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勾鴻燊易學


謝謝你:以卑之見,天涯地角有窮時,是古賢談天地物理之理。天之大成四時,地之大成四維。天之四時人有感,地之四維人無曉。天,陽也;地陰也。天涯地角為天地際壤也。天地之大,另有天地,從現代物理科學家霍金之論,天地之外有萬千個天地。古賢,邵子之言,天地之外,別有天地,異乎此天地。現實觀察之天地是有壤際之窮,正是天玄地黃處。天地玄黃為天涯地角的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道生天地,道為天地之本。天地為萬物之本,以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萬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為萬物。天地萬物之道,盡之於人矣,人之相思於心,心之,道也。道無盡也,相思無盡處矣。


易行8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簡而言之,當地球和地球的盡頭很窮時,顧憲談到了天地物理學的理論。當天堂是四個時,地球是四個維度。在天空的四點鐘,人們有感覺。天堂,楊也;迪音也。大地的盡頭是大地。從現代物理學家霍金的角度來看,還有另一個世界,世界之外有成千上萬個世界。邵子的話說古仙,天地之外沒有天地。現實中觀察到的天地是地上的貧窮,這是天地的地方。天地玄黃是天涯海角的可憐時間。只有相思無盡,道是天地的世界,道是天地的基礎。天地是萬物的基礎。如果你看天堂和大地,那麼一切都是一切。如果你用道觀察天地,那麼天地就是一切。世界萬物的方式在人的心中,人的愛在人的心中,而人的心在路。路是無盡的,相思是無止境的。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A1簡書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木蘭花》,關於詩句賞析及解釋,網上已有太多,這裡不再贅述,只談我自己對於此句的理解。

首先談談對於第一句“天涯地角有窮時”的理解,為何天涯、地角會有盡頭呢?天涯地角到底有沒有盡頭?

古人信奉“天圓地方”論,以此理論為依據,天涯地角確實有盡頭;那在哪裡呢,肯定是天與地連接的交點,可不就是天涯地角了嗎,為啥呢,因為天是圓的,半圓與矩形連接的相交處,不就是角嗎。

而我們早已發現,地球是圓的,天也只是圍繞地球的大氣層。假若定義某一點為“天涯”或“地角”,以此點直線往前,短期內可能會覺得無盡期,但假若走過一圈,發現又回到了起點,那此時這個“天涯”或“地角”,還是不是天涯地角呢,到底有沒有天涯地角呢?

這只是在地球上的情況,如果我們放眼宇宙,宇宙有沒有盡頭?這個要等待科學的探究,暫時不得而知。宇宙又是什麼形狀的呢?會不會也是圓的,宇宙之外是否還有什麼更大的空間?

其實探尋天涯地角的過程,就像我們的人生,我們赤條條的生,帶著某種期望,走向赤條條的死,來去之間,就是一個循環。也許我們暫時被迷霧阻擋,看不清未來,可時間還是逼迫我們一步步往下走,不管前面是深淵還是坦途。等走過了那段坎坷,回想過去那麼難的局面,還是走過去了,然後我們又一無所有的踏上死亡的歸途。所以我更信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

再來談談對於“相思有沒有盡頭”的理解,相思有沒有盡頭呢?相思是什麼,是腦海中產生的一種想法。想法能維持多久?佛教中講時間單位,須臾之下有羅預,羅預之下有一彈指,彈指之下有一瞬,瞬之下有一念。有人換算成現代時間單位一“瞬間”等於零點三六秒,人腦海中的想法,一瞬間會產生不計其數。

即使你當下在發呆,放空大腦,念頭也會產生;你的大腦可能會產生:我在幹嗎,我在哪裡......無數念頭。從這個角度講,想法確實是無窮盡的,除非一個人的腦死亡,念頭才會終結。

我們應該以一種豁達的態度來對待相思,人的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嚴格意義上來講,相思也是一種不存在。只要是過去,就可以說不存在,當下的過去,也只存於腦海,而這個過去,是你的經歷,在過去的那時,確實存在過,可是在當下,卻已只是虛空。一個人的一生,即使被一代一代人記住,而這個人,也確實已不復存在,腦海中的過去,都將歸於“無”。任何事物,都將歸於“無”,不可執著於過去。


老陶瓜帥


這是宋代晏殊的巜玉樓春.春恨》裡的最末兩句。全詞是: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這兩句是前兩句詞意的延伸,天地都有盡頭,相思卻沒有終了,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多情和相思的刻骨!全詞寫的是一個女人的是一個閨中女人的幽怨和無法排解的思念,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首詞。





手機用戶500456蘭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意思是: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首晏殊丞相的詩,秉承著一貫輕雅的風情。音韻流利,節奏明朗。這是他特有的風格,所謂的重話輕說,七分酒裡三分醉。就是所謂的蘊藉溫婉。為什麼我特意要點出是丞相呢,因為晏殊詞裡,有一種其他人到不了的穩重,所謂哀而不傷,再怎麼的刻意傷春,他都會委婉迴護。而在其他詩人或者詞人的作品裡,我看見的是很多爆發力,而不是控制感。

可以說,晏殊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種藍調爵士的節奏。憂鬱但不失優雅,這個度數他把握的非常好。有一種精神平衡的美,有一種日記式的反省與簡潔。所以晏殊的很多詩都不是酬唱之作,是他自娛自樂用以遣懷的作品,不刻意求新語,奇語,卻在平淡與流麗中顯出了獨特的沖和之美。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髮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悽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

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餘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一朵木棉


相比唐詩更追求意境的高遠和字詞的平易近人,宋詞對於情感的表達要更勝一籌。本來,宋詞在唐代的時候被稱為“詩餘”、“長短句”,層次不齊的句式更適用於表達豐富的情感。

所以在宋詞當中,尤其在宋詞的婉約詞當中,對於情感的表達非常細膩,表現出了詞人非常豐富的情感世界。比如今天我們所要說到的這兩句宋詞,“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離愁別恨,情意綿綿,達到了婉約詞的最高境界。

我們先看一下這兩句宋詞的全詞: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玉樓春·春恨》,作者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就是那個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著名詞句的詞人。晏殊在北宋的時候曾經擔任過宰相,閒暇之餘會寫出一些比較清理的宋詞,或者抒發離愁別恨,或者感悟人生哲理,在北宋詞壇上有自己的地位。

這首宋詞的主題表達的是相思之情,從題目當中的“春恨”就能看出。人生短促,年華易逝,聚散無常,這些情感在這首詞中都有所體現。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寫兩人的離別,先是寫離別的場景,而後寫離別帶給抒情主人公的內心惆悵。“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這兩句寫抒情主人公的相思狀態,“殘夢”、“五更鐘”、“離愁”、“三月雨”這些意象,集中表現出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苦苦相思,很是哀愁。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無情人哪裡懂得有情人的苦啊,一寸相思哀愁瞬間化為千萬縷,將我埋在其中。“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無論天涯海角都有盡頭,但是我的相思卻是無限綿長啊!

相思哀愁,是每一個經歷過愛情的人都會經歷的內心感受,只有真正走了心,才會真正明白“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句詞的真正含義。






視野vfs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裡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倖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


翱翔人生


天有方圓,相思無界

情字何解,無有終處

聚亦是歡,離何曾苦

讓人歡喜,欲語含羞

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靈光一閃]



銅鏡眏無邪


想君念君聲力竭,仰頭伸手心望天。

身無綵鳳雙飛翼,蠟炬成灰淚始幹。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得連理枝。

洞裡鼠輩雲中雁,相守豈知未來天。


補言而蹊


這話本身就不嚴謹,也就是此話問題所在,應改作天崖地角有窮處,只有相思無盡時。我想你讓人回答的意思應該不在此話外,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