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人說書法開始寫的是字,最後寫的是人生,這是什麼道理?

大聖福來借人說理


書法從當初的實用慢慢發展成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因為書法表現的是文字的造型,自然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聯繫,書法中自然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書法的學習前期是基礎的筆畫筆法、技巧學習、結構規律的學習。這是任何學習都需要的,沒有基礎的學習,所有的發展創新都是無根之水,就像牛頓說的那樣:“他的成功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輩們的探索和積累就是巨人。

書法就是這樣,前期學習古人的技法、技巧規律,當技法的日漸成熟時就成功了嗎 ,當然不是。書法的用筆技巧、結構規律掌握之外重要的是要反應出自己的風格--書法家自己的精神面貌,書法家的精神面貌是在技法技巧日益成熟之後對書法的理解,對書法核心思想的理解和追求。書法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核心思想,例如“陰陽”,例如“中庸”。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方面。書法中“陰陽”思想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書法中呈現方式為“收放對比”。例如書法中漢字可以分兩類:一類有主筆的字,主筆在一個字中要寫相對舒展是為“放”,例如長橫為主筆的“王”(圖一)長橫為“放”其他筆畫要“收”,還有全“收”的字如“日”(圖二

)、“國”等。字與字之間的“陰陽”有大小(圖三)、粗細(圖四)、斜與正(圖五)、濃與淡、潤與枯等陰陽相對的對比關係。這些對比關係在天下第一行書中《蘭亭序》(圖六)運用的淋漓盡致。書法中把大、粗、正、濃、潤等“陽”的一面與對立的小、細、斜、淡、枯等“陰”的一面互根互化,把矛盾辯證的統一在一個字裡。矛盾的辯證統一這也是這也是古人把中庸解釋為不偏不易應用。

蘭亭書法,符合傳統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內懨”的筆法偏重骨力,剛柔相濟,點畫凝練簡潔;在書寫技巧上包含了無數變化之道,僅一個“之”字就有十餘種寫法,在傳統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為樣板。千餘年來,歷代文人多以《蘭亭序》為標準,筆耕不輟。人們習慣地把書法家寫《蘭亭序》的水準作為衡量其傳統功力的尺度。

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人生的道理,你對人生道理的追求會如實的反應在書法中,也就是開始寫你的人生。









簡藝書法


小時候,學過書法,但寫的不好,而且忙於學業,只有在不得己的時候對付對付。到單位,有時候要搞點宣傳,寫黑板報,所以偶爾也會練,再後,電腦,複印,拉橫幅等由機器代勞,字都寫的少了,更別說練書法了。多數人的人生和書法沒有直接聯繫,當然也就談不上先是寫學,後才是寫人生!我倒是覺得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書寫自己的人生!


ogxxcz


一點都不假。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會將一生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歡的藝術上。我身邊就有一位老師從十幾歲開始練字,到現在七十五的古稀之年了,還是愛字如命,臨池不綴,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寫字,寫了一輩子。有人說讓老爺子不吃不喝行,但不讓他寫字就不行。2014年5月7日,他應博鰲亞洲論壇執行總監、亞洲教育北京論壇秘書長姚望先生邀請,代表文化教育部參加了中國🇨🇳加拿大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同時也是唯一一位代表書法家協會去國外參加高峰論壇的書法老師,他把中國的文化瑰寶——書法展示到了國際舞臺。他就是師承啟功老先生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李新鎖老師(筆名南山鹿翁)。

李老師就是一位先寫字,後寫的是人生,寫字成了他一輩子的事業。











翰墨and雁北老翁


談到這個題目,肯定有人會問:書法與人生能有什麼關係呢?對於一個與書法毫不相干的人來說,當然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對於每一個書法愛好者和具有一定書法造詣的人來說,關係至大,彼此間的作用甚巨。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他的人生價值不僅體現在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更體現在對人生境界的追求上。

有人會問,書法不就是寫字麼,怎麼會體現出社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呢?回答是:書法是寫字,但又不僅僅是寫字。書法作為藝術,是對寫字的昇華,已然成為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書法,簡單地講,就是創造性地書寫漢字的藝術,即蘊含著中國深厚傳統文化的一種筆墨表現性藝術。站在當代審美立場上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書法作品,必然表現出它的藝術屬性,必然體現出書者的藝術修養、筆墨技法、審美觀念、情感個性、知識學養、社會價值觀乃至人生價值觀。

1.書法對於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能素質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個性塑造及審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書法的內涵 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承載著文明,承載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精髓。書法研究基本技法,體現文化內涵,更注重藝術品格,它考驗人的修養,膽識和胸襟,體現人生的審美價值意趣。

3. 書法藝術與人生修養 點為心畫、摯愛永恆、志氣平和、淡定拂塵、含容空有、陽舒陰斂、天籟湧情,方寸之間,營造和諧,永遠是心靈與自然,書法與人生的交融碰撞與凝結。





雅吟畫牡丹


寫字寫情寫人生

王國維說,寫詩有三種境界,1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2 衣帶漸寬行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3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書法與寫詩一樣,最初都是尋真愛,開眼界,在自我喜好,全新發現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找準方向和目標後,就會耳聞目染,手習心悟,不計時間,不計金錢,偶爾還得忍受時不時的冷諷熱嘲,詆譭漫罵,在自我陶醉和甘苦自知之中消耗漫漫時光。

到了以書為樂,如痴如醉階段,就會一邊寫一邊想,書法和大自然,和社會,和自我是一種什麼關係,怎麼才能用書法表達我的情懷,我的感受,我現在最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在蘭亭序,祭侄稿,松風亭,古詩四帖等大家作品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趣墨緣


因為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表現文化氣息和抒發感情。

例如天下三大行書。

蘭亭序:流觴曲水,文人雅集,寫很多詩,為之作序,藉以感嘆生死。

祭侄文稿:撕心裂肺。

黃州寒食帖:欲哭無淚。

所謂開始寫的是書法,那是通過苦練掌握書法的技術部分,有了功力,就能用來表現書寫者的性情性靈而又不逾越法度,戴著鐐銬跳舞,不離書法本質。


大悔憶智冰


首先,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書法是我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藝術瑰寶,它蘊含著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力和無窮的智慧。

所謂“書法開始寫的是字”講的是,人們在研習書法藝術的開始階段,從入門到提高,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這個過程都是對書法研習中的“寫字”而言的。即在練習書法過程中,無論是臨帖,還是創作,都是針對中國文字的書寫藝術進行研習和探究。所以說,研習書法的最初階段都是在“寫字”,都是在圍繞中國書法藝術而言的。

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進入書法研習的後期或者是成熟期,雖然對我國書法藝術精髓的不斷加深理解,使自己在書法藝術上有一個較大的飛躍,此時必須針對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修養等方面進行同步提高,否則書法藝術的進步難以為繼,更不用說提高,此乃業界所說的“瓶頸”,可見個人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修養是多麼重要。“德藝雙馨”,是對藝術家的專業水平和道德品質修養方面的高度評價。

所謂“最後寫的是人生”,即是說書法家在追求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既要追求書法藝術,更要重視個人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修養,找好自己的發展方向,定準自己人生的定位,藝絕品端,做一個有正能量的書法家,此即為“寫人生”。

唐代傑出書法家顏真卿,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他不光是在書法藝術上開一代先河,個人道德品質修為也極為高深。他忠君愛國,為人剛正,疾惡如仇。後人評價他書法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氣象,與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成為書如其人、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集合的範例。大文豪歐陽修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代表作《祭侄文稿》為後世尊為“天下第二行書”,廣為推崇,流芳百世,成為不朽名作。

北宋大奸臣蔡京,雖然也是個非常有名的大書法家,但其長期擔任宰相,藏汙納垢,貪汙受賄,欺壓百姓,連起大獄,殘害忠良,搞的國家烏煙瘴氣,國無寧日,最後金軍如入無人之境,釀成了靖康之難的悲劇。

當時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宋四家”,本來是米芾、黃庭堅、蘇軾、蔡京,但因蔡京是個大奸臣,所以被世人換成了蔡襄。其書法雖好,但後世無人研習傳承,落得個遺臭萬年。

顏真卿和蔡京,雖然兩人都是非常有名氣的大書法家,但兩人的文化和道德品質修養以及人生道路的選擇有巨大差異,所以導致一個被世人傳頌,一個被世人唾罵。所以說“書法寫到最後寫的是人生”,說的恰如其分。

綜上所述,我非常贊同“書法剛開始寫的是字,後來寫的是人生”的觀點。


聽雨草堂主人


這話有道理。練書法是一種累活,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非得以鐵杵磨成針的毅力持之以恆。愛 好書法者,幾十年後回憶往年,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臨池不輟,以後的歲月還會筆耕不斷。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面對這種狀態,會感慨道自己是在書寫自己的人生!至於 這句話 是 否具有其他深奧 的哲理,那就看各位的高見了。


士心湘人


芭蕉窗前,墨硯旁,經年的筆墨浸潤才涵養出的骨子裡的詩書氣質,豈是三清早兩晚上就能速成的急就章?

人一生,啟蒙從識字始,那麼,五千年,那蘊蓄在字裡行間做人做事、修齊治平、家國天下的道理,便一筆一劃刻進我們的深層意識裡,伴我們一生!

古往今來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擅詩辭歌賦,右軍蘭亭序非止千古第一行書,本身亦是名篇!天下第二行書巜祭侄稿》作者顏真卿,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魯郡開國,忠肝義膽。天下第三行書巜黃州寒食記》作者蘇軾,更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文豪之一。

因為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設有之一!所以,寫好書法,就是直臻傳統文華的精華!

中國書畫的審美理念與兩方不同,中國書畫以抽象美、意境美為最高標準,寫實的畫在中國向來坪價不高,不懂寫意便不懂國畫。而書法的唯一表現形式--線條,便是抽象的,但正是這些線條,在懂書法的人眼裡,它們佛是有生命的,充滿了美感。比如看朱成碧丶計白當黑丶稀可走馬丶密不透風等等,全是形容書法的。這些線條是有各種屬性的,有力量、彈性、硬度、質感、輕重、急徐,有的驕若游龍,有的翩如驚鴻,有伯特點如龍躍天門,有的氣質如虎臥風闕,不一而足|

所以,書法被推為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最初,始於識字,始於描紅,後來,相輔相成於詩辭歌賦,最終,成就於歷代中國最優秀的文人傳承,這裡面有文壇巨擘丶有能臣良將、有畫壇巨匠,他們的優秀品格,都在書法裡面了。

日磋月磨,近朱者赤,整日與最優秀的人為伍,自然潛移黙化。

所以,書法寫到最後,就是書寫自己的人生。


九成宮單字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應在“人生”這個詞上加個雙引號,即書法開始寫的是字,最後寫的是“人生 "。這就沒有什麼爭議了,也說明我基本認同這個說法,但所說的“人生”不是普通概念上的人生,而是指書法作品裡隱隱感覺有一些作者人生經歷的痕跡。。。

剛入門開始學書法只是忙於從一筆一劃開始認真學起,這時候當然是好象學寫字一樣啦。當慢慢有所掌握後就很自然從初級向中級再向高級一直到學有所成並創出自我風格特點的時候所寫出來的是作者的心跡,作者對生活經歷感受會不經意的流露於筆墨間,而且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淵博的學識能通過書法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

說到人生,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際遇都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會或多或少的有喜怒哀樂或悲歡離合的時候,各階層的人們各在不同的生存空間裡生活著、奮鬥著,有時會經歷更大的波折坎坷。。。高水平的書法家會因自己與別不同的經歷及非凡的學識修養而能順勢創出自己的獨特風格。例如魏晉南北朝社會動盪卻成了光焰萬丈的時代,造就了一代書聖王羲之。。。又如盛唐時代造就了顏真卿書體陽剛壯美恢宏的境界。顏真卿的個性為人剛直不阿,是唐代書法改革家,他從張旭、蔡邕、王羲之、王獻之等大家中取長補短、融匯貫通,獨樹一幟的開創了自我風格,前無古人。。。

總之,書法的美我們能感受到人生的美,而且人們會不自覺的對未來幸福生活有著美好的幢景,因而產生出不斷奮鬥的動力。書法若能真的到了能書寫自己人生經歷跡象的時候,就說明學有所成了,每當回想起學書法的奮鬥經歷會回味無窮的,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說“書法開始寫的是字,最後寫的是人生”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我以上拙見希望對你有用,謝謝你們閱讀!

夢幻畫派創始人陳展鳴

二O二O年二月二十四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