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昨晚8:30,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二十九場新聞發佈會,就自治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行疫情精準防控促進復工復產等媒體和社會關注答記者問。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調整降低應急響應級別 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自2020年2月25日24時起,內蒙古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由自治區級Ⅰ級調整為自治區級Ⅲ級。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許宏智稱,適時調整應急響應級別符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但需要強調的是調整降低應急響應級別並不等於放鬆防控,更不能視為疫情結束。

“當前的疫情形勢依舊複雜和嚴峻。為保障內蒙古有序復工復產,確保正常經濟社會運行,維護廣大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下一階段,我們仍將加強疫情防控措施。”許宏智說,“各級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要鞏固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嚴防通過交通工具傳播;加強返崗人員健康管理;加強學校師生、企業員工等重點人群防控;做好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現、監測和報告,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管理;做好患者救治和醫院感染控制等工作。”

“點對點”服務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路

  無縫銜接善始善終,服務農民工返崗復工。在摸清農民工出行需求,做好農民工行前、途中服務,做好抵達交接和上崗防護保障,內蒙古對農牧民工返崗復工實行“點對點”服務。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內蒙古自治區就業服務局局長王林稱,人社部門通過 “點對點”用工對接服務平臺,收集和分類彙總擬返崗的農牧民工出行人數、時間、地點、用人單位等信息,形成出行需求清單。衛生健康部門為農牧民出行前做好疫情防護教育、行前體溫檢測,並開具健康證明;交通運輸和鐵路部門根據出行清單,制定專門包車、包車廂運輸方案;輸入地人社部門派專人專車將農牧民工接送到企業,並辦理交接手續。輸入地用工企業要逐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確保達到防疫要求、體溫測量正常後,儘快復崗復工。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雲雯婧介紹,公路方面對目的地集中地區、具備一定出行規模的農民工群體,提供“點對點”、“預約包車”“一企、一廠、一車”等客運服務模式,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保證農民工按時返崗復工;鐵路方面按照一車一案原則,做好復工人員專列開行工作,實施點對點運輸服務,完善旅客進站、候車、乘車、出站等環節疫情防控和客運服務。在列車上引導務工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分散就坐;民航方面將根據客流需求,隨時調整運力。目前,國航、東航等部分航空公司已推出針對返崗復工的包機定製服務。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副廳長王樹泉表示,目前,各地公安機關已出臺相關預案,全力做好返崗客運秩序維護和安全防範工作,特別是加強了“點對點”包車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時處置突發事件,為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駕護航。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許宏智介紹,在農民工上崗防護保障方面,各用人用工企業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完善相應設施設備,設置或提供衛生和隔離觀察場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重點場所消毒,開展員工健康狀況監測,為職工配發口罩等防護用品,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防止因復工造成聚集感染。外出進行相應的健康監測,提供健康證明。

線上招聘+網上辦事 就業服務“不打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內蒙古大力推行不見面服務,採取網上辦、掌上辦等措施,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返崗就業提供服務。

  內蒙古自治區就業服務局局長王林介紹,疫情期間,內蒙古組織線上招聘,開通全區人力資源網絡招聘平臺,建立全區12盟市網絡招聘服務對接點,通過內蒙古人才網及其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和各盟市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網站,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招聘服務。2月6日至3月30日,舉辦“全區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網絡招聘會”,持續舉辦重點用工企業網絡專場招聘會。近期還將舉辦全區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月活動暨春季網絡招聘大會,進校園高校畢業生、工業園區兩個網絡專場招聘會。開展線上業務經辦,將實體服務大廳業務經辦指南轉換為網上經辦流程,公佈了業務辦理、招聘服務、崗位需求“三個清單”。

  與此同時,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自治區公佈了職業技能線上培訓平臺目錄,包括國家層面的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臺等5個平臺,自治區層面的內蒙古精準脫貧就業創業學習平臺、“東雲啟創模擬實訓系統”等15個培訓平臺。

  王林表示,內蒙古人才網上設置“重點企業用工招聘專區”,各盟市開設線上招聘平臺,不間斷為重點企業、其他企業和求職者提供信息對接。

做好運力安排 公交線路有序恢復

  目前,呼和浩特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市民出行需求,正在有序恢復公共交通。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介紹,2月23日向社會發布了關於恢復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的公告,2月24日已恢復公交運營線路17條,2月26日擬恢復公交運營線路13條,佔常規線路的1/5,農業旗縣的公交線路全部恢復。同時,對有特殊需要的企業、單位,開通點對點定製公交。從近兩天的運行看,總體情況良好,平穩有序,群眾比較滿意。

在公交運行防控方面,重點抓好“三件事”:

①對所有的公交車配備安全員,全面實施消毒、消殺、通風、保潔。

②開通的公交車嚴格執行客座率不超過50%的規定。

③要求司機、安全員和所有乘客必須戴口罩、測體溫、掃碼登記信息。

  其餘線路和地鐵1號線將視疫情和市民需求陸續開通。

精準實施管控 為企業“輸血供氧”

  集結號吹響,面對疫情大考,呼和浩特市努力做到防控不鬆勁,發展不誤事。

  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表示,為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雙勝利,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未雨綢繆早謀劃,分析研判快行動, 提出了29條具體舉措 。在疫情防控上,精準施策做好各類人群管控;做好“一場兩站”檢測管控;對福利院、養老院、監獄等重點區域,實施封閉式管理,堅決防止疫情輸入。

  在經濟發展方面,實行分區分級管理,將市四區和金川、如意開發區按二類地區的要求,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保障好重大經濟社會活動正常運行;五個農業旗縣按照四類地區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證正常經濟社會運行。

  同時,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壓實企業用工主體責任和屬地管控責任,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下大氣力幫助企業做好用工、用電、用水、用料等保障服務工作。有序恢復商貿服務業運營。

  提前做好高等院校、中小學的防疫消殺、應急保障等各項防疫工作,做好開學預案。

五個堅持、九個必須多舉措推動復產復工

  呼和浩特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253戶,其中春節期間未停產企業110戶。截至2月24日,停產已恢復生產的企業81戶,復工率達到75.5 %,其中前25戶重點工業企業復工率為100%,佔工業總產值近80%左右,預計在本月底前工業企業基本實現開復工。其他服務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月23日起有序恢復經營,要求餐飲業不得堂食,只能打包外賣、外送或通過網絡訂餐配送。理髮業要提前預約,只許剪髮,不得染燙髮。

  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玉介紹,為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呼和浩特市結合實際提出企業復工復產“五個堅持”“九個必須”。對於一直未停產企業和已復產的企業,確保做到堅持測溫、堅持消殺、堅持登記、堅持宣傳、堅持報告等“五個堅持”,全力防止疫情在企業發生;對於擬復產企業,要求做到必須有疫情防控工作領導機構,必須有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必須清楚掌握員工健康狀況等“九個必須”;嚴格執行復工復產審批流程和“八看六查三問”工作法;全面加強復工復產督導,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疫情防控最吃勁 切莫鬆懈和麻痺

  內蒙古已經連續幾天沒有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出院病例也越來越多,好消息一波接一波。不少單位已經復工,街上的行人好像也多了起來,似乎也開始放鬆了警惕。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疫情防控形勢依然非常複雜嚴峻,千萬不可有絲毫的鬆懈和麻痺。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許宏智表示,自治區各企業、單位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制度、預案,強化單位內部管理;要實行員工健康狀況報告,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要加強工作場所進出人員的登記,做好工作場所通風、消毒;要減少員工聚集和集體活動;要配足消毒、防護的設施、設備、物資;要開展健康宣教,做好員工個人防護;要做好本單位異常情況處置,避免疫情傳播。

  自治區公安廳副廳長王樹泉建議,復工復產企業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配備相關防護設施和用品,預留隔離觀察場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重點場所消毒消殺。要做好員工健康狀況監測,逐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隨訪健康狀況,達到防疫要求、體溫正常後方可上崗,出現情況及時報告、及時處置。在此,也建議廣大群眾依然要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行、不聚餐、不聚集的防護措施,切實防止疫情傳播擴散。

企業復工復產 多渠道保障防疫物資供應

目前,企業開復工逐日增加,員工返程增多,社會人流物流進一步擴大,防控用品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除了口罩、醫用防護服、護目鏡等部分防控用品還比較緊缺外,其他各類防控物資基本能夠滿足需求。

按下復產鍵打出組合拳,內蒙古下好復工復產“一盤棋”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一級巡視員荊玉林表示,自治區本級和各盟市已經都訂購了一定數量的防控物資,這些物資正在陸續到貨。同時,實行工作日調度制,及時掌握防控物資到貨、分配、庫存和訂貨等情況,科學規範管理防控物資。

  積極推動區內防控物資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緊缺原料供給、勞動力供應、資金保障、資質恢復等方面的問題,保障企業抓緊組織生產、擴大產能、增加供給;有選擇性的組織具備條件的企業轉產,進一步擴大醫用防護用品的生產規模。目前全區共有44家企業生產或轉產防控物資、消殺用品和醫療器械。全區重點監控的125個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已全部復工,能夠保障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

按照保應急、保重點、保薄弱的分配原則,區分防疫工作性質和分險等級,優先保障援鄂醫療隊需要,重點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需要,基本保障一線防控人員需要。同時,繼續為企業搞好服務,在為每個工業園區免費配發2噸消殺用品的基礎上,正在為復工復產企業籌措解決一批口罩、額溫槍、消殺用品等防控物資。(記者 張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