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張哥講故事【張哥出品,必屬精品,歡迎您的關注】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人們說諸葛亮不喜歡寬赦他人的罪行,諸葛亮回答:“治理國家應該本著公正之心,不能施捨不恰當的恩惠。這就是匡衡、吳漢治國認為無故赦罪,不是件好事的原因。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諸葛亮

劉備曾說過:我曾與陳元方、鄭康成交往,從他們的言談中,得知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談及赦罪也是治國之道。又如劉景升父子每年都大赦人犯,但是對他們治理國家帶來了什麼好處呢?”後來,待費禕主政時,開始採用姑息赦免的政策,蜀國的國勢由此削弱不振。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劉備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馮夢龍

馮夢龍評

子產對太叔說:“具備仁德的人,會用寬容的法令來治理國家;次一等的就只能用嚴厲的方法了。人們看見猛烈的大火會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燒死;人們喜歡在平靜的溪流裡嬉戲,卻往往被淹死。所以用寬容的方法治國比較困難。”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子產

後來太叔治理人民,不忍心用嚴厲的律法,於是鄭國多盜竊之事,太叔非常後悔。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孔子

孔子說:“行政過於寬容,百姓就容易輕慢,這時就要用嚴厲的律法來糾正他們;過於嚴厲,百姓又可能變得兇殘,就要用寬大的政令來感化他們。用寬容來調和兇殘,用嚴厲來調和輕慢,才能做到人事通達,政事和諧。”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商鞅

商鞅對棄灰於道的人也處以酷刑,這樣就太過嚴厲了。梁武帝一看見執行死刑就不忍,便流著淚釋放他們,這樣又太過寬容。

《智囊》明代以前的大智慧

梁武帝

《論語》有“寬救小過錯”之說,《春秋》則譏刺放縱有大過錯的人,寬容嚴厲相互調和適宜,才能求得政事的和諧。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現代人更需要去讀歷史,修行自己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