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特朗普支持印度的背後仍是“美國優先”

印度前駐美國大使阿倫·辛格24日在《印度快報》網站發表文章稱,特朗普政府支持把印度納入其印太戰略,同時也謀取自身利益,其背後邏輯仍是“美國優先”。文章編譯如下:

唐納德·特朗普於24日抵達艾哈邁達巴德機場,印度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這是對待來訪美國總統的常規姿態。

在德里的安排中規中矩,包括出席在總統府前院舉行的歡迎儀式,向甘地墓敬獻花圈,在海得拉巴大廈與印度總理舉行會談並隨後與媒體見面,參加美國大使館組織的商務會談,參加美國總統主辦的晚宴,然後馬上飛離印度。

印美雙方迄今都沒有公開宣傳此訪帶來的任何重大實質性成果。為營造一些積極氣氛,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剛剛最終批准了向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購買軍用直升機的待定合同,價值30億美元。美國政府則通知國會,它願意授權向印度再出售價值18億美元的導彈防禦系統。這表明,美國政府越來越願意允許向印度出售技術程度更高的防禦裝備。

美印並不趨同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20日說,預計雙方將簽署5項諒解備忘錄,涉及知識產權、貿易便利和國土安全等內容。雙方還將發表聯合聲明。這次外界將不限於通常內容,從新的角度來分析印美關係未來走向的跡象和發展夥伴關係的意圖。這是因為現在的背景是:美國一直在談論“讓美國再次偉大”,倡導主權和民族主義、而非1990年後的全球主義,反對對同盟關係的承諾,準備本月底與塔利班簽署協議並削減美國在阿富汗駐軍,還多次明確表示讓印度成為美國推行的“自由開放的亞太戰略”的支柱。

印美兩國甚至還沒有達成“有限貿易一攬子協議”,雙方已經為此談判了兩年時間。顯然,印度能接受的與美國談判代表出於自身政治原因想要得到的,兩者之間存在差距。特朗普政府採取了幾項對印度產生負面影響的步驟。名義上以國家安全為由,美國對從印度進口的鋼鐵和鋁製品加徵關稅。這不符合美方關於印太戰略中的戰略伙伴關係和趨同一致的論調。

特朗普政府取消了給予印度某些類別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普惠制待遇。它還把印度從“發展中”國家名單中移除,從而降低了美國採取反傾銷貿易行動的門檻。這些步驟都與美國關於它認為印度的崛起符合美國利益的說法格格不入。

鑑於這些自相矛盾的衝動性行為,對於印美關係走向以及特朗普訪印及其對印度的影響,有理由提出疑問。印度視美國為可靠的“全天候”合作伙伴,還是不斷同時兼顧趨同與分歧?美國的民主黨總統和共和黨總統,誰對印度更有利?

兩黨各謀利益

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有4個因素影響印美關係:美國的全球姿態和優先事項,兩國關係的牢固程度,美國在其全球目標中賦予巴基斯坦的角色,以及美國的對華戰略。

對於印度提出的經濟援助要求以及在1962年印中衝突期間提出的軍事援助要求,民主黨總統肯尼迪持非常支持的態度。共和黨的尼克松在1959年對印度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訪問,他對印度批評他軍事進攻越南感到不悅,在1971年孟加拉危機期間完全站在巴基斯坦一邊,把美國第七艦隊派往孟加拉灣以便對印度施壓,並通過當年基辛格秘密訪華、與中國接觸來尋求恢復全球均勢。

執著於人權問題的民主黨總統卡特,稱讚印度在緊急狀態結束之後舉行選舉,但批評印度在不擴散核武器問題上與美國存在分歧。共和黨總統里根探索與印度進行經濟和科學合作,但在把蘇聯趕出阿富汗方面則依賴巴基斯坦的支持。民主黨總統克林頓解除了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的兩國關係不和諧狀態和美國對印製裁,從而穩定了兩國關係。他還在1999年印巴格爾吉爾衝突期間,完全支持印方立場。共和黨總統小布什通過2008年《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令美印關係大為改觀,再次認為一個崛起中的中國對美國構成挑戰。民主黨總統奧巴馬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宣佈印度為主要防務合作伙伴,這使批准對印高技術轉讓成為可能。

很顯然,印度的利益受到美國執政黨派變化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受到國際環境影響。特朗普的總統任期至少還有一年,可能還有5年,他希望把重點放在恢復美國製造業和技術優勢上,減少消耗精力的美國海外軍事捲入。

因此,在特朗普領導下,印度將不得不與一個過渡性政府打交道,這個政府支持印度成為其印太戰略的一部分,但也謀取自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