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書法和篆刻,就現在來說哪個實用性更強,哪個更有價值?

小國寶917


書法和篆刻都有其實用性。比較而言,書法的實用性更強一些,藝術價值更大一些。

從漢字沿變和文字藝術的發展角度講,詩書畫印都可歸屬於藝術門類,可稱之為”姊妹藝術”,他們相捕相成,互相包容,有宻切的共同性、關聯性和功效性。

書法是一種利用筆墨紙張來書寫漢字的視覺性藝術。書法作品可大可小,章法佈局、裝飾手段、懸掛展示空間比較大。篆隸草行楷各種字體都可運用。而篆刻藝術是一種以刀石為主要工具,以其印面的形式造型給人以美感享受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性藝術。篆刻是"方寸藝術”,大不逾幾吋,小可至一二分,範圍狹窄,字體大多是繆篆字體,其他字體和肖形圖符少些。由於空間經營地步有限,陽陽凹凸章法佈局難度較大足顯功夫。要印面生動古樸,“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可透風”相當不容易,沒有一定的道行則難以好自為之。

書法與篆刻都是一門藝術,各有其特點,都可以自成體系。關於介紹研究,探討交流書法與篆刻的論著很多。篆刻家和書法家一樣,同樣需要相當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素養。

在古代及近代,篆刻僅實用於書畫鈐印、皇家玉璽和個人名章,其實用性主要表現在權威象徵,個人信用憑證和書畫真偽辯識方面。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篆刻藝術已跨進展廳,擠身大雅之堂。人們把篆刻印拓集在一起裝裱成掛軸,還有的把篆刻作品放大製成鏡匾,懸掛於居室廳堂或者參加各種展覽。現如今,篆刻和書法幾乎成為兄弟倆分離不開。請看,凡是相關的展覽都冠名“XXⅩX書法篆刻展覽”。由此可見,篆刻再不是古代的雕蟲小技而已,其實用性和藝術性,已經擴大了許多,預計在將來還會進一步擴大。

綜上所述,不知能否把這一問題闡述得清楚?籍此與大分享,也企望有識之士賜教一二。








冏之辰


就實用性來講當然是書法咯!幫領導寫個文案,起草個稿子,一筆好字會給你加分不少,這就是實用性。沒必要刻個章子,刻了他也看不懂。看懂篆刻的沒幾個人。現在書畫界中良莠不齊,烏煙瘴氣,看車棚大爺都敢叫某某書畫院院長,那畫兒慘不忍睹,但喜歡的人不少,主要是沒文化鬧的。所以多練練書法吧!至少現下就能用上,興許死了以後能出名,賣個大價錢,就像梵高一樣。得罪,得罪!


一塵的兩把刷


往簡單一點說書法更實用。當然他們相輔相成,書法要配有好的印章,甚至與書法內容、書法形式相適應的印章,就書畫行業來講,治印有一定市場和需求量。但作為商品走市場沒有字畫好。而作為藝術品又因為大小,往往只做書畫點綴之用。純篆刻印譜當然也可單獨作為裝飾品張掛上牆,但日常百姓需求少,多見金石家本身之用。

其原因主要是篆印特點決定,印譜太小,如同郵票一樣,很難產生實際需求。書法則不然,可大可小,裝飾性強,文字內容可以表現主人的情趣和文化素養。

所以就實用性來講,市場需求量來講,書法比繪畫、篆刻更勝一疇。





洪福書畫


書法與篆刻都是實用的,書法應用比較廣泛尋常百姓家比如春聯等隨處可見,但是篆刻比較侷限,一般書畫者需要。

詩書畫印有其共通性,特別是書法與篆刻而言更是不可分割的,篆刻藝術離開書法則是無源之水,僅實用性而言是隨著社會文化發展其實用性也是發生變化的,造紙術,筆墨髮明之前顯然是篆刻更實用,從石刻、甲骨文、青銅器銘文都是篆刻是主異性的,秦漢封泥及玉璽皆為篆刻的前世今生。事過境遷現在搞篆刻相對於書法而言相對較少,但也有其存在的必須性,現在篆刻實用面較小,需求人群比較局對於限書畫愛好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書畫愛好者也幾方印是起碼的。

書法其實用性不言而喻,我們現在基本脫離了文盲這是前所未有的,作為中國人寫好漢字是必須的,俗話說:字如其人,字代表一個人的形象,但書法發展顯然是倒退的,電腦輸入法使國人提筆忘字,後果很嚴重,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門對書法有所重視,學校對學生書法考核應該很快提上日程。








王二木的畫


書法已經失去它的實用性,之所以現今書法展覽起此彼伏,連連不斷,是因為它的藝術價值之高。篆刻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在書畫印章的上篆刻始終保持它的使用價值。可篆刻的藝術價值大於它的使用價值。二者都是老祖宗傳承下來不可失傳的文化。

一:從價值來說。都是歷史傳承下來的藝術品,從甲骨文,篆書,隸書,魏碑,楷書,行書,到草書經過歷史演變,人們的努力,一代一代發現到今天。它們的價值是價值連城的。現在好的作品拍賣千萬很正常。《蘭亭序》原跡有價價格嗎?既然是祖上留下來的瑰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都得珍惜歷史留下來的這些珍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二:實用性。現在社會高速發展,毛筆,篆刻刀早已經退出了它的真正使用價值。可它們藝術的美,藝術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是無價之寶。篆刻僅有的實用價值是刻印章,算是藝術和實用的雙重身份。可喜可賀。值得驕傲。

藝術價值也好,實用價值也罷。都是祖國傳承下來的文化,我們後代人都得珍惜,都有責任把祖國文化藝術發揚光大。






王喜全


本人學習書法和篆刻多年,算是學了些皮毛吧,關於您的問題,斗膽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我認為書法和篆刻是緊密相聯繫的,總的來說,相比之下可能書法更有價值。

這個價值,真不好說。什麼叫價值?是拿出去賣錢嗎?若是賣錢的話,我認為欣賞書法的人要比欣賞篆刻的人多,所以市場更大一些,畢竟篆刻只在書畫圈裡橫行,出了書畫的圈子,基本沒有什麼用。

若是為了實現自我的價值,那麼這兩項就沒什麼分別,就看個人的愛好更傾向於哪個,每個門類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身的價值。書法好的人不一定篆刻好,篆刻好的人書法不一定差,因為這兩個,都屬於大書法的範疇,在這個價值層面是相等的。


光頭如一


其實不要說現在,就算有以前,書法的實用性也是遠遠大於篆刻。

篆刻源於甲骨文,至春秋時期印章出現,以篆書作為表現型式的印章便稱篆刻,逐漸成為了一項專門的技藝。唐代始,印章使用範圍日益廣泛,除了代表身體的官印、姓名印外,又相繼出現了書柬印、收藏印、堂館印等。最重要的是“閒文印”的問世,標誌著篆刻開始成為一種藝術,在書法、國畫上也開始加蓋代表作者身體的姓名印和表明作者意味的閒章,至些,篆刻已經成為一門具有審美價值和學問的相對獨立的藝術體系。

而書法的歷史要悠久一點。書法源於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這幾個階段。書法開始只是作為人們記錄當時社會事件和當時人們互相交流的載體,真正意義上的書法作品應該始於先秦李斯而成於秦漢,如蔡邕的飛白書就是。至魏晉鍾繇,二王始,書法大盛已成為最具中華意味的藝術體系,歷代名家輩出,如唐代的顏柳,宋代的蘇黃米蔡,明代的王寵,文徵明等等。

至於說到那一個更好,我則認為藝術無分形式,只有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而已,書法也好篆刻也罷,能達到所在領域的頂峰都是好的藝術品。

如果要論實用性,我則認為書法的實用性稍微好點。書法一直延續了其“記事”和“交流”的特性,所以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在以前人們靠之與遠方的親朋戚友交流,商家靠之書寫招牌,文人靠之修養心性等等。

時至今日,篆刻已經淪為非常小眾的藝術體系,只在有相當藝術修養或有一定社會地位中的人群中互相流傳、欣賞;書法雖然也相對式微,但處境稍微好點,人們在辦公室擺設,家居裝修,店面掛牌,春節揮春等等方面也依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小林探花


書法和篆刻,就現在來說哪個實用性更強,哪個更有價值?

首先從藝術角度而言,書法和篆刻在藝術家看來是不分家的,詩書畫印四門功課對於一個成功的國學藝術家來講是缺一不可的,更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有很多書畫大家都是具備這四門學問的,比如近代的齊白石大師,作為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巨匠”,他對自己成就的評價是“我詩第一,印次之,書再次之,畫更次之。”再如近現代大家吳昌碩先生是一位集篆刻、書法、繪畫、詩文等藝術成就於一身的大成者。其篆刻藝術之成就則是“四絕”中凸顯最早且被認為成就最高者。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相結合的,即有書法筆意,又有繪畫構圖,更有刀法生動的雕刻。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故兩者在藝術上都有著無窮的魅力和很高的學習且研究價值。

其次從現在普通人在學習工作中的實用性來看,書法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從小學生寫的一篇作文到成人後寫的一份入黨申請書,都要認真都要求書寫的字形勻稱規整,這就需要練習書寫一手好字。現在人練字的方法很多,但歸根來源於都是我國從古至今的書法家們的碑帖書法中吸取營養的。而印章篆刻就相對用的較少了,如果需要使用印章如合同各種證書證件等,現在也都使用機器刻章這樣更便捷。

所以就這個層面上看來書法的實用性更強。






墨硯軒書畫


書法和篆刻,本屬於一個範疇。但狹義的書法,是指毛筆或硬筆書寫的藝術品。篆刻也是書法類的,只是其工具特殊,需用篆刻刀,刻字的石頭等,所以,沒有一定功力或者強烈的愛好,一般人是弄不了的;還有,篆體字,現在許多人都學習的少,認識的少,就更別說寫了。

所以說,書法的實用性強。如書寫春聯,標語,作品展的參與。而篆刻,專業性強,所以受限制就多。





落鳳人


大家好,很榮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們知道詩書畫印是國學藝術的一部分,有悠久的歷史,極高的成就,近代齊白石吳昌碩等人都是四樣皆能的大家,值得每一位書畫人學習!另一方面,從現實實用性來說還是書法強過篆刻,為什麼呢?首先書法用的場合多,提字,寫春聯等,最主要是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被廣泛用於居室廳堂的裝飾,而篆刻藝術相比詩書畫更獨立而小眾。篆刻多以印章形式而存在,詩書畫作者必須親自動手而印章則可請人代刻式購買。所以說書法的實用性要大於篆刻。不知說的對否??[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