一屆到現在,共43部作品獲獎,有答案排出前十一:

陳忠實《白鹿原》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路遙《平凡的世界》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宗璞《東藏記》

張潔《無字》

賈平凹《秦腔》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莫言《蛙》

蘇童《黃雀記》

據我看來,還應該有周克芹先生首屆獲獎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而且應該排在第一。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茅盾文學獎開拓性和標誌性的作品,一個樣本和里程碑;周克芹先生是當時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先驅之一,是新時期文學的探索者、開拓者之一。

周克芹先生為文學獻出生命,他的偉大人格和對文學的忠誠曾經成為他那一代作家的榜樣。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農民作家周克芹所著的長篇小說,發表於《紅巖》1979年2期。 小說以1975年冬工作組來到四川農村開展整頓工作為背景,描寫老農許茂和他的幾個女兒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動亂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及農民的抗爭和追求。原是農村積極分子的許茂在是非顛倒的年代裡變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兒許秀雲的遭遇最為不幸。作品從秀雲的婚姻波折中透視出這個偏僻山村所發生的政治風暴,反映出深廣的時代內容。小說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情節曲折起伏,引人入勝,許茂、秀雲、金東水等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該書曾獲首屆茅盾文學獎。”(百度百科)

直到2012年,《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還拍了電視連續劇,劉佩琦等眾多實力演員出演,這樣的現實題材現實主義作品,在汪洋大海的影視劇裡,豆瓣評分卻也不低——6.7。

2019年9月23日,《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