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成都一场外贸行业的“自救”战


成都一场外贸行业的“自救”战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张丽)成都,作为四川外贸的“主干”,2019年,外贸突破5800亿元,增速达16.9%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西部第一,迈上新高度,外贸发展潜力正不断释放。

2020年,面对疫情的突然来袭,一场外贸行业的“救援”行动在成都有序展开。这一次,成都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好这场外贸“攻坚战”?

据悉,2月19日,成都海关公布了《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增长措施》,围绕8个方面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增长的22项具体措施,指导抓实成都外贸工作。

通关“零延时” 打通运输生命线

原材料到了机场后,两小时就送达了工厂。第二天,成都海关关员来到工厂仓库查验货物。仁宝电脑(成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查验完货物直接上产线使用,这样可以节约30分钟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时限问题是的“当务之急”。疫情爆发突然,外贸企业进入交货敏感期,成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物流不畅和生产滞后的双重压力,加快通关速度,是保障跨境业务按期交付的关键。

“2月初,货运航线每周大概在25架次,现在已经上升到每周45架次,增长了80%。”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成都海关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保障区域内各项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对外贸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和简化审批手续,实行特事特办、即到即提,实现通关“零延时”。同时,对重点外经贸企业、重要外经贸项目关键岗位的出入的企业人员提供快速检测等便利化服务。

疫情期间,国内防疫物资供应“紧俏”。对此,成都充分利用外贸新业态的优势,扩大疫情防控物资与生活物资进口,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劲物资保障,对疫苗、血液制品、试剂等特殊物品进口实行免卫生检疫审批等措施,加快放行速度。

近期,随着越来越多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为保障企业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成都海关又推出了“下厂查验”创新模式,改变了以往“机场查验”卸货再装货的模式,有效为企业节约了成本,缩短了交货时间。

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全天候“零延时”通关、引导企业网上办理业务、延迟缴税时间.......一场场“加速跑”,为成都的外贸企业争取到最大程度的生存时间,让企业保住了产业链和客户流。

用好政策“工具箱” 助力援企稳岗

目前,成都区域内大部分外贸企业处于产能恢复阶段,相关部门在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持精准施策,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为外贸企业量身定制通关方案。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时反映企业合理诉求,形成应对合力。

22项具体措施明确,疫情期间,对企业延长税款缴纳期限,免征滞纳金;优先办理符合政策的企业进口复工复产所需鼓励类设备减免税手续;对进口的疫情防控物资实施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此外,政策还提出,疫情期间延长企业滞报金起征时点。对涉及监管证件的,在有关部门签发许可证件之日起14日内申报的,免征滞报金。涉及补办减免税手续的,在海关签发减免税证明之日起14日内申报的,免征滞报金。

“一手抓好防疫,一手促进外贸稳定。”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成都海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稳外贸、稳外资等“六稳”要求,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