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網經社連載」跨境電商主要支付方式及全球部分區域使用情況

支付作為跨境電商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業發展十分迅速。當前,跨境電商主要的支付方式包括:國內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國內外各商業銀行還有就是專業匯款公司,大部分跨境電商都由這三種跨境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從事跨境電商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其業務內容主要有:國際信用卡收款、海外本地化支付工具收款和境外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收款這三種類型。

2019年5月,由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專家曹磊、張周平主編的《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時代:政策紅利下迎機遇期》,由中國海關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國內首部系統的提出、論述跨境電商全產業鏈發展的專著,該書系統的介紹了跨境電商的理論框架,以及目前發展現狀趨勢。

據悉,全書共分為上下兩篇,共10個章節。全面、深入的呈現了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涉及的包括:進出口電商、物流、支付、政策、運營、人才、金融、園區等各個環節發展概況,書中共有35個典型案例深入解剖企業發展。主要特色有三點:一是首次提出了跨境電子商務全產業鏈的概念,並圍繞各個環節給予了系統的梳理。二是詳解跨境電商理論框架及現狀,指出痛點幫助企業更好“突圍”。三是全書35個跨境電商產業鏈相關的典型案例,詳細瞭解發展概況。

入選本書的典型案例包括:出口電商領域:阿里巴巴國際站、生意寶、敦煌網、大龍網、外貿公社、eBay、全球速賣通、蘭亭集勢、跨境通、一達通、思億歐外貿快車、飛書互動、卓志;進口電商領域: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蘇寧國際、洋碼頭、亞馬遜海外購、蜜芽、55海淘、聚美優品、唯品國際;跨境電商服務商領域:中郵速遞、UPS、俄速通、出口易、遞四方、外運發展、順豐、PayPal、中國銀聯等。以下是本書精選內容搶先試讀:

國際信用卡收款:國際信用卡和海外本地化支付工具是跨境電商出口獨立站主要的收款方式。國際信用卡收款是由獲得VisaQSP 和MasterCard PF資質認證的支付機構幫助商戶面向持有Visa、Master、JCB和AE等境外信用卡的消費者進行收款。目前Visa、Master的用戶超過20億,遍佈全球。

海外本地化支付工具收款:海外本地化支付工具收款是指支付機構幫助跨境電商出口獨立網站對接國外支付工具,例如俄羅斯的Yandex. Money、Qiwi、Webmoney,德國的Giropay,巴西Boleto,荷蘭iDeal,西班牙teleingreso等。

境外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收款:中國商戶從亞馬遜等平臺收款,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規模較大的企業在海外註冊公司,開設企業海外銀行帳號進行收款;而對於只有中國公司的企業來講,一般需要DTAS帝塔思、Currencies Direct、Worldfirst、Payoneer、PingPong等跨境支付服務商幫助開設虛擬海外銀行賬戶進行收款。

其實,在VISA卡、萬事達信用卡誕生之前,跨境支付就產生了,最早的跨境支付還是用傳統的POS和ATM支付,主要應用於酒店、飯店、或者是日常購物消費、線下商店等領域。而信用卡其實也是從傳統領域發展過來的。

1、境內外第三方支付平臺

目前,在跨境電商支付方式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佔據主流地位。國外的PayPal,國內的支付寶等支付平臺備受歡迎。2017年12月,包括:支付寶、易寶支付、銀聯電子支付、錢寶等30家第三方支付企業成為國內首批獲得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的企業。目前該試點已擴大至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杭州等13個城市。按照規定,擁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即被允許通過銀行為小額電子商務交易雙方提供跨境互聯網支付所涉及的外匯資金集中收付及相關結售匯服務。

「網經社連載」跨境電商主要支付方式及全球部分區域使用情況

跨境支付需求的迅速增長促使國內第三方支付搶灘境外支付藍海,向境內買家和海外賣家提供一站式的資金結算解決方案,將徹底解決跨境支付過程中的資金流問題,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體驗,最大受益方將是國內跨境網購用戶和境外商家。

未來幾年,國際貿易形式也將由B2B迅速向B2C、C2C轉化。跨境小額交易將變成人人可以隨時享受的服務,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業務也將得到爆發式的增長。跨境電子商務及跨境支付業務的快速增長將對我國的經濟金融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整個行業極速發展的背後將是白熱化的競爭。

2、商業銀行

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加快拓展海外商戶的同時,境內銀行也行動起來。除四大國有銀行外,包括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多家股份行也對這塊市場充滿興趣。銀行正在積極與各大第三方支付機構探討合作跨境支付業務,作為跨境支付的重要力量,支持第三方機構進行跨境人民幣支付,也為自身業務創新留下了空間。國內外各大銀行紛紛出招發展跨境支付業務:

1、建設銀行攜手全球知名網購交易平臺PayPal,合力打造中國PayPal海購天下計劃,推出建設銀行PayPal專屬海購平臺;

2、哈爾濱銀行與俄羅斯Wallet One公司在哈爾濱簽署跨境支付合作協議。協議涵蓋了哈爾濱銀行與Wallet One公司在跨境收款、在線支付、資金清結算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3、招商銀行推出跨境特色匯款業務“智匯通”;

4、中國平安聯手臺灣銀行佈局電商跨境支付等。

3、專業匯款公司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和商業銀行之後,跨境電商中專業匯款公司也是主要的方式之一。由於傳統的跨境貿易方式僅提供買家和買家信息,提供商家互相認識的渠道,不支持站內交易。外貿交易主要以線下支付為主,金額較大。因而,線下支付一般採用T/T、L/C、西聯等方式。

二、全球部分地區跨境支付方式使用情況

每個國家的消費者習慣都有所不同,但最主流的B2C網站支付方式是以接收信用卡支付為基礎的。消費者常用的支付工具有信用卡、借記卡、電匯等,所以面向購物網站的支付系統,基本要提供這些支付工具的支付接收方式。

全球各地區的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所使用的支付方式是有不同差別的,下面對全球部分地區跨境支付的使用情況進行盤點。

1、北美:支付方式多樣化,信用卡是常用支付方式。

北美地區的消費者熟悉各種先進的電子支付方式,網上支付、電子支付、電話支付、郵件支付等各種支付方式對於美國的消費者來說並不陌生。在美國,信用卡是在線使用的常用支付方式。一般的美國第三支付服務公司可以處理支持158種貨幣的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信用卡,支持79種貨幣的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卡,支持16種貨幣的大來(Diners)卡。同時PayPal也是美國人異常熟悉的電子支付方式。

2、歐洲:本地支付方式備受歡迎

歐洲消費者除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等國際卡外,本地的如Maestro(英國)、Solo(英國)、Laser(愛爾蘭)、Carte Bleue(法國)、Dankort(丹麥)、Discover(美國)、4B(西班牙)、CartaSi(意大利)等也備受歡迎。

3、中國:第三方支付方式盛行

在國內,最主流的支付平臺是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首的第三方支付,這些支付採用充值的模式進行付款,它們都集成了大部分的網上銀行功能。所以在國內不論是信用卡或是借記卡都可以用來進行網上購物。信用卡在中國的使用率也逐漸攀升。

在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最習慣的電子支付方式還是Visa和MasterCard,他們也習慣於用PayPal電子賬戶支付款項。2018年7月30日報道,解決方案提供商網絡國際7月29日宣佈,已與中國移動支付平臺支付寶合作,為支付寶網上交易提供解決方案,並在網絡國際的N-Genius支付平臺上推出支付寶選項,向阿聯酋的中國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支付選擇。

4、日本:以信用卡付款和手機付款為主

日本本地的網上支付方式以信用卡付款和手機付款為主,日本人的信用卡組織為JCB,支持20種貨幣的JCB卡常用於網上支付。除此以外一般日本人都會有一張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卡。在日本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數量已經超過使用個人電腦上網的人群數量,他們很習慣使用手機進行網上購物。

5、韓國:支付方式封閉,國內銀行支付佔主流。

韓國主流的購物平臺大多是C2C平臺,如Auction、Gmarket、11ST等。另外還有眾多的B2C網上商城,如一些品牌企業的店鋪和某些明星開設的商店。韓國的在支付方式較為封閉,一般只提供韓國國內銀行的銀行卡進行網上支付,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的使用比較少,而且多列在海外付款方式中。而韓國人還習慣用手機付款。PayPal在韓國也有不少人使用,但不是一種主流的支付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