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什麼德雲社的徒弟要排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個字是一個輩分,只用一個字不行嗎?

最新車用電池技術


不能,分科分字實際上是在對徒弟的等級進行劃分,以及跟師傅親近程度的標識,如果都籠統用一個字,那麼勢必形成更多內部小團體,遠比以字排位的格局複雜得多。

雲字科——郭德綱兒徒集中營,共苦過所以必須同甘甜,沒有實力也必須強推成臺柱。

雲字科在德雲家譜公佈的時候號稱十三太保,迄今為止只剩下八人,退出的閆雲達、寧雲祥,以及只是掛名的於雲霆(于謙大兒子)、於雲田(于謙小兒子)、張雲潘(廣德樓經理之子)。剩下的八人都是郭德綱的心腹級別,欒雲平岳雲鵬張雲雷孔雲龍朱雲峰陶雲聖李雲傑李雲天,隨便擰一個出來,你讓鶴字科九字科跟他們頂牛試試,分分鐘教你怎麼做人。這八個人的地位能夠跟高峰、孫越這些跟郭德綱同輩的人持平,都是郭德綱親衛隊性質的存在。欒雲平內勤大總管,岳雲鵬張雲雷最大的流量入口,張雲雷父親張文波更是南京德雲社唯一股東兼法定代表人,相當於一方諸侯鎮邊王。燒餅朱雲峰雖然一直不溫不火,但郭德綱當親兒子一樣帶大的,即使差點跟著曹雲金出走也不計較,五隊也是德雲社最放縱的演出隊,有夜店之稱,各種出圈的演出節目,都是因為燒餅的特殊地位換來的。陶陽自不必說,李雲傑李雲天也是一路跟著走來,都是德雲社核心團隊成員。

鶴字科——開科初試,魚龍混雜,人才濟濟探索市場。

鶴字科裡面真正算的上紅了的,只有三人——孟鶴堂張鶴倫閻鶴祥,其他的李鶴彪李鶴東劉鶴春屬於鐵桿心腹,跟雲字科李雲傑李雲天一樣是集團核心的管理人才,其他的曹鶴陽是跟著燒餅吃紅利,靳鶴嵐是老郭在天津的人情債,張鶴欒是導演,根本也不是德雲社編制的人。其他的鶴字科大師哥杜鶴來基本都要退居幕後了,吳鶴臣是最近才紅起來的,而且還是別的原因。姬鶴武是漫畫人才,但相聲水平一直不怎麼討好。張鶴帆跟王慧有乾親戚關係,但因為得罪了粉圈的人,現在基本上被當手撕雞玩,要重用也難了,關鍵是實力也不行。

總的說來,鶴字科是德雲社第一次對外以傳習社模式招收學員,屬於開科取士的第一屆,於是大量人才和庸才一起進來,另外還有各種人情關係找來,所以總體質量參差不齊。但確實有張鶴倫孟鶴堂郎鶴焱閻鶴祥曹鶴陽這些能力及其出眾的人才,但更多的是扶不起的爛泥。而鶴字科滿員之後,德雲社進入了正式爆發期,對於人才的錄用和培養有了相當成熟的模式,於是有了九字科的青年才俊。

九字科——運營成熟,青年才俊,未來德雲社頂梁集中地。

九字科別的不說,但就頭九這幾個人,都是精挑細選頂級人才,張九齡王九龍已經是德雲社頂流小鮮肉組合了,還沒怎麼投放資源,已經逼近孟鶴堂的人氣,稍微捧一下就不可限量。楊九郎周九良自不必說,張九南李九春也都不是等閒之輩。

德雲社將來能走多遠,實際上依賴的不是承上啟下的鶴字科,而是全是青年才俊的九字科。如果九字科能夠實現泛娛樂化,像張九齡王九龍那樣成功走偶像路線,那麼以後霄字科和龍字科才有未來可言,如果九字科也最終歸於平庸,德雲社未來只能走進死衚衕,在傳統和流行的夾縫中窒息。


鹹魚茶館


先說說“雲鶴九宵、龍騰四海”的由來,1995年郭德綱和張文順、李菁一起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創立之初郭德綱並未收多少徒弟,到了2000年,郭德綱萌生了收徒的想法,於是張文順老先生便給郭德綱辭了這八個字,張文順老先生讓郭德綱按照這八個字的順序收徒,這樣可以大體區分徒弟的入門時間。


就這樣,郭德綱一直按照這八個字收徒,如今已經收到宵字科,如今的郭德綱的徒弟也已有80多人。

那麼,當初張文順為何要給郭德綱賜八個字,而不是一個字呢?因為從一開始郭德綱和張文順就想把把“北京相聲大會”發揚壯大,同時他們也想把傳統相聲傳揚下去,所以郭德綱也從一開始就想好了要廣收徒弟,既然是廣收徒弟,一個字怎麼夠呢,於是張文順老先生就賜給了郭德綱八個字。

說到相聲輩份中的“字”,它也算由來已久,從第一代相聲藝人收徒開始就有了相聲輩份的“字”,從第四代到第七代相聲藝人的字分別是“德、壽、寶、文”,當年著名的“相聲八德”就是“德”字輩的相聲藝人,侯寶林大師是“寶”字輩的相聲藝人,而郭德綱是第八代相聲藝人。


作為第八代相聲傳人,郭德綱也確實做到了將傳統相聲發揚光大,德雲社也是第一個在海外舉辦相聲專場的相聲團體,可以說郭德綱拯救了傳統相聲,是郭德綱讓更多的人開始喜歡相聲,是郭德綱讓很多的人想起了相聲還有四門基本功課,也是郭德綱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太平歌詞。

郭德綱的成功也讓我明白了,很多時候我們在懂得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得遠一些,一直堅持努力的郭德綱正是在自己還未成功之時看得遠了一些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就,不是嗎?所以也希望大家在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時候多規劃一下未來,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草根說電影


這是德雲社的規矩,是當年德雲社創始人之一的張文順先生提出“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字來區分拜師的先後順序的。

從當年提出這個八個“科”,再到用在入門德雲社徒弟中,已經有幾十年的歷程了,觀眾們叫起他們的名字也是挺順口的。當然,也是挺讓人不明白的,明明都是郭德綱的徒弟,卻排著不同的字科,有時還讓人誤以為是不同輩分呢。

由來:區分學員入門的時間

說起“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個字用在德雲社郭德綱徒弟名字中也有一定的時間了,說起這事還得回顧到當年德雲社的創立之初。

在1995年,郭德綱北漂,在小劇場演唱時遇到幾位熱愛相聲者,他們一起組合創立了當時的“北京相聲大會”,當時的創始人有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人,其中以張文順最為年長。

起初,郭德綱他們也並沒有想著要收徒,自己的師承關係都未能解決,再者創立這個團體,主要還是共同的興趣愛好,還有就是希望能夠賺取點生活費解燃眉之急。

誰也沒想到,到了本世紀初,郭德綱的相聲漸漸受到關注,以此同時,其引導的德雲社也漸漸發展。那時,郭德綱就收留了不少人到德雲社學習相聲,像何雲偉、曹雲金、孔雲龍、岳雲鵬等就是在那幾年進入德雲社的。

到了2004年,郭德綱拜入侯耀文門下,成為“明”字輩相聲演員。也就是在那時開始,郭德綱走紅,德雲社也快速發展。

好像是在2006年,郭德綱開始收第一批徒弟,賜“雲”字科。而“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正是張文順所提出,用來區分進入德雲社學員時間順序,記得是兩年一科,無分輩分。

這個提議郭德綱也採納了,覺得挺好用的。那時德雲社快速發展,也正是用人之際,來德雲社拜師學藝的學員可不少啊。郭德綱也正處三十出頭,年輕氣盛的他,也親自教了不少徒弟啊。

展望德雲社發展,也體現它的必要性

據說,後面進入德雲社的很多學員,他們進入德雲社後,先在德雲社後臺經高峰的教導,之後才有機會拜郭德綱為師。

一來是因為近些年到德雲社拜師學藝的確實比較多,二來是隨著德雲社發展到一定程度,郭德綱年紀也逐漸增長,不可能來一位學員就親自收為愛徒親自傳授。

像德雲社發展成這樣的大家庭,拜師學藝者就好像是我們上學一樣,有哪一級、哪一屆之稱。而他們早些年規定的“雲鶴九霄,龍騰四海”也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想想如今,郭德綱徒弟中霄字輩都出來了,看來到德雲社拜師學藝的還真不少啊。確實,從德雲社從起初的三人創立,

到如今發展成為幾百號人的公司,如此之速度看來當初排個科字還是很有必要啊,不然還真認不出他們是哪個時期入門的了。

很好理解的是,德雲社不像是個人的師徒關係,數人拜師也就沒那麼講究排字了,幾十號一百號人來學藝,有個字號還是更好管理的。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多個排字,師兄弟還好稱呼了!

規矩一旦使用,很難再取消

拜師學藝,本來就是比較講究傳統規矩的,早年拜師還要擺知呢,不然都不承認有這個徒弟,而如今用一個字號來劃分師徒關係,不也更方便嗎?

況且這個科排字輩已經延續了十幾年,德雲社學員都排到霄字科了,如果這個時期取消,那不是更加亂套嗎?而且,德雲社用這些字來排入門先後,從來都沒有造成哪些問題,這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換了。

輩分排字一旦使用,就很難再改變了,科字排入門時間亦是如此。要真是不再排字,那也是後面入門的學員徒弟不再使用罷了。就好比相聲圈裡的“德壽寶文明”字輩一樣,到了明字輩後就沒有再延續排字了。

所以說,德雲社徒弟中排的“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是早年德雲社成立之初張文順先生提出來的,也是為了比較好區分入門學員的大體時間。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去取消這種排字的,畢竟使用的挺好。要真哪天不再使用,那也是往前的不動,後續的不再排字罷了。亦或是排到海字科後就截止了。而且這也是郭德綱徒弟中的排字,哪天他不再收徒了,這排字不也就此結束了嗎?而到了岳雲鵬等的徒弟,那字輩又是一種安排了。


娛樂小練兒


不行。

因為張文順先生說的。

先說一下當年的社會大環境:2000年的時候已經沒什麼人到劇場聽相聲了,大多數觀眾已經默認相聲是電視節目的一種。以郭德綱為代表的一批人也沒地方去說相聲,只能是用攢穴的方式組織演出。當時來說,不光觀眾少連演員也不好找,沒名氣的沒學過,有名氣的看不上這種草臺班子。

郭德綱曾經說過,最慘的時候三人幹一場演出,實在是找不到演員。

於是在2002年的某一天,張文順先生跟郭德綱聊天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培養演員,自己教徒弟來說相聲,而且不能只收幾個,要每年收幾個,讓這個行業真正興盛起來…”。

張先生的初步設想是用報名時間來劃分入門先後,兩年為一科,收八科徒弟,並賜字“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為藝名,這樣等二十年後德雲社就有了自己的相聲班底。於是2003年原先的“北京相聲大會”正式改名成“德雲社”,也從這年起郭德綱開始收學生。當時他沒拜師不能收徒弟只能收學生,雲字第一批徒弟都是在郭德綱拜師之後才補辦的謝師儀式。

德雲社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德”是郭德綱的德,“雲”是郭德綱的第一批徒弟都帶雲。當然張先生的設想只是設想,在實際運作中郭德綱又將規則細化了,每一科又分一二三期,比如鶴字科有頭鶴二鶴三鶴之分,九字科有頭九二九三九之分…,這個就很複雜了沒必要細說,現在來說是每科定額四十人,只可少不能超。

目前來說德雲社才收到宵字科。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其實熟悉德雲社和郭德綱的鐵粉基本都知道這個排字,“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是德雲社成立之初由張文順老先生提出來的,通過報名時間區分,兩年為一屆,總共八科。

而德雲社按照這種模式已經排到霄字科,特別要說的是,霄字科屬於郭德綱的徒孫。下面附上幾張圖帶大家瞭解一下德雲社大家庭的人員。

張文順作為相聲界的老人,最初定下的這八個字是為了致敬京劇科班“喜連富盛世元潤”,這個也可以看出張老先生對相聲事業的希望。

目前德雲社在郭德綱于謙的帶領下飛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相聲事業的復甦,而且各個科都湧現出了大批量的青年先生演員。

雲字科優秀成員:張雲雷、岳雲鵬、欒雲平、朱雲峰(陶雲聖)等,

  1. 鶴字科優秀成員:孟鶴堂、張鶴倫、閻鶴祥等

九字科優秀成員:周九良、楊九郎、李九春等

霄字科優秀成員:秦霄賢、尚筱菊等


用戶3123156856


雖然這8個字是一個輩分,他們分屬於不同的科。

學校上的這些演員大多數年齡相近,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長幼之分,很多曲藝社都願意按照入門早晚的順序幫助弟子們排列,所以才會有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8個字,狐狸的字號相當於師傅的認可,只有擁有了這個字號,才能在外面報上師傅的姓名,如果沒有這個字號說明只是師傅的掛名弟子,不屬於授業傳道的行列。

所以說在這一點上一直沿用著相聲行業裡的傳統規矩。做法上有一些變化,但寓意還是比較美好的,因為這8個字是張文順先生曾經留下來的,而張文順先生作為德雲社的元老級人物,如今已經駕鶴西去,用他了人家留下來的東西,作為德雲社的傳承,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出,郭德綱是一個非常念舊的人,因為全國上下還有很多的相聲名家在教學,他們早就已經沒有字號和規矩的傳承了,如今的德雲社作為相聲裡面的領軍行業,肯定要把這些規矩再次利用起來,這個做法並不是告訴大家德雲社有多正宗,而是想讓大家知道相聲這個行業裡到底有哪些東西。

我個人希望德雲社能夠好好的辦下去,傳承個5代10代,這樣才能使相聲這門行業徹底的復活,如今除了德雲社外,其他的小劇場營銷還是不太理想,大多數原因出在自身的業務能力上,希望這些演員也可以私下裡學習一下德雲社的辦法,儘快提升自己的個人實力。





大聖侃娛樂


賭王一家,祖父何啟福用“啟”字,父輩何世光用“世”字,到他了用“鴻”,兒子用“猷”,這些字雖然不是一個輩分,但只要是何家人,看名字就知道輩分關係了。

德雲社的字也可以這樣簡單粗暴的理解,看他們的名字就大概知道他什麼時候拜的師、是師兄還是師弟、該怎麼稱呼、在德雲社是什麼輩分了。

相聲注重輩分和師承,按入社時間早晚分到這八個科裡,讓徒弟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輩分,別幹出來徒子徒孫毆打師叔師祖這樣的醜事。

張文順老爺子最初定下“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個字,是致敬京劇科班“喜連富盛世元潤”,為啥要致敬,京劇是國粹,它的繁榮昌盛正是張文順想從相聲身上看到的。


2000年的時候,相聲真的一度衰竭,大家都覺得相聲是一門電視表演節目,很少有人會花錢去劇場看,導致相聲的傳播非常受限。我們都知道,相聲的活力就在小劇場,他就是從這樣的地方誕生的,人們都不想走進劇場看了,相聲還能有活路嗎?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文順老爺子和郭德綱成立了德雲社後,他賜了德雲徒弟八個字,一字一科,兩年一科,一科最多40人,這樣十大幾年後,運氣好的話,一波新生代相聲演員就會托起相聲一片天。






在這裡插一個沒用的小知識,我在查資料的時候就很好奇“一字一科”是什麼意思,相聲和京劇一樣講究科班,科班大家都懂,就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那分科是什麼意思?按什麼分呢?

後來又查了查,所謂分科就是分門別類。分科就是找一個標準把這麼多弟子分開,而這個標準,多數都是名字裡帶某個字,這樣說出去,那就是我是雲字科的,你是九字科的。這樣自然就把人分開了。

所以這個知識真沒用呢。




因此從狹義上來講,這八個字就是讓你論資排輩的。假如都用一個字,那怎麼知道誰是大師兄,誰是小師弟呢?


入行娛樂


用一個字也行,不用也行,就看德雲社內部怎麼運作了。畢竟相聲的輩分本來就有爭議,比如張壽臣老先生立下的“德壽立仁義”現在貌似很少有人提了。師承關係,即使加上輩分把名字改了也屬於藝名,不需要去改身份證。

提到輩分讓我想起了電視劇《芝麻胡同》,也就是關於族譜排輩的問題。

孔老夫子後人的輩分有嚴格排序的,並且孔孟不通婚,用的是一個輩分(曾子後人也是),但是才疏學淺只找到了“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的排輩,有沒有“凡”字輩煩請先賢的後人指導。

還有輩分排序有點特殊的朱元璋一大脈,給子孫們立下的規矩是名字最後一個字裡一定要有“金木水火土”(偏旁),比如下落成迷的建文帝朱允炆、篡權奪位的永樂帝朱棣、萬曆中興的萬曆帝朱翊鈞。看到過一篇不知虛實的文章說是明朝滅亡後朱元璋的後人有一支逃難隱居山林,雖然把姓改了但是依然遵循祖訓延續了“金木水火土”的名字,導致被人識破告發慘遭滅口。

舉兩個例子的意思是:姓名是父母祖輩給的,即使到了現在也還有很多家族在延續家譜裡明確的輩分排序,但是相聲界裡的藝名輩分就不必苛求了,有那份心就足夠了。


袖子看娛樂


看了之前的回答,沒一個說到點子上的,看了綱絲和曲藝愛好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回到原題,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因為德雲社是科班制。所謂的科班,是不斷有學徒入科出科的,如果都用一個字,那怎麼區分坐科的先後?所以舊社會的科班都是按字排的。比如京劇最著名的科班富連成,按“喜連富盛事元潤”排行,比如四大鬚生的馬連良馬先生是連字科的,譚富英譚先生是富字科的。兩個人差一科,譚先生管馬先生叫師哥。譚富英先生的兒子譚元壽是元字科的。雖然都是富連成科班的,就不能管馬先生叫師兄了,差了輩了。


FFM大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