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洗臉盆上的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朱元璋這位帝王,一直都是歷史上的話題人物,他是在貧苦人家降生的,但因為後面的不斷努力,最終登上了至高的皇位。他這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在他當皇帝的這段期間,他斬殺貪官汙吏,因此受世人的稱讚。但他同樣殺了很多幫助他的有功之臣,所以又有不少人覺得他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作為皇帝,為了江山的安穩考慮,很多時候他也有逼不得已的苦衷。雖然他對功臣有點太狠,但他對家人還是挺不錯的。朱元璋是家中排行最末的一個孩子,他的前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在朱元璋還是貧困百姓的時候,他們家鄉遇到了旱災,導致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先後去世。


在朱元璋穩定下了江山之後,他追封父親為仁祖淳皇帝,追封母親為淳皇后,追封大哥為南昌王。他大哥還留有一個孩子,名字叫做朱文正,他在軍事上的才華還是不錯的,朱元璋剛起義,朱文正就去投靠了他,還幫了他不少的忙。但朱文正後來野心漸漸大了,開始有了謀反的念頭,可朱元璋還是念及親情,知道了這件事後也只是將他囚禁起來而已。

朱元璋的二哥雖然沒有死於旱災,但也沒有等到自己弟弟當上皇帝的那一天。並且他還有點倒黴,他的兒子們和他一樣早早的就去世了,並沒有留下後繼之人。因此朱元璋最後也是對他們進行了追封而已。只能說朱重六他們一家都沒有運道,沒辦法跟著他弟弟享福。

朱元璋的三哥,名字叫做朱重七,歷史上對於這個人的描述極為的少,據說他們父母以及大哥去世的時候,都是他和自己二哥共同操辦的葬禮,並沒有介紹到他的三哥。有猜測,可能在之前他三哥就已經去世,所以後來朱元璋也對他是進行過追封。

朱元璋的大姐,很早之前就已經嫁人了,並且從那之後,兩家互相來往就少了很多。朱元璋當初在起義的時候,遭到了叛軍的追殺,他希望大姐能夠救他一命,收留他一段時間。但他大姐冷血無情,害怕牽連自家,於是果斷地將他拒之門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也氣惱他的大姐,因此並沒有給她封賞,在她去世之後,才以追封的形式補上的。



朱元璋的二姐對他非常的好,為了支持他的起義事業,她可以說是竭盡所能了,能幫的都一定幫,甚至還讓自家的兒子也跟隨這位舅舅一起打天下。因此,朱元璋心裡也十分尊敬自家二姐,登位之後就立刻對她們都進行了封賞,封他姐姐為曹國長公主。


江上孤舟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在世的親戚只有大嫂、大哥的兒子驢兒和女兒侄女,驢兒就是後來的朱文正;二姐夫李貞和他的兒子保兒,保兒也就是後來的李文忠。

朱元璋的父親為朱五四,母親為陳氏,他還有三個哥哥,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兩個姐姐,大姐朱氏和二姐朱佛女。

大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長大後同王姓的兒子王七一成了親。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然而,由於接二連三的災荒,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幾個月後,實在難以為繼,朱元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

至正十四年十月,得知朱元璋在滁州,大嫂帶著侄兒驢兒和侄女投靠了朱元璋;同年十二月,二姐夫李貞也帶著兒子保兒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後,二姐夫李貞尚在人世,朱元璋封其為恩親侯、駙馬都尉,後來又因保兒的戰功,而晉封曹國公,不過是虛銜。同時朱元璋追封自己的大哥為南昌王,二哥為盱眙王,三哥為臨淮王,大姐為太原長公主,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王孫阿狸


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六,他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加上堂兄弟在男孩子中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

元末,旱災、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老朱的父親、大哥(朱重五)和母親相繼離世。

這時候的元朝已經民不聊生,老百姓的吃飯都成問題。老朱家裡窮得叮噹響,都揭不開鍋,還哪來錢給父母買棺材。鄰居前來拜訪這家可憐的人,有個好心的鄰居給了他們一塊土地,就這樣草草地安葬了可憐的父母和大哥。

為了活命,老朱一家分開了,分開後就失去了聯繫。老朱的二哥朱興勝和他的兒子朱旺,還有老朱的三哥朱興祖和老朱的二姐朱佛女在後來的戰亂中都相繼去世。但是也有史書上記載其三哥早就不在了。

老朱先是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院當了小和尚。掃地、上香、敲鐘、洗衣做飯便是他日常的工作,但是剛來不到幾個月當地就鬧了饑荒,寺廟缺少了施捨,養不了那麼多和尚了,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去化緣。老朱開始到處流浪,很快三年過去了。

老朱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一路乞討走遍了淮西各大城市,這期間他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瞭解了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這個農村娃開闊了視野,也鍛鍊了他的堅毅和果斷的性格。但同時他又很自卑,變得多疑。


這個時候的農民起義非常普遍,各地都有,老朱也參加了起義軍,他勇猛善戰,機制靈活,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官位也隨之得到提升。但這不是老朱的目標,他想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天地。

老朱和徐達(他倆是發小)組建起了自己的勢力,這時候他已經小有名氣。從濠州到定遠直至攻下徐州,到了徐州。他的二姐夫、侄子、外甥也都來到徐州,老朱很開心,這是很多年來的第一次相聚。特別是這個侄子和外甥都是第一次見,就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養著,以後也跟隨老朱打天下立下來戰功。

後來老朱坐穩了江山,追封他的父母和大哥分別為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和南昌王。侄子朱文正在老朱起義時幫了不少忙,也像他的叔叔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後來野心越來越大,甚至想謀反。以老朱的脾氣,朱文正肯定是死罪難逃。但是畢竟血濃於水,所以並沒有把這個侄子殺掉,而是將他囚禁起來。


老朱的大姐出嫁後和朱家很少來往,她不願意幫助這個弟弟,就怕牽連到自家,而將親弟弟拒之門外,老朱很傷心,對這件事情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在他大姐死後也沒有進行追封。

老朱的二姐則不同,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弟弟,老朱得知二姐去世悲痛欲絕,稱帝后追封二姐為孝親公主,封二姐夫為曹國公。

最後他的親人只有二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侄子朱文正及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當然還有朱元璋自己的孩子們。


歷史漫談君


朱元璋15歲的時候,家裡出現了大變故。先是父親死了,接著是母親和大哥死了,家裡只剩下二哥和他。

他家窮的連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只有向地主家借,可是地主劉德心腸很壞,死活不肯給。


朱元璋和二哥跪了半天,地主他哥劉繼祖看見了,心中不忍,就給了一塊墳地,朱元璋哥倆這才把親人埋了。

之後,朱元璋與二哥、大嫂和侄兒各自逃命去了!

轉眼二十五年過去了,朱元璋成了皇帝,他的二哥、大嫂、侄兒還活著嗎?還有他嫁人的大姐、二姐,以及外甥都怎麼樣了呢?

先說朱元璋的大嫂和侄子。

朱元璋剛剛起兵之時,大嫂帶著侄子朱文正就過來投奔了。

朱元璋悉心指導,沒過多久,朱文正就帶兵打仗了,作戰很勇敢,屢立戰功,朱元璋很高興。


後來,朱元璋派朱文正守洪都,這時陳友諒派60萬大軍將洪都團團圍住,而朱文正只有4萬兵力,但他就憑著4萬兵力,硬是拖住了陳友諒達85天之久,直到朱元璋援軍到來。

此戰,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可惜後來,朱文正居功自傲,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將其囚禁,不久死去。

再說朱元璋的二哥。

朱元璋的二哥命不好,與朱元璋分道揚鑣之後,沒過幾年就死了,也沒留下一兒半女。

最後說朱元璋的兩個姐姐。

朱元璋的大姐嫁人比較早,人情比較冷漠。當年,朱元璋起義遭遇挫折,遭元朝通緝。

朱元璋驚慌失措地逃到了大姐家,哪知道大姐怕被連累,死活不讓朱元璋進門,隔著門板塞出去了兩個饅頭,打發要飯花子似的。


朱元璋將饅頭扔出去老遠,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很快,朱元璋又到了二姐家,二姐與大姐截然不同,她不僅支持朱元璋的大業,還捐錢捐物,還讓兒子李文忠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後來,李文忠在朱元璋的栽培之下,很快成長為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成了開國功臣,拜了將封了侯,混的相當不錯。

還是二姐有眼光啊!


一半秋色


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除了自己的親生子女外,他還有一個侄女,一個侄孫,一個堂侄女,一個姐夫和一個外甥在世。

一、福成公主(侄女)

福成公主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的女兒(本名朱重五,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嫌大哥的名字太草根,就替其改名為朱興隆),元末亂世中,她隨母親王氏以及二哥朱文正投靠已經起兵的四叔朱元璋,僥倖活了下來。(朱興隆還有一個兒子,早年夭折,朱元璋登基繼位後,追封他為山陽王,賜名朱聖保)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以皇帝女兒的待遇冊封她為福成公主,並將其下嫁給了福州衛指揮使王克恭。



二、靖江王朱守謙(侄孫)

朱守謙是朱文正兒子,朱興隆孫子,朱元璋的侄孫。元末大亂時,因朱興隆早死,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就帶著吃不飽飯的朱文正和福成公主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當時還沒有兒子,身邊也沒幾個至親可倚重,就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兒子在撫養。按照朱元璋早年的心態來看,他對朱文正是寄予了厚望的。

然而朱文正不爭氣,因為橫行不法,受到朱元璋一頓責罵後,居然就有了叛投張士誠的歪心思。他在被朱元璋親自審問時,也是態度極為惡劣。搞得朱元璋感嘆“嘗雲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朱元璋大哥朱興隆也是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

當時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馬皇后在一旁勸阻,說你就這一個侄子,你大哥就這一個兒子,你居然忍心殺他?最後朱元璋聽了馬皇后的勸,就沒殺朱文正。

不過,沒殺歸沒殺,朱文正沒有看到明朝開國那一天。他在1365年即已病死。所以明朝開國時,朱元璋當時已沒有侄子,只有一個侄孫,就是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當時年僅八歲的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於桂林。

按禮法來說,朱守謙只能享受郡王待遇,但朱元璋心疼侄孫,就把朱守謙的待遇拔高了一級,以郡王身份享受親王的俸祿。

朱守謙封靖江王后,跟朱文正一樣,也是橫行不法,甚至公然對朱元璋口吐怨言。但是朱元璋沒有跟他計較,仍然多次給朱守謙機會,直至最後無可救藥了,才將其禁錮於鳳陽。長兄朱興隆一門三代如此,朱元璋對此也是無奈的很。

“嗚呼!蓋由守謙祖、父愈積淵深,禍重巍山,有所感而致然乎?”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守謙於囚禁地去世,朱元璋覺得不能讓大哥一脈就此絕嗣,便封朱守謙之子,自己的曾侄孫朱贊儀為靖江王,並安排他拜訪晉、燕、周等十三藩王,讓他跟自己本家親戚多多交往,拉進朱家子弟之間的親人關係。最終,靖江王一脈與明朝相始終,明朝亡後,靖江王還延續了十幾年。



三、慶陽公主(堂侄女)

慶陽公主的爺爺是朱元璋老爸明仁祖朱世珍的弟弟,所以她的老爸朱重四就是朱元璋的堂兄弟。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不僅追封了自己的父母兄長為王,還追封了自己二叔和幾個堂兄弟為王。其中慶陽公主的老爸朱重四被追封為蒙城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冊封侄女為福成公主時,也一併冊封堂侄女為公主,名號為慶陽公主。並將其嫁給了自己的得力干將黃琛。

按道理講,朱重四隻是朱元璋的堂兄,爵位只能是藩王一級,他的女兒按禮法只能封郡主才合適。洪武四年時,禮部官員就因為這件事向朱元璋奏呈,說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只是王爺之女,應改封郡主,其夫也只能封為儀賓,而不是駙馬。

但朱元璋顧念兄弟手足之情,說他全家都死光了,只有福成和慶陽兩個兩個侄女,實在不忍心降奪她們的公主封號,便把禮部的奏呈駁了回去。(後來礙於禮法,還是把兩個侄女的俸祿降了一級)

不過,建文帝的時候,朱允炆還是把自己兩個堂姑的級別給降為了郡主。其中慶陽公主降為慶成郡主。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就是個死心眼,寡恩薄義,他被四叔朱棣篡位,還真不是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南下爭奪侄兒建文帝的皇位,當時已經被剝奪了公主封號的慶成郡主還跑到前線勸和,以堂姐的身份指責朱棣不應該造反。把朱棣說的非常頭疼。

永樂二年,慶成郡主去世,朱棣為她素服輟朝一日,命有司治葬,朱棣的幾個兒子也都派人祭奠。從這可以看出,朱棣對這位堂姐還是比較尊重的。



四、隴西郡王李貞(姐夫)

李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在朱元璋幼時,親戚都比較貧寒,只有李貞家裡有富餘,還能吃得飽飯,經常接濟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繼位稱帝后,對李貞就格外照顧。先是冊封侯爵,後來又封公爵,死後還追封了郡王爵。

李貞對朱元璋的關照非常不好意思,就以身作則,平時穿衣服僅求適體,不求華麗,吃飯只求適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送給他衣服,但他穿壞了的一定要縫補好再穿,絕不浪費。他還經常向晚輩說當年有多苦,現在富貴了絕不能忘本。

由於李貞的以身作則,所以朱元璋就對他更是格外關照,不僅讓他不用上朝,拜見自己時不用稱名字,還特別許他穿五爪金龍的龍袍。李貞後來年紀大了以後,朱元璋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他,就把皇城的內城的一套房子賜給了他,讓皇太子朱標以及留京的皇子經常去拜訪二姑父。

洪武十年,李貞病重,朱元璋聽到消息後立即趕到李貞家裡,握住李貞的手說就哭。李貞去世後,朱元璋為其“輟朝三日”,追封其為“隴西王”,並贈“三世皆王爵”。



五、岐陽王李文忠(外甥)

李文忠是李貞兒子,朱元璋外甥。在他十二歲那一年,家鄉鳳陽遭到特大旱災,而且禍不單行,瘟疫又流行起來,他家所在村子的二百多口,十有八、九死去。其母,也就是朱元璋二姐也病死了。

李文忠的父親李貞見鄉親們遭罪,就捐出了自己的錢財,殺掉牛和豬,給鄉親們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但老天不公,不久後元兵和義軍廝殺,禍及到了鳳陽,李文忠就只好隨父親李貞一起背景離鄉逃命。

逃了大約一年後,李貞聽說朱元璋在義軍中已經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官了,就立即帶著李文忠去投靠。

李文忠見到朱元璋這個小舅舅,立即就想到了死去的媽媽,於是兩人一碰面,李文忠就撲在朱元璋的懷裡大哭。朱元璋看外甥哭的稀里嘩啦,他也是悲喜交加。

後來朱元璋覺得李文忠孺子可教,就對李文忠說,你不如隨我改姓朱吧,當作養子,李文忠點頭同意,李貞也同意,從此,李文忠就改叫了朱文忠。

對於李文忠和朱文正這一對外甥、侄子,馬皇后是非常疼愛的,而且由於他們都比朱標要大很多(大十幾歲),所以朱標對這二位也是極其尊重,以兄長視之。

明朝建立之初,李文忠未封爵位,洪武二年他攻破元上都後,才獲封曹國公。(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

在明朝政權初步穩定之後,在李文忠主管大都督府的次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和謀叛的罪名,處死了丞相胡惟庸,並有意擴大案情,以致牽連被系的多達萬人。這時候的朝廷內外,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李文忠對舅舅的這做法深感不安,就一連上了三道奏摺,勸諫、批評朱元璋。

朱元璋對李文忠的這一行為很惱火,就揚言要殺他,馬皇后聽說後,大吃一驚,趕緊跑去找朱元璋哭訴,說你老朱一家幾十口,都早已經死沒了,只剩文忠(當時只剩慶陽公主和李文忠),你現在居然揚言要殺他?你咋那麼狠心啊!



朱元璋聽了馬皇后所言,深感慚愧,動了惻隱之心,不覺淚下,便赦免了李文忠死罪。

但為了震懾群臣,不久後朱元璋還是削去了李文忠官職,把他幽閉在家。

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臨探視,並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但到了第二年,李文忠還是死了。至於死亡原因,目前是迷。朱元璋懷疑是華中下毒,降了華中一級爵位,把替李文忠看病的醫生都宰了。但也有人懷疑,說這就是朱元璋暗中指使的。至於到底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

李文忠死後,朱元璋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而李文忠的曹國公爵位則傳給了他兒子——明朝著名紈絝子弟李景隆。


Mer86


明太祖朱元璋可謂是中國幾個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一個了,因為與其他的幾個皇帝相比,他實在是太貧窮了,完全是赤貧。他討過飯,當過和尚。其他的幾個開國皇帝,有的門弟都非常的高,劉邦差一點,但也比他強了不少,哪一個都不可能像他這樣。

朱元璋經過自己多年的奮鬥,最後終於當上了皇帝,這個時候他還在的親人世上很少了。朱元璋本來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再加上還有其他的堂兄弟也有不少,但是當年安徽那一帶爆發了大饑荒,餓死了不少人,朱元璋本身也是靠著討飯再加上當和尚才勉強撐過來。到他稱帝的時候,只有一個侄女,一個堂侄女,一個侄孫,再加上姐夫和外甥,撐死了就5個人。

首先那個侄女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的女兒,朱元璋封她為福臣公主,並將他嫁給福州指揮室,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歸宿。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的時候,他的侄子朱文正是他手下的大將,但是後來因為造反這事最後被他囚禁,在他稱帝之前終於病死。不過他善待了這位侄子的兒子,就是那位侄孫朱守謙,封為郡王,並且享受親王的待遇。

至於那位堂侄女封為慶陽公主,也是嫁了一個好人家,他的姐夫李貞被封為郡王。最後他那個外甥也是這幾個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開國功臣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將,為朱元璋東征西討,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明朝開國六國公之一,與徐達常遇春等人並列。

李文忠在開國之後對朱元璋大殺功臣的做法很是不滿,以至於最後惹怒了朱元璋,莫名其妙的死亡。李文忠死的時候,因為是當時朱元璋除了自己兒子之外最親近的人,所以當時非常震怒,殺了很多給李文忠看病的大夫,但也有人說是為了殺人滅口。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稱帝。通常情況下,稱帝之後,帝王都要加封或者追封宗族成員。朱元璋也不例外,前前後後把自己能封的親人都給封了。

根據《明史》、《明太祖實錄》、《弇山堂別集》等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大概梳理出朱元璋親人的一個脈絡。

古人的宗法制度講究“五服”,以及分宗。

朱元璋先是追封了自己五服內的先祖,分別是高祖朱百六,廟號德祖;曾祖朱四九,廟號懿祖;祖父朱初一,廟號熙祖;以及父親朱五四,又名朱世珍,廟號仁祖。朱元璋的這四位親人,在明朝建立時,都已經去世了。

朱家原本世居江蘇句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帶著兩個兒子朱五一和朱五四遷往了泗州盱眙,就是現在的江蘇盱眙。原本朱初一有四個兒子,三子朱五三幼年早殤,次子朱五二沒有隨父遷徙,應該沒有找到他的後人,所以,朱元璋都沒有追封。

朱元璋的大伯朱五一,後來應該和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又一同遷居濠州鍾離,即現在的安徽鳳陽。朱元璋也出生於濠州鍾離,由此,鳳陽朱氏立宗。而以前的句容朱氏,朱元璋應該較少聯繫。加上元末的天災、戰亂,句容朱氏的情況史書也記錄不詳,我們也就無從得知大明立國之時,其後人具體的狀況了。

朱元璋之所以最初名叫朱重八,就是因為他有堂兄弟八人,他排行最末,所以,才叫重八。

朱元璋大伯朱五一,追封壽春王,其共有四子。長子朱重一,追封霍丘王,有兩子高沙王朱賽哥,寶應王朱鐵哥,皆早逝無後。次子朱重二,追封下蔡王,無子。三子朱重三,追封安豐王,有四子,六安王朱轉,來安王朱記,都梁王朱臊,英山王朱潤,皆早逝無後。四子朱重五,追封蒙城王,無子,有一女在世,即朱元璋堂侄女慶陽公主

慶陽公主嫁給黃琛。黃琛後來屢次獲得生前,最終任中都留守之職。

朱元璋父親仁祖朱五四(朱世珍),包括朱元璋在內,共有四子兩女。

朱元璋長兄朱重四(朱興隆),追封南昌王(初為豫章王),有兩子一女,長子山陽王朱聖保,早逝無子;次子朱文正,被朱元璋和馬皇后視為己出;女福成公主。朱元璋稱帝時,朱文正和福成公主皆在世。

最初,朱元璋的大哥去世後,其大嫂王氏帶著子女逃荒。後來王氏聽說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攻取了滁州,就帶著朱文正前往投奔,被太祖厚待。朱元璋非常厚待侄子朱文正,加上朱文正善戰,升任其為大都督,節制諸軍事。朱文正曾在洪都以弱敵強,擊退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只是,朱文正性格剛強,驕奢,軍紀不嚴,後來被人告發有異心,被朱元璋圈禁桐城,不久後病逝,有子嗣傳承。

福成公主則嫁給了福建行省參政王克恭。後來,王克恭升任福州衛指揮使。

朱元璋二哥朱重六(朱興盛),追封盱眙王,有一子昭信王朱旺,早逝無後。

朱元璋三哥朱重七(朱興祖),追封臨淮王,早逝無後。

朱元璋大姐太原長公主,嫁給盱眙人王七一,早逝無子。據傳,因為朱元璋起事時,太原長公主和丈夫怕事,避開了朱元璋,這讓太祖有點傷心,直到洪武三年,才給大姐和姐夫建了衣冠冢,並追封。

朱元璋二姐曹國長公主,名朱佛女,嫁給了盱眙人李貞,生有一子李保兒,即李文忠。朱元璋的二姐在戰亂中去世,李貞聽說朱元璋駐兵滁州,帶著16歲的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得到了太祖的厚待。

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以及外甥李文忠在明朝建立時,皆在世。李貞受封恩親侯,駙馬都尉,後加右柱國,曹國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76歲病逝,追封隴西王。李文忠,作為大明開國將領,四處征戰,屢立戰功,主持大都督府,兼管國子監。李文忠解除兵權後,謙恭謹慎,頗受朱元璋偏愛。因為多次勸說朱元璋少殺戮,受到朱元璋譴責,不過朱元璋對他並沒有動殺機。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46歲,追封岐陽王,有子嗣傳承。

因為古代宗譜一般重男,所以,朱元璋登基時,在世的男性親戚,通常都會記錄在案,女性成員,可能會被忽略。不過,據《明史》記載,“洪武元年冊兩王女為公主,授克恭、琛為駙馬都尉”。禮官曾上言,說皇侄女應改封郡主,朱元璋則答覆:“朕惟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奪。”這也證實,朱元璋下一輩的女孩中,確實僅兩人在世。

瞭解了鳳陽朱氏開宗三代人的情況,朱元璋稱帝時,在世的親戚也就一目瞭然了。朱元璋稱帝時,共有一侄子朱文正及其後人、一侄女福成公主、一堂侄女慶陽公主,以及一姐夫李貞、一外甥李文忠及其後人在世。


奕天讀歷史


說說我自己所知道的吧,知道的也不多,才疏學淺,還請小夥伴們拍磚。

朱元璋稱帝時候還有的直系親屬:

1.長子朱標(1355年生),次子朱樉(1356年生)。

2.大姐:早年出嫁,朱元璋舉義時候曾逃難到大姐家,但大姐怕惹火上身,把朱元璋拒之門外。朱元璋因此記恨在心,建國後也未冊封大姐,也就是在大姐過世後進行追封。

3.二姐及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二姐在朱元璋落難時候傾囊相助,還讓李文忠追隨朱元璋並立下戰功。二姐一家及李文忠都受到冊封。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缺少實戰經驗,擅長紙上談兵,靖難期間被朱棣打敗,後投靠朱棣,出賣了朱允炆。

4.侄子(大哥的兒子)朱文正。洪都之戰中立有大功,後因品行不端被朱元璋忌諱,被幽禁後死去(也有說被鞭死)。

大概情況如此,還請大家多指教。


ChineseY


朱元璋小名朱重八,老爹名喚朱五四,總之,妥妥地貧寒人家,名字都很隨意。

朱五四死的時候,朱元璋還小,父親無葬身之地,只好去求劉地主,劉地主不肯,還是地主他哥看孩子淒涼,借了快地讓朱父下葬。


朱元璋或乞討,或當和尚,與家人流離失散。

多年後朱元璋稱帝,此時他在世的親人已不多。

除開自己的妻子兒女,此時朱元璋的哥哥們都不在了,剩大哥的兒子朱文正,這個侄子打仗是把好手,叔父朱元璋對他也多有封賞,但他不太滿足,想著謀反,朱元璋念及親情,也沒殺他,將之囚禁。

朱元璋本還有兩個姐姐,大姐當初不太支持他,沒得到弟弟什麼,死後才予追封。二姐對他不錯,他對二姐也好,封外甥李文忠大官,到外甥的兒子李景隆那兒,還是帶兵大將。



許是朱元璋存世的親人較少,因此太祖對於子侄們都較為喜愛珍惜。


錢多多讀文史


朱元璋本來出身於農民,他們一家人都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名字起得也很隨意。他的父親叫朱五四,伯父叫朱五一。伯父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而他父親也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這就是朱重八的來歷,後來朱元璋也覺得自己的名字的不好聽,於是給自己換了個朱元璋的名字。璋是一種很鋒利的玉器,元代表元朝,朱與誅同音,朱元璋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自己像一把利器,誅滅元朝。大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長大後同王姓的兒子王七一成了親。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幾個月後,實在難以為繼,朱元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大嫂帶著侄子侄女來投靠,二姐夫帶著李文忠也來投靠。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眾多親屬同輩只剩下二姐夫還活著,有一個侄子朱文正,一個侄女後被封為慶陽公主,還有一個外甥李文忠。

建國後,本來應該是郡主的侄女被封為了公主,而侄子朱文正守洪都立過大功,但後來勾結張士誠被朱元璋發現,被囚禁至死。但是朱元璋念及他的功勞,將其子孫封為靖江王,這也是唯一一個不是朱元璋直屬血脈的王族。外甥李文忠也被封為曹國公。由此看來,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還是挺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