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人生的365天-第十八話《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何為尊重。》

導讀:在國際上,美國霸權主義

可是臭名昭著,不管換了多少任領導人物,這個國家給全世界的印象就是一個不尊重他國主權的模樣。 在對伊朗、朝鮮等國的核武器問題上,更是一副霸道的姿態,近年來,在特蘭普的帶領下,多國遭受到美國的欺壓。世界對美國的反抗聲越來越大,拒絕美國對自己國家的指手畫腳,不僅是一個國家富強的表現,更是這個國家在國際地位上受到的尊重

人生的365天-第十八話《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何為尊重。》

美國總統-特蘭普

斯諾登引出風暴

<code>愛德華·斯諾登,前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員,曝光“稜鏡計劃”即“斯諾登事件”。/<code>

<strong>相信大家都聽過“斯諾登事件”,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宗信息大案,看看美國是多麼不尊重個人信息。

根據斯諾登披露的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個人聊天日誌,存儲的資料數據,語音通訊、文件傳輸還有個人社交網絡數據。此事經美國政府證實,他們的確要求美國電信運營公司威瑞森向他們提供數百萬私人電話記錄,包括個人通話時長、通話地點以及雙方號碼。

美國政府通過“稜鏡計劃”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監聽,監聽對象包括美國以外地區的客戶和美國公民。這個計劃,嚴重侵犯了許多人的信息隱私,是一種極度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信息隱私

信息隱私,是這個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另一個身份,在表面上可能讓大家覺得無關重要,實際卻是價值連城。不管是哪個國家或地區,出售個人信息牟取暴利的行為都屬於犯法行為。在中國,更是在各項法律法案中有對個人信息保護做出明確規定,保障一個公民的信息安全,不僅僅是我們個人需要注意,也是一個國家的義務。

人生的365天-第十八話《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何為尊重。》

愛德華·斯諾登

愛德華·斯諾登不僅披露了“稜鏡計劃”,更是牽帶出了美國“竊聽門事件”。“竊聽門”的範圍,下至普通公民,上至其他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人物,覆蓋全球122位國家領導,據新聞報道,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監聽報告就多達300份。

<strong>竊聽他國領導:美國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嚴重破壞國際關係的惡劣行徑,也是造成多國在拒絕美國發達科技技術的根本原因。哪怕美國的技術再如何優秀,但如果是這麼不尊重他國領導,甚至造成他國主權權益被侵犯,那相信不管是什麼國家都不會願意接受美國的產品。

<strong>監視公民隱私:“稜鏡計劃”曝光,讓多少公民對自身信息隱私安全憂心,現代生活依賴電子科技,可想想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別人監控著,會不會有種被“窺視”的害怕。人活著,誰能沒有點‘小秘密’,要是有一天,我們連這點私人空間都沒了,難道活著不辛苦嗎?

尊重

<code>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樣。不尊重別人感情的人,最終只會引起別人的討厭和憎恨。/<code>

<strong>我們說尊重是什麼?

尊重,是人和人溝通的基本要求,因為人和人是平等的存在,如果有一方在溝通過程是盛氣凌人的,那這個溝通肯定不會愉快。

尊重,是我們對每個人的態度,尊重別人的隱私,尊重別人的行為。

人生的365天-第十八話《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何為尊重。》

尊重是禮儀,是態度

美國在國際上的霸權姿態是他們不尊重其他國家,在“竊聽門”上是他們不尊重他國領導,在“稜鏡計劃”上是他們不尊重公民隱私。他們的這所有做事的手段,把尊重踐踏的一無所有,更是讓現在全世界對他們除了厭惡還是厭惡。

周總理的故事

周恩來總理,可以說是一個情商高,智商高的外交家。

人生的365天-第十八話《斯諾登事件告訴我們,何為尊重。》

周恩來總理

在一次會見中,和一位國力比中國強盛很多的國家領導人握手,那位領導人在見面握手時,竟然戴著手套。周總理見此,並沒有迴避,也沒有多言,而是微笑的和那位領導人握手。正當那位領導洋洋得意的以為自己在中國土地上成功折辱了中國領導人時,只見周總理不慌不忙的向隨從要了一條潔白的手帕,輕輕的擦拭自己剛才用來握手的那隻手,然後,當著那位領導人的面,把手帕丟進了垃圾箱。

這種場合,戴著手套與人握手是一種多麼不尊重人的行為,更何況他面對的中國領導人-周總理,不僅是他不尊重周總理,更是他不尊重我們的國家。而周總理的行為,就是一擊無聲的重拳,既然你無法對我們表示尊重,那我們自然要給以回擊。

<strong>我們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前提是,我們一定要尊重別人,尊重是彼此相互。

結束語

尊重會讓我們在生活處事得到更好的回報,保持謙恭是我們的態度,沒有誰天生就高人一等,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保持對他人的尊重呢?

侵犯別人的隱私是不尊重,校園暴力也是不尊重,作奸犯科還有很多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都是不尊重。法律的條條框框,不是用來限制我們的牢籠,而是要我們在做人做事時,一定要尊重他人,這樣,才是尊重自己。

千萬別抱怨別人不尊重你,因為這時候正是你要反思的時候,你是不是又尊重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