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觀點|以科學、務實的態度和方法破解疫情期間的歧視

觀點|以科學、務實的態度和方法破解疫情期間的歧視

新冠肺炎肆虐全國,給人民群眾生活、社會運行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各種歧視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例如有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被排擠,部分湖北人住宿問題難以解決,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勞動者遭受部分勞務派遣公司歧視,甚至找不到工作;有的一直居住在外地、疫情期間未回湖北的湖北籍人也受到影響。

統計性歧視是當前疫情期間歧視的主要表現和根源

歧視的產生,無外乎兩種原因:其一是對特定人群在心理上存在厭惡,基於喜好對特定人群產生歧視,即偏好性歧視;其二是在統計上,特定人群有不同於其他人群的統計特徵,基於統計特徵對特定人群產生歧視,即統計性歧視。

從目前疫情期間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和湖北等疫區人員的歧視看,統計性歧視是根源。湖北是疫情的重災區,同時有病例表明新冠肺炎康復者存在復發的可能,這說明這兩類人群在新冠肺炎肺炎傳染的風險上確實比其他人群高。如果無法確定這兩類人群中個人傳染風險的確切情況,有的社區、企業就會基於這兩類人群的平均風險程度採取行動。

以湖北人求職為例,企業無外乎採取一視同仁和歧視兩種態度,可能的結果有四種:1、招聘湖北人、無傳染髮生,企業和湖北人都受益;2、招聘湖北人、發生傳染,企業因停產和員工隔離受損、湖北人受益;3、不招聘湖北人、無傳染髮生,企業受益、湖北人受損;4、不招聘湖北人、傳染髮生,企業因停產和員工隔離受損、湖北人也受損。

一般情況下,如果企業缺乏縣域和個人風險的確切信息,會認為湖北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來自湖北的人傳染風險的程度較高,情形2發生的概率大於情形4,情形3發生的概率大於情形1,因此導致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對湖北人的歧視。這就是湖北等疫區人員受到歧視的根源。時有發生的個人對與疫情相關的信息誤報、瞞報等行為加深了個人、社區和企業的不信任,企業對個人自報的風險信息持懷疑態度,這進一步加劇了歧視現象。

破解疫情期間的歧視行為,需要上述根源入手,採取科學、務實的態度和方法,對症下藥。

採取科學手段、確定縣域和個人風險指數,減少新冠肺炎傳染風險信息過粗及信息不完全帶來的歧視

政府應加速推進縣域風險等級的科學劃分,確定全國統一的劃分標準,使縣域風險等級在全國範圍內一致和可比,把傳染風險指數細化到縣級。

總結杭州市實行“人員一碼通”的經驗:綠碼者在全市域內亮碼通行;黃碼者要進行7天以內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不超過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紅碼者要實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14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制定全國範圍內的個人的“一人一碼通”,科學確定個人的風險等級。

這樣可以使傳染風險的信息更精準化,一方面利於疫情的防控,另外一方面使社區、企業等的決策基於更微觀區域和個體層面的信息,減少新冠肺炎肺傳染風險信息過粗和信息不完全帶來的歧視。

加強個人、社區和企業之間的互信,使更精準的風險信息發揮作用

有了更精準的信息,還需要使社區和企業相信這些信息、基於這些更精準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行動,這就需要加強個人、社區和企業之間的互信。

可提高發布縣域風險等級劃分等級的政府級別,增強相關信息的權威性,擴大其傳播範圍;合理規劃人員跨縣流動的路線,儘量避免低風險區的人員穿越高風險區流動;在有條件的長途交通工具上,例如火車列車上可對應來自不同縣域風險等級的乘客設立車廂。

實行政府主導的“人員一碼通”,用政府的信譽作背書,這樣權威性高,有利於促進相關各方的互信;嚴格執行新冠肺炎康復者出院後居家隔離14天的措施,打消社區的疑慮,減少疾病復發帶來的傳染風險。

按照法律法規嚴肅追究虛報病情、行程和隔離情況等信息的人員責任,減少個人層面風險信息的誤差,提高個人自報信息的可信度,增強社區和企業對個人的信任度。

合理劃分責任和分擔費用、推出復工復產保險業務,採取激勵相容的機制消除歧視

現階段,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是兩條重要的戰線。在復工復產過程中,要科學劃分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傳染的責任,個人、企業、市場和政府合理分擔傳染帶來的損失,打消企業和員工的顧慮,促進復工復產,減少乃至消除復工復產中對特定人群的歧視。

與員工個人風險信息相關的責任應該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負責。政府要做好全國一致可比的縣域風險指數、出臺全國範圍內的“人員一碼通”確定員工個人的風險;企業可通過大數據,例如通信公司查詢員工過去一段時間的行程、返廠工作的路線;員工應如實回答個人行程、接觸史、家庭成員情況等信息。

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傳染時,發生的治療、隔離、員工工資等的費用和企業停產的損失,除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引導保險公司推出復工復產保險業務。保險公司根據精算確定公允的保費水平;在保險產品中合理劃分企業應該負擔的損失部分,以減少保險市場的道德風險;國家相關部門規定保費水平不得依據員工來源地的不同而不同,以避免造成對特定來源地員工的歧視。

作者|趙忠,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

新媒體智庫athinktank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互聯網智庫,主要從事互聯網大數據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輿論環境風險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政務輿情回應績效評估、政務新媒體指數、企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媒體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等領域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推出智庫報告、內參讀物,發佈藍皮書和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入圍“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2017-2018),榮獲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頒發的2018中國智庫資政建言“國策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