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看守所拒收法院會怎麼辦?

用戶6990005229470


首先,先要弄明白兩個單位的性質。

看守所是羈押場所,是關押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地方,比如盜竊犯、搶劫犯、殺人犯等等。法院是審判機關,依法審理各類案件,包括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等。


其次,看守所與法院的聯繫。

看守所與法院之間如果有聯繫,則只可能涉及一種案件,就是審理刑事案件,其他諸如民事、經濟、行政等案件均與看守所沒有關係。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於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審的嫌疑人,法院如果認為符合逮捕條件,是有決定逮捕權的,法院決定逮捕後,會由公安機關執行,說白了就是把人“收起來”,關押至看守所。

第三,看守所拒收的情形。

根據《看守所條例》的規定,嫌疑人進所之前要進行健康檢查,有幾種情形是拒收的,比如精神病或急性傳染病;懷孕或正在哺乳嬰兒的婦女;有其他嚴重疾病可能會發生危險的等等。以上情形拒收是合情合法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嫌疑人合法權利以及保障看守機關的安全。

最後,看守所拒收,法院怎麼辦?

如果上述情形確實存在的,法院必須要認可執行,可以通過如下辦法解決:1.對於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重新辦理取保候審,不予羈押。2.對於確需逮捕但又存在上述無法收押情形的,可以採取監視居住的措施,在自己或指定居所進行,不能外出,直至判刑。實踐中,該種方法不常用。對於第一種辦法,待法院判刑後,評估其是否具備收監條件,能服刑的收監;不能服刑的,由相關部門出具證明,暫予監外執行。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轉發、留言。


Beyond1975


看守所拒收法院送來人犯問題,有以下可能:

1、法院依法從看守所提走人犯,工作結束後送回,看守所認為人犯身體出現嚴重傷病而拒收。

2、法院將自行決定逮捕的人犯首次送看守所,看守所例行身體檢查時,發現人犯有不宜羈押的疾病、傷情或者殘疾而拒收。

3、法院將以前沒有關押的人犯判刑後,交給看守所轉送監獄或勞改農場服刑前,看守所需要暫時羈押,在收押時檢查認為人犯身體狀況不符合羈押條件而拒收。

可以看出,看守所拒收的理由歸根結底只有一個,人犯身體不符合羈押條件!出現這種情況後,一般是由法院和看守所共同將人犯送醫院檢查,確定人犯身體是否符合羈押條件。


快樂羊羊羊


看守所拒收人,一般情況下,除了這個人病情很嚴重,看手手沒有辦法收置,要麼轉送市監醫院,要麼承辦帶回,法院沒判,以前就是拒保候審,去把後生這段時間你在家裡,但是也必須有人擔保到開庭那一天,你還是要到場的,如果因為你身體不好,到時候法庭判下來以後你也是監外執行,監外執行就是他怕你多長時間,你就等於在外面吃官司,是受到法律約束,就是你呆在家裡,他在原戶籍地,不能離開,規定的活動範圍,就是你不能出國,不能旅遊,不能去外地


紀偉診


你想多了,送到看守所之前就要開張收監證明,理由很簡單,犯罪嫌疑人收監很正常,說明證據已經充足,檢察院還沒說話法院是無法介入,所以沒有看守所拒收法院怎麼辦之說


情商分析師


對這個問題表示一定的懷疑啊,看守所拒收和法院並沒有直接關係。

首先要了解看守所是一個怎樣的機構,看守所是羈押刑事拘留,逮捕或者已經作出判決刑期3個月以下的機構。他是受檢察院監督,公安機關管轄的。

看守所拒收證明該犯罪嫌疑人可能擁有精神病,其他疾病或者是不滿足羈押條件的情況才會有這種可能。 對於這種情況的人一般採取監外執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

再者說了,一般送往看守所的都屬於觸犯刑法的了,不是一般的違法事件。所採取的措施也更嚴厲。


12345丨上山打老虎


審理過程中的被告人需要逮捕如果看守所拒收,法院會變更強制措施為監視居住或取保候審。已經判決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緩的被告人如果看守所拒收(一般是身體疾病原因),應當並更為為監外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如發現監外執行的原因消失,應當及時收監。


曹順海山東德州律師


不會的拒收的,一般的情況下都是收人的,如果看守所拒絕收人的話,那這個人就是有 有某種疾病。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守所是不接收的,當然這也要看的犯人的情況,比如 孕婦、和精神病等是不接收的,孕婦等她生完孩子以後在收監


憂傷的稻草240


移送看守所的案件一般處於最終生效的刑事判決尚未作出。看守所拒絕接受的情形一般是涉案嫌疑人身體狀況不適合在看守所羈押,法院可能會變更強制措施,如取保候審、指定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進行監視居住等其他刑事強制措施。最後如果該生效刑事判決確定了相關的實刑處罰(即不存在緩刑的情形或存在剩餘的實刑刑期未執行完畢的),會直接移送至相關監獄予以服刑。


嘮嘮叨叨的鹹魚


一般情況,看守所拒收,要有正當理由的。沒有理由拒收,法院會聯繫政法機關,協調此事。有正當理由的,法院一般會通知疑犯家屬來辦理取保候審手續,變更強制措施,讓疑犯取保候審。這樣看守所和法院都沒有責任。


呂亞偉律師


辦理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