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成都一場外貿行業的“自救”戰


成都一場外貿行業的“自救”戰

中國經濟新聞網成都訊:(張麗)成都,作為四川外貿的“主幹”,2019年,外貿突破5800億元,增速達16.9%外貿進出口總值位居全國西部第一,邁上新高度,外貿發展潛力正不斷釋放。

2020年,面對疫情的突然來襲,一場外貿行業的“救援”行動在成都有序展開。這一次,成都將採取哪些措施,打好這場外貿“攻堅戰”?

據悉,2月19日,成都海關公佈了《應對疫情影響促進外貿穩增長措施》,圍繞8個方面出臺了促進外貿穩增長的22項具體措施,指導抓實成都外貿工作。

通關“零延時” 打通運輸生命線

原材料到了機場後,兩小時就送達了工廠。第二天,成都海關關員來到工廠倉庫查驗貨物。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查驗完貨物直接上產線使用,這樣可以節約30分鐘到兩個小時的時間。

時限問題是的“當務之急”。疫情爆發突然,外貿企業進入交貨敏感期,成都外貿企業普遍面臨物流不暢和生產滯後的雙重壓力,加快通關速度,是保障跨境業務按期交付的關鍵。

“2月初,貨運航線每週大概在25架次,現在已經上升到每週45架次,增長了80%。”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成都海關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保障區域內各項進出口業務的順利開展。對外貿企業開設綠色通道和簡化審批手續,實行特事特辦、即到即提,實現通關“零延時”。同時,對重點外經貿企業、重要外經貿項目關鍵崗位的出入的企業人員提供快速檢測等便利化服務。

疫情期間,國內防疫物資供應“緊俏”。對此,成都充分利用外貿新業態的優勢,擴大疫情防控物資與生活物資進口,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勁物資保障,對疫苗、血液製品、試劑等特殊物品進口實行免衛生檢疫審批等措施,加快放行速度。

近期,隨著越來越多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為保障企業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需求。成都海關又推出了“下廠查驗”創新模式,改變了以往“機場查驗”卸貨再裝貨的模式,有效為企業節約了成本,縮短了交貨時間。

確保疫情防控物資全天候“零延時”通關、引導企業網上辦理業務、延遲繳稅時間.......一場場“加速跑”,為成都的外貿企業爭取到最大程度的生存時間,讓企業保住了產業鏈和客戶流。

用好政策“工具箱” 助力援企穩崗

目前,成都區域內大部分外貿企業處於產能恢復階段,相關部門在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堅持精準施策,按照“一企一策”原則為外貿企業量身定製通關方案。指導企業用足用好政策,時反映企業合理訴求,形成應對合力。

22項具體措施明確,疫情期間,對企業延長稅款繳納期限,免徵滯納金;優先辦理符合政策的企業進口復工復產所需鼓勵類設備減免稅手續;對進口的疫情防控物資實施更優惠的稅收政策。

此外,政策還提出,疫情期間延長企業滯報金起徵時點。對涉及監管證件的,在有關部門簽發許可證件之日起14日內申報的,免徵滯報金。涉及補辦減免稅手續的,在海關簽發減免稅證明之日起14日內申報的,免徵滯報金。

“一手抓好防疫,一手促進外貿穩定。”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稱,成都海關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穩外貿、穩外資等“六穩”要求,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