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不知道家長們尤其是新手爸媽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看了很多的育兒書籍和育兒經驗,但是一旦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方法就不管用了,每天照樣會被孩子的各種問題所困擾著。但是每次聽到別人推薦說有用的育兒書,便又會信心滿滿地買回家……

其實當前很常見的許多育兒的書籍文章等等大多數都是在告訴家長:"在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對應做什麼樣的事……"或者是"當孩子這樣時,家長們不應該這樣做,否則會讓孩子……"

而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教育對家長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嚴苛。不僅有針對孩子的教育機構,還有為家長開設育兒的班級機構等等。不能否認,在各種老師的育兒經驗和理論分析的指導下,家長們是可以收穫到正確育兒知識和技能的。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事實上,很多家長在實踐的時候最容易產生的疑惑就是:如果自己沒有完全按照育兒課上的步驟去做,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而那些完全照搬別人經驗的家長則會發現教育效果並不明顯,甚至還不如之前。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家長們手頭上的育兒書,而是很多家長將育兒書當做孩子的"說明書",照搬他人的經驗而忽視了應該從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去教育。不懂得因材施教,無論看再多的育兒"秘籍"都不會起到真正的作用。

家長們一方面只學到育兒書中的理論知識,並沒有將理論轉變為適合自家孩子特點的教育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造成更多的矛盾出現,孩子會感覺到家長教育的不同和跳躍,那麼就很容易產生疑惑和混亂:到底該聽爸媽的哪一句話呢?

此外,親子關係也容易因為信任感而遭到破壞。當家長自己都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會造成哪些後果的時候,孩子內心就會產生對父母的不信任感。一旦親子關係遭遇危機,那麼教育展開就會更加具有難度。因此,在運用育兒經驗之前,家長要先掌握因材施教的邏輯和重要性。

因材施教能夠帶來這樣的結果,家長們不能不知道:

1、有利於讓孩子取得進步

家長們之所以追求有用的育兒書籍,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好。而任何教育的目的也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會擁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在成長過程中更是會有著不一樣的壓力和煩惱。

如果家長只是一昧地將他人的辦法套用在孩子身上,那麼不僅會浪費孩子的時間,爸媽的不理解還會讓孩子更容易產生厭惡心理。而如果家長們能夠恰當地分析孩子的長短處,把握住孩子的特點,讓孩子能夠減輕壓力,同時又可以發揮出自身的優勢,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孩子取得進步。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2、有利於孩子的未來發展

孩子總有一天要步入社會,獨立打造自己的未來,家長教育的意義也是為了給孩子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那麼,家長首先就要能夠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孩子。如果父母都不瞭解孩子的優勢和缺點,那麼在教育過程中就容易助長孩子的毛病而忽視對孩子的才能發掘。沒有及時改正孩子的陋習,那麼給孩子的未來只會帶來更多的犯錯而不是成功的機會。

3、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孩子從小到大接受最多的教育就是遵循學校的教育理念。但其實學校教育始終是面向集體的,缺乏對孩子個體的發掘。而家庭教育往往就是為了彌補個體發展的缺失。但如果

家長缺乏因材施教的教育意識,盲目跟隨大眾。那麼孩子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實際上也無法滿足主體需求。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4、減少親子之間的矛盾

很多時候,親子之間的矛盾往往就與教育相關。就好比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培養一項技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孩子卻抗拒家長安排的課程剝奪了自己的課餘自由。這時候就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矛盾。而個性化的教學恰恰可以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當家長髮現了孩子的天賦和興趣愛好之後,才能夠找到最適合孩子的道路。這對於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家長們需要知道這幾點:

首先,先了解孩子的長短處和個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雪花,同樣地,也沒有兩個個性特點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的性格和優缺點。而不同的特點也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態度的差異。因此,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長第一步應該先了解孩子的長短處和個性。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只有在瞭解了孩子的個性之後,家長才能夠知道孩子的不足之處在哪裡。接下來,才可以根據孩子的優缺點進行教育。值得注意的是:人無完人,每個孩子都具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家長不應該忽視甚至指責孩子的不足之處。反而應該給孩子一些歷練的機會,讓他們彌補不足,變得更好。德國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誘導人的創造力,同時喚醒他們的生命感以及價值感。"

之後,請讓孩子自己選擇興趣愛好。

孩子的人生道路終究需要自己去選擇並堅持,家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因此,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想法而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只有讓孩子選擇並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才能夠有熱情和信心去堅持下去。比起決定孩子的興趣發展,家長更應該學會如何鼓勵孩子發現自身的興趣愛好?如何支持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最後,不要照搬他人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長只看到成功的教育案例,便興致勃勃地一昧照搬。但並非所有的成功方式都適合自家的孩子。家長不應該盲目地從眾教育孩子。而是應該根據孩子的真實情況,形成真正對症下藥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可以參考,但是不可以全部照搬。只有符合孩子特點的才是最合適的方式。

在育兒書中,很多時候都是在教家長應該怎麼做,但是卻很少讓家長反思行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某些行為和錯誤恰恰就來源於家長的不恰當教育。這就要求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要學會反省。自己的教育是否有存在什麼問題?相信思考之後獲得的經驗會比各種專家的育兒書更加有用。親子教育不一定需要經驗,但是一定少不了親子互動和實踐。

看遍了育兒書,但還是教不好孩子?不懂因材施教,看再多也白搭

其實,不僅僅是對於孩子,每個人的成長教育都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才能收穫最美滿的結果。而不管家長們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都應該記得:孩子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而作為家長,我們首先也最應該學會的是認識並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而不管是什麼樣的教育都離不開親子雙方的共同努力,個性化的教育更能讓孩子跟著家長的腳步不斷成長。所以,與其每天捧著書看著電子產品研究育兒方法,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伴和了解孩子。也許在玩的過程中家長會發現,最好的育兒法寶實際上就藏在孩子臉上的微笑裡。

我是尼尼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