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基礎體溫逐漸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彙集優質直播李明哥


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基礎體溫持續下降,平均體溫已經從37攝氏度下降至36.6攝氏度。

體溫下降的原因是什麼?人類的基礎體溫還會下降嗎?我來回答

什麼是基礎體溫?

《生理學》中基礎體溫的概念是人體處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靜,不受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食物及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時的狀態叫做“基礎狀態”,基礎狀態下的體溫,就叫做“基礎體溫”,也叫“靜息體溫”,通常在早晨起床前測定。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體溫是波動的,比如發燒體溫會升高,運動體溫會升高,女性排卵期體溫會下降等等。而基礎體溫是指人的一種相對靜態下的體溫。

體溫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1.持續減少的運動量

科學家分析,近20年人的基礎體溫下降最為明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運動量的減少。從汽車到掃地機器人的發明,人類創造出大量能夠替代自我勞作的機器設備。這些機器設備的應用會大大降低人的日常運動量。肌肉活動的減少,基礎代謝相對較低,身體發熱也會隨之減少。

2.適應外界溫度的降低

現在,我們冷了可以開空調,熱了可以開地暖,甚至於很多辦公場所常年都保持一樣的溫度。身體不用再受寒冷和炎熱的折磨。可是,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受到的刺激也會減少,變得不再敏感,從而體溫也會隨著降低。

3.貪吃冷飲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現在人越來越喜歡吃一些冷飲,尤其是年輕人。從中醫角度看,常食冷品會造成體寒,從而體溫也會隨著降低。

同時,基礎體溫的降低也會連帶身體免疫力的下降,進而發病率就會變高。因此,我們平時要多運動,多出汗,少吹空調,少喝冷飲,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


江山說科幻


在人們的認知中,正常體溫就是37℃左右,不過現在大部分人的正常體溫都很難達到37℃,

一般都在36.5℃,36.6℃左右,至於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正常體溫的降低,現在依然沒有確切的解釋,不過根據科學研究,還是得到一些推測。

一 運動的減少

這裡的運動指的是人們平常日常活動量,並不指專業的運動及一些健身運動。大概在200年前,那時候的體溫基本就是37℃,那時候沒有現在發達的交通,工作條件等,除去睡覺外,人一天都處於一種運動狀態中,使體溫保持在一種較高的狀態。

二 人體質的改變

人的身體始終處於一種慢慢的變化中,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人自身也會慢慢調整,讓自己更適應環境,人體溫降低就是一種自我調整。

其他的還有因為空調等早就的相對的恆溫環境使人類體溫調節中樞變得不再敏感;人壓力的增大使體內一些激素導致體溫的降低等種種原因。

不過這些依然只能算做推測而已,確切原因依然需要大量科學研究來獲取。

不過有一點需要大家重視,體溫越低,免疫力就越差,也就更容易得病。發熱就是通過增高體溫來提高免疫力。

想想這次令大家聞之色變的蝙蝠,體溫高達40℃,免疫力很高,所以能攜帶多種病原體而不患病。

大家還是需要通過多多的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等來提高生活質量,增強免疫力。




明僵


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穩定的範圍,但也不是恆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1℃。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左右。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


風言尚語


用藥的原因,人體溫低實際上更容易讓病毒侵害


普通人Z


因為人類正在往冷血動物方面進化


康泰老曾


保溫差血液黏稠度缺乏運動吃的蔬菜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