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鑑賞篇--秋山蛐蛐

王世襄先生《錦灰堆》中的冬蟲篇,對各種蟲(蟈蟈、扎嘴、油壺魯、蛐蛐、梆兒頭、金鐘等六種)和裝蟲玩具一一介紹,細細描述,真是老玩家!老先生稱蛐蛐及油壺魯叫聲為:閒人之韻

鑑賞篇--秋山蛐蛐
鑑賞篇--秋山蛐蛐
鑑賞篇--秋山蛐蛐

壺魯和蛐蛐兒要聽叫聲,為使蟲鳴聲聞葫蘆之外,框子之內嵌圓形鏤空雕刻,名:“蒙心”或“蒙子”。蒙心用檳榔瓢、象牙、玳瑁、虯角、黃楊、硬木、玉石、翡翠等材料製成。

鑑賞篇--秋山蛐蛐

此蒙心為清代製作的玳瑁高蒙心,鏤空雕刻三隻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場景,蝴蝶是用掏活環工藝做成,能上下活動,真是巧奪天工!下面的葫蘆罐身更是了得,首先葫蘆身在模具里長成定型!去青皮後用瑪瑙刀壓出“秋鳴”的花鳥圖紋:喜鵲,太湖石,蘭草,野花…薄薄的畫面高低起伏,層次豐富,極盡言語也無法描述其獨具的匠心!

葫蘆諧音"福祿",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葫蘆多子亦有期盼子孫人丁興旺,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梁”,也有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民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會發財、增富有。在人們的觀念中,葫蘆給人們帶來福祿吉祥,在傳統文化中葫蘆佛教道家的重要法器。

鑑賞篇--秋山蛐蛐
鑑賞篇--秋山蛐蛐

那兩隻金蛐蛐兒是遼金時期金器,設計精巧,活靈活現,生趣盎然!

鑑賞篇--秋山蛐蛐
鑑賞篇--秋山蛐蛐
鑑賞篇--秋山蛐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