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前言

去 泉州 可以說是已經想了很久的一件事情。 但真的當計劃擺到眼前時,還是有些如夢如幻。 閩南之行的第三天,從 廈門 站出發,一小時的動車,到了 泉州 站(福廈高鐵 泉州 站)。 泉州 跟 廈門 一衣帶水,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乃至說話口音,給人的感覺都是極其相似的。但兩座城市的氣質則全然不同。 廈門 是低調不張揚的嶄 新都 市, 泉州 是內斂而悠久的文化古城。它是陳舊的,有些敗落的,但絕對風姿綽約。

行程安排

Day1:乘坐動車由 廈門 前往 泉州 →1916創意園→開元寺→西街→承天寺→塗門街→清淨寺→關帝廟→府文廟→ 泉州 博物館→書所想 Day2:天后宮→ 中山 南路→花巷(粉紅)天主堂→花橋慈濟宮→南音藝苑

Tips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開元寺就在西街上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寺在塗門街上,旁邊就是關帝廟,它們距離府文廟、承天寺都步行可到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西街經 中山 路步行至承天寺約1000米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1916創意園距離以上景點步行稍微遠些,建議乘坐公交車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 博物館距離老城區比較遠,沒記錯的話在老城區和動車站中間,需要坐公交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南音藝苑定期會有表演,可以關注公眾號查看演出時間,合理安排行程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 青旅相對不多,可根據個人行程安排選擇民宿或酒店,景點集中在老城區(鯉城區)

關於吃吃喝喝

泉州 的食物真的是長在了我的味覺審美上,一天半的時間恨不得我有三個胃!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西街的特色小吃比較集中,挑著買還是能吃得比較全(吳氏麻餈一定要吃),西街和 中山 路的交界有KOI和一點點,兩家店緊挨著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要問我 泉州 最喜歡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面線糊。一定要吃。配料多樣,奢儉由人,店面眾多,隨便一家都不會難吃。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滿煎糕、潤餅、甜油槌都是不錯的選擇。豬血湯、豬雜湯如果接受得了也可以試試。因為一人獨行,且時間有限,沒能吃 上海 鮮鹹飯和薑母鴨,甚是遺憾。

Day1-香火嫋嫋不似塵

出站的時候,夾著雨的風可真涼啊。 坐公交一路搖晃到了1916文化街區,直奔本次在 泉州 的落腳地,眾山小青年旅舍。 泉州 不比 廈門 ,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還沒有那麼完善,可選擇的青旅不多,眾山小是多年前收藏的一家,也是 泉州 為數不多的青旅裡特別出挑的。這次能順利訂到,可以說非常開心啦。真的很喜歡這種獨棟青旅。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大概是因為正好趕上颳風下雨降溫,白天的1916街區很冷清,街道上幾乎沒有什麼人。這裡原本是一個一片廠區,改造成文化創意園區的時間也不算很長,加之淡季,遊客真的很少,如果碰上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應該很容易拍出大片吧。青旅裡的人亦很少,大廳有些昏暗,只有一隻不怕人的橘貓陪著前臺小姐姐。辦完入住,放下行李稍作休整,問了問前臺小姐姐幾個寺廟與青旅的距離遠近,便直奔今天行程的第一個站,開元寺。 走出創意園的過程並不太順利,跟著導航走到了小巷子,竟發現必經之路有一扇緊鎖的鐵門。無解。折返的途中經過一家咖啡店,這樣的雨天,倒是在十點多就開始營業了,難得。飢腸轆轆之際,喝咖啡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即便這家店在雨天裡顯得格外溫柔。它的旁邊是一家手工店,透明櫥窗有擺著一些好看的明信片,正想進去淘寶,一看,還未營業。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跟著地圖繞過了好多七彎八拐的小巷子,終於走到了大路上。小巷中有許多私房小店,茶舍、民宿、書屋,雅緻素淨的門面實在跟雨中泥濘狹窄的小巷子格格不入。無意間還經過了另外一片創意園區,鮮明的色彩塗滿了像是停車場般的建築,在黛青色的雨裡顯得格外惹眼。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在距離開元寺還有大約三四百米的時候,我在一家小吃店門口停了下來。“咱厝小吃店”。貌似剛才經過某條小巷的時候也看到了這個名字。那就隨緣坐下,吃點兒東西吧。其實一開始我想吃的是肉粽,不巧,下雨天,沒得賣。老闆說,要不來碗麵線糊吧。好,就來碗麵線糊。外行人在老闆的引導下挑選完了作料,在選大概是第七樣還是第八樣作料的時候,老闆忍不住了:“好了好了,再放作料一會兒面線糊的湯都放不了多少了。”滿滿一碗麵線糊端上來,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嘗一口,頓時驚為瓊漿玉露。太好吃了。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吃完麵線糊,繼續跟著導航走,一看,眼睛亮了,這不是傳說中的西街嗎?原來開元寺在西街上! 泉州 作為元朝第一大港,海上 絲綢之路 曾由此開始,各地商賈匯聚於此,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最令人驚歎的,是多元宗教文化在 泉州 的完美融合和綿延傳承。世界史上,因宗教矛盾而產生的大小戰爭不計其數,時至今日,也仍有不少地區遍佈著因為宗教而引發的戰火和紛爭。而 泉州 全然不同。佛教、 印度 教、伊斯蘭教、道教……各種各樣的信仰在這兒 和平 共處,生根發芽,井井有序地一同生生不息。在保存完好的幾大寺院裡,依稀能辨別得出不同文化融合的痕跡。 進了開元寺時,雨已經全停下了。寺裡香火旺盛,大約是剛好臨了西街,即便是在這樣陰鬱的天氣,來來往往的遊人、香客也不少。適逢早春花開,古剎又多了一絲風采。開元寺內即有郵局,有售賣各色明信片。郵筒可愛極了,六尊可愛的佛像造型分別代表著平安無虞、學業有成等美好寓意,讓人投信的時候直犯選擇恐懼症。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開元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開元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開元寺

從開元寺出來,就近開始逛起了西街。西街兩側主要售賣各色小吃,大多為本地特色,禁止機動車駛入,但對電瓶車則網開一面,並不擁擠的車上時不時有電瓶車穿梭而過,濃濃的市井氣息。左右兩側食店看上去一家比一家誘人,只恨自己沒有三個胃。開元寺出來的街面上便有一家售賣各色紀念品的小店, 泉州 不比 廈門 ,捎帶紀念品的最集中區域,大概就是在西街了。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從街的一頭走到了另一頭,沿街的店鋪逐漸由古樸的傳統小食店變成了裝修精美的各式新潮店面。看到了 中山 路口的鐘樓時,往左一偏頭,竟有比肩而立的一點點和KOI。看了一下一點點的長隊,扭頭便買了一杯KOI,接著走向承天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西街

與開元寺的熱鬧不同,午後一點多的承天寺顯得寂靜祥和。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承天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承天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承天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承天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承天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承天寺

承天寺步行到清淨寺,恰好會經過塗門街。塗門街上的建築非常漂亮,象徵閩南傳統特色的紅磚與帶著伊斯蘭異域風情的藍綠錐形圓弧窗戶就這麼直白地組合在了一起,倒也相得益彰。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塗門街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塗門街

清淨寺據說是為古時客死 泉州 的穆斯林而建,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特徵,也有一間融合了中式風格的禮拜堂。下午三點的清淨寺,在灰濛濛的即將下雨的天色下顯得越發冷清,元代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使得這裡商賈雲集,曾有為數眾多信仰伊斯蘭文化的阿拉伯商人不遠萬里來到這裡,並紮根至今。園區有長相上已經看不出跟我們有多大差別的“回回”帶著孩子玩耍,對於他們而言,這些我們眼裡陌生、莊嚴、肅穆、遙遠、神秘的石碑和文字,應當一直是熟悉而不可忘卻的鄉愁吧。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入口處是非常古樸而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因年代久遠而形成的自然褪色感使得清淨寺的整體色彩與其他伊斯蘭建築相比較,更多了一絲莊嚴肅穆,像一位風塵僕僕而終於塵埃落定的垂垂老者。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伊斯蘭文化似乎崇尚這樣的藍色,使人感到非常輕鬆柔和。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中式的木質屋簷與伊斯蘭風格的花紋融合在一起,互襯成了瑰麗別緻的建築風采。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褪色的石磚後面,彷彿棲息著穆斯林們熱切的靈魂。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淨古寺

關帝廟的香火極旺盛,當然,建築也極具特色,信仰在飛簷畫壁的屋頂下一代代傳承著。關帝廟附近有許多算命看相,倒也不會糾纏,遇上搭話的目不斜視態度堅決一點兒拒絕就可以了。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關帝廟外的樹上開滿了手掌大的花,落英紛紛交錯了枝頭正茂,即便是這樣昏沉的天色下也極美。從關帝廟出來,天空又開始下起了雨,走到府文廟的時候,雨剛好下得很大。全國各地的文廟其實都是孔廟,在這樣的老城裡保存得都是比較好的, 泉州 府文廟規模不算小。聽說府文廟前的廣場時常會有南音演奏,但這樣的天氣,肯定也無緣見到啦。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府文廟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府文廟

府文廟出來後,便直奔今天的最後一站, 泉州 博物館。相對於市區其他景點,博物館是比較遠的,因為第二天恰好逢週一閉館,所以就得踩著點趕過去啦。這樣的雨天,參觀博物館倒是個極其不錯的選擇。 泉州 博物館與海峽兩岸博物館相鄰,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可以順便參觀一下海峽兩岸博物館。 泉州 博物館館藏還是比較豐富,有一些很可愛的展品。(後來又去了位於 福州 市的 福建 省博物館,莫名發現怎麼 福建 省的博物館都有這麼多可愛的館藏啊?太可愛太萌了吧!)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博物館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博物館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博物館

從博物館搭車回到老城區,大概是下午六點左右,因為陰雨天的緣故,路上早早就亮起了燈。感覺到了肚子傳來的飢餓感,便踏進了和友面線糊的店。溼冷的雨天,有什麼比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更能撫慰人心呢?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真的忍不住再次感慨一下好喜歡面線糊這種可以自己搭配食材的東西,我在 泉州 每次吃麵線糊都要加料加到老闆忍不住制止我才罷休。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吃完麵線糊,路過一家叫書所想的創意書店,逛了逛,隨手買了一些喜歡的明信片,今天的行程就算圓滿結束了。時間尚早,於是便回西街再逛了一圈。夜色裡的西街跟白天果真不太一樣。有一些微雨,沿街鋪面關了一些,剩下的店裡亮著明暗不一的燈,與橘黃色的街燈糅合在一起,一幅“風雨既來,我自安好”的感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西街

走回青旅的路上,認認真真地看了一下晚上的1916創意園。彩色的幽暗的霓虹燈在孤寂地亮著,路上並沒有什麼人。一時間有些想念我曾同遊的夥伴們。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回青旅洗漱完畢,終究還是覺得不甘心長夜如此過去,便再穿上大衣,準備去早上看到的那間咖啡館坐坐。巧的是,咖啡館關門了,但上午沒人的文創小店倒是正準備打烊。厚著臉皮進店光顧,與老闆聊了一會兒,拿著買到的明信片喜滋滋地回到青旅。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冷雨夜裡顯得寂寞悽清的眾山小。還好有超級暖的前臺義工小姐姐。 在 泉州 的第一天,就在翻看著青旅床頭配備的 泉州 遊玩攻略中結束了。

Day2-偏使凡眼看人間

第二天清早可以說是在冷颼颼的溫度裡艱難地爬起來。令人絕望的是,窗外的雨並沒有因此而變小。在大雨中站在馬路邊邊舉步維艱地等去天后宮的公交車時,整個人是絕望的。 但令人欽佩的是,這樣大的雨裡的早晨,依然有人早早地在天后宮祈福。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天后宮

泉州 各種類型的宮殿廟宇很多,天后宮可以說是其中最本土的代表了,建築風格帶著濃濃的當地特色。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天后宮

在雨裡沿著 中山 路一路走到了花巷天主教堂,沿路褚紅色的騎樓建築,既保留了閩南獨到的風情,又融合了南洋建築藝術特色,作為一個從小在騎樓屋簷下長大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從小到大我所見過的騎樓建築裡最有特色、最讓人過目不忘的。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中山街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中山街

泉州 騎樓的美麗之處在於,時間的流逝在這兒停駐得恰到好處,建築色彩沒有過多消磨損耗,也沒有因為刻意的翻新而變得千篇一律,一眼望過去,好像滿街的房子都是一個風格,但仔細一品,每間房間的美感都不盡相同。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中山街

花巷天主堂那天並未開放,只能在細雨中一睹粉色的外牆。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市花巷天主教堂

找天主堂的途中,隨意停在一家小吃店吃了早餐,很好吃的肉粽和熱騰騰的豬血湯,口味跟 海南 差不太多,但大早上吃這樣的一份早餐倒是第一次。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回西街的路上,無意間竟路過因為擔心時間不夠而忍痛割愛的花橋慈濟宮。香火同樣很旺盛呢。一句“半城煙火半城仙”來形容 泉州 ,再貼切不過了。奇怪的是,這樣一座香火繚繞、廟宇遍佈、信仰濃厚的城市,卻能讓人透過在莊重而敬畏的心情,看到“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的平凡與溫馨,看到善男信女在神明面前認真祈禱的虔誠與執拗,多少日月東流水,我自蹉跎笑顏開。寄願望於鬼神庇佑與勤懇經營生活瑣碎,似乎從來就是理所當然互為映襯的事。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花橋慈濟宮

最後一次行走在西街,買了點兒方便帶走的特色小點心——滿煎糕、甜油槌、吳氏麻餈,都很美味,特別是麻餈,不吃真的會後悔。你看,縱使半城煙火半城仙,這座城市卻總是有這麼多讓人貪戀的凡間風情啊。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開元寺

在西街上的開元寺側門。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泉州開元寺

無論白天晚上的西街,總是熙熙攘攘的。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西街

很巧的是,回西街取行李的時候,坐公交提早一站下了車,剛好就在南音藝苑那個站。只可惜沒有提前買票,看一場正兒八經的演出。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在 泉州 一天半的短暫時光裡,從文創園到各個景區的路上,我走過好多這樣建築低矮的小巷,有跟流浪狗相遇對視的無奈,也有遇上閩南腔老爺爺熱心指路的愉悅。

泉州---不遇刺桐不見鯉,半城煙火半城仙

離開 泉州 的時候,天已經放晴了。隱隱有光線穿過雲層透下來。 駐足與相遇還是太匆忙倉促了。甚至都沒能找到機會吃一碗海鮮鹹飯,沒能找到可愛的鯉魚嘴排水口,也來不及仔細去分辨那滿樹的花是不是代指了這座城市的刺桐。這樣美好的一座城市,一定後會有期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