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科學家發現:南極高溫20多度,北極甲烷將大爆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對此,你咋看?

順和裡故事


一直以來,氣候問題是我們極為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氣候變暖問題,已經逐漸在改變著我們生活。記得小時候一到冬天,真的是天寒地凍,池塘結冰,人可以在上面走。然而現在,冬天下雪幾乎見不到,池塘的水也基本不會結冰,可以說,我們現在的冬天氣溫已經比以前高出太多。


而近期科學家還在南極外圍的西摩島的一個檢測站,測的該地最高溫度竟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0.75℃,堪稱南極最高溫度。如果溫度這麼高下去,南極冰川融化是遲早的事。而在北極,溫室氣體甲烷的釋放量也在逐漸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氣溫升高,北極冰川融化,凍土裡面的甲烷被大量釋放。如果真的把全部甲烷釋放,地球溫度的升高還會大幅增加。另外一個熱點就是珠穆朗瑪峰竟然長出了綠色植被,而且珠峰周圍的綠色植被面積還在逐漸增大。一切的證據都在說明,地球氣溫正在快速增加,我們或許要面臨海平面升高的天災。特別是一些海島國家,未來的處境更難,比如日本。


其實關於全球氣溫升高,有兩種說法。主流認為是我們製造了太多的溫室氣體,比如汽車排放。所以全球各國簽訂了相關協議,指定了排放指標。另外,還有一種觀點,意思就是氣溫上升其實是自然規律,在地球整個氣候歷史上,地球存在過冰期和間冰期。在冰期,地球溫度極地,而冰期過後,地球溫度逐漸上升,變得十分溫暖。也就是說,地球溫度在大時間範圍內是浮動的,一會熱一會涼。而我們全球氣溫升高,可能就處於間冰期。等到間冰期結束,地球溫度就會再次變冷。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地球維持現狀不變。畢竟我們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改變就意味著動盪。


科學探秘頻道


北極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隨著溫度升高,永凍土開始融化,原本藏在冰裡的甲烷也將開始大量釋放到大氣中,但科學家過去不確定北極有多少甲烷熱點。現在,NASA的探勘機發布了驚人研究成果,確認北極至少有200萬個甲烷熱點。

北極甲烷釋放,意味著什麼?

其實甲烷釋放,不僅會造成海平面,上升,還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知道,我們的雨季、旱季主要是由洋流變化形成的,絕大多數地區的農業就是依靠這種現象來種植農作物的。假如北極的甲烷被大量釋放出來,那麼溫室效應將可能造成全球氣候失控,人類將面臨糧食短缺的危險。

再者,永久凍土層之中可能包含著病毒。我們知道冰川之下可能有生物的遺體,比如:科學家曾經從永久凍土層中挖掘到了4.2萬年前的小馬駒,以及10萬年前的猛獁象。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從一些生物的遺骸之中提取到了病毒。

西班牙大流感雖然在人類世界中消失了將近100多年,但科學家卻從永久凍土層中的人類遺骸身上提取到了這種病毒。

世界三極已經開始變化。南極氣溫首破20度;北極甲烷大爆發;珠穆朗瑪峰長草了。

從你身邊可以發現今年的冬天下雪越來越少了,甚至一個冬天下雪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

珠穆朗瑪峰開始長草了(這有可能會影響到十四億人用水的問題。人類現在飲用水只佔地球百分之3)

南極氣溫突破20攝氏度(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

北極甲烷爆發(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一旦爆發,會帶來更嚴重的極端天氣,如強降雨,高溫天氣,超級颱風…


大海里的方舟


今年開始出現了諸多事件,引起我們對現在環境狀況的思索,不要覺得是我想多了,我確實擔心日益惡化環境汙染會帶來更可怕的災難。

題主所說的南極氣溫達到20度和北極甲烷大爆發兩個事件,我恰巧了解一二。

淺談個人看法,有不足之處,在座的小夥伴指出。

南極溫度達20度事件始末及後果

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的西摩島(Seymour Island)觀測到氣溫高達20.75度,這是南極首次超過20度氣溫。不免讓我想起來近些年的異常氣候。

氣候異常導致澳洲溫度過高,自然引發山火,經歷4個月才被一場暴雨澆滅,在持續四個月燃燒過程中,釋放了海量的二氧化碳,對地球造成了二次傷害。

同樣的,南極雖然少有人跡,但是近些年依然無法抵擋全球變暖的趨勢。

而且南極二次傷害威力遠大於澳洲大火,這是因為南極冰層像一面鏡子將來自太陽光子反射回去一部分,相反的是,若南極圈遭到破壞,如同鏡子碎裂成粉,無法有效的反射光子。隨著冰層逐漸減少會,南極氣候會變的越來越熱,形成不可逆的傷害。

南極冰層融化會帶來諸多的後果,南極企鵝無家可歸、史前病毒出世、海平面上升等等問題。

北極甲烷大量爆發

北極甲烷爆發,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我們不談現在的北極甲烷爆發事件。

時間回到兩年前,美、德兩國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形成了一個小湖,它的出現將意味著北極永久凍土融化,釋放出甲烷,甲烷造成溫室效果堪比20倍的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北極融化只會加劇全球變暖。

我還記小時候從新聞中得知“可燃冰”這種神奇的物質時,我對大自然的佩服的五體投地。

現在的我,再看這條消息,一股心寒從腳底直擊心靈最深處。

“北極海底蘊含著地球最大的可燃冰”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為164立方米的甲烷”

我實在無法想象北極海底可燃冰全部分解的後果。

還有一件事情,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呼籲世界共同抗擊全球變暖。

瑞典國土有百分之十八的國土在北極圈的範圍內,北極的變化,可以說是瞞不過瑞典。作為第一感受人,自然而然出現了環保少女並不奇怪。

最後一個問題,珠峰長草

珠峰長草,在古代會被當作祥瑞,但是用現代科學思考,腦海裡立刻浮現,事出反常必有妖。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主脈,對於它的第一印象是酷寒、氣壓低,全年冰雪覆蓋以及鳥不拉屎。

在這從種情況下是不太可能出現植被的,就算是雪蓮花也不好受啊,更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樣扎堆出現。

它的出現已經無需再多說任何一句話,讀到此處的朋友,應該明白了珠峰長草的原因。

總結,點睛之筆

全球出現的各種現象就是地球釋放出重要信號,氣候異常遠比我們想象的危機多。

自工業革命後,全球溫度持續上升,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為、自然活動諸多因素。我不能要求自然減少自然活動,我能做的便是把佔據人為的“份額”抹除掉。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喊了很多年的全球變暖,總是會有些不以為然,不當回事,甚至會認為全球變暖是假的。但現實中發生的重大自然事件,尤其是最近幾年發生的自然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全球變暖確實是真的,而且越來越嚴重了,如果還不能引起足夠重視,下一個遭殃的將會是人類。

事實上,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影響早就顯現出來了,只不過還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最典型的現象就是每年經常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等,各種極端氣候頻發,極度乾旱,各種暴風雪天氣等都是全球變暖後的直接體現。

去年網絡上非常流行的一組圖片就是北極熊在一塊漂浮的冰塊上顯得多麼地無助,曾經刷爆了朋友圈!全球變暖給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不要小看最近一百年來地球平均溫度不過上升1度而已,但就是這1度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澳大利亞持續不斷的森林大火某種意義上也是全球變換的惡果,持續的乾旱少雨是大火不斷蔓延的根本,大面積的森林大火很難用人工撲滅,只能依靠天上的降雨。

而最近備受關注的南極20度以上的高溫更是讓人不敢相信,更不敢相信的是珠峰上竟然出現了綠色植被!不敢想象,幾十年之後,地球上南北極的永久冰層還會存在嗎?

當然無論是南極還是珠峰,似乎距離我們都很遠。但不得不承認,相信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最明顯也是最直接的,80,90後小時候對比現在,非常明顯小時候的天氣更冷,春節一般都會下雪(當時不是最南方的海南)。記得非常清楚,小時候老家河南開封的冬天就非常冷,村裡大坑裡的水會結冰,經常冰上面來回跑,但如今呢?

或許只有來到東北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冬天了!


宇宙探索


地球生病了?北極甲烷爆發,南極20攝氏度,我們或將面臨嚴峻考驗。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近千萬年,當然了這是從森林古猿開始計算的。在整個過程中不斷髮展進化,差不多直到十幾萬年前,才發展到智人,也就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地球的宜居環境對於我們都至關重要。


但是在最近地球的環境貌似不斷的在改變,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擔憂。從2019年向2020年邁得過程中,貌似出現了太多的變化,從去年燒到今年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從去年延續到今年影響巨大的蝗災,去年底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以及最近一段時間內南北極出現的一些變化,尤其引起我們的擔心,難道地球真的生病了嗎?

2月9日南極西摩島上的一個監測站,測得了20.75攝氏度的高溫,這個溫度是南極地區有氣象監測以來測得的最高紀錄,雖然這次的數據在科學統計上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它不是持續性的高溫,而是單一的。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極地給人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冰天雪地,而超過二十攝氏度的高溫無法想象。


其實我們可以看一下南極西摩島這個監測站,進入二月份開始測得的溫度,整體上趨勢上有上升,尤其是2月9日前後都波動較大,但是後續就逐漸的降低下來。現在太陽直射點還是在南半球,大約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這也就是說南半球還是在夏季。而實際測溫點也並不是在南極圈內,是比較偏的位置。但無論如何這次的數據是歷史之最,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而在北極也有新的問題出現,實際在最近十幾年來說,全球氣溫升高一直都是困擾我們的問題,科學家也一直在監測。北極地區是全球溫度升高最快的地方之一。溫度升高冰川融化,尤其是永凍土開始融化,都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和其它氣體。

NASA的科學家為了測量這些變化,通過攜帶設備的飛機,在北極地區3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飛行監測,從數據來看已經發現了200多萬個甲烷熱點,這裡的熱點指的是傳感器和地面之間甲烷氣體的含量比正常要高。這也意味著



北極地區的融化是大範圍內的多點發生的。

北極地區甲烷的爆發一方面說明了全球氣溫上升對於北極地區產生的影響,很簡單就是冰川和永凍土開始融化。第二點就是甲烷氣體也是溫室氣體,並且它的影響要遠大於二氧化碳,同量下差不多是二氧化碳的25倍,這是我們要謹慎面對的,實際上在全球的永凍區都冰凍著很多我們不喜歡的東西。例如甲烷等溫室氣體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冰凍的一些動物屍體,以及一些很久之前的病毒。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事情真的在發生,雖然目前並不會有劇變的影響,但可預見的是未來這些可能是地球生物的災難。太陽活動的週期性變化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太陽活動較頻繁的時候可能地球會接收到更多的熱輻射,溫度升高,在太陽活動極小期,會導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但是在這些影響下,我們要消除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尤其是對於化石能源的過分依賴,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無論如何總之地球目前的這些變化,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地球生病了,對於地球生物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我們都要與此作鬥爭,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科學黑洞


地球也是有生命的。

人生病了,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

同樣如此,地球生病了也會淨化自身。

2020年全球出現了很多百年不遇。

可見地球已經病的不輕了。

2020年存活下來的人類實屬不易。

全球的人類都應該靜下心來反思。

傷害地球就相當於傷害自己。


大妮妮小妮妮


喊了幾十年全球氣候變暖,我們平常人一直都不當回事,因為感覺這件事離我們很遙遠,還有一點就是科學家整天喊“氣候變暖了”,我們也沒怎麼感覺到啊!這就是普羅大眾一直以來對這個全球性氣候問題的態度。

那麼現在情況好像發生了變化,我們真真切切的能感覺到氣候的異常,北方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小時候冬天那雪下的是鋪天蓋地,不僅次數多而且量大,現在每年下雪的次數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並且冬天明顯能感覺到沒有小時候那麼冷了。所以說,全球性的氣候升溫已經成了我們所有人已經共識的問題。

而近幾年的情況貌似比以前更加研究,就如題所說,南極出現了罕見的高溫,達到了20多度,這個溫度就意味著你在南極只需要穿個衝鋒衣就可以了,如果爬山還會出一身汗,這跟我們心目中的南極簡直是大相徑庭,而北極這邊又爆出了凍土層中的甲烷將出現大爆發,並且可能會釋放出冰封已久的病毒,如果這些甲烷洩露到大氣中,將加劇全球氣候惡化,病毒如果進入生物圈,又會給人類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

地球兩極的情況讓人堪憂,而常年積雪的珠峰也出現了問題,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居然長出了植物,植物肯定是好東西,但你長在珠峰上肯定不行。這隻能說明就連高海拔的地方溫度也明顯回升了,我們知道珠峰上的積雪是人類的淡水庫,很多地區的河流水源頭都在珠峰上,如果珠峰出現問題,全球大部分人的淡水資源就會受到威脅。

看來以上這些嚴峻的問題,我真的覺得,人類真的要停下腳步好好想想以後怎樣於大自然和諧共處,全球性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問題。說到這裡,我想簡單解釋下,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目前的情況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的?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熱來自於太陽,你可能會想,是不是太陽出現了問題?如果它變得比以前更熱,地球肯定會升溫,如果真是這樣得話,我們人類也沒辦法。事實上太陽確實會隨著年齡得增加,核聚變反應得速率變快,這是因為核心不停的消耗燃料就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內收縮,這是一個絕熱的過程,也就是說,收縮的核心溫度會更高,這就造成了核反應的加劇。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太陽自誕生到現在光度增加了20%,正在壯年時期的太陽燃燒十分穩定,不會再短期內因為自身的變化給地球帶來威脅,但在10億年後,太陽光度會再增加10%,屆時地球上的海水將會被曬沸騰。所以問題不再與太陽。那麼還有哪些因素呢?

太陽光度穩定,接下來就是地球於太陽位置的關係了。眾所周知地球在過去的250萬年裡,共經歷了50多個大冰期,每一次都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我們目前就處在一個間冰期,那麼這些冰期的週期性是怎麼來的?地球為何會在某些時間尺度上升溫變冷呢?

我們認為,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關係有著週期性的變化,其中包括:

  1. 地球軌道週期性偏心率的不變化,也就是從近圓形軌道到橢圓軌道的變化,這個週期在96000年。

  2. 黃赤交角的變化(地球自轉軸進動),也就是地球赤道平面和太陽黃道平面的角度在週期性的變化,週期為25800年。這就造成了南北極日照時間和接收到的日照量發生變化,如果南北極冰蓋大面積的融化,更會加劇全球氣候的變暖,因為白色的冰蓋反照率更高,能反射更多的陽光,冰蓋融化會吸收更多的陽光。

  3. 最後一個因素是,地球公轉軌道進動的問題,也會造成地球於太陽位置的變化。但這個影響比較小,而且週期更長。

以上的因素以前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週期性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但是20世紀以後,我們發現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就是地球大氣成分的變化,也就是溫室氣體的增加, 是地球氣候不變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因為就算地球和太陽位置在變化,造成了接收到的日光量在變化,但這個週期特別長,再加上地球上的大氣並不會吸收波段在可見光範圍的光線,而是會吸收地面反射回來的紅外輻射。而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一些氣體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也就是說這些氣體的不斷增加就像給地球不斷蓋被子一樣。

所以溫室氣體目前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而這些氣體的來源正是由於人類活動、工業排放、各種尾氣排放造成的,而反芻動物(牛羊鹿)消化食物的過程也為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全球變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僅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還要改善畜牧業結構,因為治理全球變暖、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量子科學論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2020年的開局,經歷了複雜嚴峻的挑戰,先是澳洲大火的持續燃燒,我國發生的疫情,東非蔓延的蝗災,最近又先後報道了南極高瘟、北極甲烷將大爆發、珠峰長出綠色植被這些往常不可想像的現象。在人類持續性地加大對地球資源利用程度的進程中,地球也似乎變得更加脆弱了。

無論是南極摩西島夏季首次出現2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還是北極圈內特別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的融化可能帶來大量甲烷的釋放,抑或是冬季珠峰在海拔6159米處長出了綠色植被,這些無疑都是全球氣溫升高的一個縮影。

在近100年來,隨著工業化的迅猛發展,排放到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逐漸增多,累積效應正在日益顯現,特別是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氫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也日漸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從地表散發短波輻射的攔截效率,使得地球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從而引起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問題。據有關機構研究顯示,近10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將近1攝氏度,雖然這個數值看不去沒有那麼起眼,但是這個升溫不是均衡分佈的,在空間上呈現一定的集中分佈特徵,特別是兩極地區的升溫幅度要明顯大於其它地區,從而直接引發兩極和高原地帶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象災害頻繁、動植物棲息環境破壞甚至物種滅絕加劇等問題。

人類作為當前地球的主宰,在想方設法利用地球資源、能源為人類社會服務的同時,由於過去傳統、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得對自然環境的干擾、擠佔、破壞等行為層出不窮,同時也向自然環境系統中排放了大量的汙染物質,當汙染物質的濃度超過生態環境系統本身的調節能力時,就會打破自然環境本身的容量及平衡,超出了環境承載能力,造成各種生態環境問題,反過來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比如全球可用水資源的短缺、沙漠化的擴張、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空氣、土壤環境的汙染以及包括海洋在內的水汙染問題,這些都是因為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所直接產生的後果,對人類來說既是預警,也是懲罰。


而澳洲大火的持續燃燒、我國發生的疫情、東非蔓延的蝗災,雖說有自然因素的原因所致,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與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以及生物圈的干擾和破壞有直接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是推動地球良性發展的正確選擇,而不是不計後果的去拼命索取和壓榨。無論是企業、家庭還是個人,對待保護環境,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只當成一句口號,更要去用心去實踐,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真正的聲音。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2019年的北半球夏季,熱浪襲擊了全球多個地區。當年7月份的全球平均氣溫創下了過去140年有溫度記錄以來的同月之最,這個溫度要比100年前的7月高了將近1 ℃。事實上,科學家根據地球上的一些跡象推測,目前是兩千年來最熱的時候。

全球變暖的現象還不僅在於此。當南半球在2019年進入夏季時,澳大利亞爆發了長達數月之久的大規模山火,10億多隻動物在此期間喪生,這場大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變暖導致天氣變得乾燥炎熱。

進入2020年,全球又有多地出現了超過同期的高溫現象。

珠峰長草

長久以來,珠穆朗瑪峰的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區屬於積雪冰川帶,那裡終年積雪,遍佈冰川,寸草不生。然而,人們卻在珠峰的積雪冰川帶上發現了植物,這已經超過了人類所認識到的植物極限生長環境。根據衛星的多年觀測數據,珠峰山麓的植被覆蓋面積顯著變多,尤其是海拔5000至5500米的範圍。上述現象極有可能是由全球變暖所致。

北極甲烷大爆發

在北極永凍土的下方,蘊藏著大量的甲烷。隨著全球變暖,氣溫升高,北極永凍土開始逐漸融化,這會導致大量的甲烷被釋放到大氣中。美國宇航局(NASA)監測到,北極永凍土出現了數百萬個甲烷釋放點。

我們知道,全球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比工業化之前升高了40%,全球的平均氣溫隨之上升1度。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暖化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

因此,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北極永凍土中的甲烷不斷被釋放出來,這會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進一步升高。反過來,這又會進一步促進甲烷的釋放,由此造成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

南極溫度超過20 ℃

作為地球的另一極,南極長年被冰封,那裡的平均氣溫比北極還低20度。南極的平均氣溫為-25 ℃,沿海區域的平均氣溫為-18 ℃。今年2月9日,科學家在南極半島測量到了創紀錄的高溫,氣溫高達20.8 ℃。毫無疑問,南極的創紀錄高溫也是全球變暖的一個縮影。

東非蝗災

2020年初,東非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數千億只蝗蟲甚至還飛過紅海,肆虐了亞洲多地。此次蝗災的起因可能是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變化,印度洋厄爾尼諾現象讓東非氣候變得異常,2019年的冬天雨水持續不斷,植被大量生長,從而促進蝗蟲大肆繁殖,最終釀成了蝗災。

霍金預言

事實上,霍金生前就擔憂過全球變暖引發氣候異常變化,進而威脅到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再加上小行星、伽馬射線暴等來自宇宙的潛在致命威脅,霍金認為,地球在未來有可能會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我們應該要儘早去宇宙中尋找第二個人類能夠生存的星球。


火星一號


最近,科學家在全球監控的很多地點都看到了全球變暖的趨勢。從南極到北極,再到高海拔的冰川凍土,變暖趨勢非常明顯。

首先,南極洲西摩島上已經記錄下了 20.75攝氏度的高溫。由於目前南極還處於夏季,這個溫度的紀錄相信很快還會打破。題目談到了北極甲烷大爆發,那是因為北極地區的冰凍帶正在快速的融化,導致原來冰封在冰層下面的甲烷釋放量不斷增加。而甲烷的釋放量,會進一步加速氣候變暖的趨勢。據預測,北極甲烷的釋放有可能將當地溫度提高10度以上。

全球變暖現象不僅在南北兩極的冰川能夠明顯看到。現在就連高海拔的珠穆朗瑪峰都披上了點點綠色。這是因為原本的冰川凍土發生了融化,為綠色生命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但這對於人類來講,並不是春天來了,而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可怕現象。


全球變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在過幾十年內地球平均溫度不斷上升。最近,貌似每年都在不斷刷新著峰值。人類的工業和生活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環全球生態的惡化。而過去人們為逆轉全球變暖趨勢所付出的努力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量子君想說的是,地球不需要我們保護,需要拯救的是人類自己。對於人們破壞地球生態的行為,地球的生態環境系統似乎已經將人類視作病毒和害蟲一樣,地球正在逐步調節自身生態,啟動了新一輪針對人類的免疫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