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寒銳鈷業:瘋狂炒作後恐將一地雞毛

一家年利潤不到1500萬元且面臨重重問題的公司市值竟然高達216億元,瘋狂炒作恐伴隨著一地雞毛。

本刊記者 方力/文

2020年1月16日,寒銳鈷業(300618.SZ)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000萬-1500萬元,同比下降幅度為97.88%-98.59%,這是自公司2013年以來業績最糟糕的一年。

但與糟糕業績不同的是,自2017年上市後,寒銳鈷業股價一路上漲,2020年2月19日,公司股票收於80.50元,後復權後相對於發行價的漲幅高達近14倍,由此可見投資者對於公司的追捧。

非公開發行收益不確定

2019年11月14日,寒銳鈷業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9.01億元, 將用於年產1萬噸金屬量鈷新材料和年產2.6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一期主要生產的硫酸鈷、氯化鈷及四氧化三鈷產品為鈷行業的重要原材料,二期主要生產的三元前驅體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三元材料的重要原材料。

自預案發布後,寒銳鈷業的股價已經從2019年11月13日的收盤價56.8元最高上漲至94元(2月13日),僅僅3個自然月,公司股價最高漲幅高達65.49%。

在此次非公開可行性分析報告中,寒銳鈷業對此次項目前景做了預期分析,項目總投資19.01億元,項目生產年平均營業收入30.81億元,生產年平均淨利潤2.54億元。也就是說,上述項目平均的淨利率為8.24%,和資源類上市公司相比不算高,但是和公司過去相比不算低。

Wind數據顯示,寒銳鈷業2012-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的淨利率分別為2.03%、2.73%、3.95%、3.05%、8.96%、30.68%、25.31%、-3.26%,2017年和2018年,公司的淨利潤率大幅上漲是因為金屬鈷的價格從20萬/噸上漲到67萬元/噸,由此公司的淨利率大幅提升。但是隨著價格的調整,2019年,金屬鈷的價格已經跌回了25萬元左右,而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淨利潤為-4056萬元,淨利率為-3.26%。

從收入結構來看,2019年上半年,寒銳鈷業的收入為9.22億元,其中鈷產品收入為7.16億元,佔比為77.66%,是公司核心業務。目前來看,金屬鈷的價格已經跌回25萬元左右,公司顯然無法實現豐厚的利潤率。由此可見,寒銳鈷業未來想要實現預期利潤,金屬鈷的價格變化將至關重要。

鈷價前景堪憂

對於寒銳鈷業來說,未來鈷的價格走勢是影響業績的最大因素,而鈷的價格走勢難以預測。

從儲量來看,自2002年以來,全球鈷礦儲量總量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700萬噸左右,根據USGS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鈷儲量在688萬噸(金屬量),其中剛果(金)鈷儲量 340 萬噸,全球佔比49%;其次為澳大利亞,儲量120萬噸,全球佔比 17%;古巴鈷礦儲量全球第三,儲量50萬噸,全球佔比7%;全球其他地區儲量佔比均小於5%,中國鈷礦儲量僅為8萬噸,佔全球儲量的1.1%。

從產量來看,根據USGS統計數據,2018全球鈷礦產量(金屬量)為13.57萬噸,其中剛果(金)鈷礦產量為9萬噸,全球佔比66%;澳大利亞鈷礦產量為 0.47萬噸,全球佔比3%;鈷礦儲量全球第三的古巴鈷礦產量0.49萬噸,全球佔比4%。剛果(金)鈷礦產量佔全球的66%,依然是全球鈷礦供給的核心。

從加工端來看,根據CDI的統計數據,全球精煉鈷的產量主要集中在中國、芬蘭、加拿大和比利時4個國家, 2018年全球精煉鈷產量12.3萬噸,其中中國產量7.8萬噸(佔比64%),芬蘭產量1.3萬噸(佔比10%)、加拿大產量0.6萬噸(佔比5%),比利時產量0.6萬噸(佔比5%),以上4個國家精煉鈷產量佔到全球的84%。

從需求端來看,根據安泰科和CDI的數據,全球鈷需求主要集中在電池、高溫合金和硬質合金等領域。2006-2018年,全球鈷需求從5.6萬噸增長至12.6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從各領域需求來看,電池行業需求是增長最快的,2006-2018年電池行業對鈷的需求從1.8萬噸增長至7.7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13%;同期高溫合金行業對鈷的需求由1.3萬噸增長至1.7萬噸,年均複合增長2.5%;硬質合金對鈷的需求從0.7萬噸增長至1.2萬噸,年增複合增長4%。

全球鈷行業的生產格局總體是儲量在剛果,生產在剛果(金),加工在中國,需求來自世界。2018年,全球鈷礦產量(金屬量)為 13.57萬噸,但是2018年全球鈷需求量為12.6萬噸,從2018年來看,鈷是供過於求的狀態,這也是導致2019年價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從全球企業來看,鈷礦產量主要集中在嘉能可、洛陽鉬業、歐亞資源、淡水河谷等國際巨頭中,其中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商,鈷產量最大,2018年嘉能可產量4.22萬噸,佔全球產量三分之一左右。

由於規模效應,嘉能可的一舉一動對於鈷的價格都有著重大影響。嘉能可於2019年8月初發布公告,將2020年鈷產量指引由年初的5.7萬噸下調至4.3萬噸,主要原因是Katanga 礦進行檢修導致產量大幅下降。同時,公司公告稱,2020-2021年,旗下全球最大的鈷礦Mutanda 將停產進行技改,影響產量約為 2.5萬噸,佔全球供給15%左右。這似乎給在過去一年中大幅下降的鈷價格釋放了重大利好。

從需求結構來看,2018年,全球鈷需求量為 12.6萬噸,其中電池7.7萬噸(佔比61%)、高溫合金1.7萬噸(佔比14%)和硬質合金1.2萬噸(佔比9%),三大應用領域合計佔鈷需求的84%。在需求結構中,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是未來鈷產品在電池領域消費的最大增長點,發達國家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進程都已經開啟。2012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佈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同期,美國、德國、法國等眾多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也不斷推出。

但是,Wind數據顯示,2012年起,鈷價從27萬元/噸開始一路震盪下跌,最低下跌到20萬元/噸左右,只有2017年和2018年大幅上漲,目前的價格與2012年相比處於同一水平線。由此來看,雖然電動車和電池的需求在增長,但是與2012年相比,鈷的價格並沒有增長。這說明,需求的上漲並不能直接決定鈷價格的提升,產品層面、供給層面以及其他材料替代等層面依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即使是需求端,需求的確定性也並非是長期不變的。2月19日,特斯拉突然宣佈要改變電池路線,採用無鈷電池。

“無鈷電池”指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如果未來無鈷電池成為主流,那麼鈷產品未來的需求將會大幅減少。在需求結構中,新能源電池佔比最高,如果最大的需求發生改變,這對於鈷價會形成巨大沖擊。受到此消息的影響,寒銳鈷業2月19日開盤跌停,報收80.5元。

這讓本來價格難以預測的鈷業前景變得更加不明朗。

面臨解禁風險

資料顯示,寒銳鈷業成立於1997年,2017年3月在創業板上市,業務主要包括鈷銅礦開採、冶煉、鈷粉及其他鈷基粉體研發、生產和銷售。

自2007年在非洲剛果(金)投資設立了從事鈷、銅礦資源開發和產品深加工的邁特礦業子公司之後,寒銳鈷業形成了從礦產開發、冶煉,直至鈷中間產品和鈷粉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2019年,公司具備的鈷粉產能為4500噸,鈷精礦產能4000噸,鈷鹽產能5800噸(其中粗製氫氧化鈷5000噸),電解銅產能10000噸,硫酸產能12000噸。

寒銳鈷業的實際控制人為梁建坤先生和梁傑先生父子,截至2019年9月30日,二人合計持有1.09億股,佔公司股份的比例為40.63%。

值得注意的是,在寒銳鈷業上市時,江蘇拓邦投資有限公司和江蘇漢唐國際貿易集團是公司第三和第四大股東,分別持股12.8%和10%。但自2018年3月後,兩家公司不斷減持,截至2019年9月30日,這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只有8.6%和5.08%,而且在三季報公佈後仍有大筆減持;而第五大個人股東金光也從上市時持股7.28%下降到4.98%。

除此之外,2020年3月6日,寒銳鈷業將迎來第三次解禁,此次解禁合計1.09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的40.63%,即上述梁氏父子的持股,如此鉅額的解禁,勢必會對股價造成一定衝擊,而目前寒銳鈷業的市值高達216億元,這對於2019年淨利潤只有1000萬-1500萬元的公司來說無疑是高估的。

對於文中所涉問題,《證券市場週刊》記者已經給寒銳鈷業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公司沒有任何回覆。


寒銳鈷業:瘋狂炒作後恐將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