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溫嶠(288-329年),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嗜賭如命

溫嶠青年時好賭如命,把錢輸光了就借錢,實在借不到就被賭場扣留。這時,他往往就會找他的好朋友庾亮,說:“卿可贖我”。而庾亮因為家中比較富有,是時常出錢將他贖回。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司馬紹的布衣之交

在司馬紹還未得勢之前,溫嶠就與司馬紹交好。

公元316年,劉聰攻破長安,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在建鄴(今南京)稱制,即晉王位,公元318年,當晉愍帝死訊傳到建鄴,這時司馬睿即皇帝位,重建晉朝,史稱東晉。

司馬睿即位之後,立即將自己的兒子司馬紹立為太子。在古代,每當太子之位被確立的同時,會成立一個專門的衙門,稱為詹事府。詹事府是專門負責為太子服務的衙門,而詹事府中最大的官職是中庶子。關於中庶子人選,司馬紹認為他的布衣之交溫嶠可以擔任,溫嶠就是這樣走上了歷史舞臺。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平定王敦之亂

這裡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

東晉建立,王導是第一功臣。正是由於王導安置了因為躲避戰禍從北方南遷來的世家大族,而又穩定了南方當地的世家大族,所以東晉才得以在江南安下腳跟。為了封賞王導,司馬睿封王導為丞相,封王導的堂弟王敦為大將軍。司馬睿這麼做是將王朝的政權和軍權全部給了琅琊王氏,因此,呈現了一種政治格局:王與馬,共天下。王導是個識大體的人物,他知道現在國家危亡,不能再繼續內鬥下去了,於是專心輔佐朝廷。但是他的堂弟王敦卻不這麼想,掌握權力的他開始跋扈起來。

溫喬在擔任了中庶子之後,開始慢慢的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對太子奏言道:“王敦勢力強大,我建議殿下允許我,以我個人的名義去跟王敦搞好關係,讓王敦不要提防我們。”司馬紹許之。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首都淪陷

公元322年,王敦之亂以“清君側”為名攻破首都建鄴,太子司馬紹慌忙逃出京城。司馬紹看著國都淪陷,心裡非常不舒服,於是帶著身邊的軍隊,準備攻擊叛軍。是王敦攔住了他,並奏道:“您現在帶著府兵衝進去不是送死嗎?”司馬紹這才沒有衝進去。

王敦攻入建鄴後,因為懼怕賢明的太子司馬紹,想將他廢掉。於是,王敦舉行了一個宴會,突然問向溫嶠:“你說說太子有什麼德行?”因為溫嶠是中庶子,是太子最近的臣子,如果由他說出太子無德,是最能使人信服的。本來,王敦是想等溫嶠說出太子無德之後,就坡下驢將他廢掉。沒想到溫嶠卻說:

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溫嶠在這種情況下能鼎著壓力,與王敦反著來,說明他很有魄力。

王敦控制了京城,但是當時的晉朝,不管是西晉還是東晉,都是有世家大族控制的。王敦是世家大族,但不是唯一的世家大族。因此溫嶠巧妙地拉攏以謝氏為首的這些世家大族,制衡王敦。王敦不得已,只好重新請晉元帝司馬睿回來做為皇帝,但強迫皇帝封他為丞相、武昌郡公。不久,王敦迫於壓力,回到他的老巢武昌。

前往武昌

公元322年,晉元帝司馬睿被王敦攻入老巢,自己覺得自己窩狼,這一年就死了,司馬紹上臺,是為晉明帝。

晉明帝當政後,封溫嶠為侍中。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誰有侍中這個頭銜,誰就能事實上控制尚書省,而政務都是在尚書檯完成的,因此誰能控制尚書檯,誰就是事實上的宰相。

王敦忌憚溫嶠的膽識,於是向讓溫嶠做大將軍府輔佐司馬。王敦就是大將軍,大將軍府就是朝允許他營建自己勢力的衙門。王敦這是想讓溫嶠從朝廷官職變為他自己的私臣。

司馬紹跟溫嶠商量認為,王敦勢力太大,不能拒絕他。323年7月,溫嶠前往武昌,溫嶠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獲得了王敦的信任,這說明他甚會交際。要知道,他可是在之前宴會上明著對抗了王敦一次的。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欲擒故縱

324年6月,丹陽尹(首都市長兼任警備司令)事件出缺。作為皇帝的布衣之交,溫嶠肯定是希望朝廷能掌握這個重要官位的任命。但溫嶠不好明說,於是來了一招欲擒故縱

有一次,王敦巨響宴會,商討這個位置的任命。溫嶠想王導說道:“丹陽尹是要職,請大將軍將這個位置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我覺得錢鳳適合這個位置。”錢縫出身低,沒有根基,王敦害怕他控制不了世家大族遍佈的京城。錢縫自己也知道,於是推辭再三,反而舉薦溫嶠。溫嶠假意客氣,也推辭一番。

王敦見了說:“還是溫喬來吧!”這時候錢鳳察覺到了這是他的計謀,於是暗中阻撓。

溫嶠也知道,於是又玩了一手。溫嶠臨行,舉行酒宴,在酒宴上,溫嶠向錢鳳敬酒,一把將錢鳳帽子打掉,裝作發酒瘋,王敦立馬將之勸開。第二天溫嶠上任,錢鳳回過神來,向王敦說:“溫嶠與朝廷關係更好,如果他叛變了我們不就完了嗎?”王敦認為錢鳳是在為昨天溫嶠發酒瘋的事情計較,於是說:“他昨天是發酒瘋,鬧著玩呢?”於是溫嶠就這樣從容的離開了王敦。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平定王敦之亂

等到溫嶠做了丹陽尹,溫嶠整頓軍隊,加強王敦方向的防禦。王敦大為惱怒,知道溫嶠果然叛變了,於是以“清君側,請誅溫嶠”為名起兵。

7月初,王敦的先頭部隊王含率軍到達了秦淮河的南岸。而此時溫嶠手上兵力不足,援軍未到,於是溫嶠命令燒燬朱雀橋,收攏秦淮河上的所有船隻。當夜溫嶠乘船率軍襲擊王含,打得王含落荒而逃。王含的敗軍與王敦的第二批部隊錢鳳部相遇,並衝散了錢鳳部的陣腳。溫嶠趁勢追擊,又把錢鳳部打得大敗。溫嶠不戀戰,立馬退回秦淮河南岸。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第一、二批士兵失敗,王敦士氣受挫嚴重。到7月初,王敦主力大軍到達戰場,為恢復士氣,不敢輕近。7月中,王敦生病,叛軍暫停進攻步伐。9月,王敦病死,溫嶠很快平定叛軍,並將王敦屍體拖出來挫骨揚灰。

司馬紹在平定王敦之後,展現出全局眼光,將所有罪責全部推給王敦,不牽連琅琊王氏。因為東晉現在需要穩定,不能直接跟勢力強大的琅琊王氏對著幹,萬一琅琊王氏叛亂,東晉沒有足夠的實力對抗,就是抵抗並打贏了琅琊王氏,東晉王朝也是元氣大傷。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再歷新朝

325年,司馬紹病重,詔令:明穆皇后臨朝,太宰、西陽王司馬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郗鑑、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丹楊尹溫嶠輔作為顧命大臣。不久,司馬紹病死,享年27歲,5歲的太子司馬衍即位,是為晉承帝。

因為明穆皇后庾文君,是庾亮的妹妹。所以,當時的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庾亮手中的。庾亮上臺之後,首先殺了南頓王司馬宗,之後又將矛頭對準了地方軍閥蘇峻,引起了“蘇峻之亂”。

溫嶠在平定蘇峻之亂的過程中,聯絡陶侃(陶淵明的曾祖父),組建了討伐蘇峻的聯軍,最後在陶侃(討伐軍盟主)、庾亮、郗鑑、溫嶠的努力之下,蘇峻之亂平息。

公元329年,桓溫病死,享年42歲。

溫嶠: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雖然好賭如命,但我是治國安邦的良臣

桓溫雖然青年時好賭如命,但是關鍵時刻能分清大是大非,而且展現經天緯地之才,這大概就是現在的人們常說的:“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