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丁超:戰“疫”一線醫療廢水監測的“把關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大連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現場監測組組長丁超的戰“疫”故事。

“抓好每一個細節、把控每一個環節、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全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連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現場監測組組長丁超和他的同事們,在醫療廢水處置中, 第一時間下沉現場,深入調研,集中攻關,解決了添加消毒液計量難題,確保定點醫院、隔離點等醫療廢水,經過處理後排水餘氯濃度控制在2-8mg/L。

丁超:战“疫”一线医疗废水监测的“把关人”

快速反應,第一時間起草應急監測方案,為全市開展疫情應急監測贏得先機

1月23日,在參加完上級部門召開的會議後,丁超意識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充分考慮到防控期間可能發生的次生環境事件,立即起草制定了《2020年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方案》,明確要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安全和身體健康,以保障監測人員的健康安全為前提,以提前做好環境預警工作為基礎,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醫療廢水排放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等方面應急監測工作。該方案是省內第一個針對本次疫情防控的應急監測工作方案,早於生態環境部的方案一週時間,充分體現了大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前瞻性,有效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我市生態環境安全應急監測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進行。

深入一線突擊攻關,解決了添加消毒液計量難題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丁超和他的團隊現場監測的一個重點就是全市定點收治醫院(附屬一院、附屬二院、市六院)的醫療廢水排放情況,並彙總和上報每日廢水餘氯監測結果。

1月29日,在得知全市最主要的集中救治中心——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缺少餘氯自動監測設備,手工監測又可能無法保證科學定量添加消毒液這個消息後,丁超同志立即趕到六院,現場指導汙水站工作人員佩戴防護裝備,實際操作汙水採樣,示範餘氯快速檢測的實驗步驟,並幫助醫院根據餘氯濃度科學定量添加消毒液。經監測,六院排放醫療廢水餘氯值完全滿足排放標準,丁超才放心地離開。

從2月5日起,各分局負責開展隔離點汙水餘氯投放的檢查工作。由於隔離點普遍沒有餘氯自檢自測條件,丁超同志立即組織團隊技術人員測算消毒劑投放量,經過查閱資料和開展研討,最終確定全市隔離點每噸汙水添加200g含氯消毒液,接觸池排水餘氯濃度可以達到2-8mg/L,既能夠滿足消毒殺菌的要求,又節省了寶貴的消毒用品資源,為各分局對隔離點汙水的消毒監管和排放指標的控制提供有力的參考。

科普

餘氯,指水中投含氯消毒劑,經一定時間接觸後,在水中餘留的遊離性氯和結合性氯的總稱。是指氯投入水中後,除了與水中細菌、微生物、有機物、無機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還剩下了一部分氯量,這部分氯量就叫做餘氯。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