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等春來,我們再團圓

2020年的新年與往常不同,新冠肺炎這個繞口的詞突然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惡魔”,許多人此刻與家人身處兩地,不能再團圓,而身赴一線的石油人又是怎樣度過這個“特殊”的新年呢?

等春來,我們再團圓

“老公,今天……”2月8日早7點,剛剛收假的劉潔撥通了老公的電話,可是還沒等她說出那句節日快樂,老公的工作電話就打斷了他們節日裡的第一句問候。

劉潔是採油六廠武峁子作業區胡12轉生產單元的一名資料員,他的老公貟飛是採油八廠的一名黨支部書記,從疫情來臨的第一刻,同為石油工人的夫妻兩人就把井站當成了家,每天的交流內容都是離不開疫情方面的工作,似乎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們都忽略了家裡還有一個一歲的寶寶等著他們。

放下手機,帶上口罩,拿酒精噴壺噴一遍測溫儀,劉潔就挨個房子敲門,為他們測量體溫。

“你家老人和孩子還好吧,能照顧自己嗎?菜夠吃嗎?”胡12轉站長周凱測量完體溫之後詢問著劉潔家裡的近況。周凱知道這一年來,劉潔從風風火火變成如今這般沉著冷靜,全心忙著“戰疫”的人,只因為她從一個女孩,變成了一位母親。

“都挺好的,周隊長,謝謝您的關心,您看,這是今早飯前全員體溫信息,咱們的防控還是做的很到位,目前沒有任何一例異常。”匆匆應付了幾句的劉潔,就開始向周隊長彙報起疫情監控工作。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過年值班的石油工人猝不及防,一時間盼望著元宵節可以和家人團圓的夢想成為了幻想,寥若晨星的值班人員主動扛起了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大旗。新分來員工的維穩,每日消毒、測量體溫、統計人員動態信息等等,在生產單元的“頂樑柱”們出去跑生產的時候,劉潔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

“孩子今天學會了走路,對著你的照片就走過去了,他一定是想你了……”晚上8點,一條微信信息和一段小視頻發了過來,視頻裡孩子衝著手機張開雙手,嘴裡一直在重複念著:媽媽……媽媽……

收到視頻後,劉潔遲遲不敢點開那段視頻,她怕自己會讓孩子撲空,怕孩子的那幾句‘媽媽’得不到回應,劉潔的眼眶偷偷一紅,簡單的回覆了一句:媽,我忙完給您回電話,照顧好自己,就又投入了緊張的戰“疫”工作。

天漸漸黑了下來,這時老公打來視頻,臉上還有些油痕:“老婆,我們今天檢查了5個站,修了一臺注水泵,保養了一臺抽油機……”

“我今天測了15個人的體溫,給站上還有生活區所有房間消毒,統計了單元42個人的動態信息……”

直到夜幕降臨,屋裡亮起了燈,這對90後的夫妻才在這個節日裡,找回了他們自己的“生活儀式感”,隔著手機屏幕,相視而坐,端起那碗湯圓,道出了一整天都沒有機會說出口的問候:“老婆,元宵節快樂。”

“老公,還有個好消息……寶寶會走路了……”兩人相視一笑,都沒有說任何一句話,只是激動的捂著嘴笑了出來,那幾顆炙熱的淚珠也“不爭氣”的順著手,流了下來……

劉潔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淚,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寶寶,原諒媽媽不能給你擁抱,不能回應你,但是媽媽想告訴你,你的一生還有很多路要走,總有那麼幾步,一定能邁向等你團圓的人,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共同“戰疫”,如果咱們贏了,媽媽答應你,以後一定不再手機裡團圓了,好嗎?

天黑時有燈,月圓時團聚,或許是石油工人對家最好的定義,2020年開頭的生活雖“苦”,但“湯圓”很甜,連在一起的“石油心”,就是最好的團圓。願所有的馳騁,都能奔向團圓,也願今日所有夢“元”,所有愁“宵”。(通訊員 楊莉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