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國學生會減負嗎?

班級小助手


中國學生會減負嗎?

我認為現階段中國學生還不會減負。

對於給學生減負這個話題,教育部出臺過很多文件,要求給學生減負的。文件精神是好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操作比較難,另外一點就是升學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升學都是要看考試成績,甚至是以考試成績為準。

如果在平時的學習中,執行減負,那麼學生的練習量就會減少,平時不做練習,考試時就無法有好成績。就算說要綜合參考平時成績,但是最後的考試分數才是佔大比分的吧。

當前都是在提素質教育,但是素質教育還是離不開最後的考試環節。學校減負了,可是大多數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學習成績跟不上,就會去外面報輔導班。輔導班的教學水平很難得到保證,另外就是輔導班的課做不到系統全面。

所以說,當下的中國學生,還不會減負那麼快的。好的是很多地方已經在開始改革,向素質教育的方面轉型。


阿良的春夏秋冬2


.應該會,畢竟學生在學校裡最好不要用什麼壓力。這樣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就相當幹我讀書的時候很內向我們班有幾個人就老是欺負我,我就給班主任說。而他確不理會,這樣的班主任要了何用怕學生。後來我就沒有讀了去外面工作


小小農村發現家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夠明確,它本身至少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思,即:


第一,作為中國學生,自己會不會為自己減負?


第二,作為中國學生,能不能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減負?


那麼,就第一個方面來說,毫無疑問,中國學會是會減負的。


每一個學生都會去追求更好的方法和更高的效率,沒有哪一個學生自己願意不厭其煩地簡單重複而不追求有所提高。當然,也有些學生在尋找方法上還存在不足。但肯定是會

減負的。


就第二個方面來說,作為中國學生,當前是很難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減負。


一是現在的學習生活節奏非常快,讓很多奔跑著的人慢不下來、停不下來,家長慢不下來,孩子就得跟著跑,老師慢不下來,學生就得跟著跑,否則就見不著自己的父母、跟不上自己的老師。學生哪裡還有時間消化所學的知識,哪還有機會伸張自己的權利,學學學、練練練,沒有了運動鍛鍊時間,沒有了休閒娛樂。


二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理論,綁架了太多的父母和孩子,可是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去思考,自己的孩子參加的是不是短跑、中長跑比賽?也許,孩子參加的是跳高跳遠,也許參加的只是擊劍與射擊呢。還有就是,人生的馬拉松,堅持不懈才是勝利終點的基本保證。


三是自從老師的課堂大部分交給了電子課件以後,信息量的持續轟炸,學生需要跟上課件翻頁的速度,課堂上已經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和消化時間,課上消化不了,只有課後不斷通過量的優勢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對中國學生談減負,那真是“想說愛你,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邊城聽濤


中國中小學學生不會減負,中國大學生需要增負!這裡我只談談中小學生減負問題。

第一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這種傳統的民族文化很難改變。這是國家教育部不斷地推進減負,而家庭增負的主要原因,尤其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更重視教育,也更不可能減負。只對那些普通家庭和困難家庭的孩子有作用,而這種作用是不是積極的有待實踐檢驗。

第二 進行教學科目改革,(1)去掉小學英語,英語重新回到初中開始教學,可以給小學生減負,也更有利於打牢數學和語文的基礎,也有利於民族文化浸潤。上世紀80年代高考一代證明不會影響英語學習,施一公、高福等科學家都是上世紀80年代高考生,他們並沒有因為英語問題影響他們的科學研究和英語論文發表。

(2)把英語設置為選學的科目,才可能出現實質性科目減負。

第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這也是減負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效果差,作業再少也是負擔,因為在課堂上沒學會,作業就是攔路虎,也增加家長負擔!教師擔心不會,課堂教學延伸,關口後移,課上知識課下練,多留作業,更是雪上加霜!

第四縮小班容量,一個班級70人和一個班級30人效果自然不同!30人在班級教學中可以實現人人參與,70人只能是個別互動,課堂教學效果自然相差甚遠,還是課上學不會,課下作業負擔就重。

第五我不認為高考制度是增負的根本原因,一個公平競爭的評價機制很重要。現今為止沒有更好,更公平,公正的評價手段能代替高考。楊振寧,錢學森,施一公(回覆高考)那一代人也是考試選拔人才,(網上曾經賽出錢學森的試卷,工整、嚴謹、流暢、漂亮,一次成型!)也沒影響他們成為科學大師,世界上沒有哪裡沒有考試。是人們的擇業觀念和扭曲的攀比心理導致的高考制度成為人們的眾矢之的!

如果上面這些條件不能改變,教育減負就是空話,說說而已。


榮姥爺看市


做為一個初三學生的家長,我們正面臨這個問題,如果是學校單方面給孩子減負,我們許多家長估計都不願意。因為高考是全國統一的,分數線在那裡,按分數從高到低錄取。目前國內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的,其它孩子都在為考個好學校,努力熬夜刷題,你的孩子還要減負?

其實我倒覺得孩子學習並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或者只是我們做家長的覺得他們學習苦而已。

就算孩子學習枯燥乏味很痛苦,我們也要反過來開導孩子,努力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學習和生活中,能把不擅長的事情做好那才是真本事。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絕大部分孩子都不是天才,每一份好成績的背後,都是孩子辛苦的付出和堅持。

當然,我們家長除了要關係孩子的成績外,更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感覺孩子有學習壓力時,要及時溝通疏解。多陪伴孩子,這比任何減負更有效!


阿華de遇見


要想學生真正減負,必須以下幾方面做到,否則,是不可能的。

1,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

2,對學校在教育,教學,升學等方面的考核評價機制必須改變。

3,對學生的選拔評價機制必須改變。如小升初,中招,高招。

4,消除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間的不正當競爭。

5,沒有任何形式的主科課外輔導。

6,降低教材難度,厚度。

以上能做到嗎?能,負就能減下來,不能,負就難減了!


今亱望星空


我認為不會,中國教育已經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搶奪教育資源和攀比的心理與日俱增 ,我們小時候讀書時候才是幸福,週末還能摸魚釣蝦,每天也是按時下課,現在的孩子經常看到一個個小學生揹著幾十斤的書包,帶著厚厚眼睛,家長為他們報了10多門興趣補習課,看著很可憐

數據也顯示了20年來減負效果不彰。

2002年,教育部公佈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顯示,相對於2000年,我國學生的速度、爆發力、力量、肺活量指標下降,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最近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呈現穩中向好趨勢,但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繼續呈現低齡化傾向,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

2018年12月,湖南、江蘇、山東等省公佈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顯示,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睡眠時間達標率均嚴重堪憂。

為什麼20年來,減負措施頻出,學生負擔卻越來越重?對這個問題本身,甚至都難以得出準確答案。

減負30條出臺後,一位一線教師在網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造成中小學生作業量居高不下、無法合理減負的原因,除了學生間的差異外,更主要是有用的、沒用的知識點浩如煙海,題型也變化多端,這些都要求學生提高做題的熟練程度,因此‘題海戰術’一直是提高成績的不二法門。”

20年的減負基本原地踏步,越減越負




鑫媛小溪


學生減負,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話題。說其老,是因為減負這個話題說了很多年了。說其新,因為這個問題似乎在說的當中一直頑固地存在著,沉重的學業負擔仍然沉重地壓在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稚嫩的肩膀上。我有不少教育系統的朋友,他們是減負決策的參與者和落實者,但是,他們也同社會上的大多數家長子樣,也在忙忙碌碌陪著孩子補學各種班。減負的實質是必須減壓,各種社會競爭的壓力最後直接或者間接都傳導到教育和孩子們身上,傳導到考試這一決定人生命運的載體上。當一個社會的階層流動越來越困難、社會坂結越來越堅硬難破而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時,教育作為改變命運的功能將順勢得以強化,各種競爭壓力傳導轉移到孩子們身上的慣性就不可能停止。壓力減不下來,負擔就很難減下來。但是,希望的曙光看到了。綜合教育改革已經開始了,教育評價制度、考試招生制度等改革正在深化,教育資源均等化步伐正在推進。指揮棒正在轉向。減負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思之遠方


學習就是個苦差事,想不努力還能學好考上好大學,那是不可能滴。奉勸中國家長不要再呼籲減負了,減負後,有錢人的孩子都請私教了,是拼財力的時候了,您拼得起嗎?有人總說國外的孩子都不怎麼學,也照樣上大學呀,那是扯!國外多數是精英教育和基礎教育分開的,想考好大學就要花錢去私立學校,特別貴,每天也是滿滿的課程,很多作業。普通學校是特別不嚴,那隻能上技校之類的。孩子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除非你家有礦[我想靜靜]


why吳俞軒


中國學生不會減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不僅不會減負,而且負擔會越來越重,學習也是一種很累的差事,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畢業需要上19年的學,還是在不留級的情況下?只是正常上學的也就罷了,在寒暑假各種課外補習班搞的學生真是不堪重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