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湖州銀行、順德農商行的煩心事

導讀


中小銀行上市潮仍然洶湧。


扎堆闖關A股,迫切的資本“補血”需求不言而喻。


問題在於,實力底色如何呢?湖州銀行、順德農商行,正在書寫答案。



疫情之下,資本市場熱情不減。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繼續保持IPO常態化,不斷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W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已34家首發企業(含科創板企業)上會,其中被否1家,暫緩表決1家,過會率高達94.1%,,創下近6年以來新高。


這對翹首以盼的資本新兵而言,自然是利好之事。


聚焦銀行業,2019的中小銀行上市潮,也延續到了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5日,已有17家銀行在A股排隊上市。


大潮之下,是迫切的“補血”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金融監管力度增強,表外業務迴歸表內增加了銀行業的資本消耗,同時,核銷不良貸款、增加撥備計提等也使之資本補充壓力大增。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銀行,表現尤為突出。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表示,2019年以來,去槓桿從“減債務”漸漸走向“增權益”,增加直融比例是重要體現形式,中小銀行正是在此背景下集中上市。以此補充資本充足率,緩解資金壓力和財務壓力,提升經營穩健性。


不過,上市這碗飯,並不好吃。翻雨覆雨的資本圈,是一顆價值試金石。可釋放激發企業成長性,也可放大其漏洞風險。


近日,錦州銀行因持續虧損、不良貸款率攀升等問題,終止了A股上市輔導備案。這也告訴我們,要想完成夙願,打鐵還需自身硬。


那麼,就來看看仍在幕前的企業成色。


湖州銀行闖關路


2月7日,湖州銀行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


官方網站顯示,湖州銀行前身是湖州市商業銀行,1997年經央行批准成立,是一家由地方財政、企業和個人參股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該行下轄湖州、嘉興58個營業網點,在職員工1000餘人。


招股書顯示,湖州銀行擬在上交所主板公開發行不超3.38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募資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不難發現,“補血”是湖州銀行上市的核心訴求。


事實上,早在2018年,湖州銀行就全面啟動上市工作。


2018年3月,該行向浙江證監局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計劃及實施方案材料。


2019年3月,湖州銀行接受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擬申報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2020年1月20日,該行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


可以說,湖州銀行的上市效率還是較高的。


湖州銀行、順德農商行的煩心事


收入99%靠利息 撥備覆蓋率達660.03%


來看其經營情況。


近幾年,湖州銀行的規模持續擴張,處於高速發展期。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湖州銀行總資產分別為374.74億元、444.13億元、520.26億元、645.6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39億元 、3.57億元、4.89億元、6.24億元。


可以看出,湖州銀行的總資產與淨利潤雙雙穩步增長。


但成績之下,隱憂也不少。


從披露信息看,截至2019年9月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1%,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1%,資本充足率13.55%,分別較2018年末增加0.58個百分點、0.58個百分點、0.14個百分點。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該項數據均為11.14%,此前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連降三年,業務擴張讓其資本補充需求加大。


13.55%的資本充足率,尚滿足監管標準,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7月,湖州銀行已通過增資擴股,獲得3.04億元貨幣資金,總股本增至9.12億股。2017年,該行又發行兩期合計金額為1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用於補充二級資本。


新世紀資信評估表示,由於業務擴張速度較快,近年來,各項資本充足度指標出現持續下降態勢。整體上湖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處於較低水平,未來隨著業務進一步拓展及監管趨嚴,該行或將面臨持續的資本補充壓力。


再看資產質量,近年來湖州銀行不良率呈不斷下降趨勢。


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9月末分別為1.72%、1.06%、0.66%、0.58%。


不過,湖州銀行在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率在類型貸款中佔比最高。2018年末,湖州銀行不良貸款主要分佈在製造業和房地產業,不良率分別為47.41%和13.16%,遠超行業1.16%和6.96%的平均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不良貸款增加對銀行影響不容小覷,短期降低銀行放貸能力,長期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而受疫情影響,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受衝擊較大,不良生成速度或將小幅加快,這對湖州銀行的資產質量管控帶來新挑戰。


麻煩事不止於此。湖州銀行高企的撥備覆蓋率,也讓人側目。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9月末,湖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00.64%、373.79%、659.42%、660.03%。


撥備覆蓋率高企且持續增長,這不是一個好信號。


專家表示,撥備覆蓋率的最佳狀態為100%,比率過高會導致撥備金多餘,利潤虛降,不利企業健康發展。當前銀行股的估值普遍不高,很大原因在於市場認為銀行的風險暴露不充分,很多壞賬還有隱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月26日,財政部《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指出,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的銀行,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顯然,湖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高出基本標準的數倍,如何合理迴歸,是其上市的一大看點。


另外,湖州銀行營收結構也有短板,嚴重依賴利息淨收入。

湖州銀行、順德農商行的煩心事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湖州銀行營收分別為12.36億元、14.19億元、16.47億元、13.16億元,而同期利息淨收入分別為12.20億元、14.71億元、17.08億元、13.03億元,其中湖州銀行的利息淨收入佔營業收入分別為98.71%、103.66%、103.37%、99.01%,遠高國內四大行80%水平。


可以說,利息淨收入是湖州銀行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眾所周知,銀行收入一般分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由於受利率變動和經濟週期影響大,具有不穩定週期性特徵,且隨著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近年銀行業利差水平呈收窄之勢。相比之下,非利息收入主要是中間業務收入和諮詢、投資等活動產生的收入。受經濟週期的擾動較小,因其不佔用銀行表內資產,更能反映從業者的輕型化運營能力。


湖州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與眾多商業銀行一樣,經營業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淨利息收入,因此如果市場利率出現不利變動或存貸款利差進一步縮窄,則將對本行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據悉,湖州銀行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組成,但湖州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連續三年淨虧損。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湖州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分別為241.11萬元、-7144.25萬元、-9997.96萬元、9829.65萬元。按此發展趨勢,湖州銀行2019年虧損額存在繼續放大的風險。


以此看來,與多數中小銀行類似,湖州銀行的展業能力仍需加強。


數據顯示,近3年來,湖州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持續虧損,並在營收中的佔比持續下降。


銀行中間業務是指不形成表內資產或負債、創造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展示的是銀行收入結構,可細分為銀行卡、代理、理財、結算清算、託管、投行諮詢、擔保承諾等子業務。也就是說,中間業務佔比高意味著銀行收入和業務的多元化程度高。


對此,湖州銀行方面曾回應稱,“中間業務淨收入為負值系會計處理結果,對本行經營無實質性影響。”


但2019年7月,一份《湖州銀行相關債項2019年度跟蹤評級報告》顯示:受外匯業務和微粒貸業務所產生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增長幅度較大,同時受託業務收入所產生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明顯下降等因素影響,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持續下降,不利於營收增長。


在合規性方面,2019年8月29日,因“虛增存貸款;貸後檢查不盡職,部分信貸資金被挪用;同業投資未嚴格比照自營貸款管理”等三項違法違規行為,湖州銀行被湖州銀保監分局罰款13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招股書預披露前夕,湖州銀行股權生變。2019年,湖州銀行第二大股東美都能源因財務狀況不佳及股權質押虧本清倉,將其持有的1.14億股以3.5元/股的價格轉讓給五家公司,轉讓損益約為-2850萬元。目前,改行第二大股東是物產中大。


不難看出,湖州銀行存有不少經管方面的問題短板,將交出怎樣的資本答卷,仍待時間考驗。


62項問題問詢


處於相似考量、同樣煩心的,還有順德農商行。


也是2月7日,證監會在官網公佈了順德農商銀行反饋意見。這是繼2019年6月28日改行提交A股招股書後,收到的首次反饋意見。

湖州銀行、順德農商行的煩心事


公開資料顯示,順德農商銀行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順德農村信用合作社,2009年12月23日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是廣東省三家首批成功改制的農村商業銀行之一。截至2018年末,順德農商行以3032.08億元總資產躋身全國農商行前十。


細觀此次反饋意見,形勢不容樂觀。


1.5萬字的意見包括規範性問題、信披問題、財務問題和其他補充方面等四方面,涉及該行不良率變動、逾期貸款佔比高、理財產品風險等62項問題。


具體來看,順德農商行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7年及2016年,該行淨利差分別為2.13%、1.91%和2.11%,淨息差分別為2.33%、2.10%和2.29%,低於可比銀行平均水平。


證監會要求該行補充分析並披露淨利差、淨息差在報告期內呈存在較大波動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與同區域農商行如南海農商行、廣州農商行的淨利差、淨息差的對比情況等。


再看不良率。截至2018年末,順德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7%,同比下降0.49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遠高2017年。但2016年、2017年不良率高於可比銀行。證監會要求該行進一步補充披露發行人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原因,補充披露各地區不良貸款率情況,詳細披露貸款減值準備計提標準、方法和執行情況等。


招股書顯示,隨著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增大,近年來順德農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也在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末,順德農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55億元,同比減少近5億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該行製造業不良貸款餘額5.96億元、不良貸款率2.18%,報告期內上述兩項指標均呈下降趨勢。


但從信貸結構看,與湖州銀行相似,順德農商銀行製造業貸款佔比也較高。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該行製造業貸款佔企業貸款總額比達到40.57%。


從客戶結構看,順德農商銀行中小微企業貸款佔公司貸款近9成。根據招股書,2016年至2018年末,該行企業貸款餘額分別為560.29億元、624.94億元和674.26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貸款總額佔比分別為88.1%、88.09%和88.8%。


業內人士表示,地方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多,疫情影響下,中小微企業不可避免受到衝擊,這類企業貸款會出現短期上升的局勢,因此地方銀行的衝擊相對更大,尤其是疫情較重的地區,這對順德農商銀行的資產風險把控提出新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表示,疫情爆發,製造業受衝擊非常大,中小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銀行,客戶群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受中美貿易戰和疫情的雙重衝擊,企業不能開工、復工,很多企業產業鏈供貨量斷裂,尤其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貸款的資金壓力非常大。“對中小銀行來說,更多的壓力在疫情後期,企業復工後如果收不到訂單無法正常運營,將會存在長期還款壓力。


此外,在規範性問題方面,證監會還指出,2012年以來,順德農商銀行經歷多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另2015年,順德農商銀行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向九家公司定向增發55938.8萬股普通股。


基於此,發審委要求其進一步說明設立時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定向增發原因,履行的程序,價格、定價依據及其公允性;是否存在股權權屬不清等潛在糾紛,是否存在對賭等特殊協議或利益安排的情形。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共發生13629筆股份變動;其中,法人之間的股權轉讓為51筆,自然人之間的股權轉讓為13,567筆,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股權轉讓共11筆,其中發行人曾存在1筆股權代持情形,報告期內發生1筆國有股權劃轉。報告期外(自設立之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共發生12584筆股份變動。


報告期各期,順德農商行的貸款遷徙率變動較大,其中2018年末、2017年末及2016年末,該行次級貸款向下遷徙率分別為90.69%、36.95%和50.47%。


此外,順德農商行與包商銀行尚有未結清業務,也引起證監層關注。


招股書披露,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2019年6月17日),該行投資了3.5億元的由包商銀行發行的小微企業金融債(包括3億元的自營業務投資和0.5億元的理財業務投資)和2.91億元的由包商銀行承兌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


此外,該行已轉出5.09億元本行作為貼現行,包商銀行為承兌行的票據,整體與包商銀行的業務佔本行總資產的比例較低。


鑑於包商銀行的艱難處境,順德農商行是否會受其信用風險拖累,進而影響業績是市場一大看點。


實際上,順德農商行的往期業績表現並不穩定。


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順德農商行營收分別為66.59億元、66.07億元、75.65億元,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0.78%、14.50%,呈現出一定的波動狀態。


相比之下,經營性現金流波動更大。2018年全年,順德農商行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140.35億元,而在2017年和2016年,上述數值分別為淨流入241.81億元和88.05億餘元。


專家表示,銀行經營性淨現金流反映的是銀行與主營活動相關的現金淨流入(出),在當前財務體系下,該指標優劣能反映銀行的盈利和造血能力。


針對上述情況,2019年9月,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在對該行出具的評級報告中指出,2016—2017年,在同業競爭加劇、存貸款淨利差收窄的影響下,順德農商行利息淨收入規模增長乏力;同時,交易性金融資產發生投資損失及中間業務收入下降亦對營業收入的實現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順德農商行總資產為3209.34億元,總負債為2924.57億元,存款餘額2252.70億元,貸款餘額為1512.61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淨利分別為62.36億元、27.86億元。


可以看出,62個反饋問題可謂咄咄逼人,盡顯順德農商行實力底色。隱憂懸疑交織,其上市進程仍有不小的不確定性。

根本邏輯與修補丁


截至目前,除湖州銀行和順德農商行外,目前還有上海農商銀行、蘭州銀行、大豐農商行、重慶銀行、崑山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等15家銀行在A股排隊IPO。


其中湖州銀行為“已受理”,上海農商銀行、順德農商行為“已反饋”,其他15家均為“已預披露更新”。17家中,10家擬登陸上交所,7家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稱,“2019年共有8家商業銀行成功上市,募集資金合計621.98億元。商業銀行(包括中小銀行)IPO進程加快,銀行可轉債市場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上市銀行對於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需求得以緩解,但對全行業而言,核心一級資本仍較為稀缺,尤其對於中小銀行而言,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渠道仍有較大障礙。”


專家觀點,可謂一語中的。梳理上述銀行的募資用途,資本補充是核心訴求。


不過,正如上文所言,上市公司這碗飯,雖然光鮮,卻並不好吃。對於資產市場而言,業績實力、高成長、低風險是核心考量。換言之,能否補血成功,關鍵要看其造血力、抗風險力等基本功如何。


專家表示,隨著金融業改革開放力度加大,國際銀行業務擴容、新興互聯網銀行的興起等都為行業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加劇了競爭和行業洗牌。對於處於競爭劣勢的中小銀行而言,挑戰不言而喻。除了資本補血,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原有經營管理模式,用現代化的經管制度、理念打造強悍造血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邏輯,還是自身的核心實力。若修身不足,就急於上市,即使匹配了不對等光環,也會埋下長期不確定性的大雷。


梳理之下,不論湖州銀行還是順德農商行,仍有一堆“麻煩”待解,為其上市平添不少疑雲。相比執著IPO,兩者還有更重要的修補丁工作要做。如何表現,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