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

小丑丫頭李果果


帶孩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勞心勞力,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要把孩子帶好更是要付出很多。那麼怎樣才叫把孩子帶得好呢?

第一: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的身體是小孩人生髮展路上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只有有好的身體才能為以後走好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寶寶出生以後的第一個月起,我們就很注意孩子的飲食,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和睡眠習慣。同時給孩子做撫觸做主被動操,注意寶寶各項機能的協調發展,遵循寶寶的發展規律按月齡對寶寶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以及語音能力等五項發展做有意識的鍛鍊和培訓。還有循序漸進的給小孩添加輔食,補充生理發展必須營養。這些都是為了培養一個健康活潑的寶寶。

第二:就是寶寶心理和精神上的培養。從小就給寶寶讀故事書,講故事。告訴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把孩子培養從一個高情商、高智商、積極樂觀熱情大方擁有正確人生觀的人。

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一味寵溺孩子,該嚴格要求的還得嚴格要求。讓孩子擁有一個寬鬆快樂的成長環境。做到了這樣我覺得就是帶好孩子了。





酒醉的蝴蝶曉


我今年28歲了,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喜歡帶小孩玩,自我感覺還是童心未泯。我會和小孩一起疊飛機,做手工,跳舞,捉迷藏,等等。只要小孩開心,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開心,快樂,我也是樂在其中!不止會和他們打成一片我還會做美食哦!這可以說是我的強項,我的工作是一名廚師,很驕傲![呲牙][呲牙][呲牙]在與孩子們一起的時候我會讓他們接受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慢慢的成長起來,也能增加他們的見識,帶他們爬山,當時是小山⛰️不高的那種哦!我會給她們講關於山的故事和歷史人物,即使他們聽不懂我也會講,[大笑][大笑]我兒子三歲了有一天突然給我說,爸爸,你很好聰明!我喜歡你!這句話讓我聽的很高興又驚訝!這些詞都是我平時用在他身上的!沒想到從兒子嘴裡說出來,果然別有風味!感覺寶貝長大了!謝謝








小趙微生活


看到這個問題感慨萬千,這段時間在老家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你這樣帶孩子的嗎?”,這話讓我很委屈。

起因一孩子早上起來不願穿衣服哭鬧,起因二孩子的眼睛旁邊被不知名的小蟲子咬了紅腫。然後就被家裡老人罵,每天都會拿一些小事來罵帶不好小孩,說我不會帶小孩。可是我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在帶,這真的讓我很委屈。

老人的思想是認為孩子不哭不鬧,不生病,好吃好玩,說啥聽說的,這才是把孩子帶好。可是有這樣的孩子嗎?沒有。不管是誰帶孩子,孩子都會有哭鬧,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小病小痛,這是一個正常的生長過程。

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生病的時候,那麼孩子生病了就認為沒有把孩子帶好了嗎?不是的。當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就好好的照顧孩子,給他溫暖的懷抱。及時帶孩子看病,按時喂藥。更細緻的照顧孩子的生活,從飲食上更加的用心,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讓孩子能夠更快的好起來,這就是帶好孩子的表現。

而不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一個勁的自責,然後搞得最後自己精神崩潰了,沒精力照顧孩子了,這樣怎麼能把孩子帶好呢。

孩子哭鬧、有情緒、不聽話這些都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過程,我們要順應孩子的這個成長過程。當他們哭鬧的時候儘快的安撫好他們的情緒,當他們不聽話的時候儘量的去聆聽,然後再慢慢的去教育。

把孩子帶得好,不單單是說孩子吃得好,長得好,不哭鬧,不生病,聽話就是好的了。把孩子帶好,是要參與孩子的每一個成長曆程,然後把孩子教育好,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這關乎孩子的一生。

我是全職寶媽小包,以上是我對把孩子帶得好的一些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育兒的一些小知識。


全職寶媽小包


我兒子今年12歲了,因為工作原因,從孩子5歲開始就放到老家,由孩子爺爺奶奶代為照顧,一直到現在,離開原來的工作,對孩子的陪伴才逐漸多起來。之前,我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基本上屬於散養式,既孩子喜歡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不要干涉太多,尤其是到了10歲以上之後,更是如此的觀點,覺得他懂事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負責就行。後來,隨著接觸增多,觀察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孩子還是要多引導,該表揚表揚,該批評批評,不能任由他的性子來。畢竟,孩子的世界,對事物的判斷還是有所欠缺的。實際上,我倒蠻欽佩郭德綱教育的孩子,父子二人都文憑不高,但文化修養,自身素質和教養都非常好,門風正。至於怎麼把孩子帶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首先自己還是要以身作則的,其次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一定不能放鬆。興趣培養可以有,但還是要有判斷的,不能讓孩子任性。



天偉37921571


這個東西不好說,有可能你覺得很好了,別人就不見得說好,像我家寶寶一生病或者摔跤怎麼樣?別人就說,呀!你怎麼帶的孩子,孩子都生病了,有時候超無奈,難道誰家的孩子不生病的,不可能說一刻都不離人吧!我覺得我在我能力範圍內的一些東西或者情感都給了寶寶了,我認為就是最好的,她吃的飽穿的暖很開心快樂幸福


左琪右悅


您好,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媽媽,我想稍微有點經驗可以和你分享一下。要清楚搞明白這個問題,要先來了解一些帶孩子的一些背景。

以前帶孩子

以前的帶孩子,很多就是放養式的,一般都是扔給爺爺奶奶帶,只要把小孩子湊長大就算完成任務了,簡而言之就是吃得飽,穿得暖,不生病就好了。這就是最基本的帶孩子,畢竟以前真的沒有什麼時間,為了生活,真的忽略了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現代式孩子帶好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所以我們對帶孩子的要求也有了實質上的變化。從以前的基本式帶孩子,到現在的個性化帶孩子,要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求越好越高,所以,我們需要投入更多時間來研究,怎樣才能把孩子帶好,怎樣才算好呢?

孩子怎樣才叫帶得好

很多人辛辛苦苦在家帶孩子,卻被說不會帶,帶不好,心裡很委屈,會反問一句,那怎樣帶叫會帶、帶好呀!個人覺得,這個因人而異,家長的期望不同,能力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個人覺得帶不好的原因很多,但是帶得好的結果是大致相同的。

1.身體指標 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發育成長,把孩子帶得不常生病,四肢能力、體重和身高符合這個階段的範圍。

2.活潑程度 這個指標就是從精神面貌上來說的,對於較小的孩子,孩子很活潑,很調皮,說明就是帶得好了,因為孩子對事物都是好奇的,沒有什麼大的心事影響不開心!

3.該會的都會 這一點是從孩子的智力上來說的,當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應該具備的能力,都具備了,那麼就是合格的了。比如說話能力,社交能力,一定的獨立性等。


4.穿衣衛生有禮貌 作為家長,一個孩子帶得好,肯定是穿衣搭配都是很好的,個人衛生也是處理得乾乾淨淨的,小孩子也是文質彬彬的,反之就是一個不合格的。

5.熟悉孩子的每一個小變化 如果連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小變化都不知道,那麼,就無法說你已經把孩子帶得很好了。

6.孩子有自己的興趣特長 孩子時期,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也是培養一些硬性技能的好時期,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特長,再好不過了。


總結:以上是我個人覺得一個家長帶好孩子的基本指標,深深的覺得帶孩子很不容易,希望每個人都要理解媽媽的不易。希望能幫到您,謝謝。(碼字不易,覺得可以給個贊)


公主上學咯


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花費75年追蹤724人,發現了幸福的人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更加快樂和健康”,這些被追蹤的受訪者,大都居住在廉價公寓裡,他們沒有很高的收入,沒有高品質的生活環境,但是依然能生活的非常快樂,關鍵就在於,他們有溫暖和諧的家庭關係和人際關係。


由此拓展到咱們的親子關係,那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才是最能夠讓孩子感到幸福的禮物,也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成長環境。

通常來說,那些家庭和睦的孩子一般都會比較懂事,在學習上也能夠比較專注,而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情緒也會受到影響,一則,會擔心父母的感情狀況,變得沒有安全感,另一則,因為家庭的矛盾,孩子也會覺得家長沒有時間來管理自己的學習,從而對學習放鬆警惕。


J尼的生活


我覺得應該是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生活還能做到獨立自主,懂文明講禮貌。

三歲以下可以自己大小便,獨立進食,會做簡單的家務,如收拾玩具和桌椅板凳、扔垃圾等,會和人打招呼,正確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用語。

6歲以下,最好能自己洗衣服、刷碗筷、掃地和擦桌子等家務。學會誇獎別人,學會與人溝通,學會正確交友方式等生活技能。

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的花朵,真正的教育要求德育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家長帶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德育教育下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豆豆ww


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我想這個問題一千個父母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回答。因為每個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培養孩子的目標定位也各不相同,再加上父母各自成長經歷的不同,無形之中會在孩子身上彌補自己的不足,自然出現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所以這兒也只能說說個人之見了。

父母帶孩子,應讓孩子成長在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怎樣就算是輕鬆愉悅?有一個檢驗的標準就是,當孩子犯了錯誤、做錯事情的時候,有自責有內疚,但內心不會有恐懼,不會擔心父母會大發雷霆,呵斥訓罵,或挨一頓皮肉之苦。那麼,怎樣的父母就會讓孩子產生這種健康的心理感受呢?——理性而有智慧的知性父母,他們懂得,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失敗是積累經驗教訓的必經之路,沒有一個孩子會事事正確。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加譴責、恐嚇的做法,雖然能夠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卻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孩子會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者產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可見,輕鬆愉悅的環境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沃土,是孕育創新精神的搖籃。

父母帶孩子,應讓孩子有教養,懂規矩,講禮貌,不任性,不自私。說到底,就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溺愛孩子,不寵著孩子,不事事慣著孩子,是非分明,讓孩子從小有 “規則”意識。不能做的就一定不能做,該做的就一定要做,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看到別的孩子的玩具,非得搶過來自己玩,不給玩就大哭大鬧,大躺大睡。這樣的孩子,誰都不喜歡的。再比如,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一要求,說謊欺騙父母,或偷家裡的錢,或和父母大吵大鬧,這些都是父母從小沒給孩子立下規矩的表現。所以,帶好孩子的又一標準就是——讓孩子懂規矩不任性自私。

父母帶孩子,應讓孩子變得勤快不偷懶。孩子的勤快偷懶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更主要的後天的培養。如果把孩子當成珍寶來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什麼也不讓孩子做,什麼也代替孩子做,勢必造就一個懶惰的孩子。到時候就會出現,春節前父母忙死忙活,累得腰痠背痛,孩子卻躺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看電視,悠閒自在,理所當然,視父母忙碌而不見。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因為人往往是一懶百懶,在做事情上懶惰的人,在學習上也必然懶惰。將來走上社會,單位領導也不會待見,所以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生存。

總之,三言以蔽之,身心健康發展,懂規矩有教養、勤快而不懶惰,成為好孩子足矣


浮塵微草


前些天,一位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犯了心梗。感慨當媽不易,經歷了生孩子的生死關,卻不想倒在了教育關,更可憐孩子不易,出生起就早早的站在競爭的起跑線上。只要孩子上了學習的小夾板,母慈子孝和雞飛狗跳都成了日常,誰家沒有“河東獅吼”?誰家沒有鬥智鬥勇?。

“強按牛頭不喝水”,如何徹底轉變孩子從“被動學”為“主動學”,是老師的難題,更是家長的心頭病。

一位幼兒園老師的觀點:孩子的天性需要釋放,儘量滿足他們想要的,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獎勵思維,無效獎勵=沒有獎勵,用外在的物質獎勵和遊戲等為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如背誦兒歌等,這是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強化孩子的主觀努力來引導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他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持之以恆,成就感和上進心也隨之提高了。但是老師和家長都要注意引導的方式,不要給孩子太重的功利性。

小學教師的觀點:幼兒時期到小學,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是很弱,刻板管理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總講大道理更會讓孩子厭煩。這個時期孩子都有虛榮心和攀比心,所以要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去激勵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我們一般是採用蓋小印章、獎勵小貼紙小獎品、發放表揚信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獎勵,這些都可以引導孩子們的行為向積極方向發展,並增強他們的榮譽感。

家長群裡的觀點:認同老師的觀點,並在家庭中也採用這種獎勵方法,但是現在獎勵過於頻繁,有的孩子的效果很好,但是有些孩子卻誤入歧途,變得更有功利心,沒有獎勵不積極,有了獎勵才行動,獎勵小了不高興,孩子和家長都在物質上討價還價,誰還關注獎勵的積極作用呢?

獎勵的副作用:

“爸爸,我做完作業,獎勵我看2小時動畫片,好麼?”

“您說的,只要我考滿分,就能出去玩兒一整天”

“同學都有智能手機了,他們都不和我玩兒,給我也買一個吧”

“上次考100分,給500元,這次怎麼變成50了?”

很多家長會發現,突然這種獎勵不管用了,變成了互相討價,鬥智鬥勇的工具,不錯,像這種太過物質化的獎勵很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畸形的價值觀,榮譽觀,認為獎勵是應得的,只要做得好,就會得到物質獎勵。

心理學家提醒,獎勵不是那麼簡單:

1、物質獎勵好?精神獎勵好?

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必不可少,對於體力勞動用物質獎勵比較好。對認知開發、智力培養還是要加強精神獎勵。

2、獎勵的價值高低,需要掌控好。

物質獎勵並非越高越好,到達某一臨界點後,再高的獎勵只會起反作用;精神獎勵並非獎勵的越多越好,相反,口頭獎勵多了不值錢,無法達到激發孩子能動性的作用。

3、只有獎勵,沒有批評和懲罰,只是單方面的溺愛。

沒有任何難度,輕易獲得各種獎勵,孩子會有成就感麼?會有挑戰樂趣麼?當然不會的,物以稀為貴,獎勵也是一個道理。

4、獎勵和年齡有關,和心理發展有關。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甚至個人基本需求也不同,所以獎勵的內容和方式也要靈活多變,2歲孩子肯定和6歲孩子、10歲孩子不同,如果自始至終都用金錢等物質進行獎勵,那就不是獎勵,而是誘惑。當孩子的心理認知達到一定水平後,有時候父母或老師的一句誇獎或讚揚,要比金錢實惠的多,認可孩子的努力過程、態度、堅持和進步,這種精神加持是必不可少,適當誇獎他聰明更會簡歷自信。

總之,獎勵孩子既要敢用、善用物質獎勵,更要懂得從內心觀念上正確引導,正確驅動,培養孩子真正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