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是什麼意思?

立之96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今天是2月25日,昨天也是我們傳統的二月二龍抬頭的節日,過了二月二之後,對於農民來說,雨水就會增多了,因為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那麼這個時候掌管天上下雨的龍王就要可以是佈陣施雨了,畢竟到了春天之後,萬物都開始生長,在植物經過冬天的乾旱寒冷後,春天就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才有了“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的詩句,那麼對於詩句來說,農民可能不太關心,但是對於雨水的多少,確實農民關心的問題呢,那麼俗語“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春天來說,都是萬物繼續水分的滋潤,況且在春天也是耕種的時候,因為冬天的乾燥氣候造成土壤水分減少,農民在春天播種後,種子發芽需要雨水,如果要是不下雨的的話,那麼種子發芽就會有所困難,所以對於春天的雨水來說,也是農民比較在意的一件事,就比如前幾天的雨水節氣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希望在雨水當天能下場雨,因為雨水當天要是下雨的話,那麼以後的雨水就會比較多,農民在耕種和農作物生長的時候也不會缺少雨水。

但是對於春天的時候,雖說雨水很缺少,農民也是希望能在乾旱的時候多下雨,但是雨水不能太多,要是雨水比較多的話,不管是播種還是後期的農作物生長都是不利的,雨水一旦多了的話,就會形成洪澇災害,所以說這個才有的“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天天不收”的說法,當然了這個連下三場雨也是一個量形容詞,主要的意思就是說,下雨要有量,在缺少雨水的時候,下點雨還是有好處的,但是要是多了,就屬於幫倒忙了,對於以前農民種地都是靠天吃飯的時代,所以說農民對天氣也是比較在意的。


三農堂廣訊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論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過,也要有個度,雖然說春雨貴如油,如果天天下雨,對於農作物的生長也不太好。不過現在畢竟是春天,不是夏天連陰雨的季節,也不可能天天下雨。之所以說春雨貴如油,就是因為春天風乾物燥,雨水稀少。尤其是我們交通地區,幾乎是連年乾旱,今年春天出乎意料的開始下起了春雨,這讓當地的農民們比較高興。


從前天晚上開始,我們這裡就開始下小雨,昨斷斷續續的下了一整天,今天早晨天氣依然陰沉著,外面還是在稀稀拉拉的下著。根據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這樣的小雨再下幾天也不存在農作物不收。連陰天的確是溫度低,但這樣的氣溫只對於那些已經播種的農作物不利,可我們北方地區現在除了小麥以外,其他的農作物還沒有播種,像花生和玉米,要到4月份的時候才能開始播種,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不收。

連下三場天不收,這可能是對於南方一些地區來說的。南北方的溫度差異很大,現在北方地區還沒有來得及春耕春種,而南方一些地區的農作物,可能已經播種下地了,如果趕上連陰天的天氣,的確是對農作物生長不利。因為春天天氣剛剛返暖,地溫還沒有完全升上來,剛播下地的農作物種子,本身就需要足夠的地溫才能發芽出土,如果這個時候趕上天天下雨,那地下的溫度就提不上來,農作物的種子就有可能爛在地裡。種子都爛在地裡了,當然是種啥啥不收了。

在我們北方根本體驗不到連下三場天不收這樣的情況,在我們這裡,農民們唯一期盼的就是春天多下點雨,因為膠東農民真正體驗的是春雨貴如油。今年開春以後,除了疫情讓北方人鬱悶以外,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這幾天又下了小雨,這對於北方的農作物來說都是好事。不管是下雪還是下雨,現在都利於小麥的生長,這大大彌補了去年冬天小麥的乾旱情況。因為去年整個的冬天,膠東地區就沒有下過雪,地裡的麥苗乾旱的都開始發黃。

往年春天路邊的花草樹木都旱的難以發芽開花,也許今年春天雨水能夠比較多,因為昨天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昨天就已經下雨,為今年春天開了個好頭。


靈子


農業在我國曆史上歷來受到人們重視,古代利用重農抑商的策略來鼓勵人們堅持農業生產。小農經濟在古代農村社會是最重要的經濟形式,男耕女織符合當時的時代發展的特徵和要求。農村受當時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影響整體來說很封閉,但勞動人民在當時總結了很多值得借鑑和學習的經驗。勞動人民在生產過程中結合實際的需要總結出了用於不同領域或者行業的俗語老話,語言形式簡單詼諧,具有極高的傳世價值,深受人們歡迎。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在初春時節北方地區氣溫回暖,各種農作物都開始恢復生長,下雨能夠促進生長,但下的次數過多的話,就可能會導致農作物降產絕收。北方地區剛到春季的時候,農作物都開始返青,返青需要一定的水或者肥料生長態勢才能更加好。春雨對農作物生長來說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缺水會導致生長緩慢,但降雨量太大也會導致農作物的根系腐爛,生長速度遲緩,甚至有可能出現絕收可能性。

從另外的層面來看,初春時節不同地區的農作物生長狀態是有區別的,需要水的多少會存在一定差異。春雨下的次數太多對農作物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明顯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春季降雨會導致土壤中水的含量增加,初春時期部分地區的氣溫很低,甚至有可能出現降雪等天氣,水份含量高就有可能導致農作物出現凍傷可能性;二是降雨量太多會導致土壤黏性增加,農作物的呼吸會出現困難,光合作用會下降。降雨對農民來說是好事,重要的是不能出現暴雨或者不合時宜的降雨。

在現代農業來看,俗語對人們依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全盤的接受其中的理念。如今的農業生產人們應該關注天氣預報,結合天氣預報選擇合適的種植管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工作或者預防不到位導致的減產。“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這句俗語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春雨雖然重要,但也要居安思危,清晰的瞭解到春雨可能帶來的危害或者負面影響。不管是農業生產,還是日常生活,都應該知道要把握一定的尺度,降低方法採取不當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春季農作物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一是水肥管理,及時的根據生長情況補充水份或者施肥,澆水和施肥是有機統一的,二者結合有利於肥效發揮;二是病蟲害管理,溫度升高以後會出現多種病蟲害問題,種植戶要及時的巡查,出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三是除草管理,除掉田塊中的雜草,儘量避免雜草和農作物爭奪營養物質。春季下雨能夠給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所以有了“春雨貴如油”,但水過多就會帶來農作物生長遲緩,所以就有了“連下三場天不收”。


老農民說事


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學到了這句“春雨貴如油”的話。但是,後面的這句話後來在上初中的時候才從老人口中學到,那就是“多下農民愁”。

由於春天是冬天剛剛過去,空氣還是稍微有點乾燥的。而這個時候氣溫也正逐步的上升,大地萬物也是正要發芽出土的時候。在氣溫逐漸上升的時候,雨水的滋潤就顯得尤為的重要。所以,一場春雨就能夠讓作物的種子吸足水分開始萌芽,而沉睡的作物根系也會在春雨滋潤下開始被喚醒生長。春雨貴如油,一點不假。

那題主說的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應該跟“春雨貴如油,多下農民愁”是一個意思。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春雨對農作物的生長確實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春雨的時間太長,對作物可是有著不小的帶副作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連續的雨天意味著光照的不足。在春天裡的雨天,天都是壓得很低的,也很沉。作物缺少陽光,在關鍵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生長不順的情況。而且,由於連續性的陽光不足,作物生長滯後,根系又泡在水裡,這就會出現作物剛剛萌芽的根系腐爛問題。所以,春雨時間過長會影響作物的發芽率、成活率。

二是春雨的時候通常也是伴著大風的。以前有句老話叫做“疾風過崗,伏草唯存”。春天剛出土的作物小苗很多的時候是經受不住大風的吹襲的。有些作物經大風一吹容易被吹倒,有些也會因此而折斷。這對萌發出土的苗來說將會極大的降低密度。

三是春雨連續時間過長,作物根系容易窒息。經過雨水的沖刷,很多的土會被泡軟。而大量的雨水浸泡拿得土壤的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甚至還容易出現土壤積水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作物的根系就會被水浸泡淹沒。對於小苗來說,根系被淹就會導致根系無法進行正常的呼吸作用,最後導致作物窒息死亡。

整體來說,春雨貴如油說的就是春雨對農作物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春雨下得太多,這就會成為一種負擔,是會影響作物生長,最後會要影響作物的收成的。


洞庭清水塘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是什麼意思?

春雨貴如油,多下農民愁”!

必要的時間、適宜的春雨為今年的莊稼、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春雨貴如油”:編者的季節是春天裡的雨如同油一樣珍貴,且屬於綿綿細雨的狀態,形容春雨寶貴難得。


經歷了冬季寒冷、乾燥的天氣,進入了初春時節,有了適宜的溫度以及光照條件,地裡的莊稼、農作物急切想迅速生長髮育,此時進行必要的追肥和水資源必不可少,可以說這是農作物生長的必需品,正如題幹說的來一場適宜的春雨,綿綿揉揉的雨水降臨到土地上滋潤著農作物的生長以及後續的大豐收。

“連下三場天不收 ”,意思就是春雨連續下三場,地裡的農作物因降雨量太大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後期收穫季節容易造成收成不佳。與前期的春雨貴如油的意思比較反面。這裡所說的“三”並非指三場雨,其所指春季(初春時節)降雨次數比較多。

根據題幹我們能夠了解到:春雨固然難得可貴,但並非春雨下的越多越好,比如連下三場天不收,不僅不利於農作物豐收,反而因為降雨多出現洪澇導致收成減少。

初春時節萬物復甦,適宜的春雨到來,能夠滋潤農作物迅速從冬季的休眠狀態中走出,進入到發芽、拔節生長的快速發育期。

“春雨貴如油”這話一點也不假,另外一句話與題乾的意思一致,這話就是“春雨貴如油,多下農民愁”,所指的就是春雨下的太多,地裡的農作物發芽率、成活率大大降低,也容易造成莊稼、農作物的根系吸收不佳,造成根系腐爛的情況突出,所以多下雨反而農民愁。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這句俗語可以先從字面來理解,它包含了這兩種含義:春雨貴如油說明雨對於冬小麥的重要性,但是雨多了也是會影響小麥的收成的。

在我們這裡春雨真的是難能可貴,因為油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在古時候)所以雨水能夠和油相對比這就足以說明春雨的珍貴。咱們國家的北方地區大部分種植的都是冬小麥,雨水節氣過後,天氣越來越暖和,地溫也升高了,小麥開始快速生長返青。與此同時需要吸收大量的水份,但是如果說出現連續的下雨的天氣,小麥見光的機會少,土壤地溫下降,不利於冬小麥的生長。


春天也是小麥快速生長的時候,如果說雨下的比較多把話,很容易造成小麥在拔節期的時候被風吹倒的情況。因為小麥在土壤溼度比較大的情況下根系扎入的比較淺,下的雨水又使土壤比較疏鬆,所以就印證了“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這句俗語。

這句俗語對於我們種植小麥的農民朋友們來說還是有著現實指導意義的。就那今年來說吧由於閏四月,今年雨水比較多,氣溫也出現了反覆,這樣的話我們就應該多關注預報天氣。儘量先不要早澆返青水,返青肥的追施最好也要選擇三元複合肥,或者減少尿素的使用量,避免小麥由於水肥充足而出現旺長和凍害的情況。


豫東小農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春雨的確是很珍貴,但是什麼事情都過猶不及的。我們本地的老農經常會這樣說。


昨天是二月初二,其實二月初二下雨也是有說法的。比如,我們本地老農說“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這句話要怎麼理解呢?這句話與“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又是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來看看。

其實,這兩句話都說到了春季的雨水和莊稼豐收的關係。二月二淋倉囤,說明這天下雨很大,雨下的時間也很長,這樣倉囤都被淋淹了,不出白天發大水。說的是接下來三個月之內雨水多,會出現洪水氾濫的局面,莊稼都會淹沒了。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些裡面說的三場並不是真說的只有三場,這裡面指是下雨多的意思,雨水多,氣溫低,倒春寒有,還會有“雪打清明秧”。

春天是需要雨水,但是我們知道,春天氣溫不是很高,蒸發還比較慢,雨水多的話,土壤中含水量太大,就會浸泡剛剛發芽的脆弱的根部,發生腐爛,這樣莊稼就會減產絕收了。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春雨貴如油,這在北方地區來說是非常生動的描寫。我們北方地區,春旱是非常常見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十年九旱。下場透徹的春雨,真是了不得的事情,會為農民省下很大的一筆春灌費用。

昨天二月二,整個山東地區下了一場好雨,這真是不多見的。這個時節的雨,對農業生產非常關鍵,特別是小麥主產區,這時候正是小麥澆灌返青水的時節,可由於去年乾旱特別嚴重,水庫里根本沒有存水,不管是糧食種植戶還是果樹種植戶,對於春天能下一場透雨都是非常渴望。昨天這場雨,真是解了農民的燃眉之急。所以,今天農民們趁著這場春雨,紛紛開始給小麥追肥,希望今年的小麥會有個好的收成。不過,在這裡晏子要提醒農民朋友,在疫情防控時期,出門勞作也要做好自我防護喲。還有,如果小麥苗比較健壯,追肥是可以拖後到拔節時期的,疫病防控時,能不出門還是別出門為好。

那麼,既然春雨貴如油,為什麼連下三場天不收呢?

這是因為,春天正是陽氣生髮時節,雖然需要春雨,需要大地溼潤,但更生是要的大地回春,陽光明媚。如果連下三場春雨,說明好長時間會天氣陰冷。這裡的三,是一個泛指,並不一定正好就是三場,事不過三,三是指多的意思。如果春天連續出現陰冷天氣,這就會造成倒春寒,大地難以回春,萬物無法生髮,這對農業生產肯定會是一個打擊。對小麥來說,倒春寒會使本來沒有化透的土地繼續上凍,而下過春雨後不能及時放晴天,氣溫下降,雨水無法下滲,造成小麥根系漚積受凍,會出現小麥死苗或不旺的現象,從而使小麥造成嚴重減產。

對於其他農作物來說,如果連續陰雨,也會使地溫嚴重下降,無法及時進行春耕備種,延誤農時。對於果樹來說,剛剛萌生的花蕾如果受到凍害,也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已經開花的無法自然受粉,甚至會造成落花嚴重,影響坐果率。

總之,春天是陽春生髮的季節,雖然需要春雨,但更需要陽光明媚,更需要的是陽氣生髮。如果春天連陰不放晴,不僅僅是對農作物不好,對人們的身體也照樣不好,容易發生疾病和瘟疫。春天人們選擇晴好的天氣遠足踏春,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已體內的陽氣充盈。對於春雨來說,只所有非常珍貴,正是因為其非常稀少,才人受到人們的珍視。過猶不及,如果春雨多了,不僅不會再“貴如油”,還會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這個道理是非常淺顯的。


齊東晏子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是什麼意思?在一般情況下,一年四季中的雨水都是集中在夏季,春季和秋季雨水非常少,冬季更少,一年四個季節,雨水分佈是非常不均勻,不平均的。因此,春季雨水不是像夏季雨水那麼充足,非常貴重。在農村有句俗語說得好,“春雨貴如油”。可想而知,春季雨水比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還貴重,說明春季的雨水非常稀少,有的特殊年份,雨水十分偏缺,極其匱乏,導致春季作物生長髮育不良,嚴重地影響春夏收穫的作物產量。~


春季作物如小麥、油菜、土豆、蔬菜等等農作物,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越冬小麥在立春節後,氣溫回升,便開始返青生長,是春季分櫱的重要時候,若是缺水,小麥分櫱芽不能分化形成,分櫱受阻,分櫱株生長髮育不良;小麥返青缺少水分,根系無法有效地吸收土壤裡的肥料營養,生長髮育受阻;小麥拔節期間缺少水分,拔節緩慢,甚至不能拔節,造成拔節抽穗不良,影響抽穗揚花,嚴重影響到小麥的產量。~

小麥在返青後到夏初期間,若是一般性春雨少於三場降雨,將會影響小麥正常生長髮育,小麥生長不良,必將影響小麥產量。春季的春雨少於三場正常春雨,作物將會減產,農民把這種減產現象叫作“天收”,意思是說被天上降雨稀少影響作物產量,作物產量被降雨稀少而損失了。若是春季連續下了三場大雨,農作物生長髮育不會受到影響,小麥和其它作物產量非常正常。~

所以,農村這句俗語“春雨貴如油,連續三場天不收”,意思是說春雨稀少,非常貴重,連續下了三場春雨,作物再不耽心因缺少雨水,春季乾旱,影響春夏作物的產量。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是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國家的經濟命脈,特別是古代農民的莊稼收成多靠天吃飯,雨水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莊稼的收成,特別是在春季的時候,莊稼需要雨水來滋潤,所以人們常把春天下的雨看得特別珍貴,就有了“春雨貴如油”的說法,但是凡事有度,並不是說春雨越多越好,過量的雨水有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危害,這也就是“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的說法來源。

古人對數字的觀念中,凡是以一、二作為計數的工具,當一、二無法言盡的時候,就稱之為三,所以這裡的連下三場並不是單單說只下了三次雨,是表示很多次雨水的降臨,雨水過多就會影響莊稼的收成,所以被稱為天不收。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過量的春雨將會造成植物的根莖損失,春季正式過冬植物開始抽節拔莖的時期,少量的雨水可以解決田間的乾旱問題,但是過多的雨水會導致田間積水嚴重,農作物根部的呼吸,導致爛根現象的發生,特別是一些過冬小麥是旱地作物,不耐水醃,過多的雨水將影響小麥的生長髮育。

再有春節在很多地區正是下種耕作的季節,過多的雨水會造成土壤過溼,農田過於泥濘,不利於春耕春播作業,田間的大量積水將漫過田壟,剛剛播種的小麥和豌豆都會被淹死,所以民間的俗語說法是“春雨漫了壠,麥子豌豆丟了種”。

還有就是過量的雨水將會導致田間肥料流失嚴重,而麥子、油菜等冬種作物在抽節拔莖期後,進入快速生產期,需要大量肥料,下雨的時候還多伴有氣溫下降和大風天氣,颳風會造成一些植物的根系鬆動,由於此時土壤中水分過大,植物更容易發生倒伏,影響後期產量。

“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是什麼意思?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