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鄭衛平,咸寧市政法委委員、政治部主任。2016年5月,鄭衛平接受組織的委派,擔任咸寧市直駐通城精準扶貧工作團團長,併兼任通城縣塘湖鎮望湖村第一書記。

大年初二坐不住 我要去村裡

1月26日 星期日 正月初二

今天是大年初二,按照傳統習俗,我原本要去老伴的孃家拜年,早上起床簡單洗漱後,老伴在廚房準備早飯,我實在坐不住,提著包包抬腳就要出門。

“爺爺,你不能走,你說了陪我放煙花玩。”寶貝孫女一臉委屈的看著我。兒子是一名基層民警,年前就去了抗疫一線,孫女最喜歡和我親近,大過年的,我這個當爺爺的確實應該陪伴一下她。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鄭衛平的兒子在一線執勤

這個時候,老伴做好的飯菜端了出來,一見我的架勢,一臉無奈的直搖頭:“平時忙就算了,你今天還能有什麼急事?”我抱著孫女圍了過來,飯桌上,我和老伴交了底: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很嚴峻,通城縣鄉村開始實行交通管制,我駐點扶貧的望湖村全村1500多人,返鄉人員多,如果防控沒做紮實,有人感染整個村就麻煩了,我必須回村裡去。聽完我一番話,我老伴還是不情願,這個時候出門,她擔心我。但是她知道我的“牛”脾氣,所以沒有多說。

“壞了,怎麼這麼多村民在外面。”我開著車子從咸寧市區緊趕慢趕,到了村口,眼前的景象卻讓我倒抽了一口冷氣。在村口處,放置了一輛貨車封住了車輛進出通道,但是村民的進出管控有些鬆懈。在通城當地農村,正月初二有著女兒女婿回孃家,外甥到舅舅家拜年的風俗傳統,所以,在村裡到處是拎著大包小包準備拜年走親戚的“小分隊”,有的已經走到了村口,有的外村人員正在進入我們望湖村。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村民在廣場

我心想,這可不行,管住了車子,人也得管住。到了村裡,我和村黨支部書記夏明高碰頭商量,拿了一個疫情防控初步方案,並通過微信群迅速組織村裡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駐村工作隊隊員、村組幹部、優秀村民代表等60多人,拉起了應急工作專班,並分成執勤監測組、體溫測量組、宣傳發動組、入戶登記組、後勤保障組等8個小組和一個突擊隊,迅速行動,在每個進出村口子設了體溫監測值守點,對本村和外村村民及時勸返。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我則帶隊挨家挨戶上門勸阻,特別是全村134名返鄉人員,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們在家自我隔離,並在其家門口貼上返鄉人員標記。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張貼武漢返鄉人員標誌

忙到晚上九點多,白天喧鬧的望湖村終於進入了難得的安靜,此刻,我心裡才有了一絲安寧。


一村民家門口被攔:“太無情了”

2月2日 星期日 正月初九

連日來,通過緊鑼密鼓地拉網式排查,監測體溫,入戶宣傳,望湖村疫情“防火牆”慢慢形成。早上,我和夏書記在村口值班守卡。

白天守卡,我發現出村的村民明顯減少了,除了上街買雞飼料的養殖戶、孕檢的婦女、不小心摔骨折的村民,其餘村民測過體溫就被勸回家了。

中午到了飯點,我和夏書記就在卡點就著開水,吃了碗泡麵將就一下,就算填飽肚子了,我們兩個人交替著吃,十幾分鍾就搞定,大過年的,兩個年過半百的男人,蹲在村口吃泡麵,這還真是頭一回,可能也是絕無僅有難得的回憶了。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到了晚上,卡口來了一個有些“執著”的鄉親。村民林某某在荻田衛生院上班,他說,幾天沒回家了,這次回來洗澡換個衣服,經過體溫監測屬於正常範圍,可因特殊時期,還是被我攔在門外。沒想到,他急了,激動的對我說:“有家不能回,在家門口攔我,你這也太無情了。”

我跟他講:“你的崗位是與病人接觸,萬一把病毒帶回到村裡,會影響全村人,在這個關鍵時刻,要以大局為重,我們不讓進是為了保護你的家人。”

好在,經過我近20分鐘的耐心勸說,他終於想通了,情緒慢慢平復,並保證以後在醫院住,我打電話通知他家人把他的衣服日用品送過來,他這才高興地返回衛生院了。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晚上守卡

忙了一天,說了不少的話,忽然發現一天都沒有喝水了,不過感覺今天當的這個調解員還算成功,工作耐心地做,把道理講清楚,是可以讓人心服口服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崗位做什麼工作都要有大局意識,換位思考很重要。


入戶夜查 驚出一身冷汗

2月4號 星期二 正月十一

今天我就是一個陀螺,忙得團團轉,好在,工作一樣沒耽擱。

早上,我自駕前往通城縣四莊鄉、北港鎮、大坪鄉三個鄉鎮督辦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市裡派到通城扶貧總負責人,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巡查督導

晚上快八點,我才匆匆趕回望湖村,下了車,我和夏書記開始入戶夜查。夜查的目的,主要是宣傳勸解村民不要聚眾打牌、串門聊天。

當我和夏書記巡查到黃某某家時,一個年輕女孩子劉某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想了半天,怎麼覺得這個人有些面熟。此時,我才猛然想起,前幾天,因為她不是望湖村村民被我攔在了村口外。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給狼河村村民劉某做解釋工作

想到這,我心裡開始打鼓。仔細詢問下,果不其然,她是隔壁狼河村民,因為村裡出現確診病例,心裡恐慌,加上家裡無聊,才想著到舅舅黃某兵家來玩。因為村口把控嚴,在卡點兩次進入未果,於是她翻山越嶺一路步行四公里迂迴到了村裡。

聽到這,我不由得渾身一陣顫抖,額頭直冒冷汗。這還了得,萬一她攜帶了病毒,就麻煩了。

我趕緊給她體溫檢測,還好是正常的,在對黃某兵進行嚴肅宣傳批評後,為慎重起見,我又把情況和鎮裡做了反饋,並安排人員對她下午密切接觸過的七名村民實行家庭環境徹底消毒和隔離觀察。

晚上十點多,狼河村幹部帶著她的家屬趕過來把她接了回去。從黃某兵家出來,我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個消息,讓大家留意各家各戶的生面孔,一有發現及時報告。今天的我過於嚴厲了,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不嚴我出冷汗的次數會更多,好在鄉親們這時候都比較理解。

等我和夏書記把剩下的村灣走完,已是次日凌晨,打著手電筒回到村委會臨時住處,我這才感覺到嗓子嘶啞,眼皮在打架,身體特別疲憊。簡單洗把臉,倒頭就能睡著,但這一覺睡得踏實安心。


第一次兼職跑腿代購員 很累很值

2月7日 星期五 正月十四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由於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有部分村民家中出現口糧和生活物資“告急”的情況。今天,我的新身份,就是和後勤保障組的隊員一起,兼職鄉親們的跑腿代購員。

拿著昨天下午32戶村民登記上來的購物清單,湯圓粉、米油、蔬菜、奶粉等等,我準備出門了,其中有四戶村民生活困難,情況特殊,我打算自掏腰包補齊錢款,也算是過節時我的一份心意。

我發動車子,沿著山路往鎮上的劉陽超市趕去,這家超市是政府指定物資供應點。對照清單,超市老闆忙著分袋打包,趁著這空擋,我調轉車頭,又奔赴北港鎮和大坪鄉督導那裡8個駐村工作隊疫情防控工作。

下午2點,等我匆匆趕到劉陽超市,超市負責人已細心按照每家每戶分袋裝好,又熱心幫忙搬上車。到了村裡,我帶著後勤保障組人員和志願者,對照清單挨家挨戶分發。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發物資

村裡胡畢田老人的老伴和兒子均已去世,女兒遠嫁外鄉,我給她送來水果和麵條米油,老人十分感動:“鄭書記,您年前來看我這個80多歲的老太婆,自己出錢買米油買魚肉,今天又買這麼多的東西來,又不要錢,等我的女兒回來後,讓他來感謝你。你真是個好人,幾年來一直關心照顧我。”老人樸實的話,我聽著心裡是既開心又有些心酸,開心的是老人健康高壽,心酸的是這個和我母親年紀相仿的老人,在這個特殊時期身邊沒個親人。

第一書記的戰“疫”日記 | 鄭衛平:往日情誼“靠邊站”疫情之下“嚴”當頭

發物資

送完胡畢田家,我們又提著麵條油水果奶粉和湯圓,到了李金甫老人家。李金甫老人和老伴忠厚老實,身體常年患病,兒子也患有精神疾病,眼看著家裡快斷口糧了,看著我們送來的一堆東西,兩老眼裡泛著淚花,嘴裡一個勁說著謝謝。我趕緊勸住兩老,讓他們天冷趕緊回屋烤火。看完這些老人,看著他們都好好的,我內心很踏實。

送完物資,已是晚上八點多,腿是酸的,五個手指除了大拇指全都勒紅了,當了一天的跑腿代購員,身體上很累,心裡卻是鬆了一口氣。我自己平時不吸菸,不喝酒,在鄉親們身上用點錢,很值。

工作還在繼續,希望春天早點到來……


壟上頻道農村廣播記者:劉餘 王曉聰

審編:黃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