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什麼感覺網絡上到處都是985、211畢業,好學校現在都爛大街了嗎?

知州財經


有一個理論叫 倖存者偏差。

這就好比,如今很多人在說,誰誰誰當初沒好好上學如今照樣掙大錢,而好多用功讀書的人,畢業後反而不如那些沒好好學習的人混得好,但是,這都是萬里挑一的例子。

而在網上敢說出自己學歷的也大都是211/985在校生和畢業生,高考沒考好的,說實話,也不好意思說自己的學歷。

還有另一個原因,現在每年幾百萬人考研,每年都有很多人實現學歷跨越。



不負少年遊


這個有個笑話,網絡上人均收入都是百萬起步,人均都是985、211大學畢業。

我原先一直認為上網的人雖然可能不全是985、211,但大學畢業生應該是的。後來發生了幾件事,我才明白,網上大部分人的學歷水平不高。


有一次,我被一位黑子盯上了。我說了幾句南大的壞話,他各種罵,在評論裡面跟各種人罵,我想他應該是南大的校友了。後來,他對我的每個帖子都來罵。有一次,我寫了關於研究生的事情,裡面有句話,說對於清北這樣的學校,研究生要多於本科生。他如獲至寶,又開始罵,說我沒讀過大學,研究生怎麼可能比本科生多呢?宿舍都不夠。


好了,我想這個人肯定不是南大的,估計是個小爛學校。我就反問他,你認為清華有多少研究生?他興沖沖地貼了一個百度知道,裡面說清華有幾百個研究生。ok,這人估計連大學都沒讀過,連數量級的概念都不對。

還有一次,我寫了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的事情,說她跟她丈夫比翼雙飛,因為很多論文都是有倆人的署名。這種寫過論文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沒想到在這個帖子下面,一開始全是罵我的,認為我就是王延軼。我都哭笑不得,直到這帖子的閱讀量達到了10萬,裡面才有4、5個評論,說很多人的閱讀理解力為零。


其實不是閱讀理解力為0,而是沒讀過大學,不懂論文。


因此,大家認為985、211的人多嗎?根本不多,還是看看大數據,大數據不會騙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是11.5%,最多的是初中生和高中生。



五道口的顏學姐


這純粹是你自己的感覺,我感覺我們這裡想要看到一個985 211學校畢業的學生,是很最近的,如果一個985 211畢業的學生來到我們這裡的話,一定會看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別人都會想“這麼厲害的學校畢業怎麼還到這來呢?”

我來說一下我們這個地區的實際情況:

我在東北的一個縣城初中教書,我們這個縣城的初中裡,學歷最高的是一個東北師範大學的免費的定向生。

其餘的老師最近幾年新考上來的老師都是普通的,本科學歷基本都是二本的一些年紀相對較大的四五十歲的老師,他們的學歷都是中專畢業。

所以根本沒有達到985 211的學校的學生萬大姐的程度,我們這個地區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少見,即使在機關事業單位裡也沒有這樣的學生。

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真的沒有那麼隨便

這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到2017年中國大陸大學生總數,從數據表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大約有1.15億人是大學生,如果按一半比例拋去專科生的話,本科生就有5000多萬人,而目前中國有接近14億人,按比例目前本科大學生佔全國總人口的3.5%,即使加上專科生,目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僅僅佔總人口的比例為7.8%左右

高學歷的人群比較集中,可能你就生活在他的周邊,招聘企業製造的假象

在北上廣深地區這些高學歷的人群比較集中,如果你生活在他的周邊的話,可能與他們接觸的比較頻繁,所以你感覺你周圍的人都是學歷比較高的人群,而且在企業宣傳的時候或者是企業招聘的時候,他們都會提高自己的門檻,吸引更多的人才,也讓廣大人民感覺到人才數量比較多。

最後一句:

其實我們國家的高學歷人才還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與富強,我們國家高等教育也在逐步的變強,相信未來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宇宙最好老師


應該跟圈子有關係了。我一開始在大學裡感覺身邊全是211的,自己沒啥突出的,覺得211早就爛大街了。自己老實巴交的,沒找到女朋友,一看到喜歡的女孩就不敢說話。後來認識了一個女生(不是我們學校的)說喜歡我,慢慢就在一起了,而她的理由居然就是我是211學校的,又比較有禮貌,就很有好感,平時沒結識過211學校的學生。


用戶8003205950815


這個看圈子,由於工作原因,周圍基本上都是本碩博985的,包括,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同濟,武大,南京大學,華科,川大,電子科大,吉林大學,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等,還有一些國外名校的。但是網上985.211的比例還是不高。有一次我發了個關於博士剛畢業找工作拿的offer,有大概年薪45萬,有20萬的,有30萬,列了七八個offer,最後一個offer大概年薪是20多萬,結果有人就罵一個剛畢業的,怎麼可能給你開這麼多?有人罵你幹了這麼多份工作,工資怎麼越來越低,才20多萬?還有呢,還有的人說你怎麼頻繁跳槽?從這評論裡邊,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甚至沒上過大學。還有的人非要槓最高學歷就是第一學歷。還有人在網上罵,之前捐款的教授說做科研都是要花錢的,教授怎麼可能有錢?我認識一個人,他本碩是一個普通211的,然後博士是清華的,然後整天說自己的母校是清華,只要有清華的新聞,一定要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從來不提自己本碩的學校,所以很多人說自己985 211的還有虛榮心作祟。


夜襲高老莊4




數不清的風輕雲淡


實際上,近幾年211(含985,下同)高校錄取率達到5%左右,比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專生的錄取率還高得多。也就是說,如今的211畢業生,含金量與九十年代的211高校畢業生是無法相比的,客觀地講,只相當於當年的大專生。

雖然211高校畢業生含金量下降,但其光環仍存。如果沒有更具體的清華、北大等信息背書,用985、211這兩組數字,也能唬倒不少人。光環奪目耀眼,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因此滿目都是985、211畢業生。

每年從211以上高校畢業60萬人,只將近十年的人數相加,至少也在三百萬以上。這些人,是網絡上最活躍、最有話語權的群體,他們發出的聲量,是相當巨大的。也就容易給人造成985、211滿地走的錯覺。實際上,近幾年211(含985,下同)高校錄取率達到5%左右,比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專生的錄取率還高得多。也就是說,如今的211畢業生,含金量與九十年代的211高校畢業生是無法相比的,客觀地講,只相當於當年的大專生。

雖然211高校畢業生含金量下降,但其光環仍存。如果沒有更具體的清華、北大等信息背書,用985、211這兩組數字,也能唬倒不少人。光環奪目耀眼,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因此滿目都是985、211畢業生。


小二的舊時光


你好,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某常春藤名校,年薪100w+,勉強回答這個問題,利益相關,圈內人士可能已經認出我了吧哈哈[摳鼻]



且拂心塵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

在虛擬網絡中,有種像在洪荒世界一樣。看過洪荒小說的同學都知道,洪荒類小說有個非常著名的說法“大羅滿地走,金仙多如狗”。這是小說中存在的事情。


如果將其比做現今的網絡的話,也是有一定的研究意思的。洪荒流傳的說法可能是真的,但網絡上真有那麼多名校畢業生嗎?對此,菜鳥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 確實存在

就以現在非常火爆的“今日頭條”為例,每天的人流量多說有幾億人的樣子。如果少說也有幾千萬人了吧!大家看看這個人流量和龐大的基數。雖說我國的名校生每年畢業的不太多,但架不住基數比較大的情況。幾千萬到上億的人數,大家想一下,肯定有一個數量龐大的名校團體,這個是肯定的。還不說有很多名校的碩博士,所以菜鳥覺得這個有一定的可信度的。最重要的還是基數太大。


第二種: 有可能沒那麼多

菜鳥覺得這個說法還是有些說得通的。尤其是現在虛擬網絡的發展,我說自己是博士畢業也行,因為這種無腦的網絡發言也不在少數。尤其是現在鍵盤俠快速增多的時代。不講智商碾壓別人,只求嘴上塗一痛快。所以,菜鳥覺得,有這種嘴炮的人也不在少數,關鍵是還喜歡跟風,這的確不是一個好現象。還是虛榮心作祟。

但菜鳥更傾向於第一種說法,畢竟現在名校畢業的學生基數是比較大的,所以網絡上出現名校的概率比以前大很多,所以也是比較正常的。


菜鳥大師兄


985、211算什麼?

知乎有個名句,曾被廣泛嘲笑: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哈佛畢業,年入千萬。沙特王子,是我鄰居。圈子太小,匿了。

當然也有別的版本,說的是那種逼格裝得很高的人。

為什麼感覺網絡上到處都是985、211畢業?原因有三個:

一、基於“倖存者偏差”導致的錯覺。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邏輯謬誤,指的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網絡社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這種陌生人社交場所,可以暢所欲言,沒有心理壓力。天天裝逼、偶爾吹牛,甚是愜意。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謹言慎行的人,到了網絡上,一個個張牙舞爪,完全變了個人。985、211的身份,當然值得拿出來大吹特吹。而不是名校畢業的,只能將自身其他亮點發揚光大,至於畢業學校,則避而不談。

因而,我們見到秀學歷的,大把985、211,卻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數,這其實是“倖存者偏差”導致的錯覺。

二、985、211畢業生的總量確實在增加。

筆者找到2017年的數據,當年211(含985)高校錄取人數為45.5萬。同年這類高校錄取研究生人數也在15萬以上。兩者相加約60萬。

每年從211以上高校畢業60萬人,只將近十年的人數相加,至少也在三百萬以上。這些人,是網絡上最活躍、最有話語權的群體,他們發出的聲量,是相當巨大的。也就容易給人造成985、211滿地走的錯覺。

三、985、211在公眾心目中有天之驕子的光環。

實際上,近幾年211(含985,下同)高校錄取率達到5%左右,比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專生的錄取率還高得多。也就是說,如今的211畢業生,含金量與九十年代的211高校畢業生是無法相比的,客觀地講,只相當於當年的大專生。

雖然211高校畢業生含金量下降,但其光環仍存。如果沒有更具體的清華、北大等信息背書,用985、211這兩組數字,也能唬倒不少人。光環奪目耀眼,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因此滿目都是985、211畢業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