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壹.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前幾天,閨蜜家的娃病了,上午還好好送到幼兒園的孩子,晚上回來就燒的來勢洶洶,體溫一下子飆到41度。


那天剛好趕上閨蜜年終報告,忙完後,她才看見手機裡孩子姥姥十幾通的未接來電。


心裡咯噔一下,心裡想著一定是孩子出事了,趕緊回撥過去,姥姥接了電話說“沒事了,有點發燒,吃了藥已經退了,你忙吧。”


想著普通的發燒,姥姥應該能應付的來,她就沒及時趕回家。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誰知道,快12點到家後,發現姥姥趴在孩子床邊睡著了,孩子蓋著厚厚的被子,臉熱的通紅。


她趕緊摸了一下孩子的頭,燙的讓人心慌,她一邊給孩子穿衣服一邊說“媽,孩子燒的這麼熱,怎麼蓋這麼多啊,趕緊去醫院吧。”


姥姥聽了趕緊起身摸了一下孩子的腳,慌張的解釋“剛退了啊,我就眯了一會兒,怎麼又燒了啊。”


一家人火急火燎的趕到醫院,孩子被確診為甲流感染,差點就感染肺炎。


看著孩子難受,她忍不住跟姥姥發了火。


“媽,你給她吃的什麼藥,能不能不瞎吃藥?”


“孩子燒的這麼厲害,怎麼不第一時間送醫院啊!”


姥姥看著病房裡的孩子,一聲沒吭。


住院的這一週,她白天上班,晚上到醫院替換姥姥照顧孩子。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貳.


有天加班去的晚,到醫院的時候孩子都睡了,姥姥在病床旁邊的小板凳上坐著,從兜裡拿出一堆花花綠綠的小藥盒兒,就著水吃了一把藥。


擦了擦手,摸摸孩子的頭,嘆了一口氣說“乖乖,姥姥年紀大了,不中用了,淨給你們添麻煩了,你快點好起來吧,看把你媽累的。”


這個畫面,閨蜜突然淚崩了,這一週沒少埋怨姥姥,沒想到姥姥心裡壓力這麼大,還在惦記著自己...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閨女那麼忙,那麼累,少幫一把,都覺得是在給閨女添麻煩。


就因為,比起愛外孫,她更愛女兒。


還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張讓人淚目的圖片。


年輕的媽媽一口一口的喂著自己的女兒,而她的媽媽就站在她身邊,也在一口一口喂著她。


有人說“幹嘛不自己好好吃飯,讓姥姥喂孩子,矯情。”


怕是你不知道,有一種餵飯叫:只有媽媽喂,孩子才會好好吃。


怕是你也不知道,有一種心疼叫:見不得女兒餓著肚子帶孩子。


媽媽,永遠都是那個竭盡所能給我們一切的人,就如現在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帶外孫的路明明很苦,卻從來沒影響姥姥成為帶娃c位的事實。


為啥?就因為她們更愛自己的女兒。


都是媽媽。


即使我們三十歲四十歲了,在她眼裡依舊是個孩子。


哪怕我們已經生兒育女,當我們疼愛自己孩子時,她依然在疼愛著我們。


也許,她給予的方式不好,甚至不對,但其中的深愛,卻永遠不能否定。


只是我們,總記得自己的付出,忘了這一點。


可別忘了,她也是第一次當姥姥。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叄.


去年,有一個7分鐘短片,看溼了好多人的眼眶。


女主是個職場媽媽,平時上班媽媽在家幫她帶4歲的女兒。


跟好多家庭一樣,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的衝突是這個家不和諧的音符。


女兒熬夜加班,媽媽早起為她煮養肝粥,她氣媽媽為什麼不讓自己多睡一會兒。


忙完早餐,為了讓孩子快點收拾完去趕校車,媽媽總是替孩子穿衣服,她嗤之以鼻。


女兒生日,她下班晚歸,孩子發燒了,女主責怪媽媽給孩子蓋的多,亂吃藥。


甚至痛斥媽媽“你這根本不是愛,就是控制的慾望!”


在媽媽失望的眼裡,閃現的都是女兒小時候可愛的樣子,那麼從小依賴自己的小人長大了,開始嫌棄自己了,心酸至極。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第二天早起,沒看見媽媽,鄰居說看著媽媽拿著箱子走了,女主慌張的給媽媽打電話,卻發現媽媽沒帶手機,一早上坐立不安。直到看到媽媽拎著菜籃子回來,她的心才放下。


養娃路上,誰不是一邊嫌棄老媽,一邊又離不開她呢?生氣的時候,吼過她,怨過她,可真正離不開她的,不還是我們自己麼?


還好,媽媽沒有走,而是去了很遠的市場,去給她和孩子買新鮮的排骨了。


孩子病了,她太累了,媽媽想給她們煲點湯,補補身子。


心酸歸心酸,但心裡的惦記卻一點沒有減少,撒手不管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個人,被傷害一萬次還會輕易的原諒你,那一定是媽媽。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個人,年過60還在拿著手機學習育兒視頻,那一定是姥姥。


當過媽媽,養大了女兒,還要心疼她一輩子。


當了姥姥,又變成小學生,什麼都要從零學起,生怕給孩子添一點麻煩。


心疼她。

你是否有一瞬間後悔讓姥姥帶娃?


當了姥姥之後的媽,她的愛和苦,也許等我們也當了姥姥才會理解吧。


有娃以後,總覺得我們付出的很多,總覺得愛孩子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沒錯,但相比之下,姥姥要付出的更多,因為她要愛外孫,更要愛女兒,她的愛,比我們還要多一份。


我們總是吐槽媽媽懂得不多,帶娃方法不對,一點不與時俱進,但其實在媽媽那個年代,她能接受到的知識有限,帶娃全靠祖輩相傳的經驗,哪有現在這麼多的渠道。


但為了幫我們好好帶娃,她會很努力的讓自己靠近這個時代,努力學著用手機,翻育兒的書,弄懂孩子的玩具,遇事也會跟女兒商量。


對孩子,也許偶爾也會有嬌慣,但那些都是來自“隔輩親”不可避免的愛吧,俗話說“隔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份愛沒那麼理性,卻也不摻一點水分。


愛孩子,是每個媽媽的天性,愛外孫,還不是因為他是從女兒肚子裡爬出來的娃麼。


外孫不是她生的,她不敢做主,可我們是啊,跟辛苦一年的她說一句:“他姥姥,你辛苦啦,媽媽,你也辛苦啦。”


也許這一句,她就能在心裡樂開了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