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什麼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鬱症?

dddust


我前幾天看過一本書《把不安當朋友》是講迴避型人格的。迴避型人格的特徵是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自然而然就會想得多,想得多的人就容易抑鬱。

起初以為這是又一本心靈雞湯的書籍,仔細閱讀之後才發現這是一本學術性極強的專業著作。迴避型的人格或者回避型的依戀,在這個社會中大量廣泛的存在。可能每個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迴避型人格的影子,只是輕重的程度不一樣而已,有些人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而有些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和狀態。

那麼對於迴避型人格應該如何做出積極有效的改變呢?作者給出的最終答案是要勇敢的做真實的自己。人生很長也很短,最主要的是要做出改變,可以從改變很小的事情開始。

對於迴避性人格的人來說,不要太過於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活出真實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而不是被他人的眼光和意志所束縛。

對於迴避型人格的人來說,建立廣泛有效的社交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作者給出的建議是,自己的圈子要小要精,更多的是去進行高質量的社交,由點帶面,逐步建立自我的自信。


能省居


容易得抑鬱症的人,一般是性格內向,不愛交際的人會得抑鬱症。抑鬱症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疾病,長期封閉自己,被一件重大事件困擾了,不去釋放心中的壞情緒,所以慢慢就抑鬱了。我是一個90後媽媽,在懷孕到生孩子的一年後,我心裡藏了太多事,我就是一個不愛交流的人,以為心中的事情都會被我慢慢消化掉,誰知碰上了坐月子,身體的虛弱加上心情煩躁不安,情緒波動大,家人的不理解,最終我崩潰了,抑鬱了,是典型產後抑鬱症。我不想和任何人說話,一年在家帶孩子,沒怎麼出過門,後來漸漸地和朋友和媽媽聊了天,說說心裡的委屈,我的心扉打開了,不再逃避現實,心情陽光了許多,感覺整個人輕鬆多了,之後帶著孩子回孃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心情終於好轉,不再抑鬱了,產後抑鬱症也好了,是自愈的。所以我想說,產後抑鬱真的很可怕,嚴重的會天天想著自殺,所以希望孕媽媽們做好準備,不管心裡有什麼委屈都要說出來,哪怕和讓你不高興的人吵架,也要痛痛快快的吵,別憋在心裡。還有就是想的開,大度一點,不要計較太多。一切都會好起來。





小圓圓的南希媽咪


我認為可以歸結到兩個原因:缺少愛的支持以及缺少正反饋。

曾經在醫院實習過一段時間,也碰到了很多抑鬱患者,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經深陷抑鬱的大坑裡。後來好不容易出坑後,我開始反思,為什麼自己的情緒這麼容易陷入負面,甚至一度往絕望的方向偏移。

第一,大多數抑鬱症患者背後有一個不是那麼和諧的家庭。小時候的家庭暴力和爭吵,勢必會給孩子帶來很強的不安全感。作為人的本能,當不安全感來襲時,會先去試圖思考如何生存。這也是抑鬱症的人會比別人來的敏感和懂事的原因。只不過這種懂事並不是父母教育的來的結果,而是動物在危機意識來臨時做的本能反應和自我保護機制。而抑鬱症患者,很多都具備了討好型人格,也是自我保護衍生的結果。

缺少愛的支持的人總是小心翼翼地討好式地活著,他們害怕紛爭害怕被拋棄。他們懂事而敏感,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傷。當心靈的創傷沒有得到有效癒合時,傷疤會不斷擴大,直到感受不到痛。

第二點,缺少正反饋。人這一輩子,其實是很需要正反饋的。這種正反饋可以表現為別人的讚賞和誇獎,自己心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實質性的榮譽和獎項。一個人在積極的氛圍裡成長,受到積極的正反饋的激勵,這樣的人性格就容易樂觀積極。反之,如果一個人老是接觸到負面信息,面對的只有指責和打擊,就容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生我何用”的負面情緒。

當一個人缺少愛的感情支持,又缺少正反饋的正向激勵,這樣的人就容易陷入抑鬱黑暗的漩渦。“反正沒有人在乎我的感受”“我也挺沒用的”這樣的情緒會反覆作怪,先是失去自信,然後變得自卑,接著開始失望,後來失望一點一點累積就變成了絕望。

…………………………………………………………………………

此處手動分割線,因為我也抑鬱過一段時間,所以也想給那些迷惘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那到底怎樣才能走出抑鬱呢?

我認為,抑鬱症不能純粹靠藥物和他人進行的他救,而是要靠“自救”。

他人的幫助只是暫時性安慰的良藥,即便聊的很投機,但負面情緒卻總是會在當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洶湧而來,直至吞噬自己。

自救更像是一個尋找愛發現愛的自我救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重新建立自我意識,換一個環境生活,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支撐。

在這裡,我其實想強調的是環境對於抑鬱症患者的重要性。可能我們生活在環境本身裡,只緣身在此山中,無法感受得到到底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總是試圖從自己身上尋找安全感,而忽略了環境對人格塑造的影響力。就好比,明明是環境帶給你痛苦,但是我卻在反省自己,久而久之,你只會越來越痛苦。

環境就像一個圈,你不去跳出去,不去改變,而困在裡面一遍又一遍做所謂的內心檢討,吾日三省吾身,我要給自己打氣,要微笑要加油,要克服敏感克服自卑,說實話,喊喊口號還好,但要落到實處真的挺難的,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個人不是一兩天就能變得成自卑或者敏感,因此想擺脫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抑鬱症有一個原因,恰恰是因為你太會反省了。你老覺得自己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做不到自己又會難過,又覺得自己沒用,最後惡性循環讓自己在牛角尖裡越鑽越深,越來越覺得改變不了,越來越絕望。

當有一個地方給你帶來太多灰暗的經歷,總讓你敏感的內心總是受傷。如果解決和擺脫不了的話,那就勇敢一點,換一個地方或者換一份工作,正視自己,然後去遇見新的人,建立新的穩固的人際關係。內心積極一點,然後從環境中獲得力量,讓積極的環境帶動你成長為積極的樣子。我想,這也是我在換了環境後,又幸運地遇到了一群小夥伴後,抑鬱症不治而愈的原因吧。個人經歷,也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末了,還是要說一句,生活最迷人的地方,還是在於你會不斷遇見新的事物和有趣的人。

只要沒有被重重打倒,

一切都還有圓滿的餘地。

不知道為什麼,您最後的兩段是講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每次看到這種心裡會覺得很不舒服。之前也有一些人和我說過類似話語,比如“做做自己開心的事,想想開心的東西……”可是道理我都懂,自己也明明努力去嘗試,但每次聽到別人如此安慰我,總覺得更煩躁,更痛苦,有一種覺得對方“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無理取鬧之感,


崔哥生活


我是精神心理科在職醫生,針對你的問題,專業的回答如下:

臨床上抑鬱症的易發因素與遺傳、心理、社會等因素密切相關。首先遺傳因素,有遺傳家族史的患者容易得抑鬱症,特別是一級親屬當中具有抑鬱症,其親人患有抑鬱症的可能性,往往比普通人群明顯高得多。另外其心理社會因素也是易患抑鬱症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具有喪偶、離婚、失業、家庭成員患有重要的疾病,或者是婚姻關係不和諧的,其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較高。經濟狀況差、社會層次低是容易患病的重要因素。另外自身應對能力也是易發因素,特別是在應激性生活事件或者是負性生活事件出現時,其合理的應對是避免抑鬱症發病的重要能力。

如果有其他問題的粉絲,可以提問。

祝大家身心健康!



精神心理衛生


個人觀點,

1、性格:性格偏內向且人際關係不好的人,容易患抑鬱症。2、童年創傷:包括受到心理創傷,受過虐待,尤其是性虐待的人,可能會增加抑鬱症的發病風險。3、社會環境因素:家庭有變故的、家庭生活不幸福的、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4、軀體疾病:如腦部疾病,免疫疾病,腫瘤等疾病的人,伴發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媽媽的小希寶


過於焦慮和太懦弱的人還有過度自戀的人,容易得抑鬱症。

從數據上來看,大部分抑鬱症患者在患病前都經歷過至少半年以上的焦慮。當焦慮無法緩解,逐漸加重,可能引發抑鬱症。

第2種就是性格很懦弱的老好人容易得抑鬱症。從精神分析理論來看,抑鬱症用動力學解釋就是攻擊性轉向自身。過於懦弱的人即使被他人傷害也不敢反抗。懦弱的人在被傷害時內心也會產生憤怒。當這種憤怒不敢對傷害的人進行釋放時,就會像一把利刃一樣,刀尖轉向自己。長時間的自我攻擊,就會引發抑鬱症。

第3種就是過度自戀的人。這種人具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對自己往往是高要求,高期待。但他的高要求高期待往往得不到滿足。這個時候也會導致抑鬱。


曲奇483


抑鬱和抑鬱症是不同的。

抑鬱症是缺少五羥色胺“快樂因子”,是病了,如同感冒。需要心理治療,需要吃藥補充快樂因子。

這裡說說容易抑鬱傾向的性格。

用顏色形容,那就是藍色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鬱症。

眼神深邃,深藍深藍如大海的潮水,看著被捲走,卻無能為力。

如果是場拳擊比賽,可他們卻用拳頭拼盡全力往自己身上砸,都不忍去傷害對方的人。打得自己遍體鱗傷,趴著喘息,連求救的聲音都很少發出來。

他們追求完美,做事認真又總是對自己不滿。覺得自己不好。

他們可能靦腆害羞,不善交際,卻又痴情一片,重情重義。

或許他們繼承了抑鬱的基因,這純屬命運之手的操作。

在他們的畫裡,也許畫裡星月相揮,落葉滿地,樹枝低垂。



豐繪心語


1.天生敏感悲觀細膩的人

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人,看到的世界永遠是積極樂觀的,所以他們心態是非常好的,人生自然也就快樂美好了;

第二類人,看到的世界是安逸、平淡無奇、情緒起伏不大。

第三類人,天性容易看到世界的背面,內心自我糾結而變得不快樂,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都可能讓他們敏感多疑,如果受到更大的打擊,抑鬱症很有可能找上門來。

2.原生家庭缺愛

心理學研究表明,原生家庭環境會對一個人的人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包括人一生的幸福。

不被家庭重視、父母從小的打擊、父母之間情感上的冷漠、或者過度溺愛,種種因素都有可能讓一個人變得脆弱敏感,缺乏自信,無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嚴重的缺愛會讓一個人面對愛情時候,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失去自我,導致抑鬱症的出現。

3.搞藝術的人

我們都知道,藝術是靈魂和情感的高級創作,需要十分專注地把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所以就會有作家看自己的作品而潸然淚下。不管是小說、電影、繪畫,皆是如此。

我們有幸能看到那麼多的經典之作,都是藝術家們竭盡所能用自己情感塑造出來的,“要想感動別人,最先感動自己。”自我調節能力不那麼好,再加上性格稍微偏執過度糾結的人,就容易有心理疾病了。

每天都活的簡單一點,可以早起鍛鍊身體,讓自己保持著“小進步”的狀態,人生不易,希望大家開心每一天!


靈魂深處伴你隨行


內向靦腆害羞,不善於表達自我的人,不懂得如何表達不懂得社交的人,容易發脾氣,脾氣暴躁易怒,再加上生活中鬱郁不得志,深受打擊的話非常容易變得抑鬱寡歡慢慢的形成疾病。



壯鄉承浦


我能說愛笑的人嗎,其實愛笑的人最容易得,有時候開朗樂觀是自己給自己開的藥。任誰都不相信,她會想到自殺,曾一個人崩潰,曾一次次抑制自己腦中暴躁的畫面。

當這類人向身邊的人發出求救信號的時候,別人會以為是他是在開玩笑。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