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一毛不拔的楊朱,中國最早的個人主義者?

中國著名哲學家李澤厚認為在中國的傳統裡,是缺少個人主義的。那麼,中國古代是否出現過存在個人主義思想的人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個人主義,根據解釋,個人主義是一種從個人至上出發,以個人為中心來看待世界、看待社會和人際關係的世界觀。

道家思想是否帶有個人主義色彩?

老子的《道德經》非常鮮明地闡發了反對政府幹預,尊重自發秩序的理念。但是,沒有對於個體的關注,“民”仍舊是一個集合的概念,缺少對個人權利的表述,沒有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的那一種人權意識。

一毛不拔的楊朱,中國最早的個人主義者?


《文學評論》主編劉再復說過:“道家式的個人主義,不是西方式的個人主義。道家與其說是個人主義,還不如說是享樂主義更確切一些。”

由此可見,很多專家都不認為道傢俱備西方式的個人主義色彩。

楊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

《孟子》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根據孟子的說法,楊朱是一個一毛不拔的人,不願意犧牲自己利益,對屬於自己的東西十分看中。

一毛不拔的楊朱,中國最早的個人主義者?


楊朱認為有生就有死,人死了不管是聖人還是暴君都沒有區別。所以他反對儒家的重視禮葬,認為沒有必要在死人身上浪費精力。同時,他也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這一觀點是不是西方國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人權意識有點像?

楊朱在戰國時期的影響力

《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由孟子中的這句話可以看出,楊朱當時的影響力足以與墨家創始人墨子相提並論。

《莊子》中之《繕性》、《讓王》等篇,《呂氏春秋》中之《貴生》、《不二》、《執一》等篇,《淮南子》中《精神訓》、《道應》、《詮言》、《氾論》等篇,以及《韓非子》、《說苑》、《法言》等古籍中均記述或發揮有“楊朱”思想。而後世的道教也深受楊朱思想的影響,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就是通過這些古籍來了解楊朱的思想。我們可以發現道教中有很多楊朱思想的影子,比如貴生,追求長壽等。

一毛不拔的楊朱,中國最早的個人主義者?


歷史上為什麼關於楊朱思想的記載那麼少呢?

因為秦始皇以法家治理天下,對諸子百家,尤其是楊朱這一種不利於鞏固封建統治的思想十分排斥。經過焚書坑儒,遺留下來的資料就更少了,以至於現在只能通過其他資料間接地去了解楊朱的思想。

言歸正傳,我認為楊朱具備個人主義思想,但是它是一種發展不太成熟的個人主義思想。所以,在我看來,他是中國個人主義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