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對微信來說,佈局微信短視頻是風口趨勢,還是負擔?

曲天王


從微信自身定位、碎片化閒暇、5G時代來臨、社會人群分層這4方面來看,微信佈局短視頻都是風口趨勢。至於很多人質疑的一時興起的運作負擔,恐怕是對微信的誤解。

首先,短視頻符合微信自身定位。與國外單純的即時通訊工具定位不同,也與騰訊QQ的即時通訊+社交定位不同,微信率先開啟了“超級APP”的概念,在中國乃至世界領域內,微信可謂是超級APP概念的創始者。微信逐漸通過微信支付、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小程序、微信搜一搜等打造了完整的微信事業群,如今微信試圖通過微信視頻號搭建完整的內容生態。佈局短視頻符合微信“超級APP”甚至“類操作系統”的自身定位。

其次,短視頻迎合了人們碎片化閒暇的生活節奏。與過去長時段的閒暇不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導致人們普遍趨向於碎片化閒暇,這本來已經催生出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等資訊內容類服務。而短視頻則比諮詢內容類服務更加“短頻快”,更有利於人們消費自己擁有的碎片化閒暇。

再其次,短視頻依託於5G時代的技術革新。如果說移動網絡打開了諮詢內容創作者的風口,那麼高速、短時延的5G時代必然帶來短視頻的風口。抖音的快速發展正是進入了這一風口,把文字語音社交轉化為短視頻社交。雖然多閃在即時通訊領域鎩羽而歸,但很明顯,短視頻正在成為人們拓展社交的最大窗口。

最後,短視頻與圖文內容共同滿足了不同社會人群分層的需求。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很多發言者對於微信視頻號都持消極態度,然而我們必須承認,發言者不是社會人群的全部,甚至只算得上一小部分。更多的人無法通過創作微信公眾號文章式的方式發聲,而抖音、快手和剛起步的微信視頻號則是滿足了這部分人,讓他們成為表達者。正如微信之父張小龍所說:“表達是人們天然的需求”,既包括寫作與閱讀文章者,也當然包括拍攝和觀看視頻者。

因此,從微信自身定位、碎片化閒暇、5G時代來臨、社會人群分層這4方面來看,微信佈局短視頻都是風口趨勢。

至於一些人的消極觀點,可能把微信視頻號誤解為替代微信公眾平臺,而我認為這兩者是互補的,因為它們本就用於滿足不同分層的社會人群。如果不喜歡短視頻類的內容,手動關閉發現頁視頻號即可,你的微信依舊是那個微信。


識時務er


對於微信來說,佈局短視頻是趨勢。微信的強大基數和粉絲粘性加上風頭正勁的短視頻,無異於如虎添翼。


青海蘭友文化


不管那個平臺,短視頻都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有人已經習慣了短視頻還有直播,所以短視頻又會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趨勢


80後小晞媽媽


很新不是負擔


藍天白雲30877411


是負擔


阿菜日常


從頭條號分享自己的作品與創作,其他優。控視頻。



我覺得是風口趨勢


世界天下事


按照信息時代的發展速度來說,視頻已經是個老產業了。現代人在玩的基本上中國40年代的電影基本都玩過,不信去翻一下中國電影史。雖說視頻不是一個新的產業,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充斥下,屬於視頻革命的紅利徹底的被激發了出來。

  12月12日消息,微信更新發布的6.5.1版本中可以支持朋友圈分享相冊中的本地視頻。同時,視頻時長也從6秒延長到了10秒。此前,微信朋友圈的視頻分享功能只支持“小視頻”,根據“小視頻”功能介紹可知,微信用戶可以從微信內部直接啟動相機,拍攝最長6秒鐘的視頻併發布在朋友圈上,也可以通過對話框將視頻發送給自己的好友。但與照片拍攝功能不同的是,微信的小視頻功能,不能從手機相冊選取已拍攝的視頻,而只能從微信內部直接拍攝。

  當前新版本的微信中,無論是聊天界面的視頻拍攝,還是朋友圈界面的拍攝功能,視頻時長均從6秒延長至10秒以內。有用戶表示對這一時長限制仍不滿足,不過,考慮到用戶耗費流量、上傳速度、UGC內容生產能力等多方面因素,10秒的視頻長度或許更為合理。

  這本來算不上是一次大的功能迭代,幾年前像微視、秒拍早實現了這種簡單的功能,但是由於微信擁有8億月活用戶,每一次小的更新,都會在業界帶來大的地震。尤其在處於當下短視頻紅利的時局,微信此番變革勢必會加速短視頻市場紅利的升級變革。

  變革一 強化社交領域,嫁接用戶流量

  微信作為騰訊旗下的一款社交軟件,近幾年在張小龍的帶領下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從微信紅包到朋友圈曬圖等一系列舉措過後,社交人群也逐漸從QQ族轉嫁到了微信圈裡,雖然人群出現了轉嫁,但是總歸沒有逃出騰訊的五指山,玩來玩去都是騰信鍋裡的肉。

  但是當視頻革命捲土重來的時候,這一切卻讓微信猝不及防,因為相對於圖文來說,視頻閱讀成本更低,適合碎片化消費場景,不怕被打斷。視頻更直觀,更容易實現搞笑、感人、煽情等諸多效果,移動設備帶來了諸多新的樣式,比如視頻直播、短視頻、小視頻······點贊、直播、遊戲式送花變現等,視頻從原來的狗刨式變成了花樣游泳。

  而這一切微信是看在眼裡的,雖說微信也可以做視頻傳播,但是僅僅6秒時間對於一個企業的品牌沉澱顯然有一種高潮猝死的感覺,因為視頻時代的閱讀性和傳播性,比圖文不知道要強多少倍。這對企業來說是福音。只要自己有意識去沉澱,有一定的渠道,就能夠做自己的自頻道,不斷輸出內容,引入流量。甚至自頻道的視頻本身,也有可能盈利。但這一切對於微信本身來說似乎總是離期望值差了那麼一點,雖說微信前期的微信公眾號確實養紅了一批視頻自媒體人,但是隨著公眾號的訂閱人數增多,單純的依靠公眾號輸入流量,顯然已經很難滿足創業人群對於流量的需求,而加上在短視頻紅利的促使下,很多資訊平臺也開始了短視頻內容的佈局。

  資料顯示:2016年9月,今日頭條宣佈投入10億補貼給平臺上的短視頻創作者,同時給予每一條優質原創短視頻至少10萬次加權推薦,目標很清晰,成為「短視頻創造者首選平臺」。

  2016年9月,微博宣佈投入1億美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正式開啟從中國Twitter到YouTube的轉身。2016年11月,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完成5億美金E輪融資,將在短視頻領域投入10億元,完成移動視頻領域的投資佈局、用戶分成和內容引進。

  在眾多平臺撒錢圈地的模式下,使得短視頻在各大平臺身影都相當活躍。這無疑給微信發射了一個危險的訊息,雖然從目前的量級上不可能取代微信,但一刀一刀的磨下去也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各大平臺的矛正好戳中了微信的軟肋,而此番微信開放視頻輸出端口,雖然從形勢上看有一種被逼無奈之勢,但至少是迎合了當下短視頻風口的趨勢,憑藉其8億月活用戶一定會重新激活微信的社交魅力,而在短視頻紅利的驅使下,微信也會成為下一個視頻革命的聚集地。

  從整個互聯網發展形態來看,新的傳播媒介的出現勢必會引來內容呈現多樣化的技術革新,從離我們最近的圖片傳播說起,最熟悉的莫過於最近炒得火熱的美圖了,整體來看,美圖的核心產品主要有四類:以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為代表的工具類應用、美圖手機等智能硬件、定位於視頻與直播社區的美拍、年輕人的聊天工具閃聊。在圖片工具類市場,國內出現了不少曇花一現的優秀產品,諸如魔漫相機、臉萌、Snow等等,多半因為沒能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而走向下坡路,就這一點而言,美圖可以說是這個市場的“常青樹”,也為自己贏取了沉澱商業模式的資本。而正是美圖抓住了圖片社交時代愛美人士的短板,使得美圖一躍成為了上市公司。

  而此番微信的開放視頻入口,以前蘋果用戶不怎麼用的imovie,現在應該耍起來了。像一些Prisma等軟件,估計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並使用啦。而像美圖秀秀等美圖軟件,肯定會推出視頻美顏和編輯的功能,廣大女同胞對這個功能真的很迫切。因為視頻短,並不意味著粗糙,如果你的視頻後期和包裝做得很好,甚至還有一些衝突和劇情,肯定會激發大家更多的播放和分享。當然了,除了軟件以外,用於手機攝像的一些硬件,比如雲臺、麥克呀,也會有一些利好。估計淘寶的同行,肯定開始去上貨啦。

  變革三 激活短視頻紅利,催生流量變現

  雖然說騰訊一直是構建的自己的社交帝國,但是從微信的種種舉措來看,其平臺內容的延伸變革,每次都與流量變現架起了橋樑。

  從微信公眾號的成立之初,是想讓更好的內容得以分發,不想當內容沉澱的用戶達到一定的量的時候,商家們垂涎內容創作者的流量,自然而然會用重金去收割流量,通過創作者的內容分發已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當然了,也正是微信公眾號的促使下,才形成了當下中國式的自媒體時代。

  而微信朋友圈的紅利更是顯而易見,從起初的微商頻頻刷屏,到微信自身的朋友圈廣告變現,微信也開始從一個單純的社交青春走向了電商變現的成熟。

  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就可以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也不需要再關心安裝的應用太多,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又無需安裝卸載,小程序從各個維度解決了痛點。對於低頻服務和應用來說,小程序降低了獲客成本。當然對於微信來說,他是進一步鞏固並強化了這部分他作為超級APP的入口的作用,未來我覺得基於流量的廣告和支付衍生的商業模式有更多的期待。

  而此次微信的短視頻紅利也勢必會和朋友圈廣告掛鉤,因為在微信沒有開放視頻以前,朋友圈廣告只能以圖片和H5穿插的方式給企業打廣告,但在有限的時間點上,單純的靜態廣告顯然不如視頻廣告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更加直觀,尤其是一些企業在通過活動做營銷的時候,視頻的策劃會僅僅圍繞整個活動本身展開,這樣的話就會把活動做到極致,把視頻用到極致,從展示效果來看,視頻無疑是企業售前的敲門磚,更是企業售後的好保姆。

  尤其是對於草根型新企業,最薄弱的還是品牌,淘品牌時時刻刻都想著把前面那個“淘”字給摘取。視頻在無線時代,無疑提供了一個好機會,既能帶來流量,又能提升視覺體驗和轉化率,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了,雖說微信的此番舉措毋庸置疑的激化了短視頻的紅利,但是對於想要從短視頻攝取紅利的企業來說,病毒視頻也好,正面宣傳也罷,或者是情感療傷心法等,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點擊,而沒有讓觀眾思考轉化,就只成功了一小半,因為作為商業尤其是作為零售企業來說,僅僅有關注是不夠的,還需要轉化,而如何提高流量轉化率才是對一個企業真正的考驗!


laomei01


個人覺得是一個突破口、坐著就是等,等永遠不會有人……


W民哥


對微信萊說有點侷限,因為接觸的面積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