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了“生命至上”——內蒙古醫療救治工作側記

這是一次特別出征:204人到方艙醫院、384人到重症病房、3天接連派出3批次隊伍……截至2月23日,內蒙古向湖北已派出10批次839名醫療疾控隊員,後續部隊還在隨時待命。

這是一場連續作戰:剛剛接受了“鼠疫”應急大考,又迅速投入到抗擊新冠疫情中來,啟動Ⅰ級響應,指揮部全面升級,各工作組緊密協同,在“四早”上集中火力,在“四集中”上多措並舉,防控與救治同步推進,緊張有序。

精銳盡出,應對不能慢

1月23日凌晨,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K3次國際列車緩緩駛進二連浩特火車站。武漢姑娘小葛和車上其他乘客將在這裡完成海關例行檢查。此時的內蒙古已經開始嚴把“輸入”“輸出”關。

內蒙古儘管地廣人稀,但位置特殊——橫跨“三北”、毗鄰八省,外與蒙古和俄羅斯接壤,對外交流頻繁。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守好祖國的北大門,要打的同樣是一場硬仗。

“Ⅰ級響應,一級戰鬥!”正月初一那天,內蒙古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全區衛生健康系統的黨員幹部和關鍵崗位取消春節休假提前返崗,第一時間選定公佈113家定點醫院,第一時間成立自治區級和盟市級專家團隊,第一時間調出3635張可用於救治的床位、培訓5927名護士。為了保住患者的生命,醫療系統精銳盡出,一刻不停嚴陣以待。

高度的警覺、敏銳的判斷,為內蒙古聯防聯控贏得了更多時機。

在做好自治區患者救治的同時,內蒙古還派出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在荊門市區和3個區縣、在武漢市各個醫院、在江漢方艙、在沌口方艙,許許多多來自內蒙古的白衣戰士。

協同作戰,防控全方位

“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內蒙古防控工作指揮部一聲令下,各個部門打破條塊,幹部群眾有序應戰。

“指令清晰了,系統完善了,條塊暢通了,執行就會更有力,就不會出現打亂仗的情況。我們對全區103個旗縣依據不同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的防控措施,防止一刀切。”內蒙古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防控組組長許宏智說,阿拉善盟是內蒙古唯一無確診病例的盟市,重點任務就是外防輸入,確保零感染;已經發現病例的地區,重點就要內防擴散。

2月4日,呼和浩特市一出租車司機確診後,官方立即發佈行車軌跡、支付名單等數十頁流調情況,被網友稱讚為“最詳細協查通告”。直面群眾關切,確保信息公開透明,這是內蒙古抗擊疫情的另一個特點,既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又沒有引起恐慌,反而更有助於疫情防控。

科學救治,聽專家的話

醫療救治怎麼開展,內蒙古選擇“聽專家的話”,科學決策,理性應對,從確定定點收治醫院到出臺防控措施,嚴格符合傳染病防治規律,發揮專家作用。

“呼吸困難緩解,血壓降下來了,肺部影像明顯好轉,心臟狀況也穩定了,可以進行核酸檢測。”在內蒙古自治區遠程醫療中心,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孫德俊的話令屏幕兩端的醫護人員都舒了一口氣。這名赤峰的新冠肺炎患者一度呼吸心搏驟停9分鐘,生死一瞬,治療團隊密切配合,緊急施救,硬是把患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孫德俊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的常委,從事呼吸病學研究30餘年。“這個病毒把握起來很難,我們密切關注最新變化,快速反應,不斷調整修正方案,形成了改良的辦法,全區上下,一個聲音,執行到底。”孫德俊說,對於確診病例,診療方案最初是以核酸檢測為標準,內蒙古在研判多個病例後,較早地以明確的流行病學史、影像學改變、核酸檢測同時作為判斷標準。如果有核酸檢測是陰性,但是影像學顯示病變的患者,也作為臨床診斷病例,按疑似病例上報,並按確診病例治療。

去年11月中旬,內蒙古出現人間鼠疫,當地果斷出手,持續攻堅50多天,控制了疫情,有效防止了疫情蔓延。“在那次應急‘大考’中,內蒙古疫情防控的指揮體系、應急預案、專業隊伍、後備力量和物資儲備得到了一次全面提升。”許宏智說,在與鼠疫做鬥爭時,滅鼠、消毒、宣傳、治療,重視發熱門診,各方聯防聯控,總結形成了一套實用的辦法。

大戰並未結束,內蒙古已著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新華社記者 張麗娜 魏婧宇 安路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