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若八國聯軍侵華,碰上乾隆掌政,結局孰勝孰敗?

歷史總探長


你好象沒明白不是搬起哪個皇帝我們就不能失敗!這是一種文明代替另一個文明的必然!


陽光127631379


在很多人的眼裡認為清朝乾隆皇帝時期是有名的盛世,而乾隆就是盛世明君,我們就來看一下所謂乾隆盛世的真相: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國的第一個正式訪問使團到達了中國。這個使團是以馬戛爾尼勳爵為首,以為乾隆皇帝祝壽為名,目的是為了商業利益其次也帶有一定的間諜性質作為對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的一次試探。

那麼這個英國使團當時看到的乾隆治下的中國是什麼樣子呢?

使團成員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偶爾有一幢獨立的小樓,但是決無一幢像紳士的府第,或者稱得上舒適的農舍。……不管是房屋還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相提並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更為可怕的是隨處可見的棄嬰。道路兩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隨時都有可能露出一隻蒼白的小手。使團成員約翰·巴羅說:“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棄嬰……我曾經看見過一個死嬰的屍體,身上沒有系葫蘆,漂流在珠江的船隻當中。人們對此熟視無睹,彷彿那只是一條狗的屍體。而事實上如果真的是一條狗的話,也許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馬戛爾尼還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這是一個華麗的廢墟,上層生活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差距簡直太大,社會已經開始有了些許動盪,而這一切也正是由於平民們已經快無法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所謂的盛世,無非是給外界的一個假象罷了。”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乾隆自己卻喜歡排場,乾隆曾經六下江南,有人說是主要為了巡視河工,但是這六次南巡,排場一次比一次大,耗費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國庫的枯竭,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乾隆在其晚年才完全認識到南巡的錯誤,《清史稿》記載,乾隆晚年曾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朕在位60年,並沒有什麼失德的地方,只有六次南巡,勞民傷財,好處不多,壞處不少。"

我們都知道賣官鬻爵是封建王朝的惡習,在乾隆年間,一個道臺的明碼標價是1.64萬兩白銀,這是什麼概念?當時的一兩白銀約等於現在的150——200元左右,我們通過換算一下,就能知道這大概需要多少錢。

而清朝四品道臺的年俸祿才105兩白銀,想想這些花錢買官的人,既然願意拿出這麼多銀兩買官,當然不可能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這一生都回不了本,所以只能是在得到官職之後,更加的貪汙腐敗,大肆斂財,時間一長,必然是官逼民反,這更加激化了朝廷危機。

乾隆一直吹噓自己的大全武功之二的大小金川之役

又如何呢?與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數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致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幣,真可謂是勞命傷財也充分暴露了當時清軍的戰鬥力已經和清朝初年不開同日而語了。

滿清入關初期為了防止漢人反叛之風就開始興文字獄,而到了乾隆手中達到了頂峰,乾隆時期文字獄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而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如脫韁野馬不可控制。乾隆時期的文字獄可謂波瀾壯闊,直到以修四庫全書為名義,從而查辦禁書、徹底摧毀了中華民族精神。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所謂乾隆盛世不過是吹捧出來的一個華麗的泡沫,所謂乾隆盛世明君也實在名不符實,有人經常拿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口增長說事,清朝乾隆時期人口之所以會大規模爆發,並不是乾隆的功勞,而是由於土豆、紅薯的功勞,真是這些糧食傳入我國,才使得我國人口開始大規模增長,與乾隆本人的能力毫無關係,乾隆治下的中國滿目瘡痍,百姓在貧困線上掙扎,官員貪汙成風(最有名的就是天下第一鉅貪和珅),乾隆皇帝自身又是有名的好大喜功之人,六下江南,征討大小金川勞民傷財,賣官鬻爵,大興文字獄,清朝也正是從乾隆開始走下坡路。

綜上所述若八國聯軍侵華,碰上乾隆掌政,中國一樣會敗,而且以乾隆自大、好大喜功的個性,結果可能會更糟。





西城長樂


結果是清朝大獲全勝。乾隆時期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軍事強盛,有差不多80萬大軍,國庫充實,疆域遼闊。

乾隆時期是清朝的另一個盛世,此時政治穩定,國力昌盛。並取得了很多對外戰爭的勝利,在國際社會地位舉足輕重。乾隆以後,清朝整體國力開始走下破路。乾隆皇帝退位的頭一年,四川、湖北一帶就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波及多個省份。清朝最終耗費2億兩白銀,才勉強平定。但從那以後,清朝國力大傷,後來又碰上列強入侵,國家愈加貧弱。

八國聯軍侵華時的軍隊是臨時籌集的,有些國家是象徵性派軍。據史料統計,此處戰爭中,日本出動八千多人,俄國出動四千八百多人,英國三千多人,美國兩千一百人,法國八百多人,奧匈帝國58人,意大利53人。還有一個德國,是等到佔領北京之後才調動軍隊參與戰爭的。所以說不是很正規的聯軍,但是清軍已經害怕八國聯軍的陣勢和火藥,舉手投降。

清朝後面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內有義和團,外面有帝國主義。1868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名義上是鎮壓義和團,實際上更重要的是義和動搖了列強的在華利益。此時,清政府軟弱無能,坐視不理,八國聯軍趁虛而入,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擋,所以,八國聯軍強不強,你們應該心裡有數。


朕不死爾等終究是臣


八國的國力比清的國力強很多,清朝末期,自然災害頻發,官員腐敗,政府腐敗,軍隊混亂,更重要的是掌國人慈禧貪圖享樂,迷戀權利,民間很不安定,百姓生活及其艱苦,此時沙俄虎視眈眈,日本虎視眈眈,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都實現工業化,軍事工業都比較發達,農業大國的綜合國力和工業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這是當時清朝的國家狀況,在這種局面下,乾隆根本無法力挽狂瀾,乾隆的治國水平也就一般般,都是康雍兩代的功績,清朝會治國的就一個康熙。

八國聯軍的軍事實力比清軍強很多,軍事素質都比較強,武器也比清軍強,乾隆掌政也是不行。





飛天小老虎


即便是乾隆在世,照樣挽回不了敗局。1.八國聯軍侵華僅在乾隆去世後的幾十年就發生了。乾隆晚年的時候,各地的農民起義已經難以控制。農業的大清帝國,普通農民的生活十分艱難。2.從大的世界歷史進程來看,此時的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工業化。形象的說就是用工業的槍炮,打清軍的長矛弓箭,鋼鐵輪船打木船。雖然大清帝國人口多,GDP名列世界前茅。但大清的生產力,軍事已經和世界潮流有了代差。乾隆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拒絕學習西方的工業技術。3.清朝此時已經吏制腐敗,對百姓的愚民和長期欺壓,已經失去民心。八國聯軍打進來,平民還為洋鬼子搭梯子,抬轎子。在這樣的局面下打起來,長期來看,失敗不可避免。

歡迎大家關注小謎影評,看經典大劇雍正王朝,學習處世,競爭取勝的智慧。


小謎影評


假如八國聯軍攻打乾隆執政期,一樣慘敗告終,清朝將提早滅亡。因為任何一個朝代落後了,就是捱打的局面。乾隆盛世其實是個空殼子,看雍正王朝就知道了。如果乾隆不好大喜功,沿用雍正改革立新,加於開放大門,接受西方的先進科學,清朝就沒那麼快沒落


周才華4


這個問題問的不全面,如果說八國聯軍侵華之前乾隆就當政,那八國聯軍不會也不敢來吧,雖然乾隆皇帝那時候閉關鎖國,但是那時候的清朝軍力也是可以的,如果八國聯軍敢來,我感覺會真刀真槍的打幾個大仗,然後雙方停火,相對肯定八國聯軍的損失會大一點,然後的然後乾隆醒悟,開始搞洋務,辦實業,強中華,中國也減少了很多災難!!!可惜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小馬哥愛生活


滿清源於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皇太極死後,弟弟多爾袞與嫂小玉兒有染,遂順治帝六歲登基,康熙八歲登基。康熙因為喜歡孫子乾隆傳位雍正。乾隆一生七下江南,勞民傷財。子女是最多的清朝皇帝!乾隆時期只有鼻菸沒有鴉片,紅花會陳近南跟乾隆是雙胞胎兄弟,乾隆如果動用漢人的力量,大英日不落帝國就沒有了!八國聯軍加起來幾個人?👊💣🔫


炙火焚天傲蒼穹


首先一點,要明確你的問題是是乾隆來到清末,還是清朝還是乾隆年間的實力。

其次是要說明一下乾隆的能力。

如果是乾隆來到清末,那麼他也無力迴天。

清末是整個國家被清朝那些規矩束縛住了,而且被綁的嚴嚴實實,國家非但無法發展,反而逐年腐朽。

縱使天降大能,在清理掉朝廷高層那些頑固派前,也無法立刻使清朝強盛起來。而且改變一個國家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改變的,需要無數先烈的犧牲才能做到。

而如果說八國聯軍攻打的是乾隆時期的清朝,那麼結果當然是必敗無疑。

乾隆時期清朝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的,這也多虧了他老子雍正留下的家底雄厚。

最後說一下乾隆的能力,所謂的康乾盛世,更多的是康熙於雍正留下的基礎。

乾隆的能力不算差,但也絕對稱不上英明神武。你指望他來改變清末的局面還不如指望康熙或者雍正。

就能力來說,清朝也就這兩位還可以,其中又以雍正更為優秀。

康熙也是有了多爾袞和孝莊的幫助,才能有後面這番基業。


書麟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如果,若是,如果真的是乾隆時期,那四夷小國是不敢造次的。因為那是大清朝的鼎盛時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更兼兵精糧足,將士同心。外敵若敢造次,必自取奇辱,殘敗而終,

如若乾隆與光緒互換時代,那八國聯軍的侵華史恐怕也不會改寫的。所謂的時也,命也,運也詁記也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