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那些經常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以及各種感慨的人是什麼心理?

KBRIP


1.閒滴 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大多數喜歡在朋友圈各種感慨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沒有什麼真心朋友缺乏具體的生活目標。當你每天忙的暈頭轉向,忙滴恨不得一個人當兩個人,忙滴飯都沒空吃的時候,哪還有空各種成堆的感慨?

2.遇到變故。通常一個人生活遭到變故,又無人可說的時候就會在朋友圈感慨以尋求心理安慰。很多時候不論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別人安慰的再多也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如果你一直停滯不前你糾結的還是會糾結,你不想失去的還是會失去。所以要暖心向陽,強大自己的內心。

3.工作需要。有些人的工作就需要天天在朋友圈露臉,所以不管好滴、壞的 統統都在朋友圈發洩。見文如人,相由心生。一個內心陰暗的人寫不出陽光的文字,一個暴飲暴食身材都管不住的人想必也不是一個自律的人。你的存在是要帶給別人積極陽光的心態,提升自己才能影響別人,要學會過濾自己的圈子,學會打掃心靈的庫房。

4.靜水深深。真正有內涵生活幸福的人是不會常常在朋友圈感慨的,生活和幸福都不是在別人的眼裡而是在你的心裡。走過多少路讀過什麼書見過多少人,不需要昭告天下,在乎你的人知道,你自己知道開心就好。願你下雨有傘,天黑有燈,一路有良人相伴!




淺淺時光淺淺


謝謝提問。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這樣的人,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人,我的瞭解呢,無非他們就是感情或者工作有變動了。有一種自欺欺人或者消極的態度。我只在朋友圈每天發一條,就是早安,每天要開始新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每天開始,哪怕我們沒有做好但是我們會努力的。發感慨的人,可能都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去怎麼做,


輝哥的大小生活


首先,朋友圈是一個社交圈。

你需要明確,朋友圈是一種社交工具,同時也是一張你的社交名片。


通過朋友圈,你其實是樹立自己的社會形象,如果你細心觀察領導的朋友圈,要不是靜默,要不是閉關,他絕不會輕易透露自己的情緒和喜好,永遠保持神秘;或者只發跟工作相關的內容。

你去觀察那些精英的朋友圈,永遠在塑造企業的運行和自身的自律,因為他懂事如何營銷自己。

所以,我不會在朋友圈發表任何人生感慨,因為我知道朋友圈就是我的第二張假面,一張塑造社會形象的假面。


其次,沒有人關心你的情緒。

說實話,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家人,無人會關心你的情緒和過得好壞,甚至聽到一句很殘忍的話:那些打聽你近況的人,只是想確定你過的比他慘而已。


所以,你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給誰看呢?給你的敵人看,讓他更加蔑視你;給你的領導看,讓他對留下愛抱怨的印象;還是給你的客戶看,讓他對你產生錯誤判斷。

所以,人生感慨給你的家人和朋友,或者傾訴在日記本里,這些只適合說給自己聽。


綜上所述,經常在朋友圈裡發表人生看法的人,可以總結為:

一、發洩心理。

這種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遇事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遇到任何事情,都發表在朋友圈裡,其實是一種典型的發洩心理,無處傾訴,只能寄託朋友圈。

二、引起別人注意。

通過發朋友圈昭告天下,試圖引起別人的注意和關注,然後幾個點贊、評論中找到被需要和被關心的感覺。

三、活得灑脫隨性自由。

這種人無慾無求,活的灑脫自由,愛誰誰,天皇老子也影響不了我的自由灑脫。


盧敢敢


這個還真不一定是缺愛了,

發這東西也不算壞事吧,也不能分析出什麼東西,

沒準別人就像分享分享一些東西好讓別人知道呢,朋友圈朋友圈不就是為了分享的嗎?

喜歡分享本身就沒有什麼問題,說別人缺愛的我根據說缺愛的人的理論,還能理解是說話人缺愛,不然你評論這個表現這個做什麼?

指責別人缺愛的人一般都有缺愛經歷,喜歡評論別人的人自身也是有過相同缺陷,認識深刻。

今天看到個新聞,哇,我有體會耶,我要發朋友圈給朋友看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想法呢?

哇,這個用法好獨特,一定要分享給朋友看看!

咦,這個東西好神奇,好先進的科技啊。

哈哈,這麼多好玩的,一定要分享給朋友看看呢!

發朋友圈的同學這時候也許正在和三觀相符的人聊理想聊人生,我們卻在知乎自豪的說他們缺愛……

所以,

不要在背後點評這個怎麼,那個怎麼了好嗎?

朋友圈僅僅是個交流工具,說明不了什麼。



房房房間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般有微信的人,大多數都會開通朋友圈,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些人每天必更新,甚至好幾條,什麼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生活瑣事,勵志雞湯,各種人生感概都要發到朋友圈,讓人不厭其煩,甚至比起那做微商的都要讓人反感,人家做微商是為了做生意,你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到底是想表達什麼?想引起誰的注意?在這裡我想說,其實並沒有多少人去關心你每天的生活,自己每天過得好與壞,開心或煩惱,自己心裡清楚就好了,沒必要昭告天下,因為沒有多少人在乎你,你頻繁更新朋友圈,只能說你太無聊了,每天有此閒情刷朋友圈,還不如去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壯族老三


我個人感覺如下:

1.精神孤單,沒有信得過的朋友傾訴。希望在圈裡獲得朋友讚賞和寬慰。

2.曬曬自己的成績,對自己的滿足。

希望得到讚賞。

3.毫無城府和心機,心思單純。沒有其他強烈企圖,只是對自己心情的記錄。

4.喜愛分享自己的感悟,是好為人師的表現。

希望提問者不要心懷鄙視或奇怪,多包容,理解,尊重吧,那畢竟是個人的私事和他人的喜好,不要過多評論。不喜歡完全可以屏蔽。

人生不論遇到任何問題,充滿善意就好了,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威海靜水深流2020


他們喜歡去感悟人生,感受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比較在意生活的細節,他們的情感可能相對細緻。

感慨在情緒狀態裡並不是特別陽光的類型,有一部分可能會存在遺憾的嘆息,但這一種情致特點是很正常的,歸屬在每個人的心理旅程,只是相遇的時間段不同罷了。用心理學精神分析來說,他們習慣在一種比較失落的情景意識下,述說失意的情懷,看似不怎麼積極,終究是個體內心當下的真實,他們有的在潛意識更希望可以扭轉不良的境遇體會。比如“哎,是啊,當時我也和你差不多,要是我這樣做了,可能會怎麼怎麼了。”然後時過境遷他們遇到類似體會,依然會有差不多的感慨……

無傷大雅,感慨只是一種情緒情感的反映特徵,只是個體某階段的真實內心。之所以發佈朋友圈,只是想表達自己,當下自己就是這麼想的。有時表達可以說是一種個體內在的釋懷,說出來會多一點舒暢,能得到友人的支持,關心豈不更有幸福?

再用精分迴歸到個體兒童期,哪個孩子心裡有事不想和父母說說呢?你說呢?




舒心心理


1、讓別人瞭解自己,獲得關注

都說朋友圈其實像一面鏡子,你的生活實實在在地被記錄在裡面,對於很多陌生朋友來說,朋友圈確實是讓別人瞭解自己的一條有效渠道。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有些人可能不愛出門,可能不太擅長和陌生人交流,朋友圈成為大家側面瞭解對方的一條渠道,有人說,想初步瞭解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可以先翻翻對方的朋友圈。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雖然大多數人都愛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但朋友圈確實提供了讓別人瞭解自己的途徑。

出於這種心理,不少人想要通過發朋友圈讓別人瞭解自己,獲得關注,篩選一些信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大大方方地展示給大家看。人總會在一些特定的時候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注,這些時候一般是在晚上,一到晚上,人就變得敏感,感性,有許多感慨,這也從一個方面解釋出,為什麼晚上是發朋友圈的高發期,因為有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敏感一些,希望能獲得更多的關注。

那些愛發朋友圈的人,有些在生活中就很主動,很自信,但有些在生活裡就屬於不太活潑的那種。那麼,朋友圈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這些人各抒己見,把發朋友圈當做讓別人瞭解自己的途徑,把看多平時不太容易說出來的事,一些優美的句子,發到朋友圈裡去。這類心理屬於人最為正常的情感訴求,大家都需要理解,需要別人的關懷和關注。

2、以前內心自卑,如今想告訴別人如何過得好

朋友圈裡有那麼一種人,以前內心自卑,不太愛和人交談,但經歷了一些事情,外出遊歷增長了見聞後,開始變得健談起來,時常和人分享一些人生感悟,發朋友圈的頻率變得頻繁,從他們的朋友圈裡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都跟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從前邋遢的外貌形象現在變得清爽秀氣起來,從前粗魯的男生變得溫文爾雅。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都時時刻刻地發生在朋友圈裡。

這類人以前內心自卑,不太願意表達內心想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會有心理落差,不太敢自信地分享生活,後來,在自己變得更好的過程中,他們收穫了更多的自信,也有更多的資本去面對以前的自卑,他們發很多的朋友圈,喜歡上現在的自己,開始喜歡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如今的生活,想告訴別人自己現在過得很好,告訴別人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

3、吸引異性的目光和注意力

人們總是願意追求美好的事物,男人也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去吸引異性的目光和注意力,這種心理會成為一種動力,讓一些平時木訥的男生,也漸漸喜歡上發朋友圈,有一段文字或者是幾張圖片,去打開自己的心扉,闡述自己的內心世界,吸引


始夢終空820


從個人經驗來看,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理。

首先是無病呻吟的這一類,這一類人,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很迷茫,又想怎麼樣怎麼樣,所以就喜歡在朋友圈發洩下,讓自己覺得沒那麼糟糕。

其次就是假裝一類的,假裝很文化,假裝很上進,假裝很忙很充實。讓人覺得他是多麼優秀,多麼努力。

最後就是這個人真的很努力,很有感想,每天都在不斷總結自己,讓自己上進努力,在用心生活著。


築美生活


朋友圈裡是人生百態。不能一言以蔽之,是個什麼樣的心理促使他們發朋友圈的。


以我所見到的來看,有這麼幾種:

1. 喜歡分享的性格。看到美景,吃到美食,參加了什麼盛況,想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悅或者感動,這是分享陽光型。遇到糟心事,心情不好,發幾句牢騷,這是排解情緒型。

2. 表示自己“知道”+ 站隊型。某個大新聞,聚焦點在某個名人身上。嘿,這人我知道啊。對這個人或者這個人的觀點,也許很贊同,也許嗤之以鼻。不管站那一邊,都可以發一輪朋友圈,發表一下議論或感慨的。這種時候的髮圈,其實是在朋友圈裡社交——向自己認識的人亮出自己的見識和觀點,隱隱的期待,其他人,也是贊同這樣的觀點吧?

^朋友圈裡,有時也有隊形的。



即便這樣說,也是姑妄猜之:)

如果是相熟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評論一下。

進而,聊聊近況。

很多發朋友圈的人,大概是很想和人說說話的。


^ 與其猜測對方的心理,不如問候一聲,聊上幾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