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為何會被自己的貼身警衛開槍打死?

samyasa


1984年10月31日,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遇刺。這個統治印度16年的女人,被兩個錫克族衛兵掃射身亡。

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的英迪拉•甘地身為一國總理,緣何會被貼身警衛刺殺身亡?

這其中,印度錫克族人與政府的矛盾是深層原因,英迪拉•甘地本人對身邊人的不加防範是直接導火索。

一、 錫克教與印度政府的恩怨。

在印度,佔主導支配地位的是印度族,他們基本都信仰印度教。

其餘還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和泰米爾族,分別占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信仰不一。

除此之外,對印度有著重大影響的民族還有錫克族。錫克族是一個典型的宗教民族。錫克教徒佔印度總人口的2%,自尊心強、倔強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尚武傳統,作戰驍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印度獨立後,錫克人就尋求自治甚至獨立。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合法政黨阿卡利黨,經過幾十年的鬥爭獲得了很多的自治權利。

在英迪拉時代,錫克教阿卡利黨溫和派領導人隆格瓦爾聲望很高,這引起了女總理的注意,為瓦解錫克族勢力,“鐵娘子”扶持了站在隆格瓦爾對面的激進分子。誰知這一步策略導致錫克族鷹派實力增強,從此,錫克教尚武分子與印度教衝突愈演愈烈。

為穩定局勢,爭取印度教選票,“鐵娘子”對錫克教採取了武力鎮壓,攻擊佔領了錫克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金廟。

聖地金廟被異教徒佔領,印度全國的錫克人都怒不可遏。揚言一定要報復劊子手英迪拉•甘地。

二、 英迪拉•甘地對身邊人的信任導致錫克族警衛有機可趁。

英迪拉•甘地的貼身衛兵,有多名錫克人,其中包括跟隨她接近十年的衛隊副隊長:本特•辛格。

政府官員出於安全考慮,試圖更換甘地身邊所有負責保衛工作的軍警。

然而,甘地認為,本特•辛格對她忠心耿耿,絕對不可能背叛她。

在一次採訪中,甘地對記者說:本特•辛格就是錫克人,他是好人。我們對付的,只是擾亂國家的一小批錫克壞人。

英迪拉•甘地不知道的是,回家探親的本特•辛格見聞了親友關於金廟事件後的哭訴後,怒火中燒,誓要替錫克族人討取公道。

本特•辛格對女總理起了殺心,與金錢無關,曾有激進分子給他十萬美元,請他去殺英迪拉•甘地,這位衛隊副隊長拒絕了,他不是為金錢殺人,他只為自己心目中的公道與尊嚴殺人。從這個方面講,英迪拉•甘地信任她的衛隊副隊長還是有一定原因的,只可惜,她低估了副隊長的民族自尊心。

本特•辛格回到總理府後,又聯絡上另一個貼身衛士薩特萬特•辛格,準備一起動手。

1984年10月31日,毫無戒備的英迪拉•甘地趕赴總理府,本特•辛格照例跟隨在後。

在走到一個過道時,手持衝鋒槍的薩特萬特•辛格也照例在這裡站崗。

突然之間,本特•辛格掏出一支轉輪手槍,槍口指著英迪拉•甘地。

當時的英迪拉•甘地根本不肯相信自己的貼身侍衛會這麼做,她那時還吃驚地問:“你是不是發瘋了?”

本特•辛格對她連開5槍,將67歲的女總理打倒在地。這邊,薩特萬特•辛格也用衝鋒槍,對準她進行掃射。

就這樣,發出進攻錫克教金廟命令的迪拉•甘地,成為了錫克教人的眼中釘。又因為她對身邊錫克教採取了信任態度,直接導致了她的死亡。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1984年10月31日,印度鐵娘子英迪拉 甘地匆匆的趕往總理府,最忠實的保鏢本特 辛格依舊跟在她的身後。英迪拉萬萬沒有想到這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兇手竟是她最信任的人。

英迪拉剛剛走過一個轉角,但轉交遇到的不是愛,而是總理府警衛薩特萬特 辛格黑洞洞的衝鋒槍槍口。站在英迪拉背後的本特 辛格拔出手槍,連續對她開了5槍。薩特萬特也舉起衝鋒槍對英迪拉掃射,發射了25發子彈。

子彈擊中了英迪拉的心臟,當場斃命。這兩名刺客把槍扔下,對於自己的同事們說到:我們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你們該履行你們的義務了。這時英迪拉的衛兵們才反應過來,連忙舉槍對他們兩個人進行射擊。

7年後,英迪拉的兒子拉吉夫也在擔任總理時被刺殺身亡。只不過拉吉夫是被自己扶持的人刺殺了,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派人用人肉炸彈和拉吉夫同歸於盡。



英迪拉身邊跟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衛士,為什麼會刺殺她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稍顯有點複雜的問題,那就是印度國內的教派對立。刺殺英迪拉的兩個衛兵就是錫克族人,英迪拉是印度開國元勳尼赫魯的女兒,出身於高貴的婆羅門家族,她信的是印度教。

錫克族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結合的產物。他們為了對抗莫臥兒王朝的壓迫,就演變成了一個半軍事化組織。這個種族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勇敢、驍勇善戰。錫克族所有男人的名字後邊都加上了辛格,也就是獅子的意思。

錫克族人的這個特點讓英國人非常喜歡,英國統治印度的時候,軍隊中有1/4都是錫克族人。就是在現在的印度軍隊中,也有15%左右的是錫克族人。上世紀流行於上海的紅頭阿三大部分都是錫克族人。

錫克族人和傳統的印度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居住的旁遮普省沒有一個乞丐,而印度教的地區遍地都是乞丐。沒有能力生存和傷殘錫克族人都會受到同族人的照顧,不至於流落江湖。



印度獨立後,錫克族人成立了一個阿卡利黨。領袖叫隆格瓦爾,他主張錫克族人應當在當地實行自治,但要以合法的手段進行。這個政黨贏得了大多數錫克族人的支持,但引起了英迪拉的警惕。

錫克教中有一個極端分子賓德蘭瓦勒,他認為錫克教應該獨立,成立一個卡利斯坦國。但這個瘋狂的想法在錫克族人中並不是主流,英迪拉決定扶持他們,讓他們挑戰阿克利黨。最終造成族群分裂,這樣就不會對英迪拉的上臺執政構成威脅。

在英迪拉的扶持下,賓德蘭瓦勒迅速崛起,成為錫克族的領袖人物。他在阿姆利則城的金廟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部,他決心用武力來實現族人的獨立和自治。

錫克族人比較激烈的獨立運動,迅速在國內引發了不少血案。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共引發了1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了上萬人的傷亡。錫克族人居住的旁遮普省還是變得非常混亂,這引起了印度教徒的強烈不滿。



英迪拉如果想上臺執政,必須贏得佔據國內人口70%的印度教徒的支持。1984年,英迪拉派出20萬大軍,發起了對旁遮普省的戰爭。這一場戰爭導致了3000多人的死亡,幾十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到了1984年6月,英迪拉甚至準備徹底摧毀希克族人的精神和靈魂。10萬大軍包圍了象徵著錫克教文明的金廟,並最終用武力佔領了這一地區。

金廟在錫克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就類似於伊斯蘭教人心中的聖地麥加,也相當於基督教文明中的耶路撒冷,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英迪拉的冒險,表面上取得了成功,實際上卻為她的死埋下了伏筆。

錫克族人向來就有高傲、倔強清高的特點,他們非常團結,尤其是在面對外族壓迫的時候。這個特點和中華民族則是非常相似的地方,這一場戰爭引發了錫克族人的怒火。



遭到重創的錫克族人向英迪拉發出了死亡威脅,表示一定要讓她血債血償。這讓印度政府的安全管理部門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他們開始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錫克族人進行清理。

前邊講過了錫克族人在印度的軍警中佔有非常高的比例,在英迪拉的衛隊中就有不少錫克族人。政府官員建議更換英迪拉身邊所有負責保安的錫克族軍警,這一計劃原則上被英迪拉接受。

但出自於政治方面的影響考慮,為了大選能夠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英迪拉還是保留了幾個錫克族衛兵。其中之一就是跟隨她將近10年的衛隊長本特 辛格,英迪拉認為這是自己的鐵桿,絕對不會背叛她。

在金廟事件爆發後不久,本特辛格決定回家探望自己的親人。他的親朋好友和鄰居向他哭訴了英迪拉的暴行,這引起了他的憤慨。錫克族人的領導機構願意給他10萬美元作為酬勞,讓他殺死英迪拉。

但這個忠勇的漢子表示為了自己的種族,願意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本特辛格回到總理府後,就聯繫了另外一個錫克族衛士薩特萬特辛格,兩人共同策劃了這一起刺殺,最終開頭的一幕就發生了。


新知傳習閣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也是世界上第二位女總理,她的一生傳滿了傳奇色彩。在她執政印度的十六年裡,她政治立場堅定,作風強硬,被世人譽為“印度鐵娘子”。由於她下令攻擊了錫克教的聖地金廟,故她貼身警衛中的錫克教徒尋找機會擊斃了她。

1984年6月3日,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下令印度陸軍攻入錫克教金廟,這次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而傷亡者和被捕者都以錫克人為主。這次軍事行動被錫克教人認為是政府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所以某些錫克教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總理府安全官員建議英迪拉將身邊的錫克教徒警衛全部撤換掉,但是英迪拉認為此舉會讓印度教跟錫克教的裂隙更大,且讓這些錫克教徒警衛失去了工作,無法養家餬口了,她最終沒有同意撤換錫克教徒警衛。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警衛開槍刺殺身亡,享年67歲。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印度全國掀起了反錫克教徒的暴動,不少錫克教徒在這場暴動中被殺死或無家可歸。印度宗教眾多,派系林立,彼此之間水火不容,經常相互攻擊殺戮,這是印度歷屆政府最難處理的事。在印度全國國民中,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此外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和猶太教,信徒各佔1%左右。

英迪拉·甘地並不是印度“聖雄”甘地的女兒,而是印度著名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她之所以姓“甘地”是因為她的丈夫名叫費羅茲·甘地。英迪拉的種姓是印度最高的婆羅門家族,她出身高貴,並先後在印度、英國的多所高等學府學習深造。1942年英迪拉嫁給費羅茲·甘地,1959年被選為國大黨主席,1966年1月當選為印度第三任總理,1980年1月14日又一次就任印度總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大秦鐵鷹劍士


1984年10月31日,“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總理正在政府大廈的私人花園內散步。突然,她的2名貼身警衛拔槍,朝她開火。在一陣亂槍掃射之後,英迪拉·甘地身中30多槍,命中要害,直接當場斃命。人們萬萬沒有想到英迪拉·甘地總理,竟然會被自己最信任的貼身警衛亂槍打死。那麼,英迪拉·甘地總理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的貼身警衛如此憎恨他,非要置她於死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歷史,探究歷史的真相!

英迪拉·甘地的來頭不小,她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她的父親尼赫魯是她政治上的引路人,在尼赫魯擔任印度總理的時候,英迪拉·甘地負責照顧尼赫魯的起居,並且兼任尼赫魯的幕僚長,幫助尼赫魯處理政務,陪同尼赫魯出席重要的會議,接見各國領導人。也就是她為父親做助手的這一段時間裡,為她接下來成為印度的總理,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

1966年,英迪拉·甘地當選為印度的總理,開始了她長達16年的執政生涯。英迪拉這位女總理很強硬,政治管理上的方針很強硬,立場堅定,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特別是在1971年,由於國內的貪腐以及國大黨內部積怨已久,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英迪拉·甘地的獨裁統治,要求她下臺。面對如此挑戰,英迪拉·甘地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下令警察和軍隊鎮壓示威和騷亂,並下令逮捕敵對政權的領導層,令數十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數千人被殺。

英迪拉·甘地這位“印度鐵娘子”正是因強硬的手段給她帶來了殺身之禍,事情的起因就是她對錫克教徒的迫害。在英迪拉·甘地執政的時候,錫克教徒一直在為爭取著更大的權益和認同而抗爭。就在1984年大選前,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事件。按理說,作為國家總理的英迪拉·甘地應該去化解雙方的矛盾,避免衝突才對。但是印度這位鐵娘子為了得到佔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的支持,採用強硬手段,用武力鎮壓錫克教徒。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軍隊進入金廟。錫克教的金廟可是錫克教的宗教聖地,神聖不可侵犯。英迪拉此舉是對錫克教神靈的褻瀆,遭到錫克教徒激烈的反抗。在這次衝突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錫克教人認為是英迪拉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因此某些錫克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歷史上錫克人非常善戰,因此在印度軍中多有服役,並且在英迪拉的警衛中也有不少錫克人。當時,總理府的安全顧問曾提議英迪拉撤走在她身邊的錫克教人士,但英迪拉為了避免進一步加劇印度教和錫克教的雙方矛盾而婉拒了。無奈,這件事就為她的死亡埋下了 禍根。當時,在發生英迪拉對錫克人進行鎮壓後,英迪拉的一些錫克教警衛回家探親,被錫克教的極端分子鼓動,並許以重利,同意刺殺英迪拉。於是乎,就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警衛亂槍打死,終年67歲。英迪拉於1984年11月3日下葬,結束了她對印度長達16年的統治。英迪拉之死完全就是她獨裁統治,咎由自取。當你舉起屠刀之時,必將死於屠刀之下!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她的兒子吉夫成為印度最年輕的總理。但於1991年5月卻和他母親一樣被暗殺,不過這一次他是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所暗殺。人們對英迪拉·甘地的評價褒貶不一,既有讚揚她的政績和對印度的建樹,也有人稱她是獨裁者。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說:“我一生人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隨著時光變遷,不少印度人又開始懷念這位“印度鐵娘子”了,甚至有人稱她為“印度國母”。


密探零零發


1984年10月31日,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走在總理府的花園裡,卻被兩位錫克族警衛槍殺,本特·辛格用手槍向她射擊,薩特萬特·辛格則端起衝鋒槍向她掃射,最後英迪拉身中16槍,倒在了血泊之中,她喪命於她信任的兩名警衛之手。

其他警衛此時才反應過來,他們擊斃本特·辛格,擊傷薩特萬特·辛格並將其逮捕。

政治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此許多政治家都遭遇過刺殺,比如林肯、列寧和肯尼迪等人都遭受過刺殺,但是他們都是遭遇外部政敵的刺殺,像英迪拉這樣禍起蕭牆,死於貼身警衛之手的是非常罕見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英迪拉的這兩名警衛如此仇視她?我們可以從英迪拉的執政風格和錫克族的歷史特點來分析。

1.著名的“鐵娘子”

英迪拉·甘地,印度的“鐵娘子”,她的這個外號是源自1965年2月時,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起爭端,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

當時大批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人逃離該地區,英迪拉卻到其道而行,前往印控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度假,當時斯利那加離前線很近,那裡甚至可以聽到持續不斷的槍炮聲。

當時印度總理夏斯特里與英迪拉關係很好,他十分擔心英迪拉的安危,多次打電話勸英迪拉撤離斯利那加。但是英迪拉頗有當年周公瑾的風範,面對死亡的威脅,她談笑風生,從容地在那裡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英迪拉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動了印度人民,印度的一家報紙稱英迪拉為“鐵娘子”,從此“鐵娘子”的稱號伴隨了英迪拉的一生。

英迪拉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獨生女兒,尼赫魯早年忙於印度的獨立運動,曾先後九次被英國人逮捕入獄。尼赫魯不忘從小給英迪拉灌輸民族思想和愛國精神,英迪拉從小就景仰法國的民族女英雄聖女貞德,她立志要成為印度的“貞德”。

英迪拉19歲時她的母親病逝,從此英迪拉擔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印度獨立後,英迪拉成為尼赫魯的得力助手,她幫助父親處理政事並多次陪同父親開展外交活動,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

1964年尼赫魯病逝後,國大黨的元老們推舉夏斯特里出任總理,但是他執政沒多久就去世。1966年,英迪拉被選舉為總理,成為印度首位女總理。在總理的任上,英迪拉充分展現了“鐵娘子”本色。

1.1強硬的外交政策

英迪拉充分認識到印度的安全要靠自力更生,因此她強硬地拒絕了美國提出的《核不擴散條約》,並於1973年成功地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大大增強了印度的穩定和安全。

1971年,英迪拉還頂著美國的壓力,與蘇聯簽訂了《印蘇友好合作條約》,從而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獲得蘇聯的支持。正是由於英迪拉強硬的手腕,美國總統尼克松非常不喜歡她,在背地裡稱她為老巫婆。

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後,雙方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存在爭議並因此大打出手,1965年雙方開展第二次印巴戰爭,戰爭以印度的失敗而告終。

英迪拉當上總理後痛定思痛,對軍隊進行了改革,大大提升了軍隊戰鬥力。

1971年巴基斯坦國內矛盾尖銳,東巴基斯坦人要求自治。女強人英迪拉怎能放過如此削弱敵國的良機,她指示印度軍隊,利用東巴基斯坦的難民問題,出兵佔領了該地區,並且支持該地區獨立而成立了孟加拉國。

這次戰爭,印度軍隊洗刷了之前慘敗的恥辱,又達到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英迪拉在國內被捧為民族英雄,聲望如日中天。

1975年英迪拉派軍隊出兵吞併了錫金,擴大了印度的版圖。

1.2在國內也採取高壓政策

英迪拉不僅在外交上措施強硬,在國內政策上她也採用高壓政策,她最為人詬病的國內政策就是強制計劃生育和為了一己之私而實行全國緊急狀態。

由於印度的人口增長太快,英迪拉決定在印度實行強制性節育手術。

她採取的手段非常極端,由政府派出大量警察將村莊包圍,然後強行對成年男性進行絕育手術,許多未婚男子也被殃及。

此舉引發民眾的強烈反對,最後不得不終止。這項霸道的措施為英迪拉贏得“史上閹割男人最多的女性”的“美譽”。

由於英迪拉作風霸道,縱容腐敗等原因,引起了民眾的不滿,1975年她的政敵利用民眾的不滿情緒,控告她在1971年的大選中存在營私舞弊等行為。6月,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判處英迪拉選舉舞弊的罪名成立,禁止她在未來六年內競選公職。

“鐵娘子”豈能將權力拱手相讓?6月26日,她斷然宣佈,在全國實行緊急狀態,暫停公民的一切基本權利。隨後她和次子桑賈伊採取高壓手段,大肆搜捕反對黨人士,並且發動民眾在大街上拉起橫幅寫著“英迪拉就是印度,印度就是英迪拉”。

直到1977年英迪拉才解除國家緊急狀態,在印度實行選舉,結果她一敗塗地,不得不交出權力。

2.錫克教問題

印度教派林立,其中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

錫克教徒在印度屬於少數民族,僅有2000萬人左右,他們主要居住在旁遮普省。

錫克人尚武好鬥,驍勇善戰,錫克男子喜歡取名“辛格”(兩名刺殺英迪拉的警衛就叫辛格),意為“雄獅”,錫克人一直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如今印度軍隊中有15%左右的士兵是錫克人。

8世紀時,錫克人曾經在印度北部建立王國,後來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錫克王國淪為印度的一個邦。

此後,錫克人對於復國猶如慕容復一樣,一直念念不忘。

印度獨立後,錫克人成立了阿卡利黨,該黨屬於溫和派,其領袖隆格瓦爾主張錫克人以合法手段實行自治。阿卡利黨的主張在錫克人中很有市場,因此該黨具有左右印度政局的能力。

1977年英迪拉下臺,阿卡利黨對此出力不少。英迪拉在1979年復出謀求競選時,她採用“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扶持錫克人的極端派賓德蘭瓦勒,他是狂熱的復國主義者,鼓吹錫克人應該成立獨立的卡利斯坦國。

由於英迪拉和賓德蘭瓦勒有共同的敵人阿卡利黨,因此雙方一拍即合,英迪拉在賓德蘭瓦勒的支持下於1980年1月再次當選總理,賓德蘭瓦勒在英迪拉的支持下也不斷壯大力量,成為錫克人的領袖。

英迪拉以為她扶持的是一隻溫順的綿羊,可以由自己掌控,但是她明顯失算了。賓德蘭瓦勒是一頭獅子,他在實力增強後,開始向英迪拉亮出自己的爪牙。

賓德蘭瓦勒決定採用武力手段實現復國夢想,他頻頻在旁遮普省製造暴力。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賓德蘭瓦勒在印度製造1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上萬人傷亡。

錫克人頻頻製造暴力活動引起了印度教派的不滿,當時印度很快將進行大選,如果失去印度教徒的支持,英迪拉很有可能會第二次被趕下臺。

此時賓德蘭瓦勒在金廟招兵買馬,囤積武器,他如此有恃無恐是有原因的。

因為金廟在錫克人的心目中十分神聖,賓德蘭瓦勒斷定英迪拉不敢進攻錫克人的聖地,所以他明目張膽地在金廟開展復國運動。

英迪拉多次和賓德蘭瓦勒談判都宣告失敗,大選的壓力迫使她採取強硬手段。

英迪拉批准了印度軍方的“藍星行動”,1984年6月6日,印度出動大軍包圍金廟,由於賓德蘭瓦勒仍然負隅頑抗,印度軍方炮轟金廟,造成576人死亡,348人受傷,1417人被捕,其中多數是錫克人。

尚武好鬥的錫克人被激怒了,原先錫克族的溫和派也轉而支持極端派,英迪拉成了錫克人公敵,錫克人揚言要用英迪拉的鮮血洗淨她對金廟的褻瀆。

鑑於局勢緊張,印度安全部門建議英迪拉換掉身邊的錫克族警衛,但是被視死如歸的英迪拉拒絕了。

英迪拉說“我一生人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英迪拉的這句話不幸一語成讖。

英迪拉不願在這敏感時刻撤換錫克族警衛以免進一步刺激他們的神經,另外她認為警衛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不應無端猜疑。

英迪拉不知道,她認為忠心耿耿的錫克族警衛本特·辛格回家探親後,親朋好友對他控訴政府的暴行,他異常憤怒,決定為民族報仇雪恨,為了增加成功機率,他說服了另一名錫克族警衛薩特萬特·辛格。於是,兩頭錫克族獅子(辛克)上演了令全世界震驚的一幕。

3.英迪拉一生波瀾壯闊,為何最後會慘死於“自己人”手中?

3.1作風強硬,樹敵過多

英迪拉作風強硬,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上,都展現出她“鐵娘子”的本色。這固然能幫助她獲得部分民眾的支持,但是也不可避免觸犯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比如英迪拉的強制性計劃生育政策和實行國家緊急狀態,就反應出她獨裁霸道的一面,她也因此大失民心。1977年她黯然下臺就是她樹敵太多的惡果。

3.2錯誤地扶持好戰分子

對於錫克人,英迪拉採取了錯誤的“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她扶持了自認為可以掌控的賓德蘭瓦勒,兩人聯手共同打擊錫克族的溫和派。

誰知道賓德蘭瓦勒根本就不是英迪拉可以操控的綿羊,他在強大後背叛了英迪拉,發起了血腥運動以實現復國理想。

英迪拉在這點的錯誤與明朝李成梁犯下的錯誤一樣,李成梁扶持努爾哈赤,認為努爾哈赤會成為聽話的綿羊,而努爾哈赤在李成梁的扶持下逐漸強大後卻打臉李成梁,最終成為明朝的心腹之患。

3.3貿然攻打錫克族聖地金廟,使自己成為錫克族公敵

英迪拉貿然下令攻打金廟,使自己成為錫克人的公敵,在這點她做得太冒進,沒有考慮到錫克人的民族自尊心。

應該說英迪拉維護祖國統一,對錫克人給予打擊的決策是正確的,但是在執行時卻過於簡單粗暴。

英迪拉可以採用對金廟圍而不攻的策略,封鎖對金廟的糧食供應,逼賓德蘭瓦勒離開金廟後再對他採取行動。這樣做也不會招致全錫克人的反對了。

3.4低估了民族主義的影響,在身邊留下定時炸彈

金廟事件後,英迪拉拒絕了更換錫克族警衛的建議,讓人佩服她確實膽略過人。

但是英迪拉在這件事明顯過於輕敵。我國的偉人曾經說過:“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偉人的這句話可謂兵家精髓,英迪拉在戰略上和戰術上都過於輕敵,她忽視了民族矛盾帶來的仇恨,將兩顆定時炸彈埋在自己身邊,可謂是咎由自取。

英迪拉的一生,有功也有過,她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堅決維護祖國的統一,為了祖國願意獻出生命,但是她也存在獨裁、縱容腐敗等缺點。

總的來說,英迪拉是瑕不掩瑜,她是印度的偉人,有人稱她為印度國母,對於這個稱號,她是當之無愧的。


雨夜讀史


1984年10月31日上午,英迪拉·甘地離開她在總理府的公寓樓,穿過草坪,走向旁邊的辦公室,去接受一名愛爾蘭電視記者的採訪。她的兩個保鏢,賓特·辛格和薩萬辛·辛格,都是錫克教徒,和往常一樣,在她的辦公樓門口等她。

在此之前的6月,為了驅趕躲起來的一群錫克教極端主義分子,英·甘地下令實施“藍星行動”,襲擊了旁遮普邦的一座錫克教寺廟,導致寺廟受到嚴重損害,數百人死亡。為了避免受到報復,幾天後,她的總理衛隊司令,將全部錫克教徒,清理出了保鏢隊伍。

其中就有跟隨她多年的賓特·辛格和薩萬辛·辛格。但是,英·甘地自己,又將賓特·辛格等人留了下來。她認為,既然已經為她服務了這麼多年,那麼他們一定是值得依賴的。正是這一連串的錯誤決定,導致了她被暗殺身亡的悲劇。

10月31日9:30左右,當英·甘地一跨進辦公樓的大門後,她身後的賓特·辛格和薩萬辛·辛格,就朝她開了槍。他們打光了槍裡的子彈,把她的軀體打得像一個篩子一樣。英·甘地滿身是血地倒下的同時,兩名保鏢也舉手投降。

賓特被隨即趕來的衛隊打死,薩萬辛受傷被捕,兩年後被判處死刑。甘地遇刺身亡後,新德里爆發了大規模騷亂和大追捕。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首都淹沒在瘋狂的報復、搜捕之中,超過1000名無辜的錫克人被任意殺害,全國則有數千人。

作為印度開國總理的女兒,英·甘地大學畢業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擔任父親的秘書和顧問,並陪同他參加各種國際會議,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1960年,她競選國大黨主席成功。1966年,她以壓倒性的優勢,當選印度第三任總理。

英·甘地的政治生涯一直像在坐過山車,一會兒抵達頂峰好評如潮,一會兒又跌入低谷差點被拋棄。她因將自己的政治對手投入監獄、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等等,而飽受批評。她有時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有時又被認為是推行極權統治。

因此,她是印度歷史上最具爭議的領導人之一。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印度人,對她的評價都很高。人們認為,她改變了印度,她幫助印度贏得了世界地位。因此,她和她的父親一起,總是排在印度最偉大的人物之列。

她堅持集權化的中央政府,以堅定、凌厲、毫不妥協的統治風格著稱。恰好當時的英國首相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因此,英·甘地她被稱為“印度的鐵娘子”。她遇刺身亡後,媒體形容這一事件是“一棵大樹倒下了,整個大地都在震動”。


世界真的很大


凡事發生必有因果關係,既然是被自己的貼身警衛打死,那就更加值得我們去仔細研究一番,究竟為什麼貼身警衛要打死自己的上司英迪拉.甘地?


一、事件背景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歷史上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個女總理,也是在任時間比較長的一個總理,她的父親是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從1947年任職到1964年。就在父親任職期間,英迪拉.甘地就跟隨父親學習到很多政治上的處理手段以及學問。


1964年父親退休後,僅僅兩年時間,英迪拉.甘地就當選為印度新的總理,此時1966年。她在職期間,為印度做出很多貢獻,比如發展印度核武器,使印度成為全世界第六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還有抓計劃生育,對印度整個國家發展都有促進作用,但是英迪拉最為讓人津津樂道與討論的還是她強硬的政治手段和處理事情的態度。

尤其對分裂勢力,英迪拉可謂態度堅決絕,手段強硬,由此她被稱之為“印度鐵娘子”。但是凡事過之則不及,或者說事情的發展總有好有壞,關鍵看不同利益階級的人,階級不同,對英迪拉的態度就不同。

英迪拉完全不在乎這些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繼續保持強硬手段。1971年,印度由於內部貪汙腐敗問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不滿,從而爆發大規模暴亂,英迪拉迅速集結軍隊採取強硬鎮壓措施,將這次暴亂治理好,因此造成數千人被殺,接近十萬人口流離失所。

就是她的這種強硬措施,讓一部分人對她產生不滿,甚至有危及生命的風險。所以在1977年她總理任期滿後,選舉落選。直到1980年英迪拉再次成為印度總理,就在這次她的任期內,發生另一起暴亂。

1984年,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發生爭執,錫克人在其精神領袖賓德蘭.馬勒的帶動下聚集在他們的聖地阿姆利則金寺進行精神宣傳。英迪拉覺得錫克人畢竟是印度人口的少數組成部分,為了維持自己政權的穩定以及接下來大選的順利進行,英迪拉再次發揮自己強硬的政治作風,派遣七萬左右部隊前往金寺進行鎮壓錫克人。

這次鎮壓促使錫克人對英迪拉的意見更大,他們覺得英迪拉侵入聖地金寺,是對全部錫克人的侮辱,更是對錫克人信仰的侮辱,他們聲稱發誓要將因迪拉殺掉以祭奠自己信仰。

發生這樣的事情,英迪拉身邊的人提醒英迪拉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身邊的那幾個錫克人警衛,更是要早點開除,以絕後患。

英迪拉十分自信,她相信身邊警衛不會對自己不利,她更相信錫克人還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調和,於是並不把別人的建議當回事。


二、英迪拉被殺

鑑於以上背景,英迪拉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當著總理,結果有一天,她出門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她身邊的兩個錫克人警衛拿著槍朝她走來,連續數槍,因迪拉就此結束自己67歲的人生。據說當時她身上中槍達16—18處之多,可謂殘忍至極。


刺殺英迪拉的兩個警衛,其實原本也沒有想過殺死英迪拉,只是後來回家休息,被家人以及周圍親人灌輸新的思維,在信仰面前,最後他們選擇放棄政治也放棄自己。


結語

有時候很多事情是會傳染的,很多思想也這樣,人還會隨著時間空間改變,所以我們不能過於相信某些事情的表象,還要深入分析,弄清楚本質,以免因此造成巨大損失!



嗔痴歷史觀


英迪拉·甘地強硬的執政手段和自己對錫克教徒的迫害是導致她被暗殺的主要原因!

“印度鐵娘子”——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的來頭不小,她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在尼赫魯擔任印度總理的時候,英迪拉·甘地負責照顧尼赫魯的起居,並且兼任尼赫魯的幕僚長,幫助尼赫魯處理政務,陪同尼赫魯出席重要的會議,接見各國領導人。也就是她為父親做助手的這一段時間裡,為她接下來成為印度的總理,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

1966年,英迪拉·甘地當選為印度的總理,開始了她長達16年的執政生涯。英迪拉這位女總理很強硬,政治管理上的方針很強硬,立場堅定,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特別是在1971年,由於國內的貪腐以及國大黨內部積怨已久,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英迪拉·甘地的獨裁統治,要求她下臺。面對如此挑戰,英迪拉·甘地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下令警察和軍隊鎮壓示威和騷亂,並下令逮捕敵對政權的領導層,令數十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數千人被殺。

手段強硬,終致殺身之禍

英迪拉·甘地這位“印度鐵娘子”正是因強硬的手段給她帶來了殺身之禍,事情的起因就是她對錫克教徒的迫害。

在英迪拉·甘地執政的時候,錫克教徒一直在為爭取著更大的權益和認同而抗爭。就在1984年大選前,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事件。按理說,作為國家總理的英迪拉·甘地應該去化解雙方的矛盾,避免衝突才對。但是印度這位鐵娘子為了得到佔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的支持,採用強硬手段,用武力鎮壓錫克教徒。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軍隊進入金廟。錫克教的金廟可是錫克教的宗教聖地,神聖不可侵犯。英迪拉此舉是對錫克教神靈的褻瀆,遭到錫克教徒激烈的反抗。在這次衝突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錫克教人認為是英迪拉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因此某些錫克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歷史上錫克人非常善戰,因此在印度軍中多有服役,並且在英迪拉的警衛中也有不少錫克人。當時,總理府的安全顧問曾提議英迪拉撤走在她身邊的錫克教人士,但英迪拉為了避免進一步加劇印度教和錫克教的雙方矛盾而婉拒了。

無奈,這件事就為她的死亡埋下了 禍根。當時,在發生英迪拉對錫克人進行鎮壓後,英迪拉的一些錫克教警衛回家探親,被錫克教的極端分子鼓動,並許以重利,同意刺殺英迪拉。於是乎,就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警衛亂槍打死,終年67歲。

英迪拉於1984年11月3日下葬,結束了她對印度長達16年的統治。英迪拉之死完全就是她獨裁統治,咎由自取。當你舉起屠刀之時,必將死於屠刀之下!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她的兒子吉夫成為印度最年輕的總理。但於1991年5月卻和他母親一樣被暗殺,不過這一次他是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所暗殺。人們對英迪拉·甘地的評價褒貶不一,既有讚揚她的政績和對印度的建樹,也有人稱她是獨裁者。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說:“我一生人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隨著時光變遷,不少印度人又開始懷念這位“印度鐵娘子”了,甚至有人稱她為“印度國母”。


歷史便籤


“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為何會被自己的貼身警衛開槍打死?(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1984年10月31日,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對印度來說,卻是不平靜的一天,這天,天氣晴朗,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像往常一樣從她的辦公室裡走出來,到總理府外的一個花園裡,去見一位老朋友,大門外的兩個警衛緊跟在她的身後,當她走到花園門口時,一位手持衝鋒槍的侍衛向甘地夫人敬禮,她停下腳步、雙手合十說聲“早上好”。

另外一名警衛卻突然掏出手槍,向甘地夫人扣動了扳機,這名手持衝鋒槍的警衛調轉槍口,對著甘地夫人一陣掃射,打光了所有子彈,甘地夫人隨即倒地,聞訊而來的警衛制服了兩個行刺者,甘地夫人被送往醫院,她共中了16槍,體內8顆子彈,下午一點,醫生無力迴天,這位“印度鐵娘子”不幸去世,終年68歲。

一門三總理

英迪拉·甘地的父親尼赫魯是印度首位總理,任期為1947到1964。

英迪拉·甘地本人兩次任總理,第一二個任期1966年到1977年,第三個任期從1980年到1984年,直至被刺殺。

英迪拉·甘地的兒子48歲的拉吉夫·甘地在母親去世幾個小時後就被國大黨推舉為新總理,任期從1984年到1989年。

1917年出生的英迪拉是尼赫魯的獨生女,此時,他的父親尼赫魯忙於進行獨立運動,家裡經常被盤查、甚至抄家,英迪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耳濡目染中堅定了她的民族獨立信念,造成她政治上的“早熟”,12歲就創建了自己的政治組織——猴子軍,一大群同齡的孩子,蒐集和傳遞情報。

母親去世後,英迪拉開始照顧已經是總理的父親,並參與到政治之中,見證了很多重要歷史時刻。年輕的英迪拉準備把一生獻給印度的獨立運動,曾發誓終身不嫁,直至遇到了費羅茲·甘地,費羅茲是個黑黑的胖子,是聖雄甘地的追隨者,在一次遊行中,他把一位昏倒的女士送回家中,這位女士就是英迪拉的母親,兩人因此而相識,他對英迪拉展開熱烈的追求,最初,英迪拉並沒有看上他,兩人能走到一起,還是因為母親麥卡拉的病,患了嚴重肺結核的麥卡拉到瑞士療養,正在國外讀書的費羅茲經常探望,照顧的無微不至,母親去世後,費羅茲陪伴英迪拉度過那段傷心的歲月,兩人最終走到一起,並生下了兩個孩子,但費羅茲經常和其他女人傳出緋聞,導致兩人差點離婚,最終兩人還是分居了,1960年費羅茲死於心臟病,英迪拉正式步入政壇。

1964年尼赫魯去世,1966年,英迪拉·甘地當選印度總理,五年後,她再次連任,由於作風強硬,1977年她未能贏得大選,1980年,她再次登上總理寶座。她的任期長達16年,直到今天,她仍然是印度唯一的女總理,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喜歡她的人愛她愛到要命,恨她的人則恨她恨到要死。

印度人的英雄

為了讓窮人擁有銀行賬戶,英迪拉大力推進銀行國有化,提高了國民儲蓄,促進了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嚐到甜頭的英迪拉開始實現印度工業的大規模國有化進程,將煤炭、鋼鐵、紡織、保險等產業紛紛納入國有化。

在任期間,她發動了三次印巴戰爭,由於外商控制下的私人石油公司拒絕給印度海空軍加油,戰爭結束後,她毫不客氣的將這些不聽話的私人石油公司收歸國有,成立了印度石油公司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

英迪拉認識到核武器的重要性,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拒不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並啟動了印度核武器研究計劃,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她也被尼克松私下裡成為“老巫婆”,印度乘機靠近蘇聯,使蘇聯成為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商。

英迪拉的另一個鐵腕錶現就是強制推行計劃生育,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大量的婦女稱為生育機器,英迪拉決定在全國進行強制性節育手術,派出大量經常包圍村莊對成年男性進行絕育手術,由於手段過於偏激,操之過急,很多未婚男子也跟著遭殃,引起群眾反彈,計劃最終失敗,因此她也被稱為“史上閹割男人最多的女性”。

英迪拉在任期間最大的成就就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打敗了巴基斯坦,1971年,由於東巴內亂,英迪拉抓住機會,只用了13天就打敗了巴基斯坦,迫使9萬巴軍投降,她促成了孟加拉國的獨立,印度的國際聲譽達到了頂峰。

英迪拉也樹立了自己在印度人民中的英雄形象,就連反對派都稱呼她為印度的“德嘉女神”。

錫克教的魔鬼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號稱人種博物館,宗教林立,各宗教之間矛盾重重,最大的教派是印度教,而刺殺英迪拉的兩名警衛則屬於只佔人口2%的少數教派——錫克教。

別看錫克教人數很少,但是民風彪悍,非常好鬥,一直是英國殖民期間的常用僱傭軍,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無論穿什麼衣服頭上始終裹著厚厚的頭巾。

由於和英國殖民者走的近,錫克人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在印度政壇佔有一席之地,他們主要居住在印度土地肥沃,盛產糧食的旁遮普邦。

錫克人的反抗精神也很強,在莫臥兒王朝就想擺脫印度教的統治,建立一個“哈利斯坦”國家,但一直未能實現。

擺脫英國殖民者統治後,錫克人的獨立意識更加強烈,但是,他們不幸遇到了強人英迪拉·甘地,英迪拉在錫克人中打一派拉一派,企圖分化瓦解,教派首領賓德蘭瓦勒成為她的和談對象,但賓德蘭瓦勒獨立思想根深蒂固,不吃這一套,談判破裂,錫克人就把大量的軍火藏到錫克教的金廟內,與警察常常發生流血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賓德蘭瓦勒還發起不合作運動,禁止糧食外運,旁遮普邦是印度糧倉,為印度提供一半糧食,這項抵制活動將重創印度經濟,對英迪拉的大選非常不利。

1984年,眼看著馬上就要舉行新的大選,失去耐心的英迪拉決定下狠手,宣佈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實行總理治理,大批軍警入駐,賓德蘭瓦勒帶領數千名武裝分子躲在金廟,讓政府軍投鼠忌器,6月5日,政府軍的坦克撞倒金廟大門,控制所有出口,遭到負隅頑抗後,直接炮轟金廟,賓德蘭瓦勒被打死,576人在衝突中喪生,348人受傷,1417人被捕,這就是著名的“金廟事件”。

金廟事件徹底激化了政府和錫克族的矛盾,不但沒有震懾住錫克教徒,反而引起他們的更大仇恨,英迪拉成為他們的暗殺目標。

印度安全部門已經發現了錫克教的仇恨情緒,及時提醒英迪拉注意安全,希望她把身邊的錫克教警衛全部換掉,但是她並不在意,她認為自己身邊的錫克教徒和那些分離分子不是一路人,而且這些警衛已經跟隨她10年多了,對自己非常忠心,再者,讓這些錫克教警衛留在身邊,能在外界造成一種民族和諧的現象,有利於給自己政治加分。

但是,英迪拉小視了錫克教的仇恨情緒,在她被暗殺當天,她會見完拍攝紀錄片的客人後,居然把身上的防彈衣脫了下來,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

結束語

英迪拉的死,是她過於大意造成的,但是她剛強的性格、兇狠的作風也為自己的死埋下了隱患。她死後幾小時,長子拉吉夫·甘地接任總理,任期完畢後的1991年被泰米爾猛虎組織一名獻花女刺客用炸彈炸死。

她的次子桑賈伊·甘地則在她再次登上總理寶座的1980年因駕駛私人飛機在德里上空盤旋時失事而遇難。




葛大小姐


英迪拉·甘地(1917~1984)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女兒,曾兩度出任印度總理。

尼赫魯和毛主席、周總理是同時代的人物,在印度有“鐵血宰相”之稱,其從政風格十分強硬。

英迪拉·甘地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培養了堅韌不拔和從不服輸的性格。

25歲時(1942年3月26日),英迪拉甘地嫁給了印度青年費羅茲·甘地,他的丈夫後來也是一位赫赫有名政治家。

1947年,父親尼赫魯出任印度首位總理,30歲的英迪拉·甘地成了父親的私人助理及看護。

期間經常隨父親出國訪問,耳染目濡和廣泛接觸各國政要,為自己以後從政打下了堅實基礎。

轉眼5年過去了,35歲的英迪拉·甘地成了父親須臾不可離的助手。

由於和丈夫聚少離多,夫妻二人最終離婚。

父親去世後,英迪拉甘地經過短暫時間的蟄伏,當第二任印度總理突然去世後,1966年1月在印度大選中,英迪拉甘地憑藉出色的能力和父親的號召力而勝出,成了印度第三任總理。

這一年鐵娘子49歲。

在英迪拉甘地出任印度總理11年後,由於種種原因,於1977年黯然下臺。

這一年“鐵娘子”60歲。

究其原因也許是英迪拉甘地執政過於強硬,比如她在1970年,為了減少印度人口,強力推行不成熟的男性節育手術,以致造成了大量男子死亡,這勢必影響了她的仕途。

有些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強”,沉寂三年的時間(1980年),英迪拉甘地東山再起,再次出任印度總理。

這一年“鐵娘子”63歲。

浴火重生的“鐵娘子”十分珍惜這次機會,然而萬萬沒想到,就在鐵娘子要大顯身手之際,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在總理府被兩個貼身警衛開槍射殺,享年67歲。

問題來了,英迪拉甘地因何被貼身警衛槍殺了?

我們都知道,印度之前是聯邦制國家,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英國無力統治印度聯邦,於是以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所在地,劃分成了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教派劃分到印度,伊斯蘭教派劃分到巴基斯坦)

這時印度大多數教徒信奉印度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錫克教。在日常中,錫克教以弱勢群體形象和政府爭取更多的權益,不斷和印度教徒發生衝突。

鐵娘子剛上臺,為了討好廣大的印度民眾,在遇刺前些日子,命令政府軍攻擊了錫克金廟(教堂),造成了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的慘重結果。

這次軍事行動被錫克教認為是政府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一些狂熱教徒揚言要殺死英迪拉甘地。

有鑑於此,總理府的官員奉勸英迪拉甘地撤換身邊是錫克教徒的貼身警衛,但英迪拉甘地為了彌合印度教和錫克教之間的矛盾,拒絕了“撤換”提議,於是出現了鐵娘子被兩個錫克教徒的貼身警衛槍殺的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