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新大風歌


其實現代農村老人只能說是無奈和無語,政府現在對六十歲的老年人每月百來塊錢的養老保險,的確沒有多大用處,一年千來塊踐還要交二百多的醫療保險剩下的還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隨著物價飛速上漲。這點錢還能夠生活嗎?有的退休工人會問你為什麼不交社保?但我問一下你的社保基金你自已又交多少?你不過就交了百分之四十而己,單位給你交百分之六十,如果農村老人按你們這個標準交社保基金,我相信農村老人那怕砸鍋賣鐵也會補交,這個社會有很多無法解決難題。請尊重農民。不要問這樣無知問題?


和塵8


農村確實有這種情況。我們村有一個退休老教師,每月退休工資3400多塊錢,現在近80歲了還在勞動,他身體很好有時還往地裡擔糞。

我有時和他在一塊聊天,問他自己有工資這麼累幹什麼啊,他說就是閒不下,閒下來著急呀。

村裡還有一個鄉里農科所退休的,今年72歲了,工資也是兩三千塊錢。他幹活幹得更好,只要天不颳風下雨,基本上都看到他在幹活,幹這幹那,從來不見歇息。

這兩個人都是退休人員,每月都有兩三千塊錢的工資,按說在農村生活是相當好了。但他們還是和農村七八十歲的農民一樣照樣幹活。

根據我的觀察,他們的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而且家一直也在農村城市裡沒有房子。雖然說他們有退休工資,但是農民的習性已經深深的扎入到了他們的血液中。

生活在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在我們這打麻將打牌這樣的活動也非常少,他們也不會。

如果沒有什麼事幹,會覺得很寂寞,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如果一個人有吃有喝,天天吃飽喝好無所事事,那心裡也是非常難受的。我就有這種感覺,如果讓我吃飽喝好,不幹任何事,吃了睡睡了吃,那誰也受不了。

所以說農村的退休的老人,沒事的時候種種地種種菜養養雞等,他們會感覺到生活很充實,既產生了收入,又消除了寂寞,自己也感到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而且種地勞動相當於鍛鍊了身體,對身體也有好處。他們的思想就是隻要自己身體好不倒下,能幹多少幹多少。一直幹到不能幹的時候為止。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農村有幾個有退休金的?不過就是微薄的養老金罷了,基本生活都不夠。電視裡的老有所依我倒是很少在農村見到,至少在我的老家附近村莊都沒有。可能有人要說了,那是農民勞作了一輩子,閒不住,這只是撿好聽的說,實際是生活所迫。即便是像鄉村教師這一類真正有退休金的人,他也不會因為閒不住去種地,誰不想閒著就有錢花呢。所以千萬別把農村想的太美好了,現實遠比電視上的美好生活殘酷的多!


脫離軌道的未來


先搞清楚計麼叫養老金!每月給你100元人民幣,其它收入沒有,能養活你嗎?站著說話腰不疼,農民60歲後,國家每月原來給60元人民幣,一年720元,請題主說說,夠幹什麼?1斤豬肉20幾元,1個月吃1斤豬肉不多吧!1袋純牛奶2元多,2天1袋不多吧!這還不用計算油鹽醬醋的開支,已經花光了60元,若是有個頭疼腦熱的話還沒錢買藥。現在成了100掛零了,那個聰明人給安排一下60歲以上農民的養老生活。題主問他們60歲以上了還種地,他們還打工呢,希望制定農村政策的人去農村住上個把個月(不需要去太艱苦的地方),親眼目睹一下農村人的生活實情,不要閉門造不車了!!!這還是沒有把糧食計算在內,糧食就是他們自己種地產的,不然的話,1天1斤麵粉,1年光面粉又得花5,6百元。


槐鄉老根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退休金對於現在來說,這個詞並不確切,更合適的一個詞是養老金。有退休一詞,沒有退休金一詞。在農村也有很多上了歲數的老人有養老金,養老金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就拿我們村來說吧,60歲以上的人有這麼幾種。1政府退休人員和教師,如果歲數超過65歲以上應該叫退休金,那時沒有改制。

2也有退休工人,還有非農人員下放青年等,他們一般都是按月繳養老保險。

3一次性繳費領取養老金,那時有這個政策,允許一次性補足養老金,因為資金關係,大多是夫妻兩人有一個人補足繳費。

4還有按年繳納的,大多是五百這個檔。

5不繳費按國家補助來取得養老金的也有。這樣的70歲以上居多。我們地區不是很富,以前感覺我們地區繳費方面應該是很差的,但從網上數據來看,還可以吧。

不管養老金多少,他們都種地,那時我也納悶,像那些養老金高的完全可以不種地。我們村卻恰恰相反,越是老教師公務員種地卻有一套。教師種地我可以理解,因為我當過教師,種地是業餘增加收入的途徑,久而久之就變成習慣。我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他們在偷偷比誰家收成好,誰家會過日子。老一輩農村人都那樣,也許是民風民俗的影響。日子過得窮的可能會更樸實,作為農村人我覺得日子應該簡樸,地要種,跟養老金多少沒有關係,這也是一個作風的傳承,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正因為老一輩農村人都種地,所以地沒有荒廢的,年輕人才有打工的條件,無牽無掛。至於後人怎樣,走一步看一步吧,但怎麼也要盡力給後人創造更優越的條件。我們的後代如何跟別人競爭,如何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這是我們老一輩人應該思考的。他們會不會選擇種地,是不是願意種地,能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取決於老一輩人的態度。這就是傳承。

在我看來,種地是一件高尚的勞動,但以什麼心態種地,以什麼方式種地是我們農民自己的選擇。我們需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而農村老人的確是我們農村人的榜樣。傳承下來的不是種地的技術,而是那種樸素勤勞的作風。


農業空間


看到這個問題,我心裡很沉重。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過的真的很辛苦,就靠那每月100元的養老金,可以想象,日子是怎麼過的。都說農村子女不孝順,如果他們不去贍養父母,老人真的無法生活。城裡的老人每月幾千元的退休金,根本不需要兒女養活他們,甚至還能結餘給子女。只是他們生病的時候,照顧老人,儘儘孝心就行。而農村子女既要照顧老人,又要出錢出力,你說農村老人有退休金,他們那連退休金嗎?你提這個問題說明你不是農村人。不知道農村的生活。只要身體允許,別說60歲,就是80歲的農村老人也會種地。這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村老人。希望國家多關注這樣的弱勢群體,儘量出臺惠農政策,能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儘量能讓他們多享幾年福。期待,所有農村人的共同期待!!!


新農村新觀察


農村六十歲的人不算老,在這個年齡段正好是壯勞力,一些年輕的都外出務工,家裡也只有這些六十多歲的人,這些老人雖然每月可領幾十元所謂的退休金,可是物價那麼高加上孫子的零用錢跟本不夠用。鄰居有個六十五歲的老人,他有二個兒子和二個兒媳均在外打工,出於孝順父母叫父母不用幹農活,他也真蠻聽話除了煮吃之外什麼都不做,後來連走路也成問題了。因此,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下地幹活一來鍛鍊身體二來也為家裡增加點收入。


廣西老萬


現階段,全國各地農村60歲以上老人,兩三年前,多數省份人均所領取的退休金是80-110元/年(不是月)!當然,每人每年所繳納的村民社保是10元/年。這兩年,城鄉居民統一繳納的城鄉居民(無戶籍差別了)社保,個人部分達到了100元以上/年,當然,現在已經60歲以上的農民,去年(2019)年領取的退休金,已經達到600元以上,這算是較兩三年前,數額上已經增項不少,但是,這也就是起到一個買米買油打醬油麩醋的作用,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吃飯穿衣住房看病問題(雖然已經全面普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同樣。因為繳納得少,相應醫保報銷得也少。)


晚景新體驗


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看樣子你對中國的農村一點不瞭解,農民有幾個享受退休金的?別說六十歲,多數七十多也不得不下地幹活


用戶6382616695656


問得好聽,農民是自生自滅的行業,手停口就停,沒有退休金,八十歲能動都下地幹活,靠誰來養活?子女也有家庭要照顧,請不要問那些腦殘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