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影評人該不該把爛片看完再評論它爛?

寒風


當然應該要把爛片看完再評論,沒看過你都不知道憑什麼去評論。而且好片與爛片的界限十分模糊的,就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徐克的《蜀山傳》都沒評過是爛片,可現在口碑又被反轉了。

有些爛片只是因為理念太超前,這樣的爛片既是你親自看過都不一定能看懂,連看都沒看懂就去評論已經是很不負責任了,更何況是連看都沒看就去評論,一部電影是一群人心血的結晶,導演、演員、製片、大量的群演和幕後人員,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

就像今年的金掃把獎大滿貫得主《誅仙》,被評為爛片之王。我也精心看了兩遍,唐藝昕的造型被吐槽像是頭頂上,頂了個牛角包。還有琥珀朱綾不應該是紅色,這應該是常識吧。

孟美岐和肖戰的造型也是很奇葩,《誅仙》和《蜀山傳》犯了同一個毛病,想用兩個小時來呈現出這個世界觀,如此長的篇幅用兩個小時的電影就想拍出來,結果就是四不像。


全民星空娛樂


影評人該不該把爛片看完再評論,我認為這個是必須的。

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如果我們看到了一個爛片到實在看不下去的程度了,我們可以立馬從電影院出去,吃個夜宵,邊吃邊吐槽剛才看的電影,然後回家時候再封路各大平臺,發表自己的吐槽觀點。“嗨呀,這是什麼破辣雞電影,我電影院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演技太辣雞了,除了電影院爆米花好吃點,這部電影實在沒有什麼一點情節讓我覺得還不錯,辣雞”。

但是,作為一名影評人,這就是你的一個職業,你要把整部影片看完,告訴觀眾這部影片到底有哪些槽點,有哪些雷區,到底有沒有一丁點兒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你可以說這部電影情節有邏輯問題,主角的心路歷程不夠完整清晰,男女主角純粹是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最後的結尾一點沒有新意,諸如此類。因為影評人你要傳遞這樣一個信息給觀眾,讓他們更加清晰的去了解一部電影,無論電影的好壞,剩下來由觀眾選擇看不看。

我是船長,擁有女帝和五百萬粉絲的男人,祝小夥伴們可以發大財。


船長帶你看電影


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先將這個問題進行一下拆解

影評人該不該把爛片看完再評價它爛

  1. 影評人:專職以影評作為謀生手段的人或者從事相關工作,單純作為興趣愛好的寫手,兩者都可以稱之為影評人,或者再簡單點說對影視作品進行評論的,都可以以此相稱。


  2. 爛片:指影視作品當中質量較差的部分,通常會因為相關評價內容如演員演技、劇本質量、專業處理(服化道、攝影等)等不同的領域為人所詬病,被人議論作品的高低,但是這類作品通常也具有明顯的缺陷。

就您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必須要看完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的

為什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1. 且不談冠冕堂皇的道理,最簡單的一個內容“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當你作為一個影視作品的評論者的時候,當你對一部作品品頭論足的時候,就像去評判一些公共事件一樣,是承擔的一定社會責任的,並不是你肆意“潑灑”無知觀點的時候。

  2. 素材:素材在影視作品評論中非常重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你對著一張白紙,對著幾張宣傳照,你能杜撰出多麼精品的一篇批駁的文章呢?即使這部作品觸到了“你”的黴頭,恨不得罵之而後快,也必須是有的放矢,拿起槍來亂射,必然會導致準心失位。

  3. 所謂爛片,並不是就沒有一絲一毫的利用價值(除了極少數作品,比如某瓣4分以下,切莫睜眼,睜眼必會瞎)。正如我輩棄之如蔽履,他人拾之若珠玉,反之亦然,特別是一些頗有爛片氣質的比如偶像劇、愛情劇、恐怖片,這類元素都有其各自爛片的基因,但是有些作品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特效、調度、情節反轉等等要素,“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切切是不可取的。

  4. 影評人寫影評的目的:如果是博出位,以營銷號作為自己的訴求的話,那是無話可說的,隨便怎樣亂扯亂說都可以,如果不是,我想寫影評的最大目的就是分享,其次是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如果有機會的話,憑藉著影評編寫掙點零花錢,這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無謂的點評,連影視作品都沒有看完,還言之鑿鑿的在那裡大放厥詞,可笑也可悲,其實這是毫無意義的吐槽而已,已然稱不上是影評了。


這裡是愛好電影的小龍給您帶來的回答,感謝您能抽取寶貴的時間來到這裡,如果您滿意的話,可以給我點個贊或者加個關注,謝謝。


龍行天下


影評人應該看完再做評價。

為什麼呢?

原因如下:

首先,影評評的是什麼,是電影整體,而不是片段,更不是評他人對此影片的看法。要評論電影整體就必須看完,即使是爛片,在獲得大量影片細節材料的基礎上,噴也能噴的有理有據。否則你對別人說這是個爛片,別人問你判斷依據何在時啞口無言,豈不是尷尬萬分,難以使人信服。

其次,從職業道德層面看,你既然做了影評這個工作,就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別人對電影的評價只能作為自己做出判斷的參考而並非準繩。否則,別人說爛片,你也跟著說爛片,你作為影評人的價值何在?

再次,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是有精巧的結構設置的,而這也是評價電影的一個重要因素,電影的整體結構只有全部看完才能展露在觀眾面前,不看完怎麼知道呢。雖說有許多爛片在開始的幾分鐘內就散發著無可救藥的爛片氣質,但是萬一呢?萬一有一部大家都覺得爛,看不下去的電影,你本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誓願強忍著看完,發現還挺有意思,甚至可以說是精彩。這樣的成就感,是看多少別人口中的經典都無法獲得的。而這也是影評的樂趣所在呀!


齒輪螺絲釘


影評人該不該把爛片看完再評論它爛?這確實是個好問題。自己作為一個影視行業的愛好者,也時不時寫些影評。至於到底需不需要把爛片看完再評論?覺著需要根據自己影評的角度、所展現的內容來看。


如果只評價影片的某一個點,比如某一場景的戲,那就不需要把爛片從頭到尾全部看完。自己看了這一個場景的戲,就可對此發表評論。當然這個時候就不能以小見大,以偏概全,只能說關於這個場景的影評。否則讀者一看到就會反問你是不是沒看完。這個時候如果回覆自己沒看後面,就很尷尬。因為沒有調查也就沒有發言權。


如果是評價影片的敘事節奏、情節主線、導演風格等問題,這個時候即使是爛片也得看完了。因為評論的角度涉及到了整個影片。


此外,有些影片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如果影評涉及到原著改編的話題,那麼除了看影片之外,還得看原著。這樣寫的影評才符合實際、不是個人的憑空想象,觀點才立得住,也不會被讀者抓住辮子。對於一些讀者的疑問,自己也好回覆。


光影下的夢


我們先看下什麼是影評人?影評人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的人。既然他要對電影由多個角度去看待,那麼看完電影是他的前提條件了。

首先,作為影評人,至少要對電影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那怎麼去了解呢?只有去看,去體會,有些電影如果看一遍看不懂,那麼至少要看幾遍。只有自己切身的體會,才能作為影評的靈感。不然到時別人問你的時候,你什麼都不知道,那不是很尷尬?

其實,專業的影評人,那是作為一個職業來進行的,既然是職業,那職業操守還是應該要遵守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深入瞭解,才能更好地,客觀地評價。不管這部片子是爛片還是好片,至少在你看完後有感而發去寫評論。

最後,作為專業的影評人,應該不止觀看一次影片,而是要觀看幾次,每次的體會應該都會不一樣的,因為從專業角度而言,二次觀影意味著可以修正你在第一次觀影時的錯誤認知。有些時候,你以為第一次看到的就是全部,其實在你第二次看得時候,可能就會發現第一次得觀點是錯誤得。比如《新聞週刊》(Newsweek)記者喬·摩根斯頓(Joe Morgenstern)1967年為《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作評時,就不甚確定自己的影評,他在評論中稱這部電影是“商業大爛片”,不過他自己也覺得這結論下得過於草率。而在他再次觀影之後,他說:“我背上全是冷汗,想著:天哪,我這次看走眼了。”看看,名人都有看走眼得時候,何況是我們呢?所以影評也要謹慎而行。

結論,個人認為,如果是專業的影片人,就不應該過早的評價影片的好壞,至少要等自己看完後,或者確認過後再發表評論,畢竟,有很多人都是看你們的評論才去看影片的。


天香雅閣


我也不是影評人,但是我想說兩句,如果說是爛片,我真的是看不下去一部電影,如果說前10分鐘吸引不到我,那我直接PASS!至於電視劇,我很少看,關鍵因為咱們中國的電視劇你懂的,唉,什麼抗日神劇這些鬼玩意兒,還有那些什麼小鮮肉了,啥玩意兒我是不看的。啥狗屁愛情故事~你愛著他,他愛著他,你又不愛他,他又愛著你,我去他大爺的,就這種狗屁劇情。

什麼是爛片?爛片這玩意兒也是看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喜歡哪個什麼東西,但是有些電影可能不是爛片,但是在某些人眼中它就屬於爛片。層次和層次不一樣,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

反正國產電影吧,也沒得說,反正是沒啥優秀的能拿得出門的東西。

反觀這一屆奧斯卡韓國電影那個寄生蟲。獲了那麼多獎,那這個也無可厚非,確確實實是有那麼幾把刷子,外國人的眼睛也不是說這樣那樣。總之,讓我們能去學習的地方很多。

也不是說中國沒有好導演,如果沒有好演員,中國沒有好劇本,只是有些原因你懂的。

希望越來越好吧,人家說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這個東西也不錯,好像那些狗屁抗日神劇拍給誰看的,因為它有市場吧,有人看所以就有人拍,無可厚非,反正這玩意我都很排斥的。


最美海上花


我認為不該!

這就好比地上有個瓶子你是撿起還是給他一腳?

影評的目的:

不是讓你人云亦云!

是你能客觀的去審美和傳播美!

如果你是專業的影視工作者,你更加不能覺得電影賣不賣坐,觀眾喜不喜歡而改變你對一部電影本身的看法!

你必須去以專業的角度,從它的內容,構圖,敘事,剪輯,特效,配音……等專業東西來闡述他的好壞,並告知怎樣才能更好!

如果你只是心有所想,寫電影觀後感,那你更加不能以他人角度來評論一部電影!你沒有你的角度,你的影評就毫無價值!

如果你對影評很有慾望,我們可以多交流。


顏色電影


需要分情況討論吧。

如果是紅包影評人,那麼這個問題是偽問題,因為無論電影又多爛,都可能會有試映會和點映場,邀請紅包影評人來觀看,並提前發表“好評”長文。

如果不是紅包影評人,又對影史和類型元素有基本的瞭解的話,我認為看開頭十五分鐘,就大致能判斷一部電影是不是爛片了,因為劇作法裡開頭就需要奠定影片的類型基調和主要元素。


鐵東影視與生活


看完還是必要的,畢竟這是發表意見的基礎。當然這個過程可想而知是極其痛苦且憤怒的。說說自己的感受我曾經看過香港某合作過的導演新片,不是一般的難看,關鍵是用光又強烈又刺激,看完真的辣眼睛,是真的眼睛流眼淚難受了半天。所以專業之所以專業,也有很多艱辛在其中,眾生皆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