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2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的有關情況。發佈會披露的信息顯示,金融機構舉措積極,以優惠利率、綠色通道、專項資金、債務接續、科技金融等方式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從源頭引活水,幫助企業順利渡過特殊時期。

農業領域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和普通農戶,它們只有“貼緊地皮,才能填飽肚皮”。而農業的天然屬性,導致其極易受到自然、外界市場環境以及供應鏈波動的影響。

一方面,疫情按下的暫停鍵,幾乎強行剪斷了供銷兩端的中間環節,導致旺季不旺,產品滯銷;

另一方面,政府的強有力措施,雖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但許多中小型企業都因此遭遇了不滿足復工條件、員工需要隔離等種種困境。

圖表1:疫情對農業&食品行業階段性影響研判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企業無法正常進行生產經營,收入中斷,但房租、員工工資等固定費用仍需支出,企業出現資金週轉困難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

根據35鬥此前的調研,不少農業及食品領域創業者都表示,遭遇了業務暫停、市場開拓停滯,上下游受波及等影響,但是企業的固定成本卻沒有減少。

疫情下各類農業初創公司和農戶受災嚴重,如果手上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很可能會直接導致企業破產倒閉。此時,金融服務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一定的資金支持,可以緩解企業因收支不平衡導致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源頭活水。

面對災害,農業金融體系有多重要

此次疫情中雖屬於公共衛生事件,但疫情導致的流通環節的中斷,卻對農業產業鏈產生了直接影響。

目前,豬養殖、禽養殖、鮮蔬等細分領域,都急需復產,均存在較大的資金壓力。另外,農業及食品領域的小微企業、餐飲企業、初創農業科技公司等,也受到疫情影響的波及,面臨著市場拓展困難,債務到期或還貸等資金壓力。

2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做好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明確了四點要求:1.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企業擴大產能;2.全面服務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3.積極幫扶遇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4.加大春耕春種金融支持。

其中第四點強調:

針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特點,積極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有效滿足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全力保障農副產品生產和春耕備耕農資供應信貸資金需求。鼓勵地方銀行機構建立農產品應急生產資金需求快速響應機制,支持疫情期間農產品保供穩價。支持保險機構穩步拓展農業保險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穩定農業種養殖戶和農民生產經營預期。

農業生產不能做“無米之炊”,農業初創企業沒有“無源之水”。而金融服務恰恰能解燃眉之急,為企業提供“源頭活水”。

以生豬養殖業為例,目前正處於補欄關鍵期,在非洲豬瘟和接踵而至的肺炎疫情的雙重陰影下,要想盡快恢復產能,就必須加大管理費用和科研投入,同時選種育種又進一步減少當前的生豬出欄量,加上購銷兩淡的市場,勢必會產生較大的資金壓力。對於中小養殖場而言更是如此。

此外,南方地區的糧食、蔬菜、特色農產品都將迎來新的生產週期。在35鬥此前的報道《我巴不得疫情明天就結束》中,江蘇鹽城一家菇廠負責人向我們列出了他現在最重要的四件事:第一、保證工人的安全,消毒措施、口罩防護要做好;第二、找銷路,把產品賣出去;第三、找原材料,維持現有生產水平並且為復工做準備;第四、找資金,生產、進原料、復工等都需要資金。

這也成為目前農業領域中小企業的一個縮影,一方面產品滯銷、資金迴流不暢、現金流日益減少;另一方面,廠房、設備、倉儲等支出並未減少,還需支付工人工資以及復工復產帶來的開銷。

根據正和島研究院發佈的調查報告,包括包括商業零售(7.35%)、建築業(6.77%)、文化傳媒(5.85%)、機械製造(5.07%)、食品(4.83%)、醫療保健(4.59%)等行業的2000餘家企業中,有八成企業認為疫情對2020上半年經營影響較大,超過七成企業的資金週轉比較緊張。而同時,銀行貸款仍是企業融資首選。

除了融資,止損保收也是農業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國是世界上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20年的這場疫情,一方面讓我們看到農業(菜籃子)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它的脆弱性。

相較於自然災害導致農作物的直接損毀或減產,疫情之下,由於市場銷售不暢,大量農產品、畜產品、果蔬產品不能及時出售,嚴重積壓,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間,不僅增加了儲藏成本,而且降低了產品的新鮮度和價值,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草莓等原本緊俏的水果,價格直線下跌,由正常年份20元每斤的降到今年的幾元每斤。

在海南省,海南芒果的收穫季節集中在1至3月之間,如果錯過採摘季節,芒果在樹上會成熟,進而賣不出去。而今年受疫情影響,中上等的芒果收購價格不到2元,往年這個時間最少都有3塊一斤,質量好的芒果價格在4元到5元之間。

在汕頭市,千畝桑葚受疫情影響滯銷,往年最便宜6元一斤的桑葚,如今2元一斤尚且難銷。

在中國最大的菠蘿產區——湛江市徐聞縣,種植一畝菠蘿的成本需要6000元左右,畝產8000斤,年前疫情尚不嚴重時每斤能賣到1-1.2元,精品果能賣到1.5元,而疫情加重後,果農已經放棄每斤7毛5的盈利線,只求儘快出貨,不影響下一週期的果苗培育。

此外,前段時間火上熱搜的“直播間變菜市場”、“農民為賣滯銷果蔬雨中直播”等話題,也讓我們窺見今年的農產品市場面臨的巨大壓力。農業是堅韌的,同時也是脆弱的,面臨著多元而複雜的風險。

正是因為農產品價格體系複雜,所以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動,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並且引起連鎖反應。

圖表2: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農業面臨四大風險,具有關聯性、系統性

1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農業受自然力的控制,而自然氣候變化多端,遠遠超過了目前人類社會的預測和控制能力。農業同時又受到社會因素的制約,“谷賤”也會“傷農”,糧食並非是生產得越多越好。此外,隨著現代立體農業、高新技術農業以及農業產業化的推進,農業生產與經營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且各種風險因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具有複雜性。

圖表3:中國農作物成災面積年際變化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圖源:《中國自然災害圖集》


2地域性

一方面農業災害特別是自然災害分佈上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不同地區的主要災害存在顯著差異。另一方面是農業風險發生所造成的破壞性具有地域性。

圖表3:我國東北三省旱災風險評估圖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圖源:地理學報

3季節性

正是農業自然風險季節性特點的限制,使得眾多農業生產者做出生產決策的時機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他們據此做出決策所依據的價格也是同一時期的,大體相同。另外,農業生產週期也是基本一致的,這樣上一時期價格的升降會引起其各個生產者下一期供應量同時同向的變化,進而使農業市場風險也具有季節性。

圖表4: 我國自然災害分佈圖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圖源:《中國自然災害圖集》


4系統性

農業風險具有高度相關性,也具有廣泛的伴生性。農業風險的高度相關性使得一種風險事故的發生往往會引起另一種或多種風險事故的發生,農業風險損失容易擴大,而且由於這種損失是多種風險事故的綜合結果,很難區分各種風險事故各自的損失後果。

相較於自然災害,此次疫情帶來的風險波及面更廣。市場的不景氣和中間渠道的阻隔直接導致了農產品的滯銷,和大面積特色農產品的價格下跌。類似的不可抗力因素其實在農業領域時有發生,但目前我國對農業巨災造成的損失的補償方式多以財政補貼、捐贈和救濟為主,而缺乏市場在其中的作用。這種方式對政府產生了一定的財政壓力,甚至對農業的災後救助與恢復以及巨災系統的管理缺乏效率。對此,農業巨災保險、價格指數保險、保險+期貨等金融保險產品作為農業巨災損失補償機制的一部分的實則大有助益。

從篳路藍縷到體系健全,我國農業金融體系概況

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領域發展相對薄弱的部分,也是必須加強的重要部分。不僅因為我國是農業大國,更重要的是農業人口在全國人口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發展好農村金融,既有利於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是我國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圖表5:我國農業金融發展歷程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35鬥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每個階段的目標不同,但共同點是一樣的,就是要解決農村金融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諸如最直接的貸款難、農產品銷售難、專業知識匱乏、農村金融人才短缺等等。

經過多年的金融改革,我國目前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業銀行、合作金融三個層次相結合的農業金融體系架構。政策性金融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主導,商業銀行主要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參與,合作金融以農業信用合作社為主要代表。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主要集中於銀行系,然而體系組織內部仍存在一些問題。

>>>>銀行間缺乏合作

金融機構間缺乏合作,競爭激烈,重複開發相同的客戶群體。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並未對大型農場、中型農場、小型農場、貧困農戶等四大類客戶群進行分層和界定。

>>>>農村金融產品相似度較高,創新性欠缺,農戶貸款難

而真正有資金需求的貧困農民,缺乏抵押物,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導致農村閒散資金匯聚入銀行系統,資金卻最終流向城市的優質客戶或大中型農場等相對風險較低的客戶群體中。

>>>>貸款利率偏高

出於對風險不確定性的考量,銀行對於農戶或農業貸款的利率制定普遍偏高。受產業投資回報率的限制,農業的平均產業回報率並不高,而市場的高利率提高了農戶的融資成本,再次加劇了農戶融資難的現狀。

農業保險方面。近年來,中國對農村風險防控與管理逐漸加以重視,並建立基本覆蓋的農業保險體系,保險業在農村的發展得到的全面的支持和鼓勵,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在防範化解農業生產風險,穩定農民收入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從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對農業保險實行保費補貼政策,中國的農業保險實現了迅猛發展。經營農業保險的主體從2007年的6家,增漲到了現在的26家。同時,截至目前,我國有5家專業性農險公司,分別是安信農險、國元農險、中原農險、安華農險、陽光農業相互保險。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一期的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保險機構鄉鎮機構覆蓋率達到95%。2018年全國農業保險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72.65億元,而2016年和 2017年相應保費收入分別為417.71億元和 479.06 億元,三年分別實現同比增 長11.42%、14.69%和19.54%。農業保險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穩定器”和“助推器”。

圖表6: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35鬥整理製作


從統計數字上看,我國農業保險實踐已取得長足發展,但農業保險體系尚不完善,當前仍以產量保險為主,價格保險和收入保險尚處在試點和摸索階段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也處於較低層次。2015年,美國的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已達到56.06%。而2018年,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為23.21%,即還有77%的農業產值沒有得到保險保障。

此外,我國的農業保險補貼規模較小,與我國農業的體量不相匹配;補貼種類較少,中央財政補貼品種只有16類;補貼方式單一,只有保費補貼,稅收優惠幅度不大,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補貼和再保險補貼屬於WTO“綠箱”政策的重要性;補貼比例僅體現了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差異,而沒有考慮各地區農業產業的重要程度和財力差異;四級財政層層補貼機制導致貧困地區基層政府保費補貼負擔較重,成為制約農業保險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圖表7:開辦農業保險公司業務情況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35鬥根據歷年保險行業年鑑整理製作


另一方面,2014年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即“新國十條”) , 宣佈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目前,國巨災保險的試點工作開展不足十年, 尚且處於探索階段。商業保險公司建設的巨災保險交易網點很少。從目前我國已經開展的幾個巨災保險試點地區來看, 巨災保險主要以洪水、地震為主,並不能涵蓋所有巨災風險。

我國保險公司在對保險產品進行定價時, 需要考慮到四個方面, 包括預定預付率、預定投資回報率、附加費用和風險附加費用。其中, 風險附加費用往往由產品設計者根據以往經驗積累所得。眾所周知, 巨災招致的風險經濟損失巨大, 風險附加費用的高昂助推了巨災保險產品價格的上漲。

此外, 保險風險分散的基礎法則是“大數定律”, 而巨災致損個體具備較強的相關性, 與這一法則背道而馳。加之, 保險企業出於穩定運營的思考, 通過巨災再保險的方式進行風險轉移, 進一步拉高了巨災保險產品價格。我國民眾巨災保險產品需求不足部分緣於巨災保險產品價格過於昂貴。

近眺異邦: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農業金融體系

美國擁有比較發達和健全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根據金融機構的性質和職能,美國農業金融體系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1非盈利性農業金融體系

這部分農業信貸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在私營金融機構不願意發放貸款的情況下向農場主、農業生產團體和涉農企業發放貸款與提供資助,扶持農業發展。非盈利性農業信貸體系主要由商品信貸公司、農村電氣化管理局、農民家計局和小企業管理局等信貸機構組成。

>>>>商品信貸公司

美國的商品信貸公司成立於1933年10月,隸屬於美國農業部。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在發生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減產、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對農民給予貸款和補貼,以降低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的經營風險。商品信貸公司貸款給農戶,農戶以尚未收穫的糧食及農產品為抵押物,到下一收穫季,農戶將農產品售賣以償還貸款。農戶也可將糧食穀物等農產品作為抵償物獲得貸款。

>>>>農村電氣化管理局

農村電氣化管理局成立於 1935 年,旨在發展農業地區電力和通訊事業,實現農村電氣化。其主要職能是對農業地區非贏利的電業合作組織和農場發放低息貸款,用於建設農村電網、農村通訊網絡、農田水利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同時還向貸款人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

>>>>農民家計局

為解決貧困農戶的農業生產問題,美國政府於 1946 年成立農民家計局。其最初的借貸對象主要是貧困農戶及相關涉農產業從業人員,後來貸款投向逐漸擴展到低收入農戶修繕房屋、農村生活環境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等非營利性項目。農民家計局的資金來源主要有: 政府提供的資本金、政府的專項撥款、通過聯邦融資銀行發行債券籌集而來。

>>>>小企業管理局

小企業管理局成立於 20世紀 50 年代,主要為那些無法從商業性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小企業規模小、抗市場風險能力差、信譽度低,故不易向盈利性商業銀行借款。美國政府通過建立小企業管理局向成長性小企業發放貸款,幫助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問題,還為小企業提供擔保信貸服務,幫助其向商業性信貸機構獲得貸款。

2合作性農業金融體系

在美國政府扶持下,美國建立了以聯邦土地銀行、聯邦中間信貸銀行、合作社銀行為主的合作性農業金融體系。

>>>>聯邦土地銀行

聯邦土地銀行成立於1916 年,最初是為應對農產品價格劇烈下降和農業機械化所導致的資金短缺而出現的。聯邦土地銀行實行股份所有制,每個需要貸款的農場主必須入股土地銀行,數額不得低於貸款額度的5% 。由於聯邦土地銀行不吸收公眾存款,故這一部分股權資金是其發放貸款的重要來源,其他資金主要通過發行債券籌得。另外,聯邦土地銀行只辦理長期不動產抵押貸款。

>>>>聯邦中間信貸銀行

聯邦中間信貸銀行在全美共設400多個地方機構,即生產信貸協會,協會還設有1600多個生產信用合作社及其他分支機構,構成一個龐大的農業生產信貸體系。農場主在向聯邦中間信貸銀行借貸之前,必須入股銀行,成為銀行的股東。但與聯邦土地銀行不同的是,聯邦中間信貸銀行主要提供中短期抵押貸款,且不直接向農戶發放貸款,只向生產合作社提供貸款,再由生產合作社將貸款發放給農戶,以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合作社銀行

1933年,美國政府批准在12個農業信用區設立合作社銀行。與聯邦中間銀行的借貸機制類似,合作社銀行並不直接向農戶發放貸款,而是通過各類生產合作社向資金短缺的農戶發放貸款,農戶只有加入相關的合作社才可辦理貸款業務。與前兩個農業金融機構不同的是,除在 12 個農業信用區各設立一家合作社銀行外,還設立了一箇中央合作社銀行。中央合作社銀行的主要職能是對業務範圍超過一個農業信用區的大型生產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如向區域性合作社銀行注資,辦理各類劃撥結算和資金轉移業務等。

3商業性農業金融體系

總體看,美國的農業金融體系主要還是以商業性金融機構為基礎,非盈利性農業金融機構或合作性農業金融機構只是提供一個彌補農村金融市場失靈的輔助性融資渠道。美國商業性農業金融體系主要由以下三類機構構成:

>>>>商業銀行

美國約有 4000 多家商業銀行開展農業信貸業務,佔美國商業銀行總數的90% ,農業貸款總額一般佔商業銀行各類貸款總額的 50% 以上。農戶可向商業銀行提供擔保證明或相關信用證明取得貸款,商業銀行根據貸款人的信用等級確定貸款額度。對償還能力較差的貸款人,商業銀行一般提供中短期小額貸款,且需以農具、牲畜、農產品等作為抵押物; 對償還能力強、財力相對雄厚的農戶,商業銀行則可提供長期大額貸款,通常也需貸款人以土地、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

>>>>私營保險公司

美國擁有全球第一大農業保險市場,美國為促進本國農業發展、保障農戶生產生活所採取的一項強有力措施就是提供農業保險。自《聯邦農作物保險法》( 1938 年) 頒佈以來,美國逐步形成了由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私營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和保險查勘人構成的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隨著商業性農業保險產品的不斷完善與成熟,政府主導的農業保險業務逐漸退出市場,1998年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完全退出農業保險市場,其業務全部由私營保險公司接管。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規則制定、風險控制和監督稽查上。

>>>>其他私人信貸支持

主要包括個人貸款、經銷商貸款等。個人或經銷商與農場主簽訂買賣合同,經銷商從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農作物,農戶則可通過接受預付款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這種貸款隨意性較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行情的波動。

從決策主體的角度來說,世界上農村金融發展模式可分為:市場機制主導型和政府主導型。日本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經濟發達,屬於小農經濟大國。農業金融體系採用合作型,政府導向性較大。

日本農業金融模式:“2+1”合作依託型

日本農業金融模式屬於“2+1”合作依託型,金融主體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合作金融系統、農業保險機構等三個層次。

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作用是農業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對其它金融機構的支撐,並不會直接辦理農業金融信貸業務,而是委託給日本農協系統辦理。

日本合作金融(農協系統,即合作社)。在世界各地的農村合作組織中,日本農協是最成熟且具有代表性農業組織,規模和組織能力比較強大。綜合農協以當地農民為服務對象,以市、町、村等行政區域來組織基層農協,當地農戶入社率達到100%,農協為其提供除了農業經營相關的業務外,還提供信貸、保險等綜合金融類業務。

日本的農業保險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保險典範。日本目前擁有世界先進的農險統計系統、大量的地區統計數據、先進的統計方法,來支撐農業保險金額的計算和保費費率這兩大難題的確定。政府在農業保險中發揮再保險的作用。

從1947年至今,經過60多年發展,日本已經形成全覆蓋、可持續、保農惠農的災害補償制度。農險分別由互助保險組合、組合聯合會和國家農林水產省及再保險特別會計三個層面上下聯動開展,形成了互助、保險、再保險的垂直塔型體系。

圖表8:日本農業互助險的塔式運行模型

萬字長文解讀金融抗“疫”,農業領域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圖源:路瑤《日本的互助農險模式》


第一層級是共濟組合,即保險合作社,由同一地區的農戶自願參加組成,在市、町、村一級開展業務,全日本有2000多個這樣的共濟組合。農民參加共濟組合是為了抗禦災害、分擔損失,所以這個層面叫做共濟,也叫互助。

第二層級是共濟組合聯合會。由基層的各個共濟組合組織而成,在道府縣級運營。理事會、監事會、會長由各個組合選舉產生,會長聘請職員發展和管理業務。組合按照不同行業的風險大小,將一定比例的互助共濟金交到聯合會,這級叫做保險。

第三層級是國家農林水產省經營局保險課、再保險特別會計。由於農險中農作物、家畜、果樹、園藝等保險災多易損,單靠聯合會承擔風險保險,不能為農民提供保障,所以國家通過農林水產省設立再保險,承接各個聯合會的分保,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再保險,分散業務風險。

三級塔型組織體系構成三重風險保障機制,既是整個體系有效運行的基石,又是日本農業保障機制的核心,對於促成日本農業現代化功不可沒

日本對農業金融的扶持政策和立法保障

日本政府對農業的干預很大,這對農業金融的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向日本本土合作金融(日本農協組織)提供財政資金的支持。政府對農業保險機構實行免稅、對農業保險給予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等政策制度。

日本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農村金融的發展。1947年,日本政府頒佈和實施新的法律文件《農業協同組合法》,規範農協企業的經營管理等業務,使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1929年日本政府頒佈了《家畜保險法》。1938 年4月,日本第一部《農業保險法》誕生;1947年12月日本政府頒佈了《農業損失補償法》,之後又進行了多次修訂,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相關產業的風險補償制度。

此外,至2019 年1月1日起,日本還在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以農業經營者涉農經營的整體銷售收入作為保障對象的農業收入保險。

在路上:智能時代的農業金融體系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迴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同時要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期貨”試點。

但農村金融市場環境錯綜複雜,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錯位。道德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法制因素、教育因素等,制約著農村金融支持體系的發展。多年的摸索前行中,金融行業也期盼著科技的力量能夠有所助力。

以大數據為例,基於物聯網、衛星遙感、智能化農機、無人機等軟硬件設施收集到的數據,對降低農村金融道德風險、創新農業金融產品、提升作物保障水平、保障農民收入等方面的賦能正在日益突顯。

在這方面,新興的農業科技企業經過技術創新和多年來的數據積累,正在以第三方甚至直接的金融產品提供商的姿態出現在農業市場上。對此,35鬥對全球涉足農險的科技企業做了簡要盤點:

>>>>FBN

Farmers Business Network(FBN)創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致力於利用收集雲端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創建一個獨立、公正、客觀的農業信息網絡。公司平臺提供給用戶數十億的數據信息,以便於農民錄入所需數據,獲得精準的分析與建議,並有效地利用數據改善農場收入,為農民提高農場的競爭力。

在數據的支撐下,FBN還提供信貸和保險服務,無論農戶是要支付設備、農資、農田、維修、燃料等費用或基於其他運營需求,FBN Finance都可以提供貸款選擇。2014年至今,FBN已經獲得了七輪融資,總共籌集了3.689億美元。最新一輪融資是在2019年1月1日進行的E輪融資。

類似於FBN,國內的農業大數據公司也在積極開拓農業金融及保險業務,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珈和科技、佳格天地、數溪科技等。

>>>>珈和科技

武漢珈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作為國內第一家農情遙感數據分析民營企業,珈和科技致力於提供以空間智能技術為核心的大數據信息服務,現已成為業內領先的衛星遙感解譯服務商。

基於國產衛星高分數據,珈和農情遙感平臺能自動智能解譯出全國多個省份大宗農作物的分佈和麵積。該類數據可以為農業資源監管部門、農資企業、金融保險公司、投資機構等提供內參,節省一半以上的人力和時間成本。此外,平臺的保險定損功能,可通過對比災前災後的影像數據,測算出受災面積和受災產量,比傳統測損方式時效性和準確度更高。

通過多年探索,珈和科技形成了囊括土壤、地塊、長勢、分佈、面積、估產、災害、承保、定損、氣象、地溫等農業生產重要因素的農情數據產品,也建立起了農業監管、統計、種植、科研、投資、貿易、保險、農資、農產品加工等多維度的農業數據場景應用體系。

目前珈和科技共有四輪融資,最新的A+輪融資於2019年8月30日進行,投資方包括君盛投資和光穀人才,交易金額達數千萬人民幣。

>>>>佳格天地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通過衛星和氣象大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系統,服務農業、環境、金融等行業的大數據應用公司。通過四年的市場開拓,佳格天地成功在“農業衛星遙感”這個領域站穩腳跟,目前已經為上億畝土地提供了農情監測服務,覆蓋國內近3億畝耕地,並且將業務線延伸至資產管理、風險評估、標準化生產等領域。

在金融領域,作為中國領先的衛星大數據分析服務商,佳格天地通過衛星影像、AI算法、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調研武器。目前,佳格天地服務於金融行業的應用場景已囊括了大宗商品物流、房地產基建、夜光數據、工業企業開工率、大宗農產品產量動態、涉農信貸等在內。

相較於傳統財務報表和財務預測模型的分析管理方式,衛星大數據應用於金融領域具有全覆蓋、可追溯、客觀真實、時空連續性、及時性的特點。能在盡職調查、風險管控、項目監測等方面提供客觀真實的數據,助力銀行、基金、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客觀決策、防控風險,為金融展業模式注入強大的創新動力。

天眼查數據顯示,佳格天地目前共計發生兩輪融資。2015年7月,獲經緯中國磐谷創投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投資;2017年4月獲DCM中國、經緯中國等投資方共計6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數溪科技

數溪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專注於農業領域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的創新型企業,屬於國家級科研平臺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旗下孵化企業。

數溪科技致力於推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深耕農業場景,依據農作物生長模型,自主研發融合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慧種田”一站式服務平臺。慧種田數字農業服務平臺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全面整合種、肥、藥、機等農業生產要素,深度挖掘“作物-環境-耕作”的耦合關係,從而為農業經營管理提供處方型解決方案。

慧種田APP是數溪科技打造的一款專業化數字農業服務平臺,慧種田核心模塊包括田塊級氣象服務、土壤數據服務、作物長勢監控、產量分析、種植計劃制定、植保方案、水肥管理等十多項由數據和模型驅動的農業服務模塊,以田塊級數據服務為切入點,全面打通農業投入品、農業金融、農產品銷售等生態鏈,有效連接產前、產中、產後全週期的農業經營各環節。

2019年1月,數溪科技完成由洪泰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小結:從源頭引活水,助力企業渡難關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為內核的金融科技已經成為金融發展的重要推手,業已形成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替代趨勢。在農村金融市場中,金融科技運用的場景更加多樣,金融科技的效能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因而金融科技將是助力農村金融機構提高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農村金融市場風險收益關係協調的重要推動力。

2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的有關情況。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彭立峰介紹,當前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有四個層次的工具和舉措:第一個層次,三千億元專項再貸款政策;第二個層次,對企業現存的債務進行接續;第三個層次,進一步加大信貸增量支持;第四個層次,優化信貸結構,提高服務效率。

保險方面,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吉昱華介紹,目前財產保險公司與疫情相關的理賠是2460萬元,其中給一線醫護人員的理賠是657萬元。人身保險公司共賠付與疫情相關的出險客戶795人次,賠付金額5174萬元,其中屬於贈險項目下的賠付3320萬元,佔比64%。涉及一線醫護人員的賠付338人次,總賠付金額3078萬元。另外,保險業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向抗疫一線人員捐贈保險,截至目前全行業累計捐贈總計保額11.58萬億的保險保障。

除此之外,主管部門還支持農商行、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採取靈活方式對待到期客戶的貸款;對於受到影響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發債設立了“綠色通道”,緩解企業再融資壓力;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應用電子單證、電子影像、電子簽章、金融大數據等。同時調動基層金融分支機構積極性,充分授權、合理考核、提高不良容忍度等。

金融機構舉措積極,以優惠利率、綠色通道、專項資金、信用貸款等方式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創投風險資本也陸續開啟線上融資通道,幫助初創、中小微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從源頭引活水,金融是減震器和穩定器,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

附錄:近期部分金融機構助力農業戰疫政策一覽

1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農發行從1月25日至2月18日,全行累計投放糧棉油信貸資金130.37億元,並提出了支持糧棉油企業復工復產的八項措施:

1.主動對接企業需求。主動與當地糧棉油企業溝通協調,主動服務。對於農發行業務範圍內的重點企業,做到主動服務全力支持,確保及時復工復產。

2.開通“綠色”通道。對受疫情影響難以現場調查的,可先通過視頻等開展非現場調查;對貸款擔保手續,在風險可控和企業承諾前提下,可先貸後補;對疫情防控需要動用糧棉油庫存物資的,可先採取線上報告,事後完善相關手續。

3.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涉及保障疫情防控的糧棉油信貸業務,採取應急辦貸機制,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限時完成貸款審批,保障開工的資金供應。

4.實行優惠利率。對糧棉油信貸企業原則上實行基準利率,對農發行業務範圍內的人民銀行名單內重點企業,利率原則上降至1.8%~3.15%之間。

5.不抽貸、不壓貸,進行無還本續貸。對有發展前景但受到疫情影響暫時困難的糧棉油企業,通過貸款展期、調整還款計劃、再融資、下調貸款利率、調整貸款期限等方式進行支持,做到不抽貸、不壓貸,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6.減費讓利,減輕企業負擔。對受疫情影響地區的客戶,一律減免人民幣結算、國際結算、銀團貸款、委託貸款、企業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企業理財等五大類46項收費。

7.開闢線上辦理業務,讓企業“少跑腿”。企業網銀、銀企直連等電子支付渠道保持7×24小時運營,滿足客戶快速匯劃資金需要;企業網銀、銀企直連等業務單筆支付限額提高至5億元;積極利用微信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一對一”在線業務諮詢。

8.保障資金專款專用,滿足生產需要。在全力提供信貸服務的同時加強監管,確保貸款的支付和使用符合合同規定。確須以先款後貨方式緊急採購物資,或者無法按期取得購貨憑證的,可憑當地政府或疫控指揮部文件先行支付。

同時,為保障農業生產重要物資供應,保障農資供應和物流暢通,做到支持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兩不誤。截至2月10日,農發行共發放支持春耕備耕貸款120億元。

2中國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近日印發《關於統籌支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全力幫助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的通知》,出臺16項專項措施,以金融力量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其中明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小微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擴大生產能力。優先支持“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等生活必需品生產供應相關小微企業復產復工,強化對主副食品生產、流通、供應領域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大力支持種子、化肥、飼料等春耕備耕相關領域小微金融支持。強化對相關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系統金融支持。傾斜扶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文化旅遊、批發零售、物流倉儲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流動資金受困的小微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3中國工商銀行

一是優化續貸等服務。針對防疫物資生產、流通、運輸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小微企業,工行根據小微企業合理需求,提供續貸、展期、調整還款等服務,幫助企業紓解還款接續等難題。疫情發生以來,工行已累計為1.4萬家小微企業提供這些服務。

二是提升信用貸款至1000萬元。針對受疫情影響、資金需求較大的小微企業,工行將信用貸款額度提升至最高1000萬,更有效地支持企業抗擊疫情,更快復工復產、擴大經營。

三是推出多種便利優惠措施。工行為防疫重點小微企業提供專屬優惠利率,顯著降低相關企業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地區各類小微企業,利率在以往市場較低基礎上進一步下降。

四是創新提升線上金融服務。充分發揮線上融資綠色、便捷的優勢,為客戶提供線上安全、高效金融服務。針對防疫以及復工復產的小微企業,工行推出了“抗疫貸”“醫保貸”“用工貸”等專屬線上信用貸款。工行全線上發放的信用貸款餘額已超過350億元,服務小微企業超過7萬家。

五是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支持。工行抽調信貸專家組建專門的服務團隊,開闢綠色通道,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對符合條件的小微貸款隨到隨審隨批。同時,根據小微企業需求配套提供支付、結算、諮詢等各類服務,全面滿足小微企業“融資+融智+融商”的綜合服務需求。

4中國人保

中國人保目前在全國鄉鎮建立三農營銷服務部7629個,三農保險服務站2.69萬個,在行政村建立三農保險服務點31萬個,覆蓋了98%的鄉鎮和54%的行政村;有遍佈城鄉的農村基層服務網絡和39萬人的協保員隊伍。

疫情期間,圍繞與百姓密切相關、價格波動大、日常需求旺盛的蔬菜、肉蛋奶、糧食、林果等農產品品種,中國人保從傳統災害類保險、價格/收入類保險、氣象指數類保險產品等維度入手,迅速開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專項農險產品,如蔬菜災害保險、蔬菜價格/收入保險、傳統生豬死亡保險、生豬價格/收入保險、雞蛋價格保險、糧食作物保險等,支持地方切實加大農險產品有效供給,確保疫情期間及疫情過後農產品的正常生產供應。

同時中國人保還提出三項遠程業務服務:

一是支持農戶通過農險移動承保理賠APP或微信小程序等線上化工具提交投保信息及相應證件資料,線上辦理電子簽名、承保公示、電子保單確認等環節,實現農戶線上自助投保;

二是在線支持農戶按要求自助拍攝帶有定時/定位水印的損失照片或短視頻,留存無害化處理過程影像並提供標的死亡原因鑑定及無害化處理等證明資料,由後臺工作人員通過業務系統進行遠程查勘定損並理算賠付;

三是進一步加大RFID電子耳標、AI智能點數、一拍知長/知重、牲畜特徵識別、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使用,有針對性地優化承保驗標、出險查勘等服務流程,進一步提升業務精細化專業化管理水平並防控風險。

5平安產險

2月7日,平安產險宣佈為全國10萬家小微企業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每家企業保額100萬元,總保障金額高達1000億元,幫助小微企業鑄牢堅實後盾,渡過疫情難關。

同時,平安產險還先行開展“足不出戶”的農險應急服務,通過平安科技農險3.0一體化經營服務平臺,開通的農險綠色服務通道,聚焦支持疫情防控,為農戶提供四大應急服務,包括遠程線上自助投保、便捷自助預賠、遠程協保支持及風險防控建議等。

“線上自助承保”,即在疫情防控期間,先行開展全流程線上化投保,支持平安客戶通過“平安AI農寶”小程序提交投保信息及對應證件資料,線上辦理簽名、公示、電子保單確認等環節,解決現場收集投保資料難題。

“便捷自助預賠”,即配合各地政府、監管部門疫情期間的農險作業要求,先行支持平安養殖險客戶可通過“平安AI農寶”小程序一鍵報案,自助拍攝帶有空間信息的損失照片,在實時遠程視頻指導下留存無害化處理過程影像,在線提供政府出具的、符合監管要求的死亡原因鑑定及無害化處理證明,後臺系統通過牲畜識別等技術審核信息,進行極速預賠。

“遠程協保支持”,即完善一線遠程作業工具,通過平安AI農寶APP減少現場作業流程。在種植險作業中,針對續保客戶,一線作業人員通過歷史數據庫確定種植面積等信息,支持遠程續保驗標;針對新保客戶,通過無人機收集信息,遠程與客戶確認驗標結果;針對現場作業困難的特殊地勢或大規模種植基地,支持通過衛星遙感測繪結合圖像識別解析,推行按圖驗標,並在理賠過程中在線評估受損區域,遠程科學定損。

“風險防控建議”,即拓展農險增值服務,科學防控農業生產風險,具體包括病蟲害識別,田間溯源監控管理等。一線作業人員可通過AI農寶APP識別承保作物照片,幫助農戶判斷病蟲害情況,並提供防治建議。同時,針對農企客戶,可通過平安溯源小程序為其提供生產過程管理監測,把控農事風險,併為平安溯源監控的產成品提供食品安全認證背書。

6人壽財險

目前,中國人壽財險已建成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等在內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市場在售農險產品總計1459個,完善的產品供應體系,為農產品的生產供應提供了保障。

疫情期間,人壽財險通過微信、電話等多種渠道瞭解廣大農戶的農險保障需求,針對疫情期間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品種,開發創新險種,提高研發效率,最大程度助力保障各地疫情期間農產品供給。

如在浙江積極參與政策性葉菜價格指數保險,在山東大力開展蒜薹、大蒜、馬鈴薯等蔬菜目標價格保險,通過為種植戶提供價格保障,解決了疫情期間因流通受阻導致的價格下跌,增強了廣大菜農的生產信心,確保疫情期間蔬菜生產供應穩定。

此外人壽財大力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在疫情期間推動科技創新應用。系統內被廣泛應用的“國壽i農險”APP,集成了3S、AI、風險預警、水印相機、測長估重、OCR識別等新技術,極大提高了農險服務效率。在此基礎上,還上線“自助服務”功能,支持農戶線上提交投保信息及相關材料,自助拍攝驗標照片和損失照片,通過線上操作解決疫情期間服務難題。

7太平財險

疫情期間,太平財險把農業保險經營、確保業務高質量發展和疫情防控相結合,以互聯網技術為平臺,運用微信公眾號和“e農保”兩個線上服務工具,為農戶提供遠程農險應急服務。對於三月將進入蔬菜價格保險續保的高峰期,太平財險已要求各地機構要充分運用好“e農保”平臺,確保區域內業務“應保盡保”。

此外,太平財險在不加收保費的前提下擴展僱主責任險項下附加新冠肺炎條款,為企業復工面臨的僱主責任風險提供保險保障。截至2月18日,累計為5202家中小微企業客戶,提供52億僱主責任險新冠責任風險保障。同時,為全國200多家運輸企業、1萬多家旅行社免費延長了停業期間保險期限。


衛志民:美國金融體系的基本構架特徵及其實

零壹財經:農業保險發展的問題、政策機遇與出路

路瑤:日本的互助農險模式

王學因等:日本農業收入保險的實施:因由、安排與啟示

單鑫豔:應急救援服務金融支持的國際比較分析

舒凱彤: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模式與路徑選擇

宮於蘭等:我國農業巨災保險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孫倩等: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困境與解決路徑

陳慧莉:信息科技背景下農村金融研究

正和島:調研了2069家企業:疫情之外,還有一場硬仗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